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笋冻是厦门名小吃,由于缺乏执行标准,土笋冻成品监管难以做细做实,也制约着土笋冻生产经营和发展。
-土笋冻小作坊团体标准的团体公示期即将结束,进入征求意见阶段,通过组织专家审查等一系列流程后,将正式实施。
-小作坊业主张先生表示,有了检测标准,他们能更好地开拓市场。
-现状
-缺少标准制约发展
-不过,这一美食背后还存在着缺少国标、地标,甚至行业标准的情况,这不仅难以保障土笋冻产品质量,也不利于行业发展。
-制约着土笋冻经营发展的情况还有许多。湖里区一家土笋冻小作坊经营者陈先生也表示,在开拓市场中,土笋冻产品难以赢得客户信任。
-“我们的小作坊没有门店,都是供应到大排档、酒店。一些大型商超、高档酒店都会有疑虑,像土笋冻这样的街边小吃,产品质量能否保证,但因没有检测标准,我们很难提供证明。”
-举措
-多方推动制订标准
-现在,窘境将被打破。今年3月起,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协调,推动厦门老字号协会制订土笋冻团体标准。
-5月15日,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集老字号协会、土笋冻小作坊业主代表、基层监管人员和检验机构技术专家进行团体标准预研,对团体标准草案进行讨论,明确了标准草案中有关工艺流程、技术指标依据、包装、贮存及其他问题。
-厦门老字号协会秘书长杨毅表示,团体标准是建议性标准,但在协会内部的企业是强制推行的。标准启用后,协会还将对协会内部企业进行检查,如不执行标准,就剔除出协会。
-意义
-保障品质更有竞争力
-制定标准,在保障食品质量、对消费者有利的同时,也利于行业自律,提升小作坊产品生产质量。一些小作坊业主表示,有了标准的厦门土笋冻,就有了跟别人竞争的优势。未来,土笋冻小作坊的发展空间也更大。“小作坊的手艺多为传统手艺,我们从农村走出来,对食品添加剂的知识不是很了解。通过这次机会,我们能掌握更多知识,提高产品的安全质量。”海沧区土笋冻店小作坊业主陈伟旭说道。
-为了达到团体标准,不少小作坊已对自身软硬件进行提升。湖里好激动土笋冻加工厂对生产操作间进行了规范隔离,购置了机械化设备及商用消毒设备,还提前培训员工,确保土笋冻符合团体标准。
-解读
-用标准
-留住老味道
-记者看到,土笋冻团体标准制订全面,对土笋冻的原辅料、标签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等均有要求。检测项目中,包括了理化指标、食品添加剂、微生物限量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