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王加启研究员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
编者按:12月9日15:00,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王加启研究员,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乳制品国家安全新标准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消费者应以理性和科学的态度来看待食品安全问题
【王加启】:人民网的各位网友,各位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首先请王加启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目前世界生乳标准的基本状况?
■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必须尊重客观事实
[网友贾胜国]:嘉宾好,我有个问题,咱们说的新国标指的到是啥?是安全标准、卫生标准还是营养标准?我觉得这个问题好多人都搞不清。
【王加启】:这对消费者来说是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很多消费者虽然都参与了讨论,但是并不清楚,所以这个问题很关键。我们现在网上讨论的新国标全称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是一个安全标准。在1986年的时候,我们国家还有一个国家标准叫做生鲜乳收购标准,2003年的时候有一个卫生标准。所以我们现在讨论的新国标是一个安全标准。它除了安全指标以外还包含特别重要的关于牛奶的营养指标,比如乳脂肪和乳蛋白。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了奶业是一个产业链,生乳标准与奶业发展的关系能介绍一下吗?
【王加启】:生乳标准与奶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生乳标准必须立足于奶业发展的现实;另外一方面,生乳标准又能够规范奶业的发展。我们国家的生乳标准中大家质疑比较多的问题,比如说乳蛋白2.8%,很多消费者都认为比1986年的标准降低了,为什么?我个人认为,降低确实是事实,没有必要掩盖,也没有必要回避。这是因为我们国家近十年奶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数量上的发展,各位网友可能都听说过一句话,“奶牛下乡,牛奶进城”,说的就是奶牛的数量得到了大规模发展,所以满足了消费者对牛奶的需求,所以才取消了奶票,所以才有了超市里牛奶的丰富供应,大家能买得到,这是一个发展阶段来决定的。快速发展以后,有很多的措施没有跟上,比如奶牛的头数呈10倍增加,但是我们的饲料资源、土地资源、饲养方式、科学技术都没有能够跟得上生产的发展,所以从生产中客观得到的情况反映出来,有相当一部分的牛奶乳蛋白达不到2.95%,制定标准必须尊重客观事实,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把这个数字降下来。很多人都认为这个下降是企业的要求,是牺牲了消费者的利益,我不是这样认为的。
我们反思2008年的三聚氰胺为什么能够发生?就是因为标准中的蛋白质指标偏高,奶农的牛奶交不出去,所以出现了通过三聚氰胺来虚增牛奶蛋白的恶性事件。所以我们在制定标准时肯定要痛定思痛,不能拔苗助长,还是要立足于国情,立足于奶业生产的现实,这才是对消费者的安全负责任的一种态度。
很多消费者在网上还提出来很专业的问题,“你把乳蛋白降低了,乳蛋白高的会不会掺水呢?”很多消费者实际上没有全面地了解新国标,新国标里还有一个新增加的重要的指标,叫冰点,冰点是全世界通用的用来防止牛奶加水的指标。新国标在乳蛋白方面实际上强调了三个方面的重点:一、符合客观实际,不拔苗助长;二、遵循奶牛的生理规律;有的奶牛个体可能乳蛋白含量低一些,在夏季奶牛的乳蛋白含量也会低一些,这都是正常的生理规律,季节性的生理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要尊重这个规律。三、从配套指标上防止了掺水等负面影响,只要是正常健康奶牛生产出来的牛奶,即使乳蛋白是2.8也是安全的,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都是合格的。
任何标准都是阶段性的,美国的标准大约两年修订一次。近两年来,我国奶牛养殖方式也正在发生变化,牛奶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所以,我相信再过一到两年,生乳国标会有较大的修订。
[网友杨再昌]:请问王所长,生乳国标在执行中应如何把关?
■食品安全标准要以保障健康为宗旨
[主持人]:接下来请王老师谈一谈中国的安全标准,也就是新国标到底安全不安全?
【王加启】:这是一个极其关键的问题,也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新制定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应该是一个安全的标准,这个标准的内容在生乳安全方面有比较严格的要求。举个例子,1986年生鲜乳收购国家标准中里面规定的检测指标有10个,2010年颁布的生乳新国标要求检测的指标达到72个,更为重要的是,它把农药残留指标7个、兽药残留指标49个列入其中,这是以前标准中都没有的,这一次完全增加进来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新国标在安全方面正在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在不断完善中,远远地高于旧国标的要求,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一个安全的标准。
[网友一天一地一广仔]:请问嘉宾,为什么我国的乳品安全标准要一再修改,这难道是对企业让步?
[主持人]:有一些知名的乳企会参与新国标的制定,所以网友会有这样的疑问,是不是我们的新标准被大企业绑架了?存在这种现象吗?
【王加启】:我认为企业参与标准的制定应该是一个正常的状况,因为奶业是一个产业链,有生产者、加工者、消费者三大块来组成的,所以一个标准能不能够适用,肯定要征求消费者、加工者、生产者等产业链不同环节的意见,但是标准的制定是有主体的,它可以请不同部分的人员参加,但是最后如何决策,肯定要集思广益,从整体上来制定标准,而不可能只考虑哪一家的意见来制定标准。
[主持人]:我们国家的生乳国标与发达国家相比到底低在什么地方呢?
■保证奶业利益链的分配平衡是提高牛奶质量安全的核心
■每一位消费者都应该关心国家奶业的健康发展
[网友房爽童鞋1988]:乳制品新国标的出台,对于牛奶的要求更好了,这对于奶农来说将会是更大的挑战,请问王加启所长,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成本是不是必然提高?对奶农在养奶时,有何建议?
【王加启】:这个问题一针见血,据我个人的了解,提高牛奶的质量和安全,确实是需要增加投入的,增加成本。谁来提供这部分投入和增加的成本,是整个奶业利益链的核心问题。我们国家奶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核心就是利益分配问题,大家都在抱怨没有好牛奶,但是生产好牛奶是需要增加成本的,如果企业不注意到这一点,不提高好牛奶的收购价格,农民就不会愿意增加投入,就很难生产出好牛奶。根据我个人了解的资料,在发达国家牛奶质量和安全相对要好,企业承担的责任和企业发挥的推动作用是第一位的,只有建立了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才能够解决奶业发展中的很多根本性问题。对于奶农个体而言,要生产出好牛奶有两个方面要特别注意:其中一个方面是要选用好的饲料和注意饲料的科学搭配,保持奶牛的营养平衡。为了降低成本,也可以选择使用一些地方性的饲料资源,比如啤酒糟,食品加工业的副产物,可以降低成本。另外一个方面,要保持养牛的环境卫生,使牛生活在一个比较干净、舒适的环境中,这样就能够减少环境微生物带来的污染,生产出的牛奶也会更好一些。
[主持人]: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我们应该怎么样看待奶业的发展呢?
【王加启】:我们国家的13亿消费者人人都是奶业发展的贡献者,我有很多的朋友见到我经常问一个问题:“我们国家的奶还能不能喝?”我告诉他们:“目前我们国家的牛奶质量整体上是很好的,我自己每天坚持喝牛奶,而且很健康。”有一些消费者也在问:“是喝进口的牛奶好还是国产的牛奶好?”这个问题可以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来分析:从短期来说,无论进口的牛奶还是国产的牛奶,只要质量安全合格,都是好牛奶。但是从长期来说,如果我们国家仅仅依靠进口牛奶是很危险的,假如我们自己的奶业不能发展了,牛奶的供应过度依靠国外,到那个时候我们就会被人卡住脖子,我们的消费者虽然想喝进口牛奶,可能就要被控制,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我们的每一位消费者都应该关心国家奶业的发展,这种关心包括监督,监督它的质量,监督它的安全,也包括耐心克服浮躁,辨别各种消息的真伪。同时又要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奶业一定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和意愿。
[主持人]:在此我想代表广大网友问王所长一个问题,您刚才提到您本人经常喝牛奶,您对我们消费者在选购乳制品方面有没有什么建议?
【王加启】: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只能说说我自己的体会。我喝牛奶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不忙的时候,比如一个星期都呆在家里的时候,我就会买巴氏奶,主要是很欣赏它的口感。二、经常出差的时候,我就会买常温奶,这样不担心过期,出差的时候带着也方便,可以不间断喝牛奶。三、我也喜欢喝酸奶,我一般早晨能够喝一斤左右的液态奶,吃一片面包。晚上睡觉前两个小时喝一杯酸奶,我觉得酸奶也是一个比较好的牛奶的种类。所以长此以往就养成了一个喝牛奶的习惯,如果一个星期喝不上牛奶就感觉好象有件什么事没办,不太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