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先导产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实现现代化新阶段的背景下,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的重要抓手。
为推动新形势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2018年中国工程院启动了“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35)”咨询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绿色低碳产业、数字创意产业6个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概况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数量及规模变化
2024年6月,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市场共计发生281笔交易,交易总额达264.01亿元,交易规模同比增加243.27%,环比增加17.98%。本月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投资交易规模略高于上月。
2024年6月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市场融资规模TOP10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地区投资活跃度
2024年6月,战略新兴领域投资较为活跃的地区为江苏、广东和北京等地,其中江苏地区交易量为56起,为最活跃地区,共计有5个省(市)交易量在30起以上。四川、安徽和天津等四省相对其他地区(上述5地除外)表现活跃,本期发生多起交易,两省交易规模总额为15.39亿元。
2024年6月新兴产业投资地区分布
①投资规模统计为已公开披露的数据,对于未公开披露的投资规模,本处不做估计处理。
二、A股上市战新企业多维度数据统计
(一)战新上市企业数量及融资规模
1.2024年6月A股战新企业IPO数量及占比情况
2024年6月,共计6家企业在京沪深三地上市,其中京A上市0家,沪A(除科创板,下同)上市1家,科创板上市1家,深A(除创业板,下同)上市0家,创业板上市4家,五个市场对应新增战新上市企业分别为0家、1家、1家、0家、4家。
2024年6月A股战新企业上市数量及占比情况
2024年6月,A股整体IPO大幅度增加,本月IPO数量由上月3家增加至本月6家,环比增加100.00%,同比下降84.62%;本月共计6家战新企业A股上市,同比下降79.31%,环比增加100.00%。
截至2024年6月底,A股共计2760家战新企业,占整体市场的51.70%,该数值在前两月分别为51.62%、51.65%。战新企业结构占比不断升高,可见国内资本市场愈发拥抱科技创新等新兴产业属性企业,政策的引导作用日益凸显。
我国的注册制从打造支持科技创新的特色板块开局,在定位上,科创板突出“硬科技”特色,主要服务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板改革后,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定位于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两个板块改革落地以来,上市资源充足,流动性明显超过其他板块,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的能力大幅提升。
2.2024年6月A股战新企业IPO规模及占比情况
2024年6月,6家战新上市企业共计募资53.08亿元,占该市场整体募资水平的100%,其中,创业板以22.71亿元的募资总额领先其他交易板块。本月,创业板企业募资规模呈现大幅度增加。
2024年6月A股战新企业IPO规模及占比情况
2024年6月,A股整体IPO市场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上月,战新企业募集规模较上月呈现大幅度增加,因本月IPO市场存在大额募资规模的企业上市,导致本月战新企业IPO募资规模环比增加528.23%,同比减少86.71%。
3.2024年6月A股战新企业IPO单笔规模及同市场比较
2024年6月,战新企业IPO单笔募资规模为8.85亿元,其中在创业板、科创板和上交所主板战新企业IPO单笔募资分别为5.68亿元、16.52亿元和13.85亿元。本月,创业板、科创板和上交所主板的战新企业的单笔募资规模明显高于上月。
2024年6月A股战新企业IPO单笔规模及同市场比较
4.2024年6月A股战新企业募资TOP3
2024年6月,A股战新企业募资TOP3中,位于榜首的是一家科创板企业,本月上榜规模底线为8.55亿元,较上月的1.04亿元增加724.85%,最高募资16.52亿元,高于上月最高募资规模约12.68亿元。
本月,A股上市战新企业中,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融资规模最高,2024年6月12日,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达梦数据”,股票代码:688692)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本次公开发行股份数量为1900万股,发行价格为86.96元/股,上市首日以高达240.8元/股的收盘价表现强劲,市值一度超过200亿元,正式成为国产数据库第一股。
达梦数据是国内领先的数据库产品开发服务商,是国内数据库基础软件产业发展的关键推动者。达梦数据自设立以来先后完成并获得数十项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开发项目与奖项,逐渐成长为国内数据库行业的头部企业。2021年至2023年,达梦数据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4.44亿元、2.69亿元及2.96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主营收入为1.66亿元,同比上升26.7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565.18万元,同比上升65.86%。达梦数据预计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将在3.17亿元至3.40亿元之间,同比增长10.27%至18.27%;预计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将在8,600万元至1亿元之间,同比增长17.25%至36.34%。
2024年6月26日,永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永臻股份”,股票代码:603381)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永臻股份发行价为23.35元,发行5931.4万股,募资总额为13.85亿元。开盘价为35.16元,较发行价上涨51%;收盘价为34.47元,较发行价上涨47.62%;以收盘价计算,公司市值为81.78亿元。
永臻股份主要从事绿色能源结构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应用,已成为国内当先的铝合金光伏结构件制造商之一。主营产品包括光伏边框产品、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BIPV)、分布式光伏支架结构件。永臻股份2021年、2022年、2023年营收分别为29.52亿元、51.8亿元、53.9亿元;净利分别为9,472.7万元、2.46亿元、3.7亿元;扣非后净利分别为9,134.98万元、2.67亿元、3.7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为14.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2.1亿元增长22%;扣非后净利为4,813万元,较上年同期的5,629万元下降14.5%。永臻股份预计2024年上半年营收36亿至43.2亿,较上年同期的25亿元增长44.03%至72.84%;预计净利为1.8亿到2.1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7亿元增长5.9%至27.08%;预计扣非后净利为1.59亿到1.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59亿元变化-0.18%至19.78%。
2024年6月A股战新企业募资TOP3
(二)战新上市企业地区分布
从IPO数量来看,2024年6月,共有6个省份涉及战新企业上市,且每省各有1家,其中包括湖北省的武汉、江苏省的常州、河北省的秦皇岛、福建省的厦门、浙江省的宁波以及广东省的东莞。
本月,湖北战新企业表现较为突出。湖北有一张明确的“作战图”:聚焦传统产业,全面打响汽车、钢铁、化工产业转型“三大战役”;围绕新兴产业,以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五大优势产业,算力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九个新兴特色产业,当先锋,打头阵;未来产业培育上,则超前布局了氢能、未来生物制造等六大未来产业;三线并进,分类指导。在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增加值突破万亿。
(三)战新上市企业领域分布
1.2024年6月A股战新上市企业分布领域
2024年6月,6家A股战新上市企业按照数量口径统计主要集中在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为上市企业数量最多的领域,各2家。其中,新材料领域的代表案例有中仑新材和利安科技,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代表案例有达梦数据和汇成真空。
2024年6月,6家A股战新上市企业按照融资规模口径统计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最吸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企业融资规模占比高达37%。
2.2024年6月科创板及创业板战新上市企业分布领域
2022年12月30日,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修订版)》(下称《暂行规定》),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和推荐,应当基于《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和本规定中的科创属性要求,把握发行人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基本明确了把握科创板定位的重点和方式。《暂行规定》还细化了科创板服务的行业范围。申报科创板发行上市的发行人,应当属于七大行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高端装备领域、新材料领域、新能源领域、节能环保领域、生物医药领域和符合科创板定位的其他领域,每一个行业领域均明确了产业,例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主要包括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电子信息、下一代信息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软件、互联网、物联网和智能硬件等。
上图数据显示①,2024年6月,新材料和生物医药领域全部选择创业板上市,而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选择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的数量相同。
2024年6月,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A股上市企业中,科创板企业数量是1家,占同期A股上市战新企业数量②的比例是50%;科创板战新企业募资规模是16.52亿元,占同期A股上市战新企业募资规模③的比例是84%。本月仅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选择科创板上市。
2024年6月科创板战略新兴领域上市企业数量、规模分布及占比
2024年6月,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A股上市企业中,创业板企业数量对应分别是2家、1家、1家,占同期A股上市战新企业数量④的比例依次是100%、100%、50%;创业板战新企业募资规模对应分别是11.11亿元、8.55亿元、3.05亿元,占同期A股上市战新企业募资规模⑤的比例依次是100%、100%、16%。其中,新材料领域选择创业板上市最集中。
2024年6月创业板战略新兴领域上市企业数量、规模分布及占比
①为比较科创板及创业板在政策定位下对不同领域企业的吸引程度,本处各领域新增A股战新企业的统计口径仅为本月在科创板及创业板上市的战新企业数量,不含其他板块。
②本处统计口径为本月在A股全部板块上市的战新企业数量,请读者注意。
③本处统计口径为本月在A股全部板块上市的战新企业IPO总规模,请读者注意。
④本处统计口径为本月在A股全部板块上市的战新企业数量,请读者注意。
⑤本处统计口径为本月在A股全部板块上市的战新企业IPO总规模,请读者注意。
三、A股上市战新企业账面退出统计
(一)2024年6月A股战新上市企业退出股权价值及退出回报
2024年6月,6家A股战新上市企业中共计5家受到VC/PE支持,VC/PE渗透率为83.33%,总退出股权价22亿元,平均退出回报率为237.40%,回报率水平远高于上月,本月新一代信息技术战新领域的退出回报均值远高于上月。
(二)2024年6月战略新兴领域上市企业退出股权价值及退出回报分布情况
2024年6月,新增6家A股战新上市企业中共计5家背后有VC/PE机构支持,本月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生物医药战略新兴领域受到资本支持,支持率(VC/PE渗透率)集中于100%。
退出回报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项目退出回报(扣除本金后,下同)均超3倍,为本期IPO退出回报最高的领域,退出回报率高达460%。此外,本期战略新兴领域IPO项目退出回报远高于上月,而这与本期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退出回报远高于上月有一定的关联。
2024年5月及2024年6月各领域战新上市企业退出数据一览
(三)2024年6月VC/PE机构退出战新企业次数
1.2024年6月VC/PE机构退出战新企业次数统计
2024年6月,共计17家VC/PE机构退出5家战新上市企业,退出次数总计19次(含同一机构下多个投资主体退出情况)。其中,辰德资本、鹏晨投资等退出次数较多。
2.2024年6月A股战略新兴领域IPO战绩——以辰德资本为例
2024年6月,17家VC/PE机构迎来战略新兴领域企业A股上市,其中,辰德资本表现较为亮眼,涉及辰德资本旗下的基金嘉兴辰幂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苏州辰知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本期辰德资本迎来的1家IPO上市,为爱迪特。
2024年6月26日,爱迪特(秦皇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爱迪特”,股票代码:301580)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首发上市,A股也由此迎来了“口腔器械第一股”。爱迪特首日开盘价为99.99元/股,较其44.95元/股的发行价暴涨超122%。截至当日上午10点,股价略下调报86.11元/股,市值为65.54亿元。
四、中央企业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中央企业要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领域,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为导向,选准选好重点投资领域,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做产业投资的引领者、持续回报的投资者。
1.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和谋划未来产业发展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也是国家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国务院国资委多次召开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会,提出要全力以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切实发挥好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2023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发布《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显示,在2021年高速增长基础上,中央企业整体效益在2022年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
另外,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中国石化总投资205亿元的“西氢东送”纯氢长输管道项目正式启动,中国电子首条12英寸汽车芯片先导线顺利建成通线同时,重点行业投资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石油石化、电力电网、冶金有色、通信企业等领域完成投资3.3万亿元,同比增长9.3%,占全部投资比重的53.2%。其中,电力电网企业聚焦能源安全保供和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新能源大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投资额同比增长16%。石油石化企业聚焦增储上产,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有力支撑了国内原油产量达2.08亿吨、天然气上产2300亿立方米。
同时,重点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中央企业承担的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等1000余项重点项目有序推进,2023年完成投资2万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领域投资完成额占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的80%以上。
人们看到,企业是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的主要载体。企业可以有效连接技术和市场,以最快速度和最大力度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更好地把科技力量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增强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而企业作为市场的行为主体,是创新知识生产和成果转化的中心,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作用。
2.展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国企担当系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使命责任,是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实现战新领域全覆盖。实现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九大领域的全布局,以及产业链主要环节的全覆盖。二是部分领域占据优势地位。比如在风电、水电、核电等新能源领域处于国内领跑地位。三是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集成电路、大飞机、发动机等,带动了产业高质量发展。四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增强。比如以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中国华能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成为引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以上发展情况看,中央企业不断集中力量、加快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国资央企积极落实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完成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要求,转变发展方式而取得的。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抓手,推动新动能发展、新产业培育、新业态形成,构建新质生产力,打造新兴领域战略能力,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需要。二是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的机遇,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三是加快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有资本战略性方向调整的需要。通过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国有经济定位更加明确、布局更为合理、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四是发展创新驱动型产业的需要。通过原创技术策源地、现代产业链链长等建设工作,加快布局核心技术、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将有效带动新兴产业的补链、强链、稳链、固链。
作为世界500强建材行业领先企业和建材行业唯一央企,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中国建材集团坚持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积极发挥26家国家级科研设计院所、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创新力量,推动高性能碳纤维、锂电池隔膜、耐火材料、先进陶瓷、发电玻璃、人工晶体等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成果,支撑形成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级别梯次布局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着力以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以产业创新增强核心功能,加快从传统建材领域向新材料产业转型,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助力建设具有先进性、完整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同时,中国建材集团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发挥好科技型企业“出题人”“答题人”作用,在锂膜、玻纤、玻璃新材料等领域探索以自有高端装备公司或研发中心为支撑的“自答题”模式,加快建立以收益风险共担、知识产权共享和保护期锁定为前提的产研合作机制。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优势,用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支持创新成果更快转化落地。加大前沿领域的新材料产业投资力度,不断丰富集团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库,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展现国企担当。
中央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立足于自身做强做优做大的迫切需要,更是服务于大国崛起与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要统筹战新、未来两个布局。按照“四新”(新赛道、新技术、新平台、新机制)标准,加快新领域新赛道布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使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出一条从科技强、产业强、经济强,到国家强的创新发展新路径,实现企业发展、产业优化、科技创新的重大提升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