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安全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部分的企业现代化的消防水平还是比较低,在火灾发生时没有有效的得到控制,导致发生更加严重的事故。特别是一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各种各样的火灾也频繁的发生,这也是目前企业所面临与急迫解决的一个问题。
1、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
2、目前企业在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企业内部消防管理工作混乱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些企业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却忽视了消防隐患的存在,在消防硬件实施方面的投入过少;还有些企业,为了能够提高场地的利用效率,乱搭建现象十分的严重,自作主张整改消防安全布局;建筑使用情况也较为混乱,有些企业擅自更改建筑用途,没有考虑到各种安全隐患的存在,如果发生火灾,很容易造成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等。
2.2企业消防安全意识不强
在很多的企业当中,由于缺乏有效的责任意识、自主消防意识以及自我消防意识,导致在消防安全管理中非常的被动,对于消防安全和管理没有认真贯彻落实。还有些企业存在侥幸的心理,认为这些都和自己无关,忽略了公共消防意识和责任等;还有些企业过多的追求利益,拒绝消防安全队伍的建设。所以他们并不注重消防安全制度,有些甚至把消防机制简单化,忽视了消防安全在企业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对其更好的管理。
2.3企业缺乏具有消防安全管理能力的人才
3、做好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
3.1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生产制度
3.2增加企业消防安全技术投入
3.3建立企业消防人才储备库
目前,有很多的企业出现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现场应急救援人员等各种消防特种人员的严重流失和短缺,还有些企业出高薪资都找不到合适的人员等。因此建立消防人才储备库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其好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能够对拥有职业鉴定的消防人员进行登记,并存册,这样有利于清楚的了解人员的上岗或者离职的状态,可以及时的掌握企业消防人才队伍的情况。
结语: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我国企业经济也得到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消防安全隐患。为了做好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应加强对企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消防安全意识,能够有效的预防和避免企业发生火灾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具有重要且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2]林鑫.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探讨[J].江西化工,2013,02:258-260.
[3]王黎,汪霄,石灵.高层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3,07:794-798.
[4]曲毅,彭连臣.谈如何做好大型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3,08:177-178.
[5]果永红,张建,冯忠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探讨[J].中国应急救援,2013,04:17-19.
[6]卞明良.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1:261.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特点和重要性
1.1特点
我国建筑工程规模通常较大,但管理水平却参差不齐,尤其是安全管理方面,以致建筑工程频繁出现安全事故。由于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流动性大,以及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因素,我国建筑行业安全事故发生率极高,是一项高风险性的产业类型。因此,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具有以下特点:(1)安全管理人员流动性大,施工岗位不固定;(2)安全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3)安全管理工作内容多变;(4)工程劳动强度大,露天作业多,安全管理极易受环境影响;(5)安全管理和各方协调过程多,工作复杂且综合性强。
1.2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重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是我国当前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行业,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对这一问题不够重视,缺乏强有力的安全管理机制,这给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稳定有序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加强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能够为施工人员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使施工人员能够免于安全事故的人身伤害,提升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有效避免由于施工安全事故所导致的工程进度中止等问题,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由此产生的恶劣社会事件的产生几率。
2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安全意识淡薄,安全隐患层出不穷
安全意识是做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建筑工程安全工作是整个工程的命脉,只有做好安全工作,建筑工程才能正常的进行下去。但是,许多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对施工安全置若罔闻,把精力都放在经济效益上,从而导致施工管理出现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到工程施工进度。
2.2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安全管理流于形式,包括安全施工措施及方案等没有针对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编制、安全管理人员不到位、管理组织机构人员均为挂名、未到工地现场参与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上行为很不规范,使责任并没有落到实处。而监理企业在监理过程中,不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对施工方案不认真审批,对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技术等规范不熟悉,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2.3安全监管力度和管理投入不足
2.4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不注重消防安全,施工现场消防区域的划分不明确
由于施工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薄弱,消防安全素质较差,对施工人员的消防教育不足,施工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消防知识培训,缺少基本的消防及自救知识。许多建筑工地办公、建设、生产、生活区域划分不够合理,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缺乏,各项指标不满足国家消防安全的标准,所导致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3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3.1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贯彻落实施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针对特殊工种,必须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洞口临边的安全防护措施到位,设置安全指示牌。所有施工人员进场需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需佩戴安全带等,如有违反立即纠正,从而让所有施工作业人员意识到施工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安全意识。
3.2树立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都应当始终遵循安全生产的管理理念,在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以及施工工艺等各个环节都应当坚持这一理念。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忽视了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给企业形象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损失。所以,建设主管机构以及建筑单位应当统一思想:施工安全无小事,必须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来对待,且将安全生产作为工程施工过程中最主要的工作来开展。
3.3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度
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中,忽视安全管理,不贯彻执行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所以,安全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通过安全宣传,使建筑安全深入人心,从而降低安全管理实际工作的难度,并取得理想的安全管理效果。此外,在安全管理中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是加强对安全管理重视度的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安全管理现代化、科技化,实时、现场监督建筑工程施工,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方法处理安全隐患。
3.4建立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前提和依据,完善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责任的落实、安全预警机制、安全事故应急方案。只有全面到位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更好的指导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才能确保建筑工程各方面的安全。
4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做好该项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分析现阶段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所在。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建筑企业获取利益,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海青龙.?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0)
(一)要有超前意识。所谓超前意识是指班组长对班组安全工作要有预见性、敏感性、超前性。如果班组长没有这种超前意识,就抓不住安全工作的要害。班组长一要吃透上头,弄清上级对安全工作的要求,把握安全工作方向;二要吃透下头,要掌握班组的安全状况,分析班组成员的思想动态,注意情绪变化,对容易发生事故的岗位、工种心中有数。
(三)要有事后总结意识。班组长抓好安全工作,一要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成功的秘诀;二要总结失败的教训,找准失败的原因,使二者上升为理论,以指导今后的安全工作。
二、要以岗位安全操作为重点抓安全教育。这是因为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十分具体,明确地规定了职工的安全作业规范,每一个职工不但要牢记,更应将其融入工作、指导工作。班组长要以此为目的持之以恒抓好安全教育,尤其对职工返岗与换岗的安全教育更应重视。
三、要在班前做好确认。班组长一定要想全局,作好包括上岗人员的体力、精神状态、作业环境及事故隐患整改情况的确认,这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农机;安全管理
1构建长效安全管理机制
管理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做好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发现违规行为立即纠正,杜绝安全隐患,最大限度的遏制农机安全事故,贯彻落实预防为主原则,以农机安全管理制度为依据,努力创新管理模式,从县到户,逐级管理,实现管理网络全覆盖,以此保证农机生产工作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构建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2注重宣传与培训
2.3从源头做起,制定合理的牌证办理程序。农机安全管理的主要源头是农村乡村道路,随着中央惠民政策的实施,农村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摩托车、电瓶车以及其他车辆不断增加,而乡村道路狭窄,交通标志不明,农民交通意识不强,导致农机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农业机械的检验检测对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杜绝检验的随意性,规范办理牌证程序,才能预防和减少农业机械事故的发生。
3加大保障投入力度
3.1注重考核,构建农机安全监管机制。按照分级管理和属地管理原则,对农机安全生产实行“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群众参与”和“以农机监管部门、乡镇、村为主”的立体式监督管理。建议由县政府牵头,组织安监,公安,农机,交通等职能部门成立道路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将每条乡村道路、每个乡(镇)的交通事故起数及隐患整改情况分别纳入村、镇的年度综合治理考核体系。县与镇、镇与村、农机大户、码头、学校、卷板厂、农机合作社、农业机械拥有者、农机驾驶人等单位及个人签订农机安全责任状。同时建立村级农机安全协管员制,选择责任心强,热爱农机事业的村干部、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等为村级农机安全协管员,主要负责村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村农机宣传栏内容更新以及有关农机政策的宣传资料的发放。年终以乡(镇)为单位,对辖区内的重大交通事故逐一统计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和责任单位,考核、处罚到部门,以切实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形成交通安全大家抓的良好格局。
3.2政府出面协调,完善农机警务室。政府组织协调,由安监、公安、农机、交通等部门联合开展农机专项整治检查,建议成立公安交巡警驻农机监理所警务室,实施拖拉机安全管理。加强与公安交警的配合,及时沟通传递信息,定期分析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和拖拉机违法行为及事故典型案例的特点,及时排查交通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整治建议和防范措施。加强各乡镇农机安全人员与辖区范围交警中队的配合,将拖拉机源头静态管理和路面动态监管有机结合起来,预防和减少农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促进“平安农机”建设,使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3.3尽快确定农机执法人员身份。农机安全执法监督是政府行为,农机监理人员身份应向国家公务员过渡,纳入国家公务员序列管理。目前我国一些省份的已经将全省农机监理所纳入参照国家公务员序列管理,有利于稳定和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建设,为建设“平安农机”,“和谐农机”做出更大的贡献。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只有县镇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提前动手,科学规划,各级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解决好农机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人员、工作经费等问题,才能有效地加强农机安全机制建设,更好地实施全方位的农机安全管理,为“兴机富民”作出贡献,促进农机化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现如今,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农机应用较为普遍,如不加强安全管理,很有可能会发生农机安全事故,造成农机设备损坏,严重者还会出现人员伤亡。为此,必须要做好农机安全管理工作。
[1]闫宝成.如何创造农机安全管理工作良好环境的思考[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3(12).
[2]赫荣新.农机安全管理问题研究[J].吉林农业,2013(6).
[3]赵华成.新时期如何做好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工作[J].北京农业,2013(27).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措施
煤炭是中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能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大国,煤炭在能源结构中一直处于首要位置。然而大部分所需的煤炭都是地下开采产生的,因为生产条件恶劣,煤炭生产工作一直与生命安全密不可分。座椅,对我国煤矿生产全过程的管理是当务之急。在现代信息技术的促使下,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在煤矿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利用煤矿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系统、全面、有效的监测和管理,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顺利运行。
1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1.1安全管理经验匮乏、基础薄弱
主要表现在: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的意识非常薄弱,认识不全面,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全面落实,在施工现场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技术管理,设备管理不到位,劳工组织的形式是不清楚,对安全方面的资金投入不够。监督制度不能顺利进行,质量和材料以及设备的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规章制度不能严格执行。团队缺乏安全培训,无法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1.2安全投入水平不够、投入结构分配不合理
我国大概30%的国有煤矿开采不协调,不能顺利开展接续工作,这类煤矿产业生产设备落后,老龄化严重,没有安全意识,安全投入资金少。
1.3煤矿专业安全人才短缺,煤矿从业人员忧患意识不强
第一,煤矿企业人才短缺,这就导致安全生产方面缺少专业的人员,第二,煤矿企业中大部分的工作人员都死临时工或者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员,没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埋下了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隐患。
1.4监督力度、安全管理力度不够
2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改进对策
2.1加强煤矿企业政府监管
2.2加强安全生产投入,提升管理水平
2.3推行煤矿安全精细化管理
2.4注重安全管理创新
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安全生产的基本工作,如生产中的一些不安全的操作行为,制定一定的安全规定和管理标准,有一定的轻伤指标,如果当月超过指标,就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处罚,这样,可以体现出对安全工作方面的重视还可以为企业增加各式各样的经验。为了提高安全管理的概念,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对全体员工定期举行专业的培训大会。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要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安全知识教育,让“安全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倡导“珍爱生命”。还有,让他们有一定的安全意识,要让衙门知道安全生产是非常重要的,要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最后,让每个人员都具备专业的技术和安全知识,可以掌握事故的l生规律,让煤炭在生产过程中更安全,从而经济不断的发展。
2.5实施安全生产托管制度
煤炭行业的企业托管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托管。包括采矿企业管理这个特殊的权力,因此采矿权的存在,导致煤炭企业管理,与一般的企业托管不一样,煤炭企业托管需要强调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所以煤矿安全生产托管是煤矿企业托管形式的重要体现。所说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托管,它是在采矿所有权利税和从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开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在当前情形下,贯彻落实煤矿安全生产托管制度,促进煤矿的安全生产。
3结束语
总之,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就是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随时把生产安全放在最主要的任务,让我们国家的的企业能够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经济利益。
[1]李春晖,徐俊.浅议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现状改进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6,04:69.
[2]贾冲涛.浅析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展望,2016,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