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固体的混合和分离》(表格式教案及反思)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科目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固体的混合和分离》,属于三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三单元。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固体混合物的特点和分离方法。教材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等环节,帮助学生建立对固体混合物的基本认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固体混合物的特点,学生能够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操作,分离固体混合物,从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在数据分析环节,学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培养数据分析能力。最后,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能够形成对固体混合物和分离方法的科学认识,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固体混合物的特点和分离方法。具体来说,教学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固体混合物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固体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固体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2)固体混合物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固体混合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物理性质。
(3)固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常用的分离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如筛选、蒸发、结晶等。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对固体混合物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以及固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的掌握。具体来说,难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固体混合物的概念:学生可能对“混合”这一概念不够清晰,难以理解固体混合物是由多种固体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2)固体混合物的特点:学生可能对固体混合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物理性质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辨别不同的固体混合物。
(3)固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学生可能对筛选、蒸发、结晶等分离方法的理解不够清晰,难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掌握这些方法的操作过程和原理。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难点,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通过实物展示、实验演示、分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固体混合物的特点和分离方法的操作过程,从而加深对核心知识的理解。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
(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滤纸、漏斗、磁铁、铁粉、食盐、沙子等。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2.课程平台:无
3.信息化资源:无
4.教学手段:
(1)实物展示: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固体混合物的特点和分离方法。
(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固体混合物的分离过程。
(3)分组讨论: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固体混合物和分离方法的理解和看法。
(4)问题引导: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固体混合物的特点和分离方法。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固体混合物的概念和特点,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固体混合物的概念和特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固体混合物的概念和特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固体混合物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固体混合物的概念和特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固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固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