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评估指南(暂行)》的通知科技头条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办公厅(办公室、综合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为指导“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创建工作,我们组织编制了《“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评估指南(暂行)》(以下简称《评估指南》),作为国家级示范区创建申报评估、创建过程评估、创建总体成效评估和结果运用的重要依据。现将《评估指南》印发你们,请按此认真做好示范区创建工作,并就申报创建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组织

申请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城市(群)要根据地区发展实际组织编制示范区创建方案,由省级人民政府审核并报国务院,国务院批转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办理。工业和信息化部收到创建方案后,委托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战略咨询委)根据《评估指南》进行评估。战略咨询委完成评估后,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对评估结果进行研究审议,提出建议名单。工业和信息化部按程序报请国务院批复同意后实施。

二、申报材料要求

(一)申报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的上报文件;

2.“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创建方案;

3.如创建方案中包含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地方性重大先行先试政策举措,需事先征求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意见,并附征求意见情况说明。

(二)创建方案要聚焦“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和当地优势产业,细化落实《“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选取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本地主导产业,对标国际高端,梳理思路,明确方向,提出工作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创建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包括创建基础与条件,主导产业发展情况,存在的瓶颈问题与短板,示范区创建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2.创建的主要任务和举措。包括在建设先进制造业体系、协同创新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政策法规保障体系、任务协调推进体系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和主要举措,创建措施要突出国办发〔2017〕90号文件明确的有关政策的落地实施,突出先行先试的改革创新政策。

3.创建的工作进度和计划。明确创建周期,提出创建工作的标志性节点及目标,明确2018年具体工作计划。

(三)城市群申报还应明确以下内容:

1.明确省级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和推动实施机构,以及支持城市群开展创建工作的具体政策措施;

2.各城市要在提出各自优势和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明确强化城市间产业协同的具体措施;

3.各城市要针对自身特点,明确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方面的具体措施。

(四)创建方案应简明扼要、聚焦重点。要进行脱密处理,删除涉密和不宜公开内容。要结合实际、一区一案,明确本地区产业发展方向,坚持问题导向,破解本地区制造业发展核心问题。

首批申请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城市(群),请所在地省(区、市)人民政府于2018年2月12日前将申报材料按程序报国务院,并将创建方案和重大先行先试政策举措征求意见情况说明(一式十份,并附电子版)抄送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特此通知。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代章)

2018年1月24日

抄送: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评估指南

(暂行)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国办发〔2017〕90号)要求,为规范“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评估工作,加强考核管理,指导地方政府示范区创建工作,特制定本指南。

一、制定目的

指南作为对示范区创建申报、创建过程和创建成效进行系统性评估的重要依据,目的是引导地方围绕当地制造业优势产业发展,以问题为导向,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不断提升创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营造优势产业创新发展的生态环境,形成一批“中国制造2025”标志性成果,培育若干有较强影响力的协同创新高地和优势突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输出一批有效破解制造业发展瓶颈的典型经验和成熟模式,示范引领全国加快制造强国建设。

二、评估指标

指南依据《“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聚焦主导产业创新突破,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体系、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人才引进培养体系、政策保障体系和重点工作推进体系等方面进行指标设计,包括7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包括定量和定性两种指标类型。(具体指标详见附件)

定量指标参照《中国制造2025》中有关定量指标,主要考察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等方面,共设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占工业从业人员比重”等12个指标。

定性指标主要考察创新驱动、结构优化、人才为本、工作保障等方面,将重要但难以量化,具有特色化、差异化特征的指标设置为定性指标,共设置“创新机构建设及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水平情况”等17个指标。

对于以城市群为载体开展创建工作的,还对各城市引导自身主导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工作情况,城市间产业协同发展水平,以及所在省(区)推进城市群协同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适用范围

指南适用于示范区申报、建设、进展等全流程,分别对创建申报、创建过程和创建总体成效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推动创建工作不断优化提升,也可作为示范区考核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托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战略咨询委)开展示范区评估。

(一)关于创建申报评估

(二)关于创建过程评估

(三)关于创建总体成效评估和结果运用

创建总体成效评估是对示范区总体创建成效以及整体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定期评价。评估的重点是总结提炼示范区创建中取得经验和模式,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将战略咨询委专家层面初步形成共识的经验和模式,以现场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宣传推广,推荐给示范区不断实践、完善,加快形成典型经验和成熟政策,并提请领导小组办公室利用多种渠道宣传,为全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和借鉴。战略咨询委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提请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解决。

四、其他

(一)战略咨询委对示范区创建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可对评估内容进行动态调整,不断优化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

(二)各申报城市(群)和示范区报送的创建方案或自评报告的材料信息应完整、真实、准确。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应尽到审查责任。对于漏报、误报问题突出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取消申请资格或示范区资格。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参考本指南,落实“中国制造2025”有关考核评估工作。

附件:“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创建评估指标体系

附件:

“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创建评估指标体系

(一)具体指标构成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

类型

年度全国平均水平*

参考

权重

分值

专家打分

创新驱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定量

地方政府

3

13

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件)

统计年鉴

创新机构建设及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水平情况

定性

创建方案/自评报告

专家评判

4

质量为先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质检总局

制造业增加值率及增速

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

绿色发展

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幅度

2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幅度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结构优化

传统企业改造升级水平

16

智能制造发展水平

6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

人才为本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占工业从业人员比重(%)

制造业人才培养引进情况

5

组织实施

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32

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各类资金资源支持情况

开展标准化工作及管理情况

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等其他内容

20

城市群协同发展

所在省(区)支持城市群创建示范区的工作机制情况

10

30

城市间产业协同发展水平

各城市引导本地产业差异化发展工作情况

(二)指标计算方法和说明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反映企业创新投入方面的指标,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计算得出。对于城市群,由城市群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总和/城市群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和计算得出。

3.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件):反映企业创新效率方面的指标,由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规模以上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计算得出。对于城市群,由城市群内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总和/城市群内规模以上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和计算得出。

4.创新机构建设及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水平情况:反映地区创新驱动条件及协同创新水平的综合性指标,创新机构建设情况主要包括:国家级创新机构(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质检中心、国家级能源研发中心等)建设以及省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等情况;政产学研用协同情况重点包括围绕主导产业方向,开展的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联合攻关、技术创新情况以及研发成果向实际产品有效转化情况等。

6.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反映地区制造业质量整体水平的经济技术综合指标,包括2个二级指标(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6个三级指标(标准与技术水平、质量管理水平、质量监督与检验水平、研发与技术改造能力、核心技术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和12个统计指标(产品质量等级品率、工程技术人员比重、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率、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出口商品检验合格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比重、技术改造经费比重、每亿元产值拥有专利数、新产品销售比重、人均产品销售收入和国际市场销售率)。在计算城市群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时采用加权平均法,每个城市的权重为该市制造业增加值占城市群制造业增加值比重。

7.制造业增加值率及增速:反映制造业整体发展质量效益水平及发展态势方面的指标,制造业增加值率由制造业增加值/制造业总产值计算得出。对于城市群,由城市群内制造业增加值总和/城市群制造业总产值计算得出。增速由本城市(群)最近统计年度制造业增加值率相对前一年比较得出。

8.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反映制造业整体发展质量效益方面的指标,由制造业增加值/制造业从业人员数计算得出。对于城市群,由城市群内制造业增加值总和/城市群内制造业从业人员总数计算得出。增速由本城市(群)最近统计年度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相对前一年比较得出。

10.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反映制造业资源节约方面的指标,由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耗总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计算得出。对于城市群,由城市群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耗总量/城市群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和计算得出。下降幅度由最近统计年度本城市(群)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相对前一年比较得出。

11.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幅度:反映制造业低碳发展方面的指标,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工业增加值计算得出。对于城市群,由城市群内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城市群内工业增加值总和计算得出。下降幅度由最近统计年度本城市(群)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前一年比较得出。

12.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幅度:反映制造业资源节约方面的指标,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工业用水量/工业增加值计算得出。对于城市群,由城市群工业总用水量/城市群内工业增加值总和计算得出。下降幅度由最近统计年度本城市(群)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相对前一年比较得出。

1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反映制造业循环利用方面的指标,由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计算得出。对于城市群,由城市群内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总量/(城市群内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城市群内综合利用往年贮存总量)计算得出。

15.传统企业改造升级水平:反映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的综合性指标,主要包括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及增长情况、技改资金持续支持力度、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方案制定及落实情况、处置“僵尸企业”进展等。

16.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反映地区智能制造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标,主要包括: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的智能制造应用水平;工业云平台水平;智能制造产业供给能力;智能制造发展共性基础支撑能力等。

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占工业从业人员比重(%):反映企业创新型人才支撑方面的指标,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数/工业从业人员数计算得出。对于城市群,由城市群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总数/城市群内工业从业人员总数计算得出。

21.制造业人才培养引进情况:反映地区人才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标,主要包括:人才“选、育、用、留”及评价激励机制建设情况;地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情况;与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联合/委托培养人才(如开展现代学徒制)情况;制造业企业与应用型本科高校探索共建共管制造类专业二级学院情况;制造业企业接受学生实习情况;制造业企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和学校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情况;制造领域新工科建设情况;企业专门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及经营管理人才情况等具体内容。

23.重点工作推进情况:主要考察示范区在破解《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的制造业发展共性问题方面进行的工作方式方法等创新情况,“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推进实施进展情况,以及是否在主导产业发展瓶颈短板上有重大突破,是否形成重大标志性成果等。

24.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主要考察示范区对中央出台的支持制造业发展优惠政策制定的地方性细化和配套措施情况,包括配套措施是否可操作、出台后是否有实效,有无在招商引资和市场准入方面妨碍公平竞争、行政干预等不规范措施等。

25.各类资金资源支持情况:主要考察示范区在资金资源要素保障方面的支持情况,包括是否针对示范区发展给予专项资金支持,是否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产融合作”,是否统筹用好各类政府资金和产业基金、加强各类资金计划衔接,是否实施普惠金融服务,是否推动老旧商业设施、仓储设施、闲置楼宇转化为创业孵化基地等。

26.开展标准化工作及管理情况:主要考察示范区在形成可推广的任务协同推进管理标准方面的工作情况,主要包括是否形成管理标准和规范,是否在标准化管理方面取得成果等。

28.城市群协同发展:本指标仅适用于以城市群为载体创建示范区的情况。城市群评估总分=城市群协同发展得分+(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组织实施等6个一级指标总得分)×70%。

(2)城市间产业协同发展水平:考察城市间统筹布局、城市群主导产业协同创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水平等情况。

(3)各城市引导本地产业差异化发展工作情况:考察各城市在强化城市间产业协同的同时,是否针对自身特点,明确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方面的具体措施。

THE END
1.浙江虱济和信息化厅浙江省财政厅关于组织2025年度生产制造方式...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浙江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要求,聚焦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为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数字经济强省注入强劲动力。 https://jxt.zj.gov.cn/art/2024/11/14/art_1582899_27559.html
2.2023年二季度通用机械行业政策与市场分析5月23日,从工信部获悉,近日工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有关部门以及京津冀三地政府共同编制《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京津冀产业分工定位更加清晰,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协同创新实现新突破,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培育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https://smartcity.qianjia.com/html/2023-07/14_403136.html
3.盘点政策助力,国产医疗器械迎来黄金十年!医疗器械政策设备...2014年起,原国家卫计委委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组织开展优秀国产设备的遴选工作,建立国产优秀医疗设备目录,现已公布至第6批遴选结果,共计超过1000款国产医疗设备入选。 4、《中国制造2025》 2015年5月,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将高性能医疗设备作为重点发展十大领域之一。要组织实施包括高端诊疗设备在内的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00918/wap-content-1146671.html
4.2018考研政治100个热点名词解析“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关键环节,以及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增效的重...https://www.kaoyan365.cn/zhengzhi/shizheng/106443.html
5.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1第7期(总期57期)在线培训课程据悉,为加快推进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装备的供给保障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推动制造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2月9日,工信部发布《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关键零部件及材料取得重大突破,高端医疗装备安全可靠,产品性能和质量...https://www.zzqyj.net/?list_89/1283.html
6.2015年新能源汽车国家政策盘点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领域,明确了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等的发展战略。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路径方面,主要涉及对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研发和产业化支...https://www.12365auto.com/news/20151224/210614.shtml
1.到2025年中国计划建成50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在28日的发布会上介绍,《规划》包括现状与形势、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4个部分,可以归...https://www.0ctj6z4q03.cn/wu-xian-tong-xin/259168.html
2.智造新篇章深入解读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蓝图简介智造新篇章:深入解读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蓝图 随着全球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国政府在2015年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促进国内制造业的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其中,“智能制造”作为关键领域,被赋予了重要地位,并于2016年推出了“中国智能制造2025下载”,这份文件详细阐述了国家对未来十年的智能化发展规划。 https://www.ume8c7src.cn/zi-xun/677770.html
3.机会早知道:纸业掀起新一轮涨价潮北上资金开启抄底模式今日焦点:国企改革“管资本”重磅文件出炉,国资委不干预企业自主经营权;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近期将发布,新版图现三大投资领域;举世皆跌唯险企上涨,新华保险惊现“15连阳”;北上资金开启抄底模式,A股回调期间这些个股被爆买;7天16股获增持!产业资本买买买。https://3g.china.com/finance/news/11173316/20170511/30511300.html
4.调控“过犹不及”?“一波三折”奈何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近期将发布新版图现三大投资领域 《“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2017年)》正在组织修订,并有望于近期印发。解读:《指南》旨在把“中国制造2025”重点任务和各地资源禀赋、现有产业发展相结合,避免重复建设,突出各地区所专所长,通过针对性地发展各地优势产业,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合理分...https://stock.eastmoney.com/news/1406,20170511737586469.html
5.充换电「周事迹」充电设施全覆盖/中石油/中石化/华为超充/盛弘...欧盟计划于10月4日就是否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进行表决投票。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10月3日在社交媒体表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会扼杀欧洲经济未来的竞争力,匈牙利将在10月4日投票反对这一提案。西雅尔多表示,这一提案遭到欧洲大型汽车制造企业的反对,从整个欧洲经济来看,这一提案“风险极大”“极度危险”。(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34950.shtml
6.《中国制造2025》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将优先发展两大核心基础产业此外,工信部批复了宁波等12个城市和苏南五市、珠江西岸、长株潭等3个城市群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通过《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确定支持地方发展的重点产业,引导地方特色发展和差异化发展。开展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专项行动、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和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示范,加快推动质量和品牌...https://www.guancha.cn/economy/2017_06_13_413073.shtml
7.华创宏观:下半年外资政策的三大可能方向今年3月5日,全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国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条数分别压减51%、72%,制造业领域基本全面放开,金融等服务业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今年8月14日,工信部规划司负责人在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指出,“目前,中国一般制造业领域已实现全面开放,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制造业条目全面清零,汽车行业自2022年起全部...https://m.jrj.com.cn/madapter/stock/2023/08/22133937777516.shtml
8.政策汇总2022年国家各部委及各省市持续推动干细胞产业发展...国家科技部发布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等5个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指南围绕“干细胞命运调控及机理”、“干细胞与器官的发生与衰老”、“器官的原位再生与机理”、“复杂器官制造与功能重塑”和“基于干细胞的疾病模型”等五大任务。热点涵盖:类器官、器官芯片,外囊泡(...https://www.qlxbsw.com/show-734.html
9.制造经验(精雅篇)其它股权比重的增加会使得上年工资对工资增长率的负效应加强, 即相对于国家股权, 其它形式的股权结构对工资收敛都起到加速作用。这与前文分所有制估计绝对收敛速度的结果相一致, 国有企业在任何样本时期内的收敛速度均小于非国有企业。 六、结论 本文使用1998-2007年的工业企业数据, 研究了中国制造业企业间人均工资...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551zs61.html
10.11所中外合办大学2024年在京录取最低分及每年学费11所中外合办院校报考指南 01、上海纽约大学 上海纽约大学采用的是综合评价方式招生,而且和其他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综合评价方式还有所差异。招生计划不做分省安排,2025年面向全国招收251名左右学生,在每个省市的招生名额不设上下限。 如果你想读上海纽约大学,先提交申请材料。学校对申请材料审核后,选择一部分优秀学生参...https://www.gaokzx.com/gk/jianzhang/129577.html
11.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人才培训中心业内新闻4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2022年,全区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60%;装配式建筑占比力争达到15%;各盟市应开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试点工作;到2025年,全区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星级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突破30%;装配...http://www.zjypxzx.com/c/2022-01-18/496427.shtml
12.中国制造2017年3月,工信部组织修订《“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2017年)》,将于近期印发。该指南旨在把《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任务和各地资源禀赋相结合,避免重复建设,突出所专所长,打造中国制造“新版图”[2]。 快速导航 词条图册 中文名 中国制造 特色 物美价廉给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https://baike.sogou.com/v712016.htm
13.报告:短短6个月,37项国家和省市地方氢能政策集中发布3月23日,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等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其中“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重点专项2020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中,涉及申报氢能重点专项有:车用耐高温低湿质子膜及成膜聚合物批量制备技术;碱性离子交换膜制备技术及应用;扩散层用炭纸批量制备及技术应用;车用燃料电池...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175064
14.2016报考指南(画册文字版)招生动态人和:在“互联网+”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信息工程系紧跟国家产业升级与“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布局,适时设置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应用开发、软件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5个专业。 信息工程系以行业协会为支撑,以技能实践与创新为龙头,建有移动应用开发实训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电子产品设计实训室...http://www.whinfo.cn/zhaoshengwangzhan/index.php?c=show&id=53
15.江苏省地方标准立项指南全国各省市“1650”产业体系、“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体系及先进制造业相关领域;“10+X”未来产业发展相关领域...《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中明确的重点工作任务,...所属分类:中国商务服务网/其他商务服务 江苏省地方标准立项指南的文档下载:PDFDOCTXT ...https://suzhou.11467.com/info/298242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