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中国经济运行数据:国内生产总值(GDP)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总体评价是:2023年我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3年经济发展情况作出“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总体研判。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权威数据,很好印证了中央的判断。从多个主要数据及其折射的趋势来看,过去一年中国经济表现可圈可点。
2023年12月8日,济郑高铁全线贯通运营。图为列车驶过长清黄河铁路特大桥。
亮点一:中国经济保持回升向好趋势。从经济增长看,2023年我国GDP增速比2022年加快2.2个百分点,经济增量超6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经济总量。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5.2%,全年经济增速呈现前低、中高、后稳的态势,向好趋势进一步巩固。同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稳步提高,2023年达到89358元,比上年增长5.4%。从就业看,我国就业形势总体改善,去年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特别是农民工就业形势改善比较明显。从跟其他国家的横向比较来看,我国经济增速不仅高于全球3%左右的预计增速,而且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有望超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在预计全球贸易下降的情况下,我国出口实现增长0.6%,占全球市场的份额保持稳定。我国物价涨势总体温和,全年CPI比上年上涨0.2%,跟全球通胀居高难下、一些国家在抗通胀和稳增长之间艰难平衡,形成了鲜明对比。此外,截至2023年年末,我国外汇储备超3.2万亿美元。
综合来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和底气。
新年伊始,我国各大港口货轮货物进出繁忙。图为大批汽车在山东港口烟台港集结等待装船出口。
亮点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业和消费的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4.1%、4.7%、5.8%;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4.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5%,比上年提高43.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7.2%。随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将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同时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步伐正在加快。
亮点三:工业生产稳步回升,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6%。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2个百分点。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作为实体经济的基础和主体,制造业也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过去一年,我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取得突破,特别是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扎实推进,进一步夯实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基础。
2023年11月14日,重庆市永川区首趟中欧班列JSQ商品车专列从永川栏杆滩站发车,直发欧洲。
亮点五:人均可支配收入跑赢经济增速,人均消费增加。2023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2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79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0%。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14.4%,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5.2%,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我国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稳定增长,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这既是激活消费拉动力的必然,也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表现。
“冰城”哈尔滨挖掘冬季文旅市场亮点吸引游客,掀起“尔滨热”。
过去的2023年,我国经济交出的“成绩单”成色十足、表现亮丽、来之不易。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会议明确“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基调,确定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的“九大任务”。
总体而言,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完全可以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