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义上讲,储能即能量存储,是指通过一种介质或者设备,把一种能量形式用同一种或者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形式存储起来,基于未来应用需要以特定能量形式释放出来的循环过程。从狭义上讲,储能特指针对电能的存储,即利用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将产生的能量存储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的一系列技术和措施。
根据不同的技术主要分为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热储能、化学储能、电磁储能等。
2、产业链剖析
上游材料供应主要为电池材料、热储能材料等,其中电池材料包含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设备供应主要为抽水蓄能设备、电池生产设备及其他设备,其中抽水蓄能设备包含水轮机、发电机、水泵、进水阀、压缩空气系统等。
中游则是储能系统建设,储能细分产品则为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电磁储能、热储能、化学储能等。
下游主要为不同应用场景,储能核心应用场景为用于电力系统的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其他场景还包括通信基站、数据中心等的备用电源等。
行业发展历程
我国储能市场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国内开始抽水蓄能电站的研究,并建立第一座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岗南水电站,到20世纪90年代,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迎来高潮;二是储能发展初期(21世纪),21世纪初期,国内开始其他储能技术的研究,包含压缩空气储能等,直到2011年“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储能作为智能电网的技术支撑在国家的政策性纲领文件中首次出现,之后储能行业政策规划陆续出台,推动储能行业发展。
行业政策背景
行业发展现状
1、全球储能行业现状
2016-2021年,全球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呈逐年递增趋势。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09.4GW,同比增长9%。
2、中国储能行业现状
在中国新能源发电规模大幅增长的推动下,中国储能装机规模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根据CNESA历年《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中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为46.1GW,同比增长30%,增速较2020年大幅增长。
从新增装机规模来看,近年来中国储能新增装机规模整体呈现波动变化。2021年,中国储能新增已投运装机规模首次突破10GW,达到10.5GW。
行业竞争格局
1、中国储能企业竞争格局
目前国内储能行业涉及抽水蓄能、飞轮储能、空气压缩储能、超级电容、电池材料环节、储能技术提供商、储能逆变器、储能系统集成商等多环节。
2、中国储能区域市场区域分布状况
就新型储能区域分布来看,2021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规模前五名省份分别为山东、江苏、广东、湖南、内蒙古。山东依托“共享储能”创新模式引领2021年全国储能市场发展;江苏、广东延续用户侧储能先发优势,再叠加上江苏二期网侧储能项目的投运,以及广东的辅助服务项目,而继续保持着领先优势,内蒙古因乌兰察布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等新能源配储项目首次进入全国储能市场前五之列。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中国储能行业产品发展趋势特点为大容量、大型化、安全化、易回收、数字化。
充分考虑各类直接或间接政策的支持,预计2030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有望达到147GW(保守)、256GW(理想)。
综合来看,抽水蓄能与电化学储能依旧占据储能市场主导,未来压缩空气储能、熔融盐储能等储能技术也将迎来火热发展。预计2030年中国储能整体装机规模有望达到267GW(保守)、376GW(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