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商标“其他没了”涉嫌误导消费者?
视觉中国供图
《法治周末》记者吕静
6批次涉事产品被下架、召回
近日,有消费者购买简爱酸奶后,发现产品存在异味、变质的情况。
食品安全科普专家、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王思露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低温酸奶和常温酸奶是两个概念,生产和储存都有不同。低温酸奶,运输和保存途径存在温度限制,其全程必须冷链运输、销售需在冷藏柜中进行。相比于安慕希、莫斯利安等常温酸奶,低温酸奶是一种“不稳定的产品”。制作过程中,经过发酵,乳酸菌把一部分糖变成乳酸,使产品达到预期的酸度范围,跟糖等其他配料搭配在一起,形成良好的风味和口感。制作完成后,酸奶中还有大量活着的乳酸菌,因此在运输、售卖、储存等环节,还需要保持低温,让活着的乳酸菌只能非常缓慢地生长,以保持酸奶理想的味道和口感。当经过“脱冷”这个步骤之后,外界储藏温度升高,存活的乳酸菌逐渐活跃,它将吃掉酸奶中的糖类物质,从而产生乳酸。这样一来,酸奶里糖变少了、酸变多了,酸奶就会变得非常酸,也就是官方解释中的“脱冷后过度发酵”。
不过,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发现,截至目前仍有不少消费者投诉简爱酸奶“消毒水味”,特别是孕妇、儿童等特殊群体,自称饮用后出现了呼吸道与消化道的不适症状。
11月2日,一位消费者在上海某便利店购买了3盒简爱酸奶,其中0%蔗糖原味酸奶有“消毒水味”,并表示该便利店拒绝退货退款有问题的酸奶,希望品牌方对问题酸奶进行处理,并审查同批次批号酸奶是否存在问题。
也有消费者表示,喝了简爱酸奶之后出现辣嗓子、肚子疼,且商家不予退款。还有消费者表示,自己购买到问题酸奶出现身体不适,官方已通报该产品有质量问题,宣布对该产品的6个批次进行了召回和下架,但是期间一直未接到官方的召回通知,希望品牌按照食品安全法进行赔偿。
“其他没了”商标惹争议
简爱酸奶售价并不便宜,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查询到,其中一款酸奶售价为54.8元(8杯装,1杯/135g),折合6.85元/杯。但在部分超市的售价相对比较便宜。例如在永辉超市其售价3瓶15.8元,折合一杯需要5.2元。
据了解,朴诚乳业一直主打“无添加”概念,并声称其产品“0蔗糖、0代糖、0添加剂”,配料表显示:生牛乳、糖、乳酸菌,还在包装上印着大大的“其他没了”,看着像是描述产品特征、制作工艺的字样,然而“其他没了”其实是简爱酸奶注册的商标。
简爱酸奶的多款产品上,都有“其他没了”的字样:“滑滑优格”“原味裸酸奶”这款产品写着“其他没了,生牛乳、糖、乳酸菌”;“父爱配方原味吸吸酸奶”产品上写着,“生牛乳、乳清蛋白粉、乳酸菌,其他没了”。
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其他没了”只是日常用语,消费者很难把其当作商标。
王思露则认为,这个做法其实是一种“宣传擦边球”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没了”和“零添加”不是一回事。王思露表示,“其他没了”的意思是“自身配料之后无其他物质”,所谓的“零添加”在社会层面对于消费者的认知是“没有食品添加剂,都是天然配料”。但是菊粉等物质本身属于食品添加剂中的“天然添加剂”,同样属于添加剂。
这意味着“其他没了”系列中有几款产品中添加的膳食纤维(菊粉)、乳清蛋白也属于食品添加剂。
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食品在其生产、加工、储存直至运输的各个环节中,可能会面临诸多挑战,并随之产生各种问题。一旦商家在这些过程中出现失误,就必须实施产品召回、开展自我检查,甚至可能需要承担更为严重的责任。
徐红梅认为,监管部门应对管辖区域内的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加工门店进行全面排查,确定不同风险等级,加大食品安全检查频次,施行闭环式监管;科学制定抽查计划表,市场监管部门应当科学合理制定年度抽查计划表,均衡不定时抽查任务,对于重点食品、重点领域,不定期开展专项抽查;同时,加强监督检查机制的建设,如实记录、归纳,反馈、分析监督检查信息,不断提升监管水平。
“企业应建立诚信合规体系。企业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让合规经营理念贯彻始终,对于食品安全严格把关,严格诚信实施,恪守食品安全制度;企业内部自查自纠,不定期进行内部自查,不断完善风险清单,严格落实内部风险防控机制;提升管理水平,企业可以通过外聘专业人士的方式,提升管理水平,通过专业业务培训等模式,形成企业合规管理的文化氛围,确保企业全流程的持续合规经营。”徐红梅说。
徐红梅提醒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要注意检查企业资质,验证营业执照的经营范畴;其次,查验食品包装标识完整度,包括商品名称、配料表、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及净含量等商品信息;还要查验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具体日期,避免购买到临近保质期食品,防止购入变质食品;尽量选择信誉度比较好的品牌,尽量到大型购物店铺、超市等商店购买,不要贪图便宜购买无标识或经营环境差的食品;妥善保管好购物小票或者凭证,以便在出现问题时可以进行合法投诉与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