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启在人民网谈生乳新国标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王加启研究员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

编者按:12月9日15:00,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王加启研究员,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乳制品国家安全新标准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消费者应以理性和科学的态度来看待食品安全问题

【王加启】:人民网的各位网友,各位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首先请王加启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目前世界生乳标准的基本状况?

■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必须尊重客观事实

[网友贾胜国]:嘉宾好,我有个问题,咱们说的新国标指的到是啥?是安全标准、卫生标准还是营养标准?我觉得这个问题好多人都搞不清。

【王加启】:这对消费者来说是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很多消费者虽然都参与了讨论,但是并不清楚,所以这个问题很关键。我们现在网上讨论的新国标全称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是一个安全标准。在1986年的时候,我们国家还有一个国家标准叫做生鲜乳收购标准,2003年的时候有一个卫生标准。所以我们现在讨论的新国标是一个安全标准。它除了安全指标以外还包含特别重要的关于牛奶的营养指标,比如乳脂肪和乳蛋白。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了奶业是一个产业链,生乳标准与奶业发展的关系能介绍一下吗?

【王加启】:生乳标准与奶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生乳标准必须立足于奶业发展的现实;另外一方面,生乳标准又能够规范奶业的发展。我们国家的生乳标准中大家质疑比较多的问题,比如说乳蛋白2.8%,很多消费者都认为比1986年的标准降低了,为什么?我个人认为,降低确实是事实,没有必要掩盖,也没有必要回避。这是因为我们国家近十年奶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数量上的发展,各位网友可能都听说过一句话,“奶牛下乡,牛奶进城”,说的就是奶牛的数量得到了大规模发展,所以满足了消费者对牛奶的需求,所以才取消了奶票,所以才有了超市里牛奶的丰富供应,大家能买得到,这是一个发展阶段来决定的。快速发展以后,有很多的措施没有跟上,比如奶牛的头数呈10倍增加,但是我们的饲料资源、土地资源、饲养方式、科学技术都没有能够跟得上生产的发展,所以从生产中客观得到的情况反映出来,有相当一部分的牛奶乳蛋白达不到2.95%,制定标准必须尊重客观事实,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把这个数字降下来。很多人都认为这个下降是企业的要求,是牺牲了消费者的利益,我不是这样认为的。

我们反思2008年的三聚氰胺为什么能够发生?就是因为标准中的蛋白质指标偏高,奶农的牛奶交不出去,所以出现了通过三聚氰胺来虚增牛奶蛋白的恶性事件。所以我们在制定标准时肯定要痛定思痛,不能拔苗助长,还是要立足于国情,立足于奶业生产的现实,这才是对消费者的安全负责任的一种态度。

很多消费者在网上还提出来很专业的问题,“你把乳蛋白降低了,乳蛋白高的会不会掺水呢?”很多消费者实际上没有全面地了解新国标,新国标里还有一个新增加的重要的指标,叫冰点,冰点是全世界通用的用来防止牛奶加水的指标。新国标在乳蛋白方面实际上强调了三个方面的重点:一、符合客观实际,不拔苗助长;二、遵循奶牛的生理规律;有的奶牛个体可能乳蛋白含量低一些,在夏季奶牛的乳蛋白含量也会低一些,这都是正常的生理规律,季节性的生理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要尊重这个规律。三、从配套指标上防止了掺水等负面影响,只要是正常健康奶牛生产出来的牛奶,即使乳蛋白是2.8也是安全的,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都是合格的。

任何标准都是阶段性的,美国的标准大约两年修订一次。近两年来,我国奶牛养殖方式也正在发生变化,牛奶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所以,我相信再过一到两年,生乳国标会有较大的修订。

[网友杨再昌]:请问王所长,生乳国标在执行中应如何把关?

■食品安全标准要以保障健康为宗旨

[主持人]:接下来请王老师谈一谈中国的安全标准,也就是新国标到底安全不安全?

【王加启】:这是一个极其关键的问题,也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新制定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应该是一个安全的标准,这个标准的内容在生乳安全方面有比较严格的要求。举个例子,1986年生鲜乳收购国家标准中里面规定的检测指标有10个,2010年颁布的生乳新国标要求检测的指标达到72个,更为重要的是,它把农药残留指标7个、兽药残留指标49个列入其中,这是以前标准中都没有的,这一次完全增加进来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新国标在安全方面正在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在不断完善中,远远地高于旧国标的要求,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一个安全的标准。

[网友一天一地一广仔]:请问嘉宾,为什么我国的乳品安全标准要一再修改,这难道是对企业让步?

[主持人]:有一些知名的乳企会参与新国标的制定,所以网友会有这样的疑问,是不是我们的新标准被大企业绑架了?存在这种现象吗?

【王加启】:我认为企业参与标准的制定应该是一个正常的状况,因为奶业是一个产业链,有生产者、加工者、消费者三大块来组成的,所以一个标准能不能够适用,肯定要征求消费者、加工者、生产者等产业链不同环节的意见,但是标准的制定是有主体的,它可以请不同部分的人员参加,但是最后如何决策,肯定要集思广益,从整体上来制定标准,而不可能只考虑哪一家的意见来制定标准。

[主持人]:我们国家的生乳国标与发达国家相比到底低在什么地方呢?

■保证奶业利益链的分配平衡是提高牛奶质量安全的核心

■每一位消费者都应该关心国家奶业的健康发展

[网友房爽童鞋1988]:乳制品新国标的出台,对于牛奶的要求更好了,这对于奶农来说将会是更大的挑战,请问王加启所长,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成本是不是必然提高?对奶农在养奶时,有何建议?

【王加启】:这个问题一针见血,据我个人的了解,提高牛奶的质量和安全,确实是需要增加投入的,增加成本。谁来提供这部分投入和增加的成本,是整个奶业利益链的核心问题。我们国家奶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核心就是利益分配问题,大家都在抱怨没有好牛奶,但是生产好牛奶是需要增加成本的,如果企业不注意到这一点,不提高好牛奶的收购价格,农民就不会愿意增加投入,就很难生产出好牛奶。根据我个人了解的资料,在发达国家牛奶质量和安全相对要好,企业承担的责任和企业发挥的推动作用是第一位的,只有建立了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才能够解决奶业发展中的很多根本性问题。对于奶农个体而言,要生产出好牛奶有两个方面要特别注意:其中一个方面是要选用好的饲料和注意饲料的科学搭配,保持奶牛的营养平衡。为了降低成本,也可以选择使用一些地方性的饲料资源,比如啤酒糟,食品加工业的副产物,可以降低成本。另外一个方面,要保持养牛的环境卫生,使牛生活在一个比较干净、舒适的环境中,这样就能够减少环境微生物带来的污染,生产出的牛奶也会更好一些。

[主持人]: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我们应该怎么样看待奶业的发展呢?

【王加启】:我们国家的13亿消费者人人都是奶业发展的贡献者,我有很多的朋友见到我经常问一个问题:“我们国家的奶还能不能喝?”我告诉他们:“目前我们国家的牛奶质量整体上是很好的,我自己每天坚持喝牛奶,而且很健康。”有一些消费者也在问:“是喝进口的牛奶好还是国产的牛奶好?”这个问题可以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来分析:从短期来说,无论进口的牛奶还是国产的牛奶,只要质量安全合格,都是好牛奶。但是从长期来说,如果我们国家仅仅依靠进口牛奶是很危险的,假如我们自己的奶业不能发展了,牛奶的供应过度依靠国外,到那个时候我们就会被人卡住脖子,我们的消费者虽然想喝进口牛奶,可能就要被控制,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我们的每一位消费者都应该关心国家奶业的发展,这种关心包括监督,监督它的质量,监督它的安全,也包括耐心克服浮躁,辨别各种消息的真伪。同时又要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奶业一定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和意愿。

[主持人]:在此我想代表广大网友问王所长一个问题,您刚才提到您本人经常喝牛奶,您对我们消费者在选购乳制品方面有没有什么建议?

【王加启】: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只能说说我自己的体会。我喝牛奶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不忙的时候,比如一个星期都呆在家里的时候,我就会买巴氏奶,主要是很欣赏它的口感。二、经常出差的时候,我就会买常温奶,这样不担心过期,出差的时候带着也方便,可以不间断喝牛奶。三、我也喜欢喝酸奶,我一般早晨能够喝一斤左右的液态奶,吃一片面包。晚上睡觉前两个小时喝一杯酸奶,我觉得酸奶也是一个比较好的牛奶的种类。所以长此以往就养成了一个喝牛奶的习惯,如果一个星期喝不上牛奶就感觉好象有件什么事没办,不太舒服。

THE END
1.出口食品也不安全,只因中国标准低声称“标准比欧盟高”、“不得检出”的高毒农药甲胺磷,在中国现行国标中的残留标准普遍高于欧盟标准二到十倍 中国官员声称“我国的农药残留标准尽可能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而不是欧美日标准)接轨,有的标准比发达国家低,但有的标准比发达国家高”。2010年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潘灿平接受《科技日报》时也称“实际上我国农药残...https://news.163.com/special/reviews/pesticide0427.html
2.01965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自考考试大纲1. 了解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基础知识,掌握标准和标准化的概念、分类、标准的结构、制定、编写和实施。 2. 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及其法规和标准。掌握WTO的宗旨、职能与作用,WTO协议分类以及《TBT 协议》与《SPS 协议》的联系与区别。 3. 了解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食品法典委员会的主要工作目标、职能...http://sdzkx.cn/h-nd-331.html
3.山西农业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7.食品标准与法规的主要研究内容、对象、特点 六、食品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 1.法、法律和法规的概念及其特征 2.我国的立法体制与法律体系 3.食品法律法规的概念、分类 4.我国食品法律法规体系及其制定原则和程序 5.食品法律法规的制定及其依据 6.食品法律法规实施的概念和方式 7.食品法律法规的效力范围 8.食品行政...https://mtoutiao.xdf.cn/kaoyan/202312/13554077.html
1.中国美国欧盟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标准有何区别食品接触材料检测 食品接触材料(Food Contact Materials,FCMs),指的是正常使用中会接触到食品的材料及制品,其中除了包括各类食品包装、餐具、厨具、加工设备之外,也包括用于这些产品和材料的粘结剂、印刷油墨着色剂等辅助材料。 食品接触材料的质量往往能直接影响到食品的质量,合适的材料可以保护食品不受污染,在运输途中...http://95701577.b2b.11467.com/m/news/629249.asp
2.国标GB欧标LFGB,美标FDA,食品级硅胶标准体系解析如今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盟国家以及美国越来越重视硅橡胶材料与食品接触的安全性,不断出台和更新食品接触的法规指令。出口到欧盟及美国的产品必须通过相应的测试认证,取得合格的产品测试报告,即食品接触材料测试,俗称“食品级测试”。目前国内外食品接触用硅橡胶制品标准体系均比较完善,本文主要针对国标GB、欧盟(德国LFGB),美...https://www.ketaili.com/wenda/266.html
3.改了什么?“史上最严”奶粉新国标实施!作为“新国标”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特聘教授韩军花表示,标准的修订,是基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际组织和国家(地区)的婴幼儿配方食品标准的修订以及国内外婴幼儿营养学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充分考虑我国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和营养素需要量而作出的。 https://www.shhk.gov.cn/xwzx/002008/002008040/20230227/6a9d4652-5944-4748-b341-4962a9691f95.html
4.国标《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已发布,具体实施日期为2025年2月8日。新版标准增加了2016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陆续公布的食品添加剂规定,并对附录A、B、C、D、E、F等都有了补充和修订。以下为标准解读和食品添加剂品种明细新旧对比。标准全文PDF版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下载...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11796070105191
5.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区别浅析11篇(全文)主要区别在于认证依据的标准不同。 1、这些标准的主要区别在农药化肥使用量不同,简单说就是有机产品中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激素和农药,绿色食品要减少使用农药和化肥,获得无公害认证的产品不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和化肥。 2、对基因工程和辐射技术的要求:有机食品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和辐射技术;其它食品则允许...https://www.99xueshu.com/w/filero5cgvbk.html
6.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保健食品标志规范标注指南》大数据聚焦食品接触材料新国标芳香族伯胺迁移风险与合规 新要求即将生效!电池产品出口欧盟请注意合规性 守护餐桌安全:CTI华测检测深入解析食品接触材料中的矿物油风险及合规要求 微课堂 | 卤素管控要求你问我答! CTI限用物质与材料可靠性法规资讯 | 2024年第7期 中国RoHS限量要求标准修改单已发布,四项邻苯被...https://www.cti-cert.com/serviceslist/22854.html
7.(现货)ERMDA474/ERM奶粉/奶制品/食品的欧盟国际标准物质价格:价格电议产品详情:中国区代理,一手货源!这是欧洲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JRC)研发的,提供欧盟食品标准物质,因产品较多,只发一部分,具体的打电话... 品牌:ERM 产地:欧州 human相关产品报价 产品标题价格产地公司名称更新日期 ...https://china.guidechem.com/trade/pdetail18669544.html
8.山西农业大学23研招初试考试大纲农业综合知识三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所招收农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有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食品相关专业优秀本科毕业...https://jixun.iqihang.com/zixun/chushi/202258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