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云霄之上》:革命题材的诗性表达8月

电影《云霄之上》:革命题材的诗性表达

8月14日,由中国影协指导,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电影艺术杂志社、浙江影视集团主办,《视听理论与实践》学术支持的电影《云霄之上》研讨会在金鸡百花影城举办。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

张宏表示,从前期策划到后期执行,《云霄之上》充满了艺术文本的哲学意义、文学意义与生命意义。该片以诗意的笔触、简单的叙事,描绘出崇高的人性与情感,用极简的场面、人物和对白,反映了宏大的战争与时代背景,以潜在的方式,表现出红军视死如归、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和对生命价值进行探讨的哲学意义,体现了大而无形的艺术境界。同时,影片的水墨美术风格极具中国美术学院的特色,处理色彩的方式很巧妙。该片将美学与叙事结合,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之美结合,是一部别具风格的军事电影,对艺术与真实的关系进行了很好的把握。

张德祥认为,电影《云霄之上》作为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只选取48小时的历史切面,是十分独特的艺术构思。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回归历史,用自然地理与浙江方言等元素迅速将观众拉回“昨日”。这部影片呈现的艺术性,源起于其从真实情境带来的真实感受中进行了诗意升华,同时亦需要注重电影叙事的节奏感,将主题在朦胧的氛围中进行更饱满地呈现。

饶曙光认为,将这部影片与《一个和八个》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在电影语言的现代化层面,作出了更具超越性与想象力的尝试。许多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容易忽视电影语言的重要性,而今天需要借助新的技术与理念,实现电影语言的“再现代化”,将东方美学精神灌注于影片之中,通过传统的画面进行创新表达。冲击性的形式与诗意性的呈现不能离开叙事内容与人物塑造,期待中国的诗意电影有更大的表现张力,在内容层面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实现艺术形式的扩张。同时,我们需要建立不同类型电影的科学评价体系,让多类型、多样化的电影都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建立一个中国电影的良好生态,这也是《云霄之上》的重要意义。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贾磊磊

贾磊磊提出,中国美术学院始终在中国文化艺术的学术视野之内,学科体系的建设亦呼唤更多艺术学科的共同参与。作为强调视觉表达的中国美院主创团队,为中国电影视觉的新空间建构了新的形态。影片对色彩谱系的建构和形态的选择,兼容了写意和写实两种美学风格,在这样一个主流化的常规题材里面,赋予电影独特的视觉表达层次,完成了中国革命历史题材中的艺术个性表达。影片在美术静态画面和电影活动影像之间完成了逻辑链接的建立,用“残酷但不绝望”的叙事内核,在人性的阐释上建立视觉的合理性。中国江南电影作为地域电影的重要分支,体现了深耕地方历史与特点的人文思考与艺术追求。

张卫表示,首先,作为战争类型电影,本片完整又有创新地完成了整体叙事,在克服艰难的过程中更加剧了对真实人性的呈现与生命价值的思考。其次,影片实现了红军视觉经验的真实开辟。不同于以往绿军装、红五星的标准形象,这部电影的主调在视觉经验上给观众呈现了至暗时刻的红军。正是由于如此的压抑与艰难,才让红军曲折胜利的道路呈现得更有力度,丰富了红军意志的视觉图谱。全片将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塑造重新给予了复杂的观照,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温暖进行了细腻深刻的表达。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教指委主任周星

周星认为,中国美术学院拍摄电影坚持自身独立的艺术追求,突破了类型影片同质化的表达范式,进入打造文人化、作者化、艺术化、中国化的影像发展阶段。影片既融入时代主题和价值观的立场,又以精雕细刻的讲述方式呈现出1935年的奇幻惊险。作为江南派电影,其坚持独具特色的诗意塑造,再现了红军年代的真实场景。中国美术学院的主创团队一方面雕刻影片油画般的造型画面,另一方面雕琢精神内涵的无穷张力。主创者个性化的处理,与具有生命力的真诚表达,体现出思辨性的人文追求与深邃的现实观照。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

康伟指出,《云霄之上》是一部关于革命题材的作者电影。它的作者性集中体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的学院派追求。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森林、江河、渔船、云雾、芦苇荡等江南山水画中常见的意象,在作者化表达之下,它们有效参与到叙事之中,构建起迥异于传统江南山水美学的战争山水范式。类黑白影像、独特的镜头美学、方言的言外之意、战斗场面的减法,令人印象深刻。更为重要的是,《云霄之上》在一个封闭的时空里,艺术阐释了普通士兵作为具体的人何以赴死的动因。看完全片,因为冷峻、幽暗、类黑白的影调,几乎所有战士的形象都难以清晰地浮现眼前,这恰恰是一种隐喻:无数牺牲者都是淹没在宏大叙事中的无名者,而《云霄之上》正是一曲无名者的颂歌。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

宋智勤用“三个新”来概括本片取得的突出成绩。一是探索了中国战争电影的新路径,对战争环境、场面与人物的塑造都与以往不同,用个人信仰的逐步建立来替代套路化的成长叙事。二是拓展了现实主义表达的新形式。高度写实的故事内核与诗意化的形式形成强烈反差,并实现较好的平衡。三是丰富了当代电影美学的新呈现。其用散点特征的描写替代常见的焦点叙事,以笔触与留白结合的浓淡表达,营造了诗意的氛围,升华了革命的信仰。

《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主编皇甫宜川

皇甫宜川表示,本片表现出创作团队足够的历史视野、对电影的深刻认识和认真的创作态度,特别是对艺术表达独特性的坚持。影片通过仪式化的、缓慢的长镜头和大量的空间、人物造型,建立起观众对这种仪式化影像的凝视效果。在这种凝视中,影像的内生力量弥漫开来,一种崇敬和悲壮之情油然而生,影像与观众的共情由此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影片的探索价值在于,影片试图通过仪式化的造型影像与叙事的有机结合,去重新发现电影中仪式化影像的当代意义,探索战争片在表达上新的可能性。同时,影片也彰显出学院派电影对艺术独特性表达的坚持与坚守,令人尊敬。

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图书馆馆长王海洲

王海洲提出,本部影片及其背后的意义实现了对中国电影三个维度的有益探索:其一,从中国电影学派发展层面,其以红色革命文化主题结合东方传统美学精神,将主题创作与艺术探索相融合,对中国特色的电影发展之路做出了积极探索;其二,从学科建设层面,其以师生协同创作与实践的范式,为艺术高校与电影专业建设做出创新突破;第三,赓续了中国电影造型探索之路,以虚实结合的方法,摆脱了复杂的内容叙事,而重视环境语言的关系营造,是中国电影的成功探索之路。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所长赵卫防

赵卫防认为,主流价值观影片怎样创新,是新时代电影创作中面临的重大课题。《云霄之上》是主旋律影片艺术书写的成功创新,用淡化叙事、感官刺激等方式,赋予影片对于生命、人性与责任的拷问,也派生出更强的思辨与实践价值。同时,怎样用美术凸显电影本体的问题,这也是当下电影创作一个关键点。美术的学者进行跨界电影创作,他们自身的特色非常明显,充满对于电影本体的独特理解。本片对主旋律电影、艺术电影的创作总结,与美术本体怎样融入电影的路径尝试,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电影艺术》主编谭政

谭政表示,本片为什么被人称赞?是因其拥有三个“合一性”。一是形式与内容的合一性,创作者有形式美学的强烈追求,影像质朴却极具匠心,主题素朴却极其厚重,叙事形态和主题传达水乳交融。二是音画的合一性,虽然影像是质朴的写实性镜头,但音乐和音响方面却呈现得非常讲究,有时甚至华丽,包括最后的西洋歌剧的片尾曲,二者协调合一地在渲染情绪、推进叙事。三是风格的合一性,追求风格统一是必然要求,但因为具体环境及美术条件的限制,叙事风格尤其影像风格要做到始终统一是极具难度的,但本片因为前期美术选景为相对纯粹的自然山野环境,用心的摄影创作以及后期的调色,让叙事尤其在影像风格上体现出强烈的合一性,呈现出强烈的形式美感。《云霄之上》以及此前的《革命者》《春江水暖》《撞死了一只羊》等影片可能代表了中国电影叙事美学达到了一个新阶段。这些影片的主创都有形式美学的强烈追求,这些创新和探索是在中国电影人叙事美学的长期积累、电影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观众美学素养的广泛提升以及中国电影产业规模持续扩容的基础上,厚积薄发而来。

高小立表示,本片超越了以往战争叙事的常见模式,实现了叙事和呈现上的创新。构图意识体现在叙事之中,在多个段落做了留白处理。有些电影的问题在于太“满”,没有给观众留出思考空间,而这部电影恰恰体现了诗化特色,以东方视觉传统的回溯带给观众文化的美感,是一次难得的电影诗性经验。《云霄之上》的人物心理刻画打破了战争片英雄主义的固化审美,回归自身战争中人心灵层面的复杂变化,在递进解读人面对生死抉择的恐惧,对抉择任务下意识的逃避,在犹豫彷徨后为了营救更多战友的生命而视死如归的决绝,英雄的概念除了大无畏的牺牲外,展现出更多内涵,增强了影片的情感穿透力和人文色彩。

电影《云霄之上》出品人、艺术总监、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

高世名表示,《云霄之上》作为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全流程自主创作的首部电影,以独特的镜头语法和叙事方式对主旋律影片的当代表达进行了深度探索,希冀从学科建设的角度能够体现学校自身的美学品质,做到主题性与艺术性的相辅相成。高世名认为,电影作为感知媒介与生成经验,能够回馈整体艺术学科的创作领域,我们应当继续探索具有东方诗性的影视美学,于扎根现实中去创造中国自身的电影之路。

电影《云霄之上》导演、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刘智海

刘智海表示,拍摄这部影片做了大量实地调研,希望以真诚的态度来讲述中国革命史上的无名英雄。在创作手法上,主创团队致力探索如何发挥学院特色,将诗性与感性的美学诉求付诸于影像化的具象表达。既具有作者性的思考,同时在“反类型”尝试中呈现主旋律题材的精神内核,令电影更具真实质感与沉浸体验。

电影《云霄之上》编剧、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编导系副主任周佳鹂

周佳鹂说,影片的剧作文本可以分别从微观与宏观两重视角进行考量。在微观视角下又得以从人、山水空间、动物、方言等四个角度展开阐释:第一,从个体人物的微观视角进行小切口叙事,展现真实信仰铸就之路;第二,从空间视角对环境进行重新审视,挖掘南方山水的潜动力,构筑影片独特的影像身体感;第三,以“蛇”为例的动物视角,能够为影片带来上帝视角缺席下,寓言化的文本效果;第四,大量运用方言,希冀生成“诗性电影”提出者——意大利导演帕索里尼所说的“方言当中包含着一种人民的语言,方言跟方言互相的交汇当中,形成了一种语言学上的交融和去阶层化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从宏观的“诗性电影”角度,周佳鹂以“目光动力”与“空气式笔触”两重维度,对本片的诗性内涵加以进一步阐释。她认为,“诗性”因自身流动性难以被清晰定义,但可以作为一种方法进而拓展电影的边界。

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

陈旭光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云霄之上》的影片风格整体性极强,以诗意的气质统摄全片的剧作文本、拍摄造型、导演创作、群像表演等多维度,实现整体诗意的氛围构筑。别具一格的创作理念,人物主体淡化,情节脉络简化,戏剧冲突弱化,以小见大完成了对大时代背景下无名小人物的精神观照。本片独特的美学风格,一方面对中国传统水墨风格有承继,另方面对如德国表现主义美学等世界电影史上丰富的表现手法也有吸收与融合,影片一些段落表现主义风格的梦幻、潜意识表现非常精彩。此外,本片不仅是高校影视教学实践的成功范例,还是体现电影工业美学理念的范本:以精细化、理性化的小成本运作,实现最大限度的产出。本片在电影节上收获荣誉,今日专家的一致好评,是在“电影节生存”目标下的“符号价值”取胜,也是电影工业美学视角下,中小成本艺术电影创作的优秀范例。

THE END
1.中国书评2024郭沫若文学艺术奖颁发 2024-11-15 阿来:愿大家面前的道路都是笔直的 2024-11-14 超2万种童书亮相上海童书展 2024-11-13 在当代设计中彰显民族风格 2024-11-12 《三天过完十六岁》新书首发式举办 2024-11-11 《宗师列传》播出仪式暨新书发布活动举行 ...http://read.china.com.cn/node_1012497.htm
2.欢迎访问《国家图书馆学刊》编辑部网站!111我和国家图书馆——在北图十年的回忆和以后的联系 钱存训 2009,18(3) [摘要] [下载PDF] 20世纪前期国家图书馆的图书寄存服务 刘波,林世田 2009,18(3) [摘要] [下载PDF] 国家图书馆分类法及分类目录百年回顾与思考 卜书庆 2009,18(3) [摘要] [下载PDF] 专家视点 2040年中国图书馆展望 吴建中 2009,18(...https://gtxk.nlc.cn/ch/reader/issue_list.aspx?year_id=2009&quarter_id=3
3.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举行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核心提示: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发表书面讲话,副署长蒋建国、邬书林,原新闻出版署署长宋木文、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高明光、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桂晓风、中宣部出版局局长陶骅出席会议。 1月7日,迎着2012年第一场瑞雪,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 http://dwrh.net/a/wenhua/chuban/2012/0110/110405.html
4.2020年度中国好书CCTV节目官网特别节目简介:《2020年度中国好书》盛典是在中宣部指导下,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承制的年度优秀图书颁奖典礼。 立即观看 节目列表 内容介绍 节目看点 图文选集 选集列表 《2020年度中国好书》 20210423 内容介绍更多>> 观看《2020年度中国好书》 20210423 ...https://tv.cctv.com/2021/04/24/VIDAqPDpuzqqNFqTxJJlBrRU210424.shtml
1.《中国图书评论》《中国图书评论》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主办,CSSCI南大核心期刊,综合影响因子:0.082。中国图书评论报道书业界最新动态,分析研究全国书刊出版趋势。 主管单位:中国图书评论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社 国际刊号:1002-235X 国内刊号:21-1035/G2 期刊级别: https://www.kuaiqikan.com/zhong-guo-tu-shu-ping-lun/
2.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怎么样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是我国权威的图书评测机构,是由中宣部出版局创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的国家一级学会,属社会团体类事业单位。自1989年创办以来,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立足于读书界,团结文化界、学术界,服务于全国出版界及广大读者,在繁荣出版和文化事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产生了较大影响,被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https://www.jobui.com/company/9645828/
3.中国图书评论网——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社主办中国图书评论网——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社主办 > 我来回应https://www.douban.com/note/14069233/
4.中国图书评论杂志《中国图书评论》 (月刊)创刊于1987年,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主办。 本刊是具有权威性、学术性、最前线性、知识性、可读性的图书评论刊物。 其宗旨是大力宣传好书,鲜明批评旗帜不好的书,探讨事实上有争议的图书。 文化努力为界、学术界、读书界、出版界的相互沟通和联络服务。 https://www.lw53.com/ztpl/
5.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地址电话邮编地图图吧行业电话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电话: 暂无信息 地址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十一区37 查看地图 搜索周边 到达这里 从这出发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公交站: 为公桥、厂洼街东口、魏公村路西口、魏公村路西口、厂洼、北京电视台、万寿寺、苏州桥南、万寿寺、厂洼北站、苏州桥南、长春桥路、万寿寺、魏公村路东口、长春桥东 ...https://mpoi.mapbar.com/beijing/MAPACAZBTEFPSETOSPXAZIZ
6.「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招聘」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是民政部注册、中宣部主管的国家一级社会团体。学会成立近30年以来开展了各种图书评论和优秀图书评奖、推优活动,在出版界、学术界有广泛影响。近年来学会在专业图书评测领域快速发展,拥有一支各学科领域知名学者专家组成的评审专家队伍,不断完善科学严谨的专业图书评测程序,常年承担国家级图书奖——“中华优...https://company.zhaopin.com/%E4%B8%AD%E5%9B%BD%E5%9B%BE%E4%B9%A6%E8%AF%84%E8%AE%BA%E5%AD%A6%E4%BC%9A_CC464514510.htm
7.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第三届理事会成立民族出版社11月20日,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中宣部副部长梁言顺出席会议并讲话。大会选举产生由192名理事组成的新一届理事会,郭义强当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第三届理事会会长。 梁言顺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要把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作为图书推荐、评论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提...http://www.mzpub.com/?q=zh-hans/news/zhong-guo-tu-shu-ping-lun-xue-hui-di-san-jie-li-shi-hui-cheng-li
8.江苏省新闻出版局业界动态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发布5月“中国好书”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日前发布5月“中国好书”,共有10本书入选。 入选书目包括《故宫六百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钱的千年兴衰史:稀释和保卫财富之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汉武帝和他的时代》(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行为经济学:洞察经济生活中的非理性行为》(中国工人出版社)、《花开有声》(安徽文艺出...http://jssxwcbj.gov.cn/art/2020/6/29/art_34_68122.html
9.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关于接收个人会员和扩大团体会员的通知本着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章程,根据1990年4月30日在昆明召开的扩大的理事会议精神,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秘书处将在近期发展组织,完善联络网络。具体通知如下: 一、促进地方书评学会建立。地方书评学会与本会不是隶属关系,可以作为团体会员加入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二、积极发展和扩大团体会员。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现已有276家团体会员...https://wh.cnki.net/m/article/detail/ZTPL199005058
10.中国图书评论杂志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主管2005年第04期主管单位:中国图书评论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社 国际刊号:1002-235X 国内刊号:21-1035/G2 发行周期:月刊 全年订价:¥280.00 期刊收录: 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期刊荣誉: ...https://www.haofabiao.com/zgtspl/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