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持:上海质检院食品化学品质量检验所刘洋
什么是婴幼儿辅食?
婴幼儿辅食指婴幼儿(0~3岁)除母乳/配方奶以外为满足全面营养需求而添加的食品,比如婴幼儿米粉、婴幼儿面条、婴幼儿饼干等。
根据制作工艺和原料,我国将辅食划分为两大类,并分别出台了两项强制性的国家标准——GB10769《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和GB10770《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
婴幼儿谷类辅食有哪些?
根据GB10769-2010《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是指以一种或多种谷物(如小麦、大米、大麦、燕麦、黑麦、玉米等)为主要原料,且谷物占干物质组成的25%以上,添加适量的营养强化剂和(或)其他辅料,经加工制成的适于6月龄以上婴儿和幼儿食用的辅助食品。婴幼儿谷类辅食主要包括以下4类:
婴幼儿谷物辅助食品指用牛奶或其他含蛋白质的适宜液体冲调后食用的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
婴幼儿高蛋白谷物辅助食品添加了高蛋白质原料,用水或其他不含蛋白质的适宜液体冲调后食用的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
婴幼儿生制类谷物辅助食品煮熟后方可食用的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
婴幼儿饼干或其他婴幼儿谷物辅助食品可直接食用或粉碎后加水、牛奶或其他适宜液体冲调后食用的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
婴幼儿罐装辅食有哪些?
根据GB10770-2010《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是指食品原料经处理、灌装、密封、杀菌或无菌灌装后达到商业无菌,可在常温下保存的适于6月龄以上婴幼儿食用的食品。婴幼儿罐装辅食主要包括以下3类:
泥(糊)状罐装食品吞咽前不需咀嚼的泥(糊)状婴幼儿罐装食品。
颗粒状罐装食品含有5mm以下的碎块,颗粒大小应保障不会引起婴幼儿吞咽困难、稀稠适中的婴幼儿罐装食品。
汁类罐装食品呈液体状态的婴幼儿罐装食品。
对婴幼儿罐装辅食的原料有哪些要求?
■与产品直接接触的生产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畜肉和禽肉类、鱼类原料应去掉骨、鳞、刺等不适宜婴幼儿食用的物质;
■水果、蔬菜类原料应使用未腐败变质的优质原料或其制品;
■畜肉和禽肉类、鱼类原料应使用新鲜或冷冻的优质原料或其制品;
■不应使用经辐照处理过的原料;
■不应使用氢化油脂;
■不应使用香辛料。
婴幼儿罐装辅食中为何不能再添加钠盐?
国家标准《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明确提出不能在罐装辅助产品中再添加钠盐,规定了每100克即食食品中总钠的含量不得超过200毫克。
婴幼儿罐装辅食对钠的含量严格限定,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
首先,从婴幼儿的生理结构来看,新生儿的肾脏结构不成熟,尿的浓缩能力、尿素及钠的排除能力有限。因此,喂养时如果钠离子摄入过多,易发生水肿及血中尿素升高。
其次,目前的加工食品中普遍含钠,缺钠情况较少发生,婴幼儿面临的主要是钠摄入过多的问题。
此外,婴儿的味觉正处于发育的过程中,对外来调味品的刺激比较敏感,加调味品容易造成婴儿挑食或厌食。
如何选购婴幼儿辅食?
尽量选择规模较大、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较好的品牌企业的产品。由于规模较大的生产企业技术力量雄厚,产品配方设计较为科学、合理,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较严,生产设备先进,企业管理水平较高,产品质量更有保证。
看包装上的标签标识是否齐全。按国家标准规定,在婴幼儿辅食外包装上必须标明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执行标准、商标、净含量、配料表、营养成分表及食用方法等条目,若缺少上述任何一项则尽量不要购买。合规的标签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本条件。
看营养成分表中标明的营养成分是否齐全,含量是否合理。婴幼儿辅食营养成分表中一般要标明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基本营养成分,维生素类如维生素A、维生素D、部分B族维生素,微量元素如钙、铁、锌、磷,或者还要标明添加的其他营养物质。
看产品的色泽和气味。例如质量好的米粉应是大米的白色,均匀一致,有米粉的香味,无其他气味如香精味等。看产品的组织形态和冲调性,应为粉状或片状,干燥松散,均匀无结块;以适量的温开水冲制或煮熟,经充分搅拌应呈润滑的糊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