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经历了持续而深刻的变革。政策的引导促使生物医药产业全面创新转型,为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自2023年起,生物医药业务拓展至海外的趋势愈发强劲,中国在licenseout(许可输出)交易方面的数量稳步上升,标志着中国创新药物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窗口。
然而,与此同时,一些创新生物医药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布局也遭遇了挫折。例如,2023年5月,EQRx由于战略改变,终止开发三款引进自中国的产品,其中包括凌科药业的JAK1抑制剂EQ121。同年9月22日,艾伯维由于战略调整,终止了与天境生物共同开发来佐利单抗(CD47)的协议。
面对这样的挑战,创新药物企业如何确保其“出海路径”稳健?在海通证券举办的2024上海先导产业大会暨第13届医药CEO论坛上,红杉中国MD曹弋博就此话题发表见解。他指出,企业经营和销售产品,或拓展至海外市场及进一步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国内支付环境受限,拓展海外市场成为公司的一项重要战略。
随着创新环境的持续改善,中国制药企业在海外开展的临床试验数量正稳步增长。根据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的《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进展年度报告》,从2020年至2023年,中国新药在国际多中心试验的数量从207项增长至286项。在2023年,国内药物临床试验占据了92.7%的比例(3988项),而国际多中心试验则占6.7%(290项)。
从药物类型来看,这350款药物中包括82款(52%)新分子实体(NMES)、162款(46%)新生物制品(NewBiologics)和6款(2%)中药。其中,小分子药物占比45%;抗体类药物中的单抗、双抗以及ADC分别占比22%、8%以及7%,细胞与基因治疗占比5%。
在曹弋博看来,药企“出海”主要的三大优势体现在现金流方面:首先,可以收取部分预付款;其次,原本需要自行承担的项目费用,现在可以通过平台合作,由合作方承担;第三,正如在中国企业中所见,建立销售团队是一项耗资巨大且充满挑战的任务。如果能有海外合作伙伴协助公司实现海外商业化,则将大大有益。因此,这三个方向均有助于企业在当前环境下节约成本。
“从今年开始,我们正着手对研发方向、策略以及海外拓展的思路进行调整。过去,业界普遍倾向于直接与跨国公司合作出海,而今我们也在探索与其他合作伙伴的可能性。无论是与机构合作还是采用其他形式,我坚信海外拓展乃大势所趋。产品管线与公司的能力及实力是相互匹配的过程,我们目前正持有这样的构想。”吴生龙表示。
当制药企业考虑拓展海外市场时,它们将遭遇一系列实际挑战,这要求企业深思熟虑如何调整其未来研发的方向和策略,以满足海外市场的目标和需求。
根据《2024中国生物医药出海现状与趋势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中国创新药行业正从“引进”模式向“输出”模式转变,2023年共发生58起license-out事件,首次超过了license-in(许可引进)项目数量。从研发阶段来看,2022年以及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期间,license-out交易主要集中在早期临床阶段的药品。2022年,处于临床I期、临床II期以及临床III期的药品占比达到52.5%。到了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这一比例进一步提升至62.0%。
License-out模式已成为2023年以来中国医药行业出海的主要方式之一。这一趋势基于近年来国产创新药资产价值得到众多跨国药企(MNC)的认可,例如GSK、诺华、BMS、罗氏、默克等。这些跨国药企收购的海外权益覆盖了化学药物、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等多个领域。此外,近期的license-out交易不再局限于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生物科技公司(Biotech)。越来越多近年来新成立的生物科技公司,如宜联生物、安锐生物、舶望制药等,也开始积极参与这一模式,寻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机会。同时,传统转型药企如恒瑞医药在license-out交易中的活跃度也有所提升,这进一步证明了该模式在中国创新药出海战略中的重要性。
在资本市场上,联合开发模式被视为一种有前景的投资方式。然而,在国内,生物科技公司尚未普遍达到这一阶段。以传奇生物为例,在过去几年中,其产品上市前,政府的快速发展和对海外业务的投资是显而易见的。联合出资,各占一半资产和收益,涉及金额通常在十亿元以上。
例如,领康生物医药集团近期以“NewCo”模式在印尼成立控股合资公司,其开发的LM008获得印尼政府首肯,成为印尼首个进入临床报批绿色通道的GLP-1双靶点激动剂。
《蓝皮书》强调,海外扩张不仅意味着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机遇,也意味着要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更高的风险和挑战。对于中国药企而言,这要求在加强研发能力的同时,提升对国际市场规则的理解和适应能力,以应对多方面的变量。
一方面,企业必须拥有产品的核心创新力和竞争优势,这包括新靶点、新机制的开发,以及现有药物的优化和改良。在此过程中,企业还需精心选择适合的国际化战略和模式,例如自主出海或合作出海,每种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定的门槛要求;另一方面,对潜在的“出海”目的地进行深入细致的评估也是至关重要的,这涉及市场潜力、监管环境和竞争格局等多个关键因素。
关于“出海”策略的不足,曹弋博指出,中国企业在直接谈判中有时可能过于谨慎或保守,这可能导致提出的条件过高,吓跑潜在的国际合作伙伴,或使他们考虑其他选项。同时,价格可能没有调整到最佳状态。此外,投资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经营梳理,好的产品需要具有明确的临床开发可能性和确定性,企业可以在项目不同的阶段考虑退出或者引进新投资人。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小型并购交易逐渐增多,最近市场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新领域的竞争格局变得尤为关键。在市场规模庞大时,企业往往不得不进行早期交易,这是不可避免的。若不主动进行收购,企业可能会面临被其他公司收购的风险,因此,某些交易可能会提前进行。
奥浦迈董事长肖志华认为,“出海”时最关键的是技术交流,需要海外客户认可我们的技术,要有机会切入进去,让对方体验我们的技术和产品性能。同时,海外市场的开拓需要坚定的信念,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优秀的产品都能找到匹配的市场。海外药企目前的成熟产品,匹配切入的可能性似乎有限,但独创性的产品无疑有其市场,将来一定会有更大的机会。
“海外市场的拓展并非一蹴而就。海外市场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定价接受程度,如果市场认可的产品,即便价格较高,也能够接受溢价,优秀的产品从而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肖志华指出,破局“内卷”的路径在于“外卷”。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信心、耐心和策略。这既非轻率之举,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旅程,而是一个充满挑战和趣味的探索与学习过程。目前,国内市场大约有四分之一的潜力尚未被挖掘,如果我们能够持续改进,海外市场也将不断拓展。”肖志华强调。
重大突发!国泰君安证券、海通证券同步停牌谋划重大资产重组
全年20个月工资、年终奖8倍月薪!京东校招薪酬全面上调,此前已经两轮调薪
直播国足比赛“崩了”,爱奇艺体育公布补偿方案:一张观赛券
纠正违法和不当行政行为2.4万件!司法部重磅公布
事关央行买卖国债、降准降息空间、外汇市场交易等,这场发布会释放重磅消息
横琴,你又双叒变了!
南财智库简介
营商环境周报(第129期)|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多测合一”改革,加快构建经营主体信用监管标准体系
周杰伦终审败诉网易《天下3》;米哈游蔡浩宇称AIGC已彻底改变游戏开发
营商环境周报(第128期)|中央发文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国常会审议通过2024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
营商环境周报(第127期)|推进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改革,商务部将推出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