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茶友习惯在网上买茶,不论是各大直播平台,还是传统的京东天猫商城,或者是各种“拼单”或者“团购”平台如PDD等,购买渠道越来越丰富,对广大茶友而言本是好事,毕竟买茶更方便了。
但一个不得不注意的问题是,各种生产过程不太规范的茶品也逐渐渗入各种销售渠道,这些茶品大多是一些生产资质不健全的小茶厂生产甚至是一些茶农个体户自己印刷棉纸进行包装,然后投入销售。尽管不能单纯以标签内容是否规范来武断的判断一款茶的好坏,但连基础的商品标签都能乱标乱写的茶品,大概率在品质上也不会多出色。
那么,一个规范的茶品包装上的产品信息标签应该包含哪些关键信息呢?
GB7718-2011于2011年4月20号颁布,2012年4月20号正式实施(替代GB7718-2004版本)。
在市场上流通的茶叶产品,绝大多数都属于“预包装”茶,只有茶叶批发市场上大宗流通的“散茶”,或者个别茶叶零售店以“散茶”形态销售的茶品可不遵循此规定。“预先定量”和“包装或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是预包装茶叶具有的两个根本特征。
那么按照GB7718的要求,预包装茶叶商品的标签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
简单来说,要有如下12个方面内容。
1、产品名称
产品的名称应该醒目的位置,清晰的标注在包装的正面,一般是在包装的正面,但是正面和反面标注的名称应该一致,如是普洱茶,则还要在括号中注明是“生茶”还是“熟茶”产品。
2、产品的执行标准代号
3、质量等级
4、生产许可证编号
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家是2015年10月1号开始正式实施的。以前叫QS标志就是质量安全标志,这个标志从2018年10月1号起停止使用,现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都是由SC加14位阿拉伯数字组成,不同数字代表了不同的涵义,下面以大益勐海茶厂的编号为例来说明一下。
勐海茶厂的SC编号是SC11453282228141,从左到右依次介绍:
SC代表:“生产”二字的拼音首字母缩写
第一位1代表:食品、食品添加剂识别码(1代表食品类,2是添加剂类)
第2、3位代表:食品、食品添加剂类别编码(14代表:茶叶类目)
第4、5位代表:省级行政区代码(53代表:云南省)
第6、7位代表:市级行政区代码(28代表:西双版纳州)
第8、9位代表:县级行政区代码(22代表:勐海县)
第10-13位代表:生产许可证顺序码(2814代表西双版纳州第14家获批企业)
第14位数字代表:电脑效验码(1为系统自动生成)
备注:第4-9位“地区编码”的编码规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官方网站公布的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编写。
5、产地
指产品的实际生产地址,如生产者的地址就是产品的实际产地,则不强制要求标示“产地”项。如需标注产地,只需要标注到地级市即可,当然作为非常看重“原产地”和“核心产区”的茶叶商品,如厂家需要,也可以标注“原料产地”,具体到某乡或者某村,但前提是要保证真实性(普洱茶中的山头茶一般在产品名称中就已经体现出原料产地,如老班章、冰岛等)。
6、净含量
规格或净含量应与茶叶真实属性专用名称在包装物或容器的同一展示版面标示,可标注在正面也可在背面,但一定要清晰精确。
7、生产日期
是指预包装茶叶形成最小最终销售单元的日期,也就是完成“包装”的日期,而不是茶品本身完成制作的日期。比如有一批普洱茶在2021年4月15日完成晒青制作成毛茶,同年6月15日完成压饼,但到第二年(2022年)2月15日才完成包装(包棉纸),那么在棉纸上就应该打2022年2月15日的生产日期,而不是前面的两个日期。生产日期一般采用喷码打印比较好(提前在包装上统一打印的日期则可能与实际生产日期不符)。
8、贮藏条件
是指茶叶应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标注储存条件,不同生产加工工艺的茶类对贮存条件要求不同,要如实标注。
9、保质期
是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标明的储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这个期限内产品完全适用于销售。(根据各种茶类的有关标准规定执行,如普洱茶、白茶可以写在适宜的条件下,可长期保存)
10、配料表
就普洱茶或其他传统茶类产品而言,配料表应该是100%鲜叶或毛茶。因为纯茶叶产品不允许添加其他任何添加剂。
11、生产经营者地址、联系方式
厂家地址要具体到街道门牌号,厂址必须与生产许可证上面的厂址完全相吻合,不可有差错。
12、联系方式
除以上信息之外,商家还可以根据实际展示需要增加其他产品信息,如批次/批号、特别认证资质(如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地理标志产品等)、检验检测标志、质量保险信息、企业其他荣誉(如中华老字号、省级/市级龙头企业等)等,但所有声称信息一定要有据可依,保证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