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冷冻食品网:国内唯一服务于冷冻食品全产业链的综合平台
2022-02-0909:24
这是在原《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速冻面米制品》基础上修订而来,适用范围在速冻面米制品的基础上新增了速冻调制食品,意味着速冻调制食品将迎来首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目前速冻调制食品大多执行行业标准《SB/T10379-2012速冻调制食品》,以及一些企业标准。目前,SB/T10379-2012仍是现行有效的,企业可以继续将SB/T10379作为产品标准,但是由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强制执行性,所有速冻调制食品和速冻面米制品都必须完全符合GB19295-2021的规定。
新版GB19295和2011版相比,修改了哪些内容?企业又该注意哪些问题?
冷食传媒记者|吕翠平
1
适用范围
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速冻面米与调制食品》(GB19295-2021)解读材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速冻面米与调制食品》是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速冻面米制品》(GB19295-2011)的修订。
之所以会调整标准的适用范围,是因为在标准修订过程中,考虑到速冻调制食品的品种和消费量日益增多,其产品特点和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要求与速冻面米制品类似,因此该标准将速冻调制食品纳入,但不包括速冻动物性水产制品。
据了解,目前现行有效的速冻调制食品(GB/T10379-2012)是将动物性水产制品纳入调整范围的。而即将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速冻面米与调制食品》(GB19295-2021),则不包括速冻动物性水产制品,速冻动物性水产制品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性水产制品》(GB10136-2015)的规定执行。
那么动物性水产制品企业具体该如何执行?
2
术语与定义
本标准结合目前行业中的主要产品形式、一般原料组成和工艺流程,参考有关标准,提出了速冻调制食品的定义,并对速冻面米食品、生制品、熟制品的概念进行了修订。
其中,速冻调制食品是指,以谷物、豆类、薯类、畜禽肉、蛋类、生乳、水产品、果蔬、食用菌等一种或多种为原料,或同时配以馅料/辅料,经调制、加工、成型等,速冻而成的食品。
3
感官指标
感官指标中,将旧版标准中的“组织形态”和“杂质”结合,形成了新的检测项目“状态”。
4
理化指标
在理化指标方面,解读表示,通过对行业监测数据的分析,进一步明确过氧化值指标适用的产品,即以动物性食品、坚果及籽类食品为馅料/辅料,或经油脂调制的速冻面米食品和速冻调制食品。其中,经油脂调制的产品主要指油脂含量相对较高的油条、手抓饼、炒饭、炒面等。
另外,过氧化值的检测方法因适用范围的扩充,新版标准中修改为GB5009.227。
下图为新版
下图为旧版
5
微生物限量
在微生物限量方面,解读表示,致病菌指标仍然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29921)执行(GB29921-2013发布时已有说明)。此外,在原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即食生制品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要求,修改了即食熟制品中大肠菌群的指标要求。
对于这个调整,王玲说,国家一直以来对于即食食品的监管都比较严格,速冻米面和速冻调制食品引入了即食和非即食的概念后,对即食类的提出了微生物限量明确要求。此外,对于即食生制品和即食熟制品的大肠菌群的采样方案及限量指标中,c从1变为2。这也是经过长期实践后,做出的更合理的调整。
6
标识
在原标准的基础上,本标准要求产品标识增加“即食”、“非即食”的标注要求,以指导消费者食用前采用正确的方式。
在标识方面,对于速冻调制食品:产品标签上需要增加速冻、生制或熟制,即食或非即食,以及烹调加工方式的要求。
对于速冻面米制品:GB19295-2011本来就已经有烹调加工方式的标示要求,这次标准更新,新增了“即食”或“非即食”的标示要求。
在产品检测方面,一旦实施了新的GB19295-2021,产品检验,包括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的项目和指标要求就要同步更新,企业也需要按照新规进行检测计划的更新,以免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而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