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界,一些真正展示“影响力”的重要时刻是以高尔夫球场为舞台的。比如,1901年安德鲁卡内基在球道上同意将企业出售给J.P.摩根,这次交易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家10亿美元的大公司──美国钢铁公司。约翰D洛克菲勒得知最高法院已经裁定肢解美孚石油公司时,正在其私人12洞球场上打球。今年七月中旬在爱达荷州阳光谷举行的一场高尔夫球赛,从历史意义上看也许比不上前面那两次,但其中的玩家所拥有的经济力量之和可能创下记录。他们包括世界最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最成功的投资者和最富有的人。我们将坐在电瓶车上的这些人所拥有的影响力做一番描绘,就得到了阅读本期“影响力特刊”所需的背景知识。
以“影响力”作为《财富》特刊的主题,有点像《体育画报》出版“运动员特刊”。《财富》就等于影响力──它正是我们每一期要写的东西,不管是否以特刊的形式出版。早在1929年,创刊人亨利卢斯甚至考虑过将这本新杂志定名为《影响力》(Power)。我们庆幸他最终放弃了这个名字[另一个候选名字是《巨头》(Tycoon)],但卢斯对有些事情还是心中有数的。就像高尔夫球一样,做生意所涉及的并非仅仅是“影响力”──那些小心翼翼将球轻击入洞也是高尔夫球的一部分──但“影响力”是生意的灵魂。
但是,承认影响力是一回事,编排行榜又是另一回事。《财富》著手编纂25位美国商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排行榜时,目标很简单:给那些控制美国经济制高点的人拍张快照。我们对影响力的定义直截了当:影响他人(不管是公司、行业中的人,还是更广泛的世界中的人)行为的能力。简单的话到此为止。我们很快就会明白,在对影响力进行量化时,有四条不可改变的法则。
法则之一影响力,就像重力一样,无法直接观察到,只能观察其影响。例如,如果你的公司名称习惯被当作动词使用(你还没Google他呀?),那么这表明你具有某种影响力,但这样的证明还不够。如果你的公司的名称写进了“痞子阿姆”(Eminem)的歌词(“我看电视/看Comcast有线”),那么就更能证明你的影响力了。而如果你能让所罗门美邦前电信业分析师杰克格鲁伯曼的孩子进入曼哈顿的高级托儿所,那么你就进入25位商界人物的领地了。
法则之二在商界并不存在绝对的影响力(它绝对可能导致腐败)。毋宁说,任何人都能对他人施加某种影响力。像行业首领一样看问题和行动的首席执行官,到头来常常会发现自己也是囚犯──华尔街的囚犯,养老金的囚犯,律师的囚犯,尤其是自己员工的囚犯。西点军校研究领导力的教授托马斯科迪茨上校指出,下属影响上级的能力通常被低估了。他说,“我采访过伊拉克战俘。他们大多数都说,如果他们的上级要他们去打仗的话,他们会开枪打死他。”
卡罗的主要观点是:“获取影响力是一种创造性行为”。美国曾有一句口头禅:没有人能领导参议院;约翰逊创造了领导参议院的方式。还有:纽约无法治理;而莫塞斯发明了治理的办法。还有:谁也无法从电脑生意中赚钱;而迈克尔戴尔找到了赚钱的新方法。
在编辑部就影响力排行榜问题进行了几番争论之后,有两点变得明确了:首先,影响力确实是深奥的话题;其次,发布任何一个排行榜,办公室中都会有人高喊反对(辉瑞的首席执行官怎么能不列入前十名呢?),也会有人大声支持。然而,当涉及以下问题时,很奇怪大家说话时都客客气气:谁是排行榜金字塔顶端的人物,大家几乎没有争议。事实上,我们的前三名,恰巧(我们可以对天发誓事先并不知道)是被安排在阳光谷打高尔夫球的三驾马车。
我们抓到了三条最大的鱼。这便剩下了一个问题:哪条最大呢?
对于谁掌管最具影响力的公司,大家没有异议。李斯科特的沃尔玛改变著大约20个行业。要是联合国安理会的成员不限于“国家”的话,沃尔玛也许有资格在这个机构占据一席之地。然而,在这三个人当中,斯科特可能是最容易找到人来取代的。比尔盖茨作为一家以脑力为动力的公司的领袖人物,现在仍然是“微软先生”,但正如马克吐温小说《哈克历险记》中的哈克芬可能会说的那样,很多赋予他影响力的东西会随著他智力的降低而丧失。而且,除非该公司找到能改变人们行为的新方法来利用460亿美元的巨款,否则这笔钱还只是潜在的、没有发挥的影响力。最近,微软开始在把这些红利分给投资者。
这使我们把目光转向第三位高尔夫球手。除了掌管一个帝国(众所周知的名称是“伯克希尔-哈撒韦”)之外,沃伦巴菲特在许多著名企业(可口可乐,吉列,《华盛顿邮报》公司等)中都拥有股份,其个人财富仅次于盖茨。但就巴菲特而言,最引人注目的事实也许来自最近杜克大学对即将毕业的MBA学生进行的一次调查:除了自己的父亲之外,这些毕业生最崇拜的人──不是总统、教皇和甘地──是沃伦巴菲特。这种令人吃惊的地位赋予了他发出道义上的劝告的影响力。而且,由于他使用起来很吝啬,因此这一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强大了。这是一种仅仅凭几句话就能改变自己直接影响范围之外的人的行为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使巴菲特具有了美国资本主义“护国公”的形象。
他既有石头、剪子,也有布。现在,他又有了另外一样东西──排行榜头把交椅的位置。
现在请看:美国25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
1.沃伦巴菲特warrenbuffett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就其在生活中的地位而言,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商人以被人低估而闻名。不错,沃伦巴菲特享有世界第二号富人的一些排场,如乘坐他的Netjets飞机飞来飞去,与比尔盖茨(在我们的排行榜名列第2)这个哥们打桥牌等。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个72岁的老人对人们视他为美国商界巨擘的说法不屑一顾。“这实际上等于说,如果我做了件蠢事,我可能比别人做的更蠢。”他说话时带著特别的“咯咯”笑声,“这意味著你可能在亏损的数字后面多加很多个零。”
后者的情况并不多见。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已经成为一个在美国无处不在的庞然大物,在保险(巴菲特是世界上最大的玩家之一)、报纸、地毯、牛仔靴等五花八门的业务中都有数十亿美元的投资。15年里,巴菲特投资的复合年回报率高达21%(大盘为11%),这足以证明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者。因此,他对股票和股市的影响无与伦比。只要有巴菲特即将购买或抛售某种股票的传言(不管是事实还是虚构),股价就会像弹球一样变来变去。难怪他谈论投资时总是格外谨慎。
巴菲特一年一度的致股东信(他为数不多的谈论投资的场合之一)已成为全世界传阅最广的来自CEO的信件。当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与来访的比尔盖茨谈论美国股票市场的神秘性时,盖茨说只有一个人了解它,此人就是巴菲特。盖茨还说,回到美国后将把巴菲特最新年度报告寄给江泽民。他确实这样做了。
还有,对于想得到帮助的CEO来说,巴菲特无疑是他们最想见的人。巴菲特说,“围著CEO转的是那些得到报酬的人。我得不到什么,所以我可以向他们提出不带偏向的建议。”在过去五年里,已有数十位CEO前往奥哈马去拜见这位圣贤,其中包括通用电气的杰夫伊梅尔特(排行榜上位居第7)。伊梅尔特说,“我去过那里两三次,为的是能跟他谈谈,吃块牛排。他是世界上最敏锐的投资家,我想从他那里得到点启发。”美国国会也要依靠巴菲特。5月20日,也就是在立法者就布什的减税法案表决的数天前,巴菲特给《华盛顿邮报》写了一篇言论说,他认为取消股息税是愚蠢的。巴菲特认为,这种减税很大程度上只有利于富人。巴菲特的话产生了巨大影响力──如此巨大,以致于说服了某些国会议员,使最后通过的减税法案大打折扣。
这么说吧,巴菲特比任何在世的商人都更受人敬重和仰慕。这里面不仅有商界人士,还有普通百姓。这就是影响力。──AndySerwer
2.比尔盖茨billgates
微软公司
尽管微软的这位联合创始人和董事长不再担任CEO,但他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财富估计远远不止300亿美元)。而且,作为首席软件设计师,他对我们的电脑如何运行发挥著巨大的影响力。不过,使47岁的盖茨具有影响力的最大因素是他敏锐的商业洞察力。通过创造出将电脑转变为商品的软、硬件标准,他改变了整个IT行业的运行轨迹。在这一点上,他的贡献比任何人都大。同时,他成功实现了在操作系统软件这一微软主要业务上的垄断,并经受住了数十年来最具进攻性的联邦反托拉斯调查的挑战。如今,他又要以另一种方式改变世界:斥资数十亿美元消除传染病。──BrentSchlender
3.李斯科特leescott
沃尔玛公司
4.桑迪维尔sandyweill
花旗集团
5.鲁帕特默多克Rupertmurdoch
新闻集团
他播放“美国偶像”节目的福克斯电视网让人热泪盈眶。他的福克斯新闻台在美国的观众比CNN还多。从卫星到电视,只要72岁的鲁帕特默多克进入一个领域,他就撼动一个市场。这位奉行独裁式管理的CEO并不实行、甚至不假装遵循不偏不倚的报道;他已经将儿子确定为继承人,而且狂热地利用自己的财富来传播他的保守思想。自从他最近收购DirecTV以来,默多克拥有了向千千万万家庭播放新闻集团内容的权力。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放松媒体所有权限制动议的反对者把默多克作为斗争的焦点。正如默多克主要对手、CNN创始人泰德特纳所宣称的那样,“他是世界上最危险的人”。──NicholasStein
6.李雷蒙德leeraymond
埃克森-美孚公司
李雷蒙德不打算道歉。他不吹捧什么绿色燃料,不狂热地谈论什么2063年的替代能源,不给自己的公司涂抹“环保”脂粉,说什么公司将帮助解决全球变暖问题。这个人所做的就是卖石油,为股东赚钱,大把大把地赚。2003年第一季度,埃克森-美孚挣了70亿美元,是同期微软和通用电气的两倍多。雷蒙德的影响力还不仅限于此。10年来,这位65岁的老人掌管著一家差不多像一个国家一样的公司,与世界很多国家谈判达成交易(也因与安哥拉和印度尼西亚等国政权做交易招致批评)。然而,15年来,埃克森-美孚股票经常高于“标准普尔500”指数,并且极有可能使2003年成为最好的一年。雷蒙德也许永远不必说对不起。──NelsonD.Schwartz
7.杰夫伊梅尔特jeffimmelt
通用电气公司
8.迈克尔戴尔michaeldell
戴尔计算机公司
9.汉克格林伯格hankgreenberg
美国国际集团
10.比尔格罗斯billgross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
这位债券之王能让市场震动。作为基金管理公司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创始人和首席投资官,59岁的比尔格罗斯控制著3,600亿美元的固定收益资产──比地球上任何其他人都要多。他的TotalReturn基金比富达麦哲伦基金(FidelityMagellan)还要大。尽管块头如此之大,但格罗斯敏捷地在全球债务市场上运作。他的一举一动,在金融界都有很多人追随。只要有传言说他正在售出或购入某个板块,就会马上引起骚动。他公开批评通用电气等公司使用债务的方式,使得该公司股价直线下跌。而他预言未来十年债券将对股票形成激烈的竞争态势,吸引了大批债券投资者。他们听信这位口气柔和、练瑜珈功的加利福尼亚人,这完全可以理解:在过去30年里,有27年格罗斯为客户赚到了钱。──DavidRynecki
11.汉克麦金内尔hankmckinnell
辉瑞公司
60岁的汉克麦金内尔是企业界的卫生部长。作为世界最大制药公司(辉瑞目前的市值仅次于微软和通用电气)的CEO,这个影响力很大的游说家左右著世界医学研究的方向。麦金内尔还异常善于做大幅增加公司收入的交易。他做成了2000年对华纳-兰伯特公司(Warner-Lambert)840亿美元的合并,2002年又以600亿美元收购法玛西亚公司(Pharmacia)。谈到权力时,他说他喜欢下放权力。“有人不时问我:`这个事或那个事我们该怎么办?'我的答复是:`理解了我们这个组织的远景和价值观,你就琢磨出来了。'”──JohnSimons
12.富兰克林雷恩斯franklinraines
联邦国民按揭协会
13.萨姆帕尔米萨诺sampalmisano
IBM公司
他解散了有92年历史、像俱乐部一样的执行管理委员会,要求董事会削减他的奖金并分发给别人,而且深入下层寻求新的想法。这听起来像是企业界的天方夜谭,但确实是萨姆帕尔米萨诺开始担任这个810亿美元庞大公司CEO发生的几件真事。这个在该公司干了30年的老员工──他在去年年初执掌该公司──并没有躺在前任郭士纳的成就上面睡大觉。相反,他奋力在很多方面进行改组。52岁的帕尔米萨诺用35亿美元买下了普华永道的咨询业务,帮助IBM这个蓝色巨人将重点从销售软硬件转向销售IT和咨询服务。他还承诺以“按需供应”技术使IT领域实现革命化转变。要是公司的销售额和股价再高些,那就更好了!──J.S.
14.克雷格巴瑞特craigbarrett
英特尔公司
从改变现代生活的角度看,用他的公司的半导体建造的计算机的作用比其他任何产品都大。人们甚至会说:凡是对英特尔有利的,也对世界有利。在英特尔主宰的芯片领域,CEO克雷格巴瑞特是该行业无可争议的重量级人物。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杰出前任安迪格鲁夫从未做到这一点。尽管英特尔以往只是为PC制造芯片,但63岁的巴瑞特如今正把它推向这样一个方向:让全世界的计算机都发挥威力。当他的公司采用Linux时,这种操作系统便成了微软的一大威胁。很多国家领导人都游说过他。巴瑞特每年访问30个国家,而在很多国家他成了最大的雇主。他传奇般一天只睡一小时的耐力让员工们称出差旅行为“死亡行军”。很少有人为了保持世界经济的活力而比他更勤奋地工作,而对世界经济影响更大的人也寥寥无几。──DavidKirkpatrick
15.雷富礼A.g.lafley
宝洁公司
16.肯刘易斯kenlewis
美洲银行
这位低调的56岁的人物拥有一种很简单但至关重要的权力:赚钱所需的权力。肯刘易斯是一位新型的CEO。他不玩花哨动作,只是默默地从美洲银行(BankofAmerica)这家巨型银行(资产为美国第三大商业银行,仅次于花旗集团和摩根大通银行)挤出利润。该银行是他的前任、曾被大肆报道的休麦科尔(HughMcColl)通过一系列疯狂收购创立的。自从刘易斯2001年4月上任后,美洲银行股票已经升值51%。通过大幅提高抵押贷款和信用卡业务的收益,他在2001年最后一个季度把利润提高了23%。他还十分善于把握客户的需求(并愿意为此付费)。因此,即使刘易斯没有什么个人魅力,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他的投资人就是喜欢他的本来面目。──J.S.
17.雷石东sumnerredstone
维亚康姆公司
18.伊万塞登伯格ivanseidenberg
Verizon公司
19.卡莉费奥瑞纳CARLYFIORINA
惠普公司
背景:最近在约旦死海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调解峰会”。通讯社的照片显示了影响力:卡莉费奥瑞纳坐在柯林鲍威尔背后,她正弯腰与这位国务卿耳语。这样的场面很多、很多:卡莉与布什总统闲聊经济话题;卡莉与国土安全部长汤姆里奇大谈如何整合大型组织;卡莉正与纳尔逊曼德拉调侃。这简直是一位名为“《财富》500强”企业高管、实为世界级的女政治活动家,她如此有名,以致于人们只须提其名,而不必提其姓(顺便提一下,她刚出生时曾被名为“卡利顿”,这是一个男人名,是家族留传下来的)。
48岁的费奥瑞纳所做的远远不只是在全球各地跑跑颠颠。可以说,通过2002年以190亿美元收购康柏公司,这位前英语教员、掌管惠普的第一位非工程师出身的人物启动了计算机行业的合并。批评者为此嘲笑她:一个糟糕的PC企业与另一个糟糕的PC企业合并不能造就一个好的PC公司,然而,在一场令人筋疲力尽的股东论战中,她坚持自己的立场。而众所周知,随著惠普赢利状况改善及其股票价格终于略高于合并前水平,费奥瑞纳开始体会到了乐趣。随著技术行业的合并一发不可收拾(如Oracle与PeopleSoft,Yahoo与Overture),她甚至成了某种具有远见的人物。思科系统公司(费奥瑞纳在董事会占有一席)CEO约翰钱伯斯(第21名)说,“她有潜力成为全美最拔尖的CEO之一。”──A.L.
20.斯坦奥尼尔stanóneal
美林公司
通过将一度心慈手软的“美林母亲”改造成一架精干的高利润率的机器──并且通过了监管部门对其研究部门的调查──斯坦奥尼尔恢复了华尔街鼎鼎大名的“美林”的地位。他的交易商主宰著中介市场。他的投资银行家又一次揽到大生意。他的1.4万股票经纪人正争取到富有的个人投资者。圈内人士说,51岁的奥尼尔太难对付了。他当然是个坚决果断的人。他赢得了残酷的CEO接班之战,与董事会关键成员保持著密切关系,并召集起了一个严格听从他的命令的决策智囊团──一些人将其称为“通过政变上台的军人”。不管人们喜欢他还是讨厌他,结果说明一切:美林2002年赚了25亿美元,今年有可能更出色。──D.R.
21.约翰钱伯斯johnchambers
思科系统公司
如今,听约翰钱伯斯演讲是令人耳目一新的体验。但与三年前相比,乾坤倒转了。当时,思科的市值(5,310亿美元)一度(短暂地)名列全球第一。不过,从一些基本的方面来看,这位CEO的演讲并没有改变。他谈的仍然是互联网使商界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威力,并且含蓄地谈论著思科如何组织一帮人销售使这一切成为可能的产品。在演讲中,当提到某些高级官员和国家领导人已经认同他提出的远景时,钱伯斯仍然滔滔不绝。他仍然鼓励商界视思科为未来公司的最佳样板。他的话既有点小贩叫卖、损人利己和假装神圣的味道,也有可能恰好是正确的。互联网流量每年仍在翻番。思科仍然主宰著企业网络设备市场(其地位只有微软和70年代的IBM能与之相比)。其1,270亿美元的市值仍高居美国第14位。毫无疑问,钱伯斯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由于2000年投资者疯狂购买思科股票,之后该股股价却下跌90%,钱伯斯说话时引人注意的噱头当然已经黯然失色──但他仍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我们还是要习惯这一点。──F.V.
22.亨利鲍尔森henrypaulson
高盛公司
23.布莱安罗伯茨brianroberts
Comcast公司
他的有线公司向2,100万户以上的家庭输送音乐录像,同时向400万用户提供快速互联网业务,这使得布莱安罗伯茨成为MTV方面非常重要的人物(“痞子阿姆”在《罪犯》中甚至唱到了Compast)。不过,使这位CEO具有真正强大影响力的,是他对美国在线的迪克帕森斯(第24名)、迪斯尼的迈克尔艾斯纳和维亚康姆的梅尔卡尔马津等成年人发挥的不断增大的影响:罗伯茨在从这些媒体显要那里购买节目时,正寻求得到批量的折扣优惠。由于Comcast具有强大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市场力量,因此很多业内人士打赌罗伯茨将会得手。作为以前曾压服All-American公司的人,罗伯茨在想得到某种东西时是无情的。例如,在他投标收购AT&T的有线资产时,他的热情从不减退,这是一桩510亿美元的交易,使排名第三的Comcast一举成为美国最大的有线运营商。而且,由于他的家族拥有33%的投票权,因此罗伯茨拥有某种很多对手都没有的东西──稳定的职位。──S.N.M.
24.迪克帕森斯dickparsons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
迪克帕森斯不仅坐在世界最大媒体公司──一个包含电影、音乐、电视、有线和网上服务以及《财富》出版者时代公司等的帝国──的最高位置,而且似乎他可能拥有使这个受伤巨人发生转折的力量。担任CEO14个月以来,通过说服各个主管专心致志管理各自的业务,而不是因合并协同效应没有发挥而愁眉苦脸,他设法使这家420亿美元的公司稳定下来。而且,55岁的帕森斯正悄悄地在董事会中行使他的权威,确保在去年5月斯蒂夫凯斯辞职后获得董事长的职位。尽管有了好的开端,但这位非常老练的外交家──与他那些身处高位的显要同行不同──仍在奋力解决一些大难题,包括正在进行的证监会的调查、美国在线业绩没有起色、时代华纳有线公司首发上市被推迟等。──S.N.M.
25.里克瓦格纳rickwagoner
通用汽车公司
私下里很和蔼可亲、令人愉快的里克瓦格纳今年50岁,是底特律一个新的难对付的家伙。他对美国的竞争对手(他们的客户都在买非美国产汽车)发出的信息是:“不要再发牢骚了。”如果说购买通用生产的汽车得到4,000美元优惠这种做法将使那些效率较低的制造商处于悬崖边缘,那么瓦格纳并不在乎会怎么样:他正在做对他的公司来说行得通的事情。尽管通用汽车规模很大,但瓦格纳受制于工会合同、政府管制、庞大的医疗和退休金的约束。而且,他未能使通用汽车公司股票价格上扬:尽管从收入上看,它排在美国公司中的第2位,但从市值来看它只排在94位。不过,在该行业,瓦格纳仍是最具影响力的美国人。──A.T.III
译者:水刃
美国以外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领袖
作者:ClayChandler,JanetGuyon,PaolaHjelt,CaitMurphy,RichardTomlinson
1.约翰布朗johnbrowne
英国石油公司/英国
去年英国石油(BP)输给了壳牌公司,没能如愿坐上美国之外最大石油公司的头把交椅。但费尔瓦茨的壳牌公司是继承来的,而英国石油则是布朗亲手打造的。随著1998年和2000年成功收购阿莫科(Amoco)和Arco公司,他已将英国石油从一个平庸的企业转变为全球性的石油巨头。这位英国石油的CEO在俄罗斯也显示了他的实力,建立了西方投资者在俄国的最大合资企业。由于他在招聘、环保等方面的作为,55岁的布朗成了最受妇女组织欢迎的人之一。他的公众影响力远远超越了竞争对手。
2.出井伸之nobuyukiidei
索尼公司/日本
国际化的出井伸之会讲英语和法语,喜欢意大利鞋和德国汽车,在通用汽车公司和雀巢公司担任董事。但是这位66岁的CEO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索尼人。自从60年代加盟索尼(这家全球消费者都喜欢的电子产品厂商销售收入达610亿美元)以来,出井伸之的职位一直稳步上升。他的下一个任务:利用索尼传统的创新和技术优势,与在电影、游戏多媒体领域更新的兴趣相结合,将它们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制造出数字化整合的神奇“圣杯”。
3.丰田章一郎shoichirotoyoda
丰田汽车公司/日本
当然,丰田公司由张富士夫负责日常运营,然而,是荣誉会长和前总裁丰田章一郎(ShoichiroToyoda)给了张富士夫职位,并总能在主管会议上首先开讲。简而言之,作为企业创始家族的元老,78岁的丰田依然掌握著最高权力。尽管丰田在单位销量上位居行业第三,收入为行业第四,但从许多方面来说,它是世界汽车制造业的领导者。丰田一向在各种质量调查中保持领先,它940亿美元的市值将位居第二的通用汽车公司远远甩在后面。丰田去年赚的钱(78亿美元)也比任何汽车制造企业都多,同时在开发替代燃油的汽车方面也走在前列。现在,它把赚来的钱用于在中国和东欧的扩张,这不能不让竞争对手感到不安。
4.于尔根施伦普jürgenschrempp
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德国
5.约瑟夫阿克曼josefackermann
德意志银行/德国
作为德国最大银行的CEO,55岁的阿克曼管理著一家业务遍布76个国家、有7.1万名雇员的大企业。1999年,德意志银行收购BankersTrust公司,树立了在美国有所作为的投资银行的形象,而其在伦敦的交易业务则让高盛、摩根士丹利以及美林等美国公司刮目相看。在瑞士出生、长大的阿克曼,是第一个管理德意志银行的外国人,他大力削减成本,提高利润和精简机构。得益于阿克曼的努力,德意志银行开始与瑞士信贷(CreditSuisse)比肩,成为最有希望与美国投资银行抗衡的欧洲公司。
6.李嘉诚lika-shing
和记黄埔集团/中国香港
你的货船想通过巴拿马运河?李嘉诚的公司租借了运河两端的港口。你想把货物运中国?李嘉诚的集装箱可能正在运送这些货物。李嘉诚是香港最大联合企业的董事长──他所持有的股份占香港证券交易所证券总值的12%──而他与北京的密切关系意味著他能够从中国的经济繁荣中获益。今年74岁的李嘉诚正在建立国际性的3G(第三代)网络。电信业曾经让许多巨头陷入困境──其中包括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但不要将李嘉诚列入失败者当中。
7.贝卢斯科尼silvioberlusconi
Mediaset公司/意大利
你可以把贝卢斯科尼的故事看作意大利版的《公民凯恩》。这位66岁的意大利总理也是该国最富有的人(财富净值约60亿美元):他拥有意大利七个电视网的三个(他出任副董事长)。作为政府首脑,他控制著意大利仅有的三个国有电视台。其结果是,以粗鲁而闻名的贝卢斯科尼──他最近对一位德国官员说他本该是一名称职的纳粹死亡集中营的指挥官──在国内只受到“轻描淡写”的媒体曝光,简直不能与其他西方领导人遭遇类似问题的待遇相提并论。事实上,贝卢斯科尼与凯恩之间只有一处本质差别:意大利的这位“凯恩”握有真正的权力。
8.克劳德贝贝阿claudebébéar
AXA公司/法国
2000年,绰号为“鳄鱼”的贝贝阿从AXA公司CEO的职位上退休,但是作为董事长,67岁的贝贝阿依然是法国商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将AXA从不起眼的金融公司转变成一家全球保险公司。去年,他策划了罢免维旺迪CEO梅希尔(Jean-MarieMessier)的行动,尽管当时贝贝阿甚至不是维旺迪的董事。贝贝阿同时经营著高级俱乐部EntrepriseetCitM在这里欧洲商业领袖们与“鳄鱼”一起用餐──当然仅限于受到邀请的人。
9.约尔马奥利拉jormaollila
诺基亚公司/芬兰
1992年,当手机还是奢侈品时,52岁的奥利拉开始执掌诺基亚。很大程度上由于他的努力,诺基亚成了欧洲最富创新精神和管理得最好的电信企业──诺基亚手机无处不在。尽管现在许多市场已经接近饱和,诺基亚还是将市场份额提高到占有压倒优势的38%。新的移动数据服务并没有像诺基亚所希望的那样成长,这减缓了诺基亚的增长速度(诺基亚的收入从1993年的41亿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284亿美元)。但是这位专注的芬兰人不会让这阻碍他取得成功。
10.卡洛斯戈恩carlosghosn
日产汽车公司/日本
这位巴西出生的法国人是黎巴嫩人后裔,但他将日本企业界搅了个天翻地覆。1999年,49岁的戈恩出任日产CEO,他发誓如果在两年内不能使债务累累、连年亏损、士气低落的日产扭亏为盈的话,便辞职走人。他成功了:去年日产的利润率为行业之最,收入560亿美元,实现利润41亿美元。一些保守分子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那些认为日本式经营方式需要改革的人士则积极效仿。戈恩的成功使他在日本成了受人欢迎的英雄。戈恩的最高荣誉:他成了日本漫画的主角。
11.阿卜杜拉祖马abdallahjum'ah
SaudiAramco公司/沙特
全球经济靠石油支撑,而63岁的祖马则是控制石油管道的人:沙特阿拉伯拥有全球四分之一的石油储量。这使得沙特政府全资拥有的SaudiAramco公司成为全球石油产量的调控者。SaudiAramco一增产,油价就下降;它一减产,油价上升。1968年,祖马从贝鲁特的美国大学毕业后加盟SaudiAramco。自95年起,他一直担任公司总裁兼CEO。祖马在公司网站上说,“世界需要石油,而中东需要石油收入”。只要这一等式成立,SaudiAramco就会一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具有全球性影响力的公司。
12.尹钟龙yunjongyong
三星电子公司/韩国
尹钟龙说,他作为CEO的使命是提醒经理人“我们随时都可能破产”。1997年,当尹钟龙继任CEO时,三星电子还缺乏这种紧迫感。当时,这个电子巨头还是一家平庸的电子企业,机构臃肿、债务缠身,而且品牌暮气沉沉。尹钟龙削减了存货,放弃了非核心业务,把公司引向了高端市场。去年三星电子销售收入达330亿美元,利润60亿美元。如今,三星正在挑战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在手机方面的领导地位,并与索尼和三菱争夺高清晰度电视的市场份额。
13.包必达peterbrabeck-letmathe
雀巢公司/瑞士
自从1998年以来,热衷于登山的包必达一直担任这家世界最大食品公司的CEO。他在不牺牲公司盈利的前提下,有章有法地开始冒险。在59岁的包必达领导下,雀巢克服了小心谨慎的传统,向高增长领域发起大胆进攻。例如,2001年,雀巢以1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宠物食品市场的领导者Ralston-Purina公司。而雀巢花费28亿美元收购Dreyer's公司,显示出了包必达征服美国冰淇淋市场的雄心。为什么?因为那里有钱赚,因为这个奥地利人争强好胜。
14.波纳德阿尔诺bernardarnault
LVMH集团/法国
尽管他性格温和,但这位54岁的法国奢侈品集团的CEO在追求野心勃勃的全球目标时非常执著。十年来,阿尔诺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王国,品牌从高端皮具路易威登、酩悦香槟,到CD香水、豪雅腕表,应有尽有。当然,LVMH也受到全球经济萧条的影响。但是,那些依然支付得起昂贵奢侈品的消费者仍然在为阿尔诺设计的精品流水般地花钱。
15.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mikhaiLkhodorkovsky
尤科斯石油公司/俄国
16.魏思乐danielvasella
诺华集团/瑞士
去年,49岁的魏思乐获得了总价值1,450万美元的薪酬,这使他成了欧洲薪酬最高的CEO之一。但是,与那些被炒得沸沸扬扬的CEO薪酬事件不同,诺华集团的股东中几乎没有人质疑他的价值。诺华公司由Sandoz公司和Ciba-Geigy公司在1996年合并而成。在魏思乐管理的七年间,推出了包括抗癌药Gleevec在内的好几种主打药品。医师出身的魏思乐还一直保持出色的财务业绩。另外,在这样一个广受批评的行业里,他是一个细致周到的发言人。
17.阿齐姆普雷姆吉azimpremji
Wipro公司/印度
1966年,21岁的斯坦福学生普雷姆吉继承了Wipro公司,当时公司的主要产品是食用油。而现在的Wipro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普雷姆吉把公司引入了硬件领域;80年代进入软件业务;90年代公司进入服务业。普雷姆吉非常准确地把握了时机:Wipro现在是印度最富活力行业中最大的上市公司。而公司的成功也使普雷姆吉成为印度最富有的人,财富净值约为60亿美元。这位细声细语的董事长备受尊敬的另一原因是他既不行贿也不受贿──在一个腐败盛行的国度,的确是一个有影响力的榜样。
18.阿尔瓦立德本塔拉尔阿尔-沙特aLWALEEDBINTALALAL-SAUD
KingdomHolding公司/沙特
作为沙特国王法赫德的侄子,46岁的阿尔瓦立德并不是白手起家。但是通过精明的投资,他将继承的财产增值到约为177亿美元。1991年他向花旗集团(Citigroup)注资5.9亿美元,可能已成为这家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的最大个人投资者。作为KingdomHolding公司的董事长,他也许是美国最大的外国个人投资者,以及美国之外的最大投资者。他的投资包括:一些标志性的酒店及酒店集团,苹果计算机公司,新闻集团(NewsCorp.),Teledesic公司,以及利雅得的KingdomCity。
19.张瑞敏ZHANGRUIMIN
海尔集团/中国
他看上去绝不时髦,但身材魁梧、穿著普通的张瑞敏是中国最成功的资本家。他于1984年加入海尔,当时海尔还是一个典型的计划体制下的企业──亏损连连,债务缠身,产品低劣。现在,海尔仍然是一家集体企业(青岛市政府在海尔拥有股份),但在董事长兼CEO张瑞敏的领导下,海尔已经成为中国第一的家电制造商并跻身于最受尊敬的企业之列。海尔的产品销往160个国家,海外销售额达10亿美元。张瑞敏将海尔打造成国际品牌的梦想并非遥不可及。而他在商业上的成功也并没有影响他政治上的进步:去年11月份,张瑞敏进入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成为候补委员。
20.马丁索里尔martinsorrell
WPP集团/英国
21.林赛欧文-琼斯lindsayowen-jones
欧莱雅公司/法国
数字说明一切:欧文-琼斯连续18年实现利润两位数增长。在他令人惊叹的任期内,这位57岁的CEO将欧莱雅从一家故步自封的法国公司改造成一家国际著名的化妆品公司。它的品牌──从美宝莲唇膏、卡尼尔(Garnier)美发产品,到Kiehl's护肤品──从布宜诺斯艾利斯、约翰内斯堡到东京都家喻户晓。英国出生的欧文-琼斯酷爱赛车,他决定了全球美容业行动的速度。
22.卡洛斯斯利姆埃卢carlosslimhelu
CarsoGlobalTelecom公司/墨西哥
23.迈克尔奥利里michaelo'leary
瑞安航空公司/爱尔兰
为了使欧洲人坐得起飞机,瑞安航空公司(Ryanair)这位42岁的CEO付出的努力比任何人都要多。乘客喜欢他的低成本、无额外服务的航班,对服务和守时也评价颇高。投资者也很满意:瑞安的股价五年涨了四倍。作为训练有素的会计师,奥利里通过艰苦谈判与欧洲二等机场达成协议,以保持低价位。他不再是一个毛手毛脚的爱尔兰失意者,而是推出了花样翻新的营销活动。随著瑞安新增航线,它不断攫取由英国航空公司(BA)和汉莎航空公司(Lufthansa)占有的领地。
24.谢国民dhaninchearAvanont
正大集团/泰国
从1921年曼谷的一家小种子店起家,一家巨型企业成长起来了。私人的正大集团声称拥有250家公司,10万名雇员,年销售额130亿美元。农业依然是正大的核心产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动物饲料公司之一,正大集团还出产不计其数的鸡、鸡蛋、鸭和猪。谢国民是正大集团一位创始人的儿子,目前担任集团董事长兼CEO。他率领公司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实现业务纵向一体化,使公司能够从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赚钱。他还开始多元化,向水产业进军──正大集团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虾生产商之一,同时还涉足便利店、快餐、汽车零部件、保险以及电信业。尽管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遭受打击,正大集团的胃口依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