三民岛的生活已渐渐归于平常。水、电、网供应顺畅,只是人的出行与物的运输仍有些许不便。
2月22日清晨5时31分左右,因船员操作失当,一艘广东佛山籍集装箱船空载触碰沥心沙大桥桥墩导致桥面断裂,4辆车和1辆电动摩托车从断裂处坠落。该事故造成5人死亡,3人受伤。
沥心沙大桥是通往万顷沙镇三民岛的唯一陆路通道,此次断桥事故不仅导致陆路交通中断,同时也一度导致三民岛供水管道断裂,岛上8000多名居民面临用水难题。
据粤海水务消息,连续奋战40小时后,粤海水务沿在建南中高速3公里临时供水管完成建设,并于2月24日凌晨3点半接入三民岛供水主管,整个三民岛恢复了正常供水。
据广州海事部门消息,当地于23日在沥心沙大桥下游两千米处开通三民岛临时渡口,调拨四艘客渡船,每日6时30分至21时提供试运行服务,往返各10个航次,一次性可搭载80至199人,有序保障居民便利通行。
断桥72小时后,九派新闻再登三民岛,了解岛上居民的生活。
【1】进岛:手里提着各种东西回家
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有人手里拎着大型连锁商超的点心,有人买了卤菜,等着坐船回家过节。有人抱着玫瑰;有人牵着气球、护着生日蛋糕;有人抱着自己的宠物狗;还有人扛着约两米长的施工材料,去岛上铺路。
一位女士和她的丈夫、女儿,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母亲等待。这几天要送母亲去医院看病,看完病把她送回家再回来。海风吹拂,母亲身上的毛毯乱飘,他们不时蹲下来,轻轻为她整理。
发船后,驶到河道中间,可以清晰遥望沥心沙大桥的“断口”。
【2】岛上:药店、超市货品齐全,通信正常
经过10分钟左右的航行,登岛后,跨过临时渡口,就进入了绵长、两边对称的番石榴树带,这里还种植有香蕉、柠檬和番茄。
路边不时开过三轮车,后座摞着装水果的塑料箱。
据报道,由于三民岛四面环水,土壤有机物丰富,岛上主要种植香蕉,“十里蕉园十里香”成为当地一大特色。近年来,当地又流行种植番石榴和西红柿。对于三民岛民来说,把果蔬运到岛外销售是当地人的主要谋生方式。
一位农户正在田地里用剪刀摘番石榴,关于水果能否顺利运输售卖,她称“有的能卖有的不能卖”。这是年后她第一次收获果实,准备摘十箱,自己坐船运到对岸去,但她对价格是否波动还未知。“收水果的老板们在对岸等着。”
在当地种番茄的一位中年农户则表示,每天要把番茄从地里采摘完,再搬到自家的船上,运到对岸去卖。多了这么几道手续,他连连叫苦,要是上百斤便是个大工程了。还有些自己没船的,只能去租船,这又是一笔费用。
岛上的村民雪姐在账号@南沙雪姐上介绍,之前大货车运输水果一趟是一万斤,现在用小船则以千斤运。“通过这种方式减少损失,因为水果需要保持新鲜。”
在岛上,药店、超市均货品齐全,通信正常。
2月22日下午,南沙区政府在介绍沥心沙大桥突发事故及救援总体情况发布会上表示,为了保障三民岛居民生活、就医、出行等需求,采取了通过送水车提供临时供水、加快修复供水设施;分批次将矿泉水、米、油、水果、蔬菜等物资供应上岛;修建临时码头,协调轮渡船保障居民和货物运输等措施。
药店老板称,店内药品齐全,她每天拎着小推车坐船出去进药。并且,她平日住在岛上没有出岛需求,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饭店和超市老板皆称,食材和货物有村民通过自家的船运送,除了搬运麻烦与辛苦些,日常供应暂不成问题。
【3】出岛:有孩子去岛外借读,有外地人搬离
一位村民骑着电动车,来渡口接妻子下班。他说,妻子早上坐6时30分的那趟船上班,相较从前,需早出门一个半小时。下班大约会晚到家50分钟左右,主要是通勤更费时。
轮渡上的工作人员表示,其是应急公司的员工,轮班在船上值守,白天使用核载80人的小船,晚上使用封闭式大船,更安全。目前根据人多的情况,已经适时增加运力。
在出岛的队伍中,最常见的是行李箱。王先生一手拎着电饭煲,一手拎着桶,里面塞着茶杯、蚊香等零碎生活用品。他介绍,他是江西人,在广东打工,和开搅拌机的工友共同在三民岛上租了栋村民自建房,月租金三四百元。
桥断那天,他正好回到广东准备开工,结果交通受阻至今没有复工。他打开手机展示了公司的运行页面,全是红色字体的“缺工”状态。“十台车,没有一台开工。”
他和妻子拎着行李,打算从岛上搬出去住。但当晚住在哪里,还没有着落,“出去了再说”。前几日,他也在岛外看过几套出租房,一千五一个月,“还是顶楼”。与岛上低廉的租金相比,他接受不了上千的租金,“我每个月存都存不了这么多。”
至于一个月后将修成临时桥,他说,“我等不了了,我到别处找活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