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共3篇)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书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如今中国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令人堪忧,通过调查,可以了解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下面是X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书,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书篇1中国饮食文化一直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亮点。然而,当人们的生存环境由于人们自身的行为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又不得不对这种常见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据权威调查,中国人的死亡原因中,因生活方式而导致死亡的将近50%,其中“不良的饮食消费”就占九成。我们不得不大声呼吁:中国人的饮食有问题。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物质财富日益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今天,虽然我国还有相当
2、一部分人口处于贫困状态,但大部分人已由过去的“饥饿型”向“温饱型”、“小康型”转化,开始渐渐注重饮食营养。但是人们对“营养”二字的认识多数只停留在“吃多”、“吃好”和“美食”上,造成很多人膳食中热量和脂肪含量过高,而某些维生素、矿物质缺乏,导致中国人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摄入不均衡或严重过剩,从而产生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并存的严重饮食问题。这也可能说明为什么现在外面的人都是挺着大肚子走路的原因吧。中国人的饮食问题还表现在营养知识缺乏、饮食不卫生、饮食习惯不良、烹调加工不科学等等。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出差或者旅行到一个地方去需要在餐厅饭店就餐的时候总会为点菜犯愁。因为不知道你
3、所点得每道饭菜口味能否适合自己的胃口饭菜卫不卫生不管你是否在意这些是当今虽然大小饭店比比皆是,但饭菜的质量问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你没有为此担心过什么那么我就用我观察到的和查阅到的事实告诉你。我国刚刚解决了温饱正在向健康方面转向,在几十年前我国很大面积的人们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所以养成了一个习惯见面时的问候语-“吃了吗”所以那时人们把能否吃饭当作了当务之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眼下吃饭已经不成问题,可是从那时延续下来的习惯还没有彻底改变,那就是大吃大喝的喜食鸡鸭鱼肉。然而随着鸡鸭鱼肉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大,聪明的中国人开始了在怎样提高产量上动起了脑筋,于是各种添加剂应运而生了所谓的增肥剂、增长剂
4、、瘦肉精、苏丹红、香精、三聚氰胺等等,凡是能增加产量和改善外观颜色的各类化学的有毒的不管后果如何怎样能用上的全都用上了。从而导致了从当时的吃不饱发展成了现如今的肥胖病发病率的指数级的增加。蔬菜主食方面也不容乐观,各种蔬菜严重的脱离自然规律的发展美其名曰反季节蔬菜,但是现在那种蔬菜不是用化肥农药喂出来的呢有时为了赶时节不该成熟上市的蔬菜就用早熟剂喷洒涂抹,化学农药的残留量做为普通的消费者谁能测的出来呢还有饭店餐厅的老板把剩余的饭菜回收后再加工重复使用是普遍的潜规则。甚至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组织机构等出现了地沟油。甚是恶心。主食方面中国主要是食用大米面粉。那么我们有几个知道雪白的面粉是怎么
6、性循环链条即:食用掺加各类有毒有害添加剂的蔬菜水果造成人体伤害发生各种病情-伪劣的药品进行医治-再花钱进行补救。结果什么都晚了。我这不是在危言耸听,不相信你到饭店的后堂里进行微服私访,不信你到食-再用品饮料加工厂工作几天,不信你到蔬菜水果种植园了解一下,你就会有和我一样的触目惊心了。当你真正的了解到食品饮料餐饮等各种与吃有关行业的内幕后你就会有感而发的惊讶,原来我们的病都是吃出来的,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吃吃些什么呢这可能也就是湖南卫视几年前出现林博士利用红薯防癌症,今年的张悟本恶意的绿豆炒以及李一道长利用道家食疗行骗提供市场机会吧.虽然他们都是违法行骗,可是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依然是存在的,
7、是巨大的.现如今流行一句话是:四十年前拼命挣钱,四十年后用挣来的钱治病。也可以说是前半生用命换钱,后半辈子用钱换命.那么在这饮食危机的边缘,中国人在吃的问题上真的就到绝境了吗回答是否定的。随着健康意识的加强,在绝大多数人们心目中回归自然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了。有机无公害蔬菜水果肉类的出现正是解决此类问题亡羊补牢的办法,可是面对13亿的消费群体也只能起到杯水车薪的效果。根据调查的结果,消费者对公共饮食相当的不放心,急需一个全社会专业健康的营养健康机构的出现.这也为营养饮食项目提供了广大的市场.据调查显示:我国的营养专业人才专业的机构都十分紧缺,可以针对健康和亚健康人群做营养咨询、指导工作的项
8、目几乎是没有。公共营养机构不仅可以在社区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为企业员工、白领、高级管理人员、运动员、家庭调查结果分析:对于营养保健项目的调查可看出,中国对于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已经存在急需改变,现在的消费者已经追求的是一种高品质,健康营养的生活方式,这为这个项目提供了消费群体市场.同时在中国这个项目还是一个新兴项目,竞争者相对较少.为项目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降低了项目的实施风险.最后,由于当前就业压力巨大,许多从事食品研发,教学,餐饮服务以及对营养保健感兴趣的个人都能成为该项目的执行者或实施者.这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支持者和从业人员.总体上来看,该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竞争少,风险性小,利润
9、相对较高,投资回报率高也快.充分地可以肯定项目具备基本可行性.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书篇2第一部分背景一、调查目的与意义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
13、幼儿和12岁及以下儿童的调查人数,以满足各组样本量的要求,在样本地区适当补充调查人数,本次调查总计272023人。本次调查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四个部分,其中膳食调查23463户(城市7683户、农村15780户)、69205人,体检221044人,血压测量153259人,血脂测定94996人,血红蛋白测定211726人,血糖测定98509人,血浆维生素A测定13870人。20XX年8-10月在北方地区,20XX年9-12月在南方地区进行现场调查;20XX年1-8月完成各类实验室检验和数据录入;20XX年
14、5-12月完成数据清理和数据库建立;20XX年1-7月完成数据分析报告。为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对整个调查进行了严格的全程质量控制。所有质控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各个环节均达到方案设计的质控要求。将样本人口资料与20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国家统计局20XX年人口学指标(性别比例、负担系数、家庭规模、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比较,表明样本人群对总体有较好的代表性。由于抽样人口中有%的人外出未能参加体检,致使调查样本中15-25岁各年龄组人口比例偏低。因此,采用20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首先对6类地区样本患病率进行年龄别校正,各类地区校正后的患病率再用该地区的
15、人口比例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推算全国的患病率。第二部分主要结果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同时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度的双重挑战。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一)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克和69克上升到248克和126克。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
16、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61%。(详见表1,2)。(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到3309克,低出生体重率为%,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厘米。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厘米,女性平均低厘米。(三)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比1992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4%,农村下降51%;儿童低体重率为%,比1992年下降57%,其中城市下降70%,农村下降53%。(四)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城市男性由1992年的%下降到%;城市女性由%下降到%
17、;农村男性由%下降至%;农村女性由%下降至%。二、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二)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和%,贫困农村分别高达%和%。生长迟缓率以1岁组最高,农村平均为%,贫困农村则高达%,说明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1、高血压患病率有较大幅度升高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估计全国患病人数亿多。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000多万人。农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大城市、中小城市、一至四类农村高血压
18、患病率依次为%、%、%、%、%和%。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治疗率为%,控制率为%;与1991年的%、%和%相比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差水平。2、糖尿病患病增加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空腹血糖受损率为%。估计全国糖尿病现患病人数2000多万,另有近2000万人空腹血糖受损。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一类农村明显高于四类农村。与1996年糖尿病抽样调查资料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由%上升到%、中小城市由%上升到%。3、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成人超重率为%,肥胖率为%,估计人数分别为亿和6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高达%
21、查信息,将组织有关部委和机构完成中国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白皮书、论文集和系列科普丛书,并尽快向社会公开调查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本次调查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部门的支持。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书篇3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被誉为“世界营养学界爱因斯坦”的柯林坎贝尔教授,在一项历时27年的系列动物实验中,得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结论。坎贝尔教授的主要观点,日前在中被披露。阅读提示: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柯林坎贝尔主持的一项长达27年的动物实验表明,占牛奶蛋白87%的酪蛋白可以促发癌症。此外,牛奶还会引发心脏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病。安全的蛋白质则来自植物,包括小麦和豆类这类
23、料中含20%酪蛋白的大鼠,体内肿瘤病灶细胞则呈斜线显著上升。这一实验最重要的发现是:当摄入的酪蛋白水平达到或者超过大鼠生长所需要的正常水平时,就会促进癌的发生。实验证明:低蛋白膳食(植物蛋白)能抑制黄曲霉毒素诱发癌症,而且,即使癌症已经发生,低蛋白膳食也能显著地遏制癌症病情的恶化。而高蛋白膳食(动物蛋白)则能对黄曲霉毒素诱发癌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事实上,膳食蛋白质对癌症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只需要调整蛋白质的摄入量,就可以激活或者抑制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坎贝尔进一步指出,占牛奶蛋白组成的87%的酪蛋白可以促进各阶段的癌症。安全的蛋白质则来自植物,包括小麦和豆类这类蛋白质即使摄
26、。”流行病学和健康管理专家、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助理黄建始教授介绍,他认为一书“可靠、可信、可读、可用”。慢性病背后的“牛奶因素”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牛奶在许多家庭迅速地普及,乃至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同时,中国的慢性病发病率也开始上升。但极少有人考虑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坎贝尔教授在题为的报告中指出,中国人不要重复西方国家在饮食结构不合理方面所付出的代价,特别是美国快餐所引起营养不平衡所导致的肥胖症。坎贝尔认为,中国人普遍地、大量地饮用牛奶,使动物蛋白质摄入大为增加,也给不断发展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营养过剩引起肥胖,继而使心脏病、中风、
28、查对象:餐饮机构,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以及食品制造工厂和市场中的消费者个体调查人:何晔平中国饮食文化一直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亮点。然而,当人们的生存环境由于人们自身的行为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又不得不对这种常见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据权威调查,中国人的死亡原因中,因生活方式而导致死亡的将近50%,其中“不良的饮食消费”就占九成。我们不得不大声呼吁:中国人的饮食有问题。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物质财富日益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今天,虽然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口处于贫困状态,但大部分人已由过去的“饥饿型”向“温饱型”、“小康型”转化,开始渐渐注重饮食营养。但是人们对“营养”二字的认识
29、多数只停留在“吃多”、“吃好”和“美食”上,造成很多人膳食中热量和脂肪含量过高,而某些维生素、矿物质缺乏,导致中国人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摄入不均衡或严重过剩,从而产生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并存的严重饮食问题。这也可能说明为什么现在外面的人都是挺着大肚子走路的原因吧。中国人的饮食问题还表现在营养知识缺乏、饮食不卫生、饮食习惯不良、烹调加工不科学等等。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出差或者旅行到一个地方去需要在餐厅饭店就餐的时候总会为点菜犯愁。因为不知道你所点得每道饭菜口味能否适合自己的胃口饭菜卫不卫生不管你是否在意这些是当今虽然大小饭店比比皆是,但饭菜的质量问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你没有为此担
30、心过什么那么我就用我观察到的和查阅到的事实告诉你。我国刚刚解决了温饱正在向健康方面转向,在几十年前我国很大面积的人们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所以养成了一个习惯见面时的问候语-“吃了吗”所以那时人们把能否吃饭当作了当务之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眼下吃饭已经不成问题,可是从那时延续下来的习惯还没有彻底改变,那就是大吃大喝的喜食鸡鸭鱼肉。然而随着鸡鸭鱼肉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大,聪明的中国人开始了在怎样提高产现如今流行一句话是:四十年前拼命挣钱,四十年后用挣来的钱治病。也可以说是前半生用命换钱,后半辈子用钱换命.那么在这饮食危机的边缘,中国人在吃的问题上真的就到绝境了吗回答是否定的。随着健康意识的加强,在绝大多
31、数人们心目中回归自然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了。有机无公害蔬菜水果肉类的出现正是解决此类问题亡羊补牢的办法,可是面对13亿的消费群体也只能起到杯水车薪的效果。根据调查的结果,消费者对公共饮食相当的不放心,急需一个全社会专业健康的营养健康机构的出现.这也为营养饮食项目提供了广大的市场.据调查显示:我国的营养专业人才专业的机构都十分紧缺,可以针对健康和亚健康人群做营养咨询、指导工作的项目几乎是没有。公共营养机构不仅可以在社区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为企业员工、白领、高级管理人员、运动员、家庭提供教育、辅导、指导等服务。也可以从事营养食品教学、科研,食品或保健食品生产经营,食品卫生监督和检测,医疗卫生等机构
33、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调查结果分析:对于营养保健项目的调查可看出,中国对于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已经存在急需改变,现在的消费者已经追求的是一种高品质,健康营养的生活方式,这为这个项目提供了消费群体市场.同时在中国这个项目还是一个新兴项目,竞争者相对较少.为项目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降低了项目的实施风险.最后,由于当前就业压力巨大,许多从事食品研发,教学,餐饮服务以及对营养保健感兴趣的个人都能成为该项目的执行者或实施者.这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支持者和从业人员.总体上来看,该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竞争少,风险性小,利润相对较高,投资回报率高也快.充分地可以肯定项目具备基本可行性.时尚饮食和真正科学的饮
34、食观没有什么联系。它是误导性的医学科学和大众媒体结合的产物。如果你只是对两周减肥食谱感兴趣的话,那么这本书不适合你。我希望你用智慧,而不用能力按照食谱做。我想给你提供一种更深刻、更有益的方法审视健康。我给你提供的处方是很简单的,也是很容易执行的,它给你带来的好处比任何药物或手术都要有效,而且没有任何的副作用。我的处方不是某种食谱,不需要你每天画图表,不需要你计算每天摄入多少热量,我想用有说服力的证据,说服改变你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这样能给你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好处。那么,我的良好健康处方就是:吃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给健康带来多种益处;吃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给你的身体带来意料不到的危险,此类食
35、品包括奶制品、肉类和鸡蛋.很多证据都来自我本人、我的学生以及同事的研究结果,这些研究的方法各式各样,目的也是形形色色,包括对菲律宾儿童肝癌发病率以及黄曲霉毒素摄入量关系进行的一项调查。这是在菲律宾进行的一项全国性的调查研究,是全国自助营养中心的菲律宾营养不良的学前儿童的项目。还有一项在中国进行的针对800名妇女的营养调查,调查膳食因素对骨密度和骨质疏松的影响。还有一项针对乳腺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该标志物的出现表明乳腺癌发生,主要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另外一项是全国性的、综合的膳食与生活方式因素与疾病死亡率的调查,该调查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的170个村庄中进行,即中国健康调查。这些研究涉及的范
36、围之广,程度之复杂都是史无前例的,这些研究涉及被认为与各种膳食习惯做法有关的疾病,因此提供了全面观察膳食与疾病关系的机会。我是中国健康调查项目的负责人,中国健康调查的有关工作从1983年到今天仍在继续。通过这些工作,我认识到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更深远、也更为有益的影响。这些好处是任何手术和药物治疗所不能比拟的。心脏病、癌症、糖尿病、脑卒中和高血压、关节炎、白内障、阿耳茨海默氏病、勃起障碍以及各种各样的其他慢性病大部分都可以通过膳食预防。这些疾病都与年龄增长和组织退化有关,是导致多数美国人盛年早衰或早夭的原因。我们现有证据证明,晚期心脏病、某些类型的较晚期癌症、糖尿病以及
37、其他一些慢性疾病都可以通过膳食实现逆转。良好营养更令人鼓舞的一种益处是,能够预防本认为是由于遗传因素引起的疾病。我们现在知道,即使我们本身携带这样的致病基因,仍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些遗传病。良好的膳食结构不仅能够预防疾病,而且也能造就健康,在生理、心理上都能给你带来一种幸福、安康的感觉。有些世界级的运动员,如铁人戴维斯科特、田径明星卡尔刘易斯、艾德文摩西斯、网球运动员蒂娜那夫拉蒂诺娃、世界摔跤冠军克力斯坎贝尔(和我没有亲属关系)以及68岁的马拉松选手卢斯希腊德等都食用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低脂膳食,这样的膳食能够让他们的竞技状态更好。在实验室中,我们给一组大鼠喂食一种类似美国公众日常饮
40、的主要组成部分。剩下的少量物质主要是维生素和矿物质,被称为“微量营养素”。每天身体所需的微量营养素量实际上非常少,通常在毫克级或是微克级的水平。大约有8种氨基酸必须通过摄入食物来补充,被称为“必需氨基酸”,因为我们的身体不能合成这些氨基酸。如果饮食中缺乏任何一种必需氨基酸,新蛋白质的合成就会延缓、甚至停止下来。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强调蛋白质“品质”这个概念?高品质蛋白,简单说,就是指该蛋白质能提供我们身体所需种类和数量的氨基酸,方便我们合成新的组织蛋白。我们所说的蛋白质的“品质”,其意义就是:食物中蛋白质提供适当数量和种类的氨基酸合成新蛋白质的能力。你能猜到哪种食物最能提供我们身体所
43、工挑选出来,单独加工;而品质不是很好,有点发霉的花生会被送去做花生酱。我们想了解的第二个问题是哪些人最容易被黄曲霉毒素影响,产生肝癌。儿童是最容易受到污染影响的,他们是污染花生酱的主要消费者。我们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肝癌发生率最高的地区马尼拉和赛布,也是黄曲霉毒素摄入量最高的地区。花生酱销售量最高的地区是马尼拉,玉米销售量最高的地区是赛布菲律宾第二大城市。这些做肝癌手术的孩子往往来自富裕家庭。这些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非常好,他们吃的是我们认为最健康的膳食,营养水平达到了大多数美国人的营养标准。他们的蛋白质摄入量比本国其他人都多(高品质动物蛋白),但恰恰是他们患有肝癌。这怎么可能呢?在全球范围
44、来说,肝癌通常是在蛋白质摄入量最低的国家发病率最高。当时广泛流传的说法是:肝癌是蛋白质摄入不足引起的。而这种蛋白质摄入不足正是我们去菲律宾工作、致力于解决的主要问题。我们要增加营养不良儿童的蛋白质摄入量。但是根据卡多医生的说法,蛋白质摄入量最高的儿童中,肝癌发病率却是最高的。当时在一份不太知名的医学杂志上,我读到一篇印度的科研论文。在这个试验中,试验者比较了两组动物蛋白质摄入量和癌症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其中一组试验动物饲以黄曲霉毒素和含20蛋白质的饲料,另一组给予同样剂量的黄曲霉毒素和含5蛋白质的饲料。摄入20蛋白质饲料的这组大鼠都发生了肝癌,或癌前病变;而摄入5蛋白质饲料的这组大鼠,没
49、剂,能够延缓癌的发展。第三个阶段是癌的进展阶段或是说恶化阶段。当大量晚期癌细胞进入生长期,即为第三阶段开始,直到对机体造成破坏为止。就好像长疯了的草。同样,发展中的癌肿瘤可以从原发部位扩散到周围或是更远的部位。当癌具有了这样的特性,我们称其为恶性的。当这种癌从原发部位向其他的地方扩散时,即为恶化。蛋白质与启动作用蛋白质摄入怎样影响癌的启动呢?我们做的第一个实验是考察蛋白质的摄入是否会影响负责黄曲霉毒素代谢的酶混合功能氧化酶(mfo)。这种酶非常复杂,因为该酶也催化各种药物成分和化学物质的代谢。矛盾的是,这种酶既有激活黄曲霉毒素的功能,也有对黄曲霉毒素进行解毒的功能。这是一种特殊的转化酶。像在印
50、度科学家的研究中一样,降低蛋白质摄入量,不仅能够大幅度地降低酶活性,而且降低的速率也很快。这意味着摄入低蛋白膳食降低酶的活性,就意味着更少的黄曲霉毒素被转化为有害的黄曲霉毒素代谢物,从而降低了代谢物与dna结合、造成dna突变的概率。我们决定检验这种假说,首先我们想知道,低蛋白膳食是否能降低黄曲霉毒素产物结合在dna上的能力,并导致产生更少的dna加合物。实验证明,蛋白质的摄入量越低,黄曲霉毒素-dna加合物的量就越少。现在已经获得了强有力的证据,证明低蛋白质摄入能显著地降低酶活性,而且能避免有害的致癌物结合在dna上,这些研究结果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们已经获得了很多证据,
52、动阶段。根据一系列实验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低蛋白膳食能够在“种植”这个阶段减少“癌性草坪”中草种的总数。这是一项令人不可思议的发现,但是我们希望了解更多有关的机制。我们怀疑:在癌的促进阶段(即癌可以被逆转的阶段)都发生了什么?这时,我们看到了其他人刚刚发表的一些令人兴奋的研究论文,这些研究论文指出如何检测启动阶段后出现的癌样细胞团。我们把这些极微小的成团细胞叫做病灶细胞团。病灶细胞团是成团的肿瘤前体细胞。尽管多数病灶细胞不会发育成成熟的肿瘤细胞,但是它们预示肿瘤的发展。通过观察病灶细胞的发育,并且检测有多少病灶细胞团、形态大小如何,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肿瘤是怎样发展的,以及蛋白质摄入水平对肿瘤发
53、展的影响程度。我们的发现非常与众不同:病灶细胞团的发育几乎完全取决于蛋白质的摄入量,而与黄曲霉毒素的摄入量没有关系。我们通过很多不同的途径证实了这个发现。首先是我的研究生斯科特阿波顿33以及乔治多内夫34的研究工作证明了这一点。经黄曲霉毒素启动后,用20蛋白饲料饲养的大鼠,其病灶细胞团的生长速度比用5蛋白饲料喂养大鼠的病灶细胞团的生长速度要快得多。我们给两组大鼠不同剂量的黄曲霉毒素诱发癌,同时饲以标准的基础饲料。在这样的实验条件下,这两组大鼠在癌启动阶段接触的致癌物水平是不同的。然后在癌的促进阶段,我们给接触高剂量黄曲霉毒素的大鼠饲以低蛋白饲料,而给接触低剂量黄曲霉毒素的大鼠饲以高
54、蛋白饲料。我们想知道,如果实验动物在开始接触到高剂量的致癌物质,低蛋白饲料是不是能够抑制高剂量致癌物的影响。我们的实验结果再次让人大吃一惊。接触较高水平致癌物的大鼠,饲以5的蛋白饲料时,病灶细胞团要少得多;而接触低水平致癌物的大鼠,饲以20的蛋白饲料后,病灶细胞团要多得多。我们在此找到了一条规律:病灶细胞团的发展,尽管在最初的启动阶段取决于接触致癌物的剂量,但实际上在癌的促进阶段,受到膳食中蛋白质摄入量的调控。蛋白质摄入量产生的效果要超过致癌物对细胞的影响,与开始接触到的致癌物质剂量多少没有关系。得到这些实验结果后,我们设计了一个更有说服力的实验。病灶细胞的生长可以通过给予不同剂量的蛋白
55、质来进行调节,并实现逆转,这种效果在病灶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可以观察到。这些实验还证明,我们的身体能够记住早期致癌物质对身体的侵袭,尽管这种作用可能会因为低蛋白膳食的抑制作用而处在休眠的状态。接触黄曲霉毒素后,黄曲霉毒素会给机体留下“记忆”。尽管摄入5蛋白质的膳食能够抑制住黄曲霉毒素的作用,但是9周后,在20蛋白膳食的影响之下,休眠的癌细胞可能会苏醒,形成癌变的病灶细胞。简单的说,我们的身体有记忆功能。说明我们过去接触过致癌物,并引发少量的癌细胞。尽管这些癌细胞处于休眠状态,但是如果我们以后摄入的膳食营养有问题的话,这种癌细胞则会被再“唤醒”。这些研究证实对蛋白质摄入量进行小幅度的调整,就
56、会影响癌的发展。研究发现,如果蛋白质占膳食比例10以下,病灶细胞不会发展;如果超过了10,病灶细胞团的数量就会急剧增多。这项实验最显著的发现是:病灶细胞团只有在动物摄入的膳食蛋白质达到或超过身体生长速率所需的蛋白质摄入量时,病灶细胞团才开始增殖。也就是说,当摄入的蛋白质水平达到或超过动物生长所需的水平,就会导致癌的发生。尽管这项研究结论来自动物实验,但是对人来说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10的蛋白质摄入水平相当于每天摄入5060克的蛋白质,具体数值取决于个人体重和每天摄入的总热量。美国人平均15%16的蛋白质摄入量相当于每天摄入70-100克的蛋白质,其中男性摄入蛋白质的量要比女
57、性多一些。如果我们将其转化为食品量的话,可以这样计算。你从菠菜中每摄入100卡热量,你摄入的蛋白质是12克(15盎司菠菜);如果是鹰嘴豆的话,每100卡的热量摄入中含有5克蛋白质(两汤匙豆子);而100卡肉排中含有13克的蛋白质(1盎司半多一点点的肉排)。还有一个问题,蛋白质的摄入量是不是能够改变黄曲霉毒素剂量和病灶细胞团形成之间的关系。如果增加化学物质的摄入量,但是并不会引起癌症发病率升高的话,这种化学物质就不属于致癌物。例如,随着黄曲霉毒素剂量增加,病灶细胞团的形成和癌症的发展也应该相应地增多、变快。如果我们觉得某个化合物是致癌物,但是我们看不到这种剂量和反应之
58、间的关系,那么这种化合物质是不是具有致癌性就很值得怀疑了。为了研究这种剂量反应的关系,我们选择了10组大鼠,给它们饲以不同剂量的黄曲霉毒素,然后在癌的促进阶段给它们饲以正常水平(20)蛋白质饲料和低蛋白质饲料(510)。在饲以20蛋白质饲料的动物中,随着黄曲霉毒素剂量的增加,病灶细胞的数量和大小也在增加,但是在饲以5蛋白质饲料的动物中,致癌物剂量和反应的线性关系完全消失了,病灶细胞没有反应。尽管我们给动物使用了其能承受的最大黄曲霉毒素剂量,但是病灶细胞仍然没有反应。再次证明,低蛋白质膳食可以抑制非常强的致癌物的作用,例如,黄曲霉毒素的致癌作用。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化学致癌物不
59、会引起癌症,除非营养状况出了问题?是不是可以说,在我们一生中,我们肯定会接触少量致癌化学物质,但是只要我们的膳食不促进癌症的发展,我们就不会发生癌症?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营养来控制癌症呢?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作者简介T柯林坎贝尔(T.ColinCampbell),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被誉为“世界营养学界的爱因斯坦”。40年来,坎贝尔教授一直身处营养科学的最前沿。在该领域中,每个人都站在坎贝尔教授这个巨人的肩上。他是全球最受敬重的营养学权威,由他主持的中国健康调查,是流行病学研究史上规模最大的,关于营养、饮食与疾病的调查研究。而根据这次调查完成的救命饮食被纽约时报称为“世界流行病学研究的巅峰之作”。
60、你知道吗?动物蛋白(尤其是牛奶蛋白中的酪蛋白)能显著增加癌症的发病几率。牛奶和乳制品摄取最多的国家,骨折率最高,骨骼也最差。以肉食为主的美国男性,死于心脏病的比例是以素食物为主的中国男性的17倍!医生会动手术和开药,却不懂营养,因为他们根本没受过营养学训练。没有任何手术或药物可以有效预防或治疗任何慢性疾病。本书是作者经过数十年研究,终于发现肉、奶、蛋此动物性饮食与疾病的关联,以下是原文部分重点节录好书笔记:最容易患慢性病是吃最多动物性食物的人,就算只摄取少量动物性食物,也有负面效果酪蛋白(在牛奶蛋白质中占87%),可促进任何阶段的癌细胞生长,而来自小麦和大豆等植物蛋白质,就算摄取高单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