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解读《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与合规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4年9月30日发布,拟于2024年12月1日实施。本文结合了我们经验总结,对《条例》如下内容进行了解读。

一、《条例》的适用范围:物项范围

《条例》的上位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以下简称“《出口管制法》”)。[1]

在上述框架下,《条例》适用于在前述《出口管制法》适用的范围内的如下2种情况:

“两用物项中监控化学品”的出口管制:优先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未规定的事项,由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依照《出口管制法》和《条例》执行。

二、《条例》适用的管制的行为

《条例》管制的出口行为如下:

1、地理位置发生变化: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境外转移两用物项。

2、主体发生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向外国组织和个人提供两用物项。我们认为,在该情况下,不区分地理位置。也就是说,若在中国境内,发生由中国主体向外国主体提供两用物项,也属于《条例》管制的行为。

3、《条例》的举例:两用物项的贸易性出口、对外赠送、展览、合作、援助和以其他方式进行的转移。

4、两用物项的过境、转运、通运、再出口或者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向境外出口[3]

(1)司法部与商务部对本条制定的说明:“为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维护全球共同安全,各国普遍根据联合国决议和有关国际条约要求,将两用物项的过境、转运、通运、再出口纳入出口管制范围,实施适当、有效的管制。两用物项的过境、转运、通运、再出口属于出口管制的范畴,应当依照出口管制法和本条例规定进行监管,但由于其出口形式的特殊性,其申请出口许可的主体等都与一般的两用物项出口有所不同,因此《条例》规定,两用物项的过境、转运、通运、再出口,依照《出口管制法》和《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会同海关总署制定。”[2]

(2)“过境、转运、通运”的定义:根据《海关法》(2021修正),过境、转运和通运货物,是指由境外启运、通过中国境内继续运往境外的货物。其中,通过境内陆路运输的,称过境货物;在境内设立海关的地点换装运输工具,而不通过境内陆路运输的,称转运货物;由船舶、航空器载运进境并由原装运输工具载运出境的,称通运货物。

(4)无需出口许可的例外:在中国境内,两用物项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之间进出,或者由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外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无需办理出口许可证件,由海关实施监管。[5]

(1)含有、集成或者混有原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定两用物项在境外制造的两用物项。笔者注:此处规定了,在境外制造的产品(需产品本身属于中国两用物项范围),但产品本身也含有、集成或混有原产于中国的特定两用物项,那么整体产品会受到《条例》的管制。

(2)使用原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定技术等两用物项在境外制造的两用物项。笔者注:此处规定了,在境外制造的产品(需产品本身属于中国两用物项范围),但制造环节中也使用了原产于中国的“特定”技术等两用物项,那么在境外制造的整体产品也会受到《条例》管制。

(3)原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定两用物项。笔者注:此处规定了,原产于中国的“特定”的两用物项,即便被出口到了境外,那么从境外到另一境外的转移行为还会受到《条例》管制。

三、《条例》项下的管制:长期、临时、禁令

(一)长期实施管制: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

目前所适用的是2024年1月1日生效的《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许可证管理目录》(商务部海关总署关于发布2024年度《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目录》的公告(商务部海关总署公告2023年第66号))[6]。该《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许可证管理目录》根据《出口管制法》《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颁发,并每年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更新。

列入《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许可证管理目录》的管制物项和技术由以下清单的物项和技术组成:

1、核出口管制清单所列物项和技术

4、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名录所列物项

7、易制毒化学品

8、部分两用物项和技术

9、特殊民用物项和技术

10、商用密码出口管制清单

《条例》出台后,在《条例》中第11条规定,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依据《出口管制法》和《条例》的规定,根据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政策,按照规定程序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制定、调整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并及时公布。

进一步,根据2024年10月19日,司法部、商务部负责人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答记者问中称,目前,商务部正在制定统一的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将与《条例》同步实施,未来将保持动态调整,更好服务发展和安全。

(二)临时管制

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可以对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以外的货物、技术和服务实施临时管制,并予以公告。临时管制的实施期限每次不超过2年。[7]

临时管制实施期限届满前应当及时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作出以下决定:

1、不再需要实施管制的,取消临时管制;

2、需要继续实施管制但不宜列入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的,延长临时管制,延长临时管制不超过2次;

3、需要长期实施管制的,列入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

(三)禁令

《条例》规定,根据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或者经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可以:

1、禁止特定两用物项的出口;

2、禁止特定两用物项向特定目的国家和地区出口;

3、禁止特定两用物项向特定组织和个人出口。[8]

四、《条例》项下的两用物项管制措施

(一)两用物项的出口实行许可

1、出口经营者法定义务:判定物项是否是管制物项

若交易行为落入《条例》管制的出口行为,在该情况下,出口经营者应判定交易的物项是否落入《条例》管制的物项范围,即:出口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所列两用物项或者实施临时管制的两用物项,若落入,则出口经营者应当就该交易申请出口许可。

有关判定物项是否落入《条例》管制的物项范围,《条例》要求[9]:

(1)出口经营者应当了解拟出口货物、技术和服务的性能指标、主要用途等,确定其是否属于两用物项。

(2)若出口经营者无法确定拟出口货物、技术和服务是否是两用物项,则可以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提出咨询,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答复。出口经营者提出咨询的,应当同时提供拟出口货物、技术和服务的性能指标、主要用途以及无法确定是否属于两用物项的原因。

2、出口许可的三种类型:单项许可、通用许可、以登记填报信息方式获得出口凭证。

在许可管理制度方面,《条例》根据出口物项的敏感程度和风险等级,建立了三种许可类型:单项许可、通用许可、通过登记填报信息方式获得出口凭证。

三种许可类型的特定、有效期以及申请条件的区别如下:

3、海关查验、质疑与不予放行的情况

《条例》中还规定了在何种情况下海关需要查验出口许可,以及在何种情况下海关不予放行。[10]具体如下图所示:

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建立两用物项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风险管理制度,对两用物项的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进行评估、核查,加强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管理。

在对最终用户与最终用途管理方面,《条例》规定了各方法定义务如下:

1、出口经营者的法定义务:

(1)提交“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证明文件”义务:申请两用物项出口许可时,应当提交最终用户出具的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证明文件。

2、最终用户的承诺义务:最终用户应当按照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要求作出承诺,未经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允许,不得擅自改变两用物项的最终用途或者向任何第三方转让。

3、出口经营者、进口商的报告义务:

(1)发现两用物项出口存在下列情形的,应当立即停止出口,向商务主管部门报告并配合核查。:

(1)商务主管部门依法开展两用物项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核查,有关组织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三)细化和加强《出口管制法》规定的“管控名单”的管理‘

“管控名单”首次在《出口管制法》中提出,《条例》作为《出口管制法》的下位法,针对“管控名单”在两用物项管理方面的使用,进行了细化,对比如下(为便于审阅,《条例》细化的内容在如下表格中用下划线体现;笔者的解释与观点以蓝色字体标出):

五、《条例》规定的监督检查:市场主体的权利与法定义务

《条例》第四章围绕“监督检查”,规定了市场主体的如下权利与法定义务:

(一)有关组织和个人当面对商务主管部门单独或会同其他部门的监督、检查、调查时的配合义务

当商务主管部门单独或者会同国家有关部门依法对两用物项出口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对涉嫌违法行为进行调查,有关组织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碍。

(二)出口经营中的报告义务

(三)任何组织和个人(包括货代、报关、第三方交易平台、金融机构等)禁止为两用物项出口违法行为提供服务,以及识别可疑情况的报告义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为两用物项出口管制违法行为提供代理、货运、寄递、报关、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金融等服务。

提供代理、货运、寄递、报关、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金融等服务的经营者发现涉嫌两用物项出口管制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报告,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13]

(四)国内进口经营者和最终用户有权向商务主管部门申请由其出具“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说明文件”,用于提交给其他国家和地区政府。

在该情况下,国内进口经营者和最终用户申请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说明文件,应当按照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要求如实提交有关材料,严格履行获得说明文件时作出的承诺,并接受商务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14]

我们认为,当中国企业向特定的外国政府部门(例如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提交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证明时,如果能够获得中国商务主管部门出具的“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说明文件”,则说明该文件的真实性不仅得到中国商务主管部门的认可,同时企业还要根据《条例》的法定要求严格履行承诺义务,这将有助于提升文件本身的国际认可度。

(五)中国公民、法人、非法人组织不得未经商务部门报告,接受外国政府的访问与核查

除上述适用场景外,在现实中也存在若中国企业向境外政府部门提交出口管制或制裁合规澄清函或申请出口许可时,涉及的物项并不是中国管制物项的范围,也不涉及境外政府机构派驻代表来华审查,那么在该情况下,此场景是否还适用《条例》第38条?在该情况下,我们谨慎认为可能不适用。但即便如此,该场景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第36条第二款的规定“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机关批准,境内的组织、个人不得向外国司法或者执法机构提供存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数据。”

六、《条例》项下的法律责任

《条例》第五章节规定了违反《条例》的法律责任。两用物项出口管制违法行为的处罚单位是商务主管部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海关处罚的,由其依照出口管制法和本条例进行处罚。

此外,若存在《出口管制法》与《条例》的违反行为,并且同时又危害到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则除依据《出口管制法》与《条例》进行处罚外,还可以依据其他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进行并罚。

我们对《条例》中规定的法律责任进行了梳理,如下图所示:

七、合规建议

综上,对于业务中涉及两用物项的企业(包括出口经营中、国内进口经营者、最终用户、提供代理、货运、寄递、报关、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金融等服务的经营者),建议做好如下工作:

5、申请和维护出口许可:提前规划出口活动,及时申请必要的出口许可,避免因许可问题导致的贸易中断。此外,需定期检查出口许可的有效期和适用范围,确保不超范围或超期限操作。

6、加强对最终用户与最终用途的管理:《条例》中再次明确了最终用户与最终用途管理项下的各方主体的法定义务,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1)要求国内进口经营者和最终用户严格履行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说明文件的承诺,并接受商务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2)要求最终用户不得擅自改变两用物项的最终用途或者向任何第三方转让,

(3)要求出口经营者、进口商当发现两用物项最终用户、最终用途已经改变或者可能改变时,应当立即停止出口,向商务主管部门报告。

注释:

[1]《条例》第1条

[2]《条例》第2条第2款

[3]《条例》第48条,两用物项的过境、转运、通运、再出口或者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向境外出口,依照出口管制法和本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会同海关总署制定。

[5]见《条例》第48条第2款

[6]见:

[7]见《条例》第12条

[8]见《条例》第13条

[9]见《条例》第14条第3款

[10]见《条例》第21条、22条、第14条第三款、第18条第四款、第25条规定

[11]见《条例》第32条

[12]见《条例》第35条。

[13]见《条例》第36条。

[14]见《条例》第37条。

原标题:研究|万字解读《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与合规建议

THE END
1.AEO报关智能软件能规范低空产品企业出口报关吗?惠州东莞深圳一般...在全球贸易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低空产品企业面临着出口报关流程繁琐、合规性要求严格等多重挑战。AEO报关智能软件作为一种创新的工具,能否有效规范低空产品企业的出口报关流程?同时,惠州、东莞、深圳等一般贸易活跃地区的报关软件是否具备智能化特点?本文将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http://www.waytogo.com.cn/Article/aeobgznrjng.html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出口产品服务的技术要求,按照...A、我国标准B、第三国标准C、合同的约定D、社会团体标准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二十六条出口产品、服务的技术要求,按照合同的约定执行。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你可能喜欢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主要用于提供哪种服务?()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https://m.ppkao.com/wangke/daan/69538a6ab7ec4297a1c35014776d6a9e
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自2000年9月1日起实施。该法对于加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保证法律的正确贯彻实施,解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行政执法中带有普遍性的具体问题,做好质量监督和行政...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213.html
4.完整版网络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950题).docxA、 GB B、 GB/T(此选项为正确答案) C、 HB/T D、 JB/T 企业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公开其执行的标准 的,由()责令限期改正。 A、 国务院 B、 有关行政部门 C、 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此选项为正确答案) D、 行业主管部门生产、销售、进口产品或者提供服务不符合()标准,或者企业 生产的...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927/8023131131004142.shtm
5.标准日*23. 对于在标准化工作中有下列()情况的,标委会不会给予绩效加分。 A.发现标准中的重大缺陷或漏洞,及时提出,避免影响运营安全生产的。 B.发现标准体系中存在的空白,并及时编制填补的。 C.积极开展标准化工作,取得突出贡献的。 D.按期完成标准化工作任务的。 *2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国家对于采...https://www.wjx.cn/jq/86055311.aspx
1.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2024年7月3日起,泰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要求中等风险至高风险医疗器械的新制造商符合良好生产规范(GMP)、良好进口和销售规范(GISP)通报规定的新标准。 根据GMP通报,在2024年7月前获得先前标准GMP证书的中等风险至高风险医疗器械制造商,在遵守新标准的同时可以继续运营,无需获得新GMP证书。但必须在...https://ccpitbj.org/web/static/articles/catalog_ff8080818e8a79a501906d9ce44f0e17/article_ff8080818e8a79a50193057cad911ee1/ff8080818e8a79a50193057cad911ee1.html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出口产品服务的技术要求,按照...声明: 本网站大部分资源来源于用户创建编辑,上传,机构合作,自有兼职答题团队,如有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送邮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网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移除相关内容,刷刷题对内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担法律上的任何义务或责任 https://www.shuashuati.com/ti/e04887d0676e446b82705d247d768350.html?fm=bd5f535460ce7f6b78d3716e0109c8fbf5
3.渝粤题库广东开放大学标准化法律法规形成性考核题目:《上海市标准化条例》、《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条例》都属于地方标准化( )。 题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简称《标准化法》) 题目: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合格评定的程序( ) 题目:我国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中的法律法规有不同的层次,可划分为标准化( )五个层次。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1557062
4.关于医疗器械标准和产品技术要求冲突问题的探讨笔者作为基层市场监管执法检查人员,在日常医疗器械监督检查中,发现医疗器械标准和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之间存在冲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现行2017版)第二条:本法所称标准(含标准样品),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https://flyingspd.com/news/information/6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