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带来的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蓬勃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以下简称BIM)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范式和信息化的具体应用形态,正成为建筑业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驱动力。BIM技术广泛应用于建设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建造、运维管理等全产业链条,它在场地分析、方案论证、协同设计、施工进度模拟、空间管理、投资估算、成本控制、碰撞检测等方面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对提升建筑建造效率和降低成本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已成为当今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革命性技术。研究表明,以BIM目前所表现出来的巨大价值导向力,必将会改变建筑业的未来。

二、职业定义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工程实践过程中的模拟建造,以改进其全过程中工程工序的技术人员。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主要工作:

1.负责项目中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电气专业等BIM模型的搭建、复核、维护管理工作;

2.协同其它专业建模,并做碰撞检查;

3.通过室内外渲染、虚拟漫游、建筑动画、虚拟施工周期等,进行建筑信息模型可视化设计;

4.施工管理及后期运维。

三、当前就业人群分析

本报告基于江苏、福建、辽宁、四川、湖北、湖南、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天津等11个省市BIM考评管理中心的调研情况,就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供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3、就业岗位分布。从11个省市的BIM就业岗位分布来看,不同地区的企业对BIM人才的岗位需求也各不相同,BIM技术应用发达的地区更需要能将BIM技术与生产过程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不局限于BIM建模工作,例如江苏省企业招聘的人员以BIM信息应用,BIM专业分析和BIM项目管理为主。

四、职业发展通道

BIM技术的应用与开发是基于建筑专业与信息技术专业跨界结合才能完成的任务,其所需要的BIM岗位也呈现出多专业复合型特点:要求同时掌握计算机专业建模设计能力与知识、施工管理与BIM技术操作能力与知识、物业运营与BIM技术信息运维能力与知识。因此,BIM人才代表全方位复合型人员,不能以单一“建模”岗位技能概念定义BIM人才。行业中BIM人才,尤其BIM管理人才存在很大的市场缺口。

全国范围内,对BIM岗位人才需求较大的地区主要有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北京等城市。这些城市的建筑业往往比较发达,建筑企业数量庞大,同时这些地区陆续颁布地方级的BIM政策与标准,大力推动了BIM技术的发展,因此该地区对BIM人才的需求量相对多于其他城市。例如,广东省和上海市对BIM岗位需求位于全国前列。自2014年开始,广东省和上海市的行业管理部门先后发布包括《关于在本市推进BIM技术应用的指导意见》和《BIM应用标准》等在内的多项BIM技术推进政策,这些政策既给BIM技术推广给提供了政策支持,又为具体项目提供了技术标准规范。

五、未来发展需求

建筑信息化是建筑业发展趋势,随着信息化发展,大型企业应积极开发资源,看准发展趋势,将信息化作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大力推进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大量BIM等信息化人才作为后备力量,既需要同时具备计算机编程与项目管理的双重技术能力的BIM操作人员,也需要掌握BIM建模高级技能要求的建筑信息化实用性人才和从事项目管理、高层团队管理工作的BIM项目管理人员。

六、专家观点

七、典型人物案例

(一)李云舟:从探索BIM正向建筑设计,到带动建设项目BIM技术全过程一体化应用。

“用BIM技术把建筑设计得更好一点”是李云舟研究和应用BIM技术的初心。2012年,李云舟了解到BIM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前景后,成为广西区内首批尝试采用BIM做建筑设计的设计师。之后他带领团队不断研究采用BIM技术做建筑设计,坚持每个建筑项目从前期设计阶段至交付全部成果都是基于BIM三维信息模型完成,专业间冲突减少了85%以上,大大提升设计质量。2014年至今,李云舟带领团队完成BIM全专业全过程正向设计项目21个,总建筑面积约535万平方米,设计变更数量比同类项目减少60%,得到建设多方好评。

(李云舟图/受访者提供)

2018年,实现了全专业BIM正向设计出图的李云舟,带领设计团队构建了着眼于整个建筑规划、设计、建设、验收、运维的全局角度的全过程BIM一体化技术体系,让BIM设计模型可以传递到建筑造价、施工、运维等各个阶段,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有效提升建筑效益。同时还不断探索BIM+装配式建筑、BIM可视化三维协同平台应用等研究创新。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上,李云舟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魔方”式设计,使构件标准化率达到90%,利用BIM模型将设计、生产、施工、运维各方信息集成化,整合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助力装配式建筑推广实施。

(二)赵小龙:致力数字建造,提升项目管控能力,助力产业集约化转型

赵小龙,重庆某公司BIM中心副主任,重庆大学建设管理实践创新中心(CICPM)骨干成员,毕业于重庆大学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原建管学院)项目管理专业,先后从事过地下工程灾害防控技术研究、工程咨询等,目前主要从事BIM技术研究、应用与推广。

(赵小龙图/受访者提供)

在重大设计院BIM中心和CICMP,他带领着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技术团队,从BIM建模技术开始着手。学习建筑设计,了解施工技术、研究工程造价,融会贯通项目管理思维,建立起团队技术标准和精细化管理体系,打造全过程BIM技术应用解决方案。利用团队技术优势,立足西南,辐射全国,开展BIM技术应用推广。先后为重庆江北机场T3A航站楼、涪陵高山湾交通换乘枢纽、西藏林芝贡布花园酒店、重庆交通大学教学实验基地、重庆大学虎溪理科大楼、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深圳民生互联网大厦、西安幸福林带工程、铜梁中医院、西南政法大学综合实验楼、成都交投置地·国际创新中心等全国范围内逾300万平方米的省、市级重点建设工程提供了专业、可靠的BIM技术研究和咨询服务。为建设单位解决了众多的工程难题,实现了较大的社会价值(仅在重庆江北T3A航站楼项目中,团队就为业主方节省超过一千万的返工费用)。在他的带领下,团队还多次荣获了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等省部级BIM大赛奖项,同时助力多个工程项目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赵小龙说到:“如何借助BIM技术,在工程项目中实现全过程、全专业、全业务的精细化、集约化管理,如何在更加优化的建设投资下,安全、高效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这是值得他为之奋斗终生的课题。”

(三)王君峰:BIM理念的征服者到BIM行业的布道者

(王君峰图/受访者提供)

2004年,在设计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王君峰接触到了现代BIM理论,学习后深受影响,看到了BIM对全行业的巨大的价值,2005年毅然放弃了设计院前途光明的建筑设计师工作,投入到能够未来改变工程建设行业的BIM事业中。

工程建设行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是一个20万亿以上GDP的巨大产业。那时在国内,大家已经意识到行业需要变革,三维设计、虚拟建造、虚拟仿真等领域新概念开始出现,在BIM理论、BIM应用、BIM软件、BIM管理、价值认知上都有极大的障碍。

在这种及其困难的情况下,王君峰以极大的热情和学习精神投入了BIM事业的拓展中,取得了很多BIM领域里程碑式的成果。2009年,主持了上海世博会永久保留建筑生态家的BIM设计应用项目,开创了国内设计阶段多专业协调的先河;2011年主持了无锡恒隆广场BIM机电综合项目,成为了基于BIM技术的机电深化应用的先锋,并拓展了BIM在施工阶段的应用;2015年主持了港珠澳大桥在运维阶段的BIM应用探索,由此打通了设计、施工、运维的BIM技术应用,使BIM理论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落地积累了实战经验。2016年开始,王君峰在武汉新世界广场、西南证券大楼、横琴口岸交通枢纽等多个大型项目中尝试和探索了BIM应用于项目管控的系统应用,首创了BIM管控技术体系,使BIM由单纯的技术应用提高到BIM项目管控的系统应用,为国内BIM技术发展和应用做出了很大贡献,为项目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2006年开始,BIM在国内既无案例、又无参考资料书籍,为普及BIM应用和推广,王君峰结合实践开始参与BIM应用教材的编写,十几年间共编著十余本BIM专著,包括《BIM导论》、《Revit建筑设计火星课堂》、《Revit建筑设计思维课堂》、《NavisworksBIM管理应用思维课堂》等十余本BIM技术专著和教材,涵盖BIM应用理论、BIM软件操作、BIM应用管理,毫无保留的共享了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技术积累。其中多本已经成为BIM领域的教学标准教材与标杆书籍,为国内的BIM领域培养了大批在校生及BIM技术人员。

让王君峰最为振奋的是自2011年住建部出台的《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总体目标中提出了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自此,BIM成为了建筑业行业先进生产力的代名词。2013年住建部特别发布《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的专项文件,指出“BIM应用作为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极大地促进建筑领域生产方式的变革”。2016年发布《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BIM成为“十三五”建筑业重点推广的五大信息技术之首。这些政策的发布,这是多年艰辛的技术探索之路的最好回报。

2019年,王君峰和他的团队在重庆市招商投资促进局和两江新区优惠政策的鼓励下,将继续在BIM的技术应用领域、BIM的工程咨询领域、BIM的教育领域及BIM智慧城市应用领域进行研究和探索,为国家的发展和工程建设行业的转型升级作出贡献。新公司成立以来,已经为华为贵阳数据中心等一系列大型建设项目开展BIM管理咨询服务,提升项目建设的管理水平。

THE END
1.2024《2024-2030年中国建筑行业市场分析及前景趋势报告》专业、系统地分析了建筑行业现状,包括市场需求、市场规模及价格动态,全面梳理了建筑产业链结构,并对建筑细分市场进行了探究。建筑报告基于详实数据,科学预测了建筑市场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同时剖析了建筑品牌竞争、市场集中度以及重点企业的市场地位。在识别风险与机遇的基...https://txt.cir.cn/3152557.html
2.中国建筑施工业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22年版)第二节 2021年中国建筑施工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建筑施工政策分析 1、建立建筑劳务分包制度 2、建设部出台两部配套施工安全新法 二、土地政策 三、房地产政策 第三节 2021年中国建筑产业社会环境分析 第四章 2021年中国建筑业运行形势分析 第一节 2021年中国建筑行业运行总况 ...http://www.hyzsyjy.com/report/408452.html
3.中国建筑业市场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报告(2024中国建筑业市场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报告(2024-2030年),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正面临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等转型挑战和机遇。湖北省建筑业在政策支持下,大力推进绿色建筑标准实施,积极开展装配式建筑试点,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物联网、人工https://www.20087.com/7/29/JianZhuYeQianJing.html
1.中国建筑业深度解析:中国建筑季报数据与行业趋势分析三、建筑行业趋势分析 展望未来,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将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以下是几个主要趋势: 1. 绿色建筑与环保政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日益严峻,绿色建筑理念开始在中国建筑行业中获得更多关注。政府的环保政策趋严,以及公众环保意识增强,推...http://shysbk.com/article/83206975.html
2.20202021年中国建筑行业分析报告:央企市占率增长与钢结构市场繁荣简介:本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建筑行业的两个主要趋势:一是建筑央企在市场占有率上的显著提升,二是钢结构行业的持续繁荣。报告详细探讨了政策导向、行业整合、技术创新及环保政策对建筑央企和钢结构市场的影响,并展望了后疫情时代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报告内容包括央企业绩表现、钢结构市场数据统计、政策环境影响、行业挑战与...https://blog.csdn.net/weixin_35749786/article/details/142306291
3.建筑行业分析报告精选7篇当工作进行到一段时间后,回顾自己过往的工作,认真反思,并做一个工作总结,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在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家人们找到的建筑行业分析报告【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建筑业行业分析报告 篇1 http://m.yueduku.com/work/hangye/508/508773.html
4.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市场发展前瞻与十四五运营模式分析报告2024【报告价格】:[纸质版]:6500元 [电子版]:6800元 [纸质+电子]:7000元 (可以优惠) 【服务形式】: 文本+电子版+光盘 【联系人】:张炜 杨清清 免费售后 服务一年,具体内容及订购流程欢迎咨询客服人员 第1章: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1 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http://bjdaxing08938.11467.com/news/6138210.asp
5.产业研究报告网产业研究机构产业信息产业研究报告网是权威的产业研究机构之一,提供各个行业分析,市场分析,市场预测,行业发展趋势,行业发展现状,及各行业产量、进出口,经营况等统计数据,中国产业研究、中国研究报告,具体产品有行业分析报告,市场分析报告,年鉴,名录等。https://www.chinairr.org/
6.20242029年中国建筑业市场前景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锐观网2024-2029年中国建筑业市场前景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报告亮点 本报告性、适时性地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背景、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建筑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预测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建筑行业相关企业及资本机构准确了解当前建筑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提高企业...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1376232.html
7.建筑行业的调查报告(精选8篇)篇3:建筑行业的调查报告 中建材联铝塑分会秘发[2012]22号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将要颁布实施的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报批稿) 第6.7.7条款规定“除三层及三层以下的建筑和外墙采用涂料的建筑外, 外墙的装饰层应采用不燃材料。”这意味着目前我们整个行业的几乎全部产品 (建筑幕墙用铝塑复合板和B1级防火铝塑复...https://www.360wenmi.com/f/file9p2o6u0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