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聚焦建筑领域农民工群体,采取“普法讲堂”“流动仲裁庭进工地”“青年仲裁员志愿者联系企业”等方式,深入开展“护薪农民工·仲裁工地行”活动,在项目工地普遍设立调解工作服务站,主动靠前服务,以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公正和温度,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新样板。
打造“仲心为民”普法金招牌
近年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立足调解仲裁职能,着眼劳资双方所想,坚持就近开辟服务阵地,规范搭建服务平台,注重争议的源头治理。
以加快建设模范机关为牵引,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立足劳动争议治理预防体系和治理能力要求,在工程建设领域深入开展“普法六进”“上门调解”“订单式讲课”等活动,加强政策宣传、及时化解争议。冠县建立“党建引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单位参与”的特色工作模式,先后举办8期“仲心为民·普法讲堂”,发放宣传页2000余份,打响了“仲心为民”品牌。
2023年10月,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选取调解工作服务站建站率率先达到100%的冠县召开全市调解服务进工地暨加强调解组织建设现场推进会,进一步明确“调解工作服务站”建设目标任务,将“调解服务进工地”活动推向深入。截至2024年4月底,全市建立“调解仲裁工作服务站”300个,“护薪农民工·仲裁工地行”活动实现全覆盖,累计开展仲裁宣传进工地系列活动315次,化解争议纠纷634件,服务农民工1.3万余人次。
推出“联体连心”维权二维码
临清市拓宽维权渠道,推出心连“薪”农民工欠薪维权二维码,张贴于农民工安全帽后侧,让农民工“零距离”快捷维权,实现“政府心连‘薪’,民工不忧‘薪’”。
不久前,多名农民工在乙方雇佣下为甲方临清市某村务工。完工后,农民工向乙方索要工钱,乙方以甲方未将工钱按合同约定给付到位为由拒不支付,这些农民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扫码寻求帮助。接到诉求后,临清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立即指派工作人员前往调解。针对三方矛盾焦点,调解员多次调查取证,并分别与三方进行沟通。最终,三方在调解工作服务站签订协议书,此事得以妥善解决。
塑造履职担当服务多面手
在我市,市县两级全部成立青年仲裁员志愿服务队,现有青年仲裁员志愿者62名。
我市在聊建一公司、东阿方正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乖宝宠物食品集团智能工厂项目等重点在建项目企业、园区设立由青年仲裁员志愿者参与的专业调解组织;冠县、高唐等地组建由建设单位负责人、劳动者代表、劳动保障监察员、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员、社区网格员为成员的专业调解员队伍,工地上普遍拥有了预防化解劳动争议的中坚力量。
高唐某建筑工地工人李彤(化名)因设备故障导致右手骨折伴随神经损伤,双方就赔偿问题产生争议。高唐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了解情况后,立即指派调解员到工地现场调解。调解员采用情绪疏导、利益平衡、换位思考等多种调解方法,帮助双方消除对立情绪、寻求共同利益点,还督促用人单位加强安全管理措施,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为打造工程建设领域纠纷调解的“行家里手”,我市立足培强能力、提升素养,举办全市调解员、仲裁员培训班3期,邀请省厅专家、大学教授授课;阳谷举办培训14场,对“调解工作服务站”270余名调解员和1400余名企业法人、人事科长、人力资源专员开展专场培训,切实提升争议调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