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油盐,挂记心间。连日来,为了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生活必需品供应,自治区党委、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各大型商超、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等商贸流通企业多方联动,千方百计增加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家中厨房,牵动各方。蔬菜流动售卖车,带来稳固的保障;邮政配送车,提供从菜地到餐桌的暖心服务;外卖车,让用户足不出户安享美食……
一切,都为了托稳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
让百姓“米袋子”“菜篮子”满满的稳稳的
2月13日9时30分,新百大卖场银川市金凤区良田店入口处,不少市民经过扫码、填报信息、测温后有序进场。
卖场内,货物架上商品琳琅满目。水果区,苹果、砂糖桔、芒果等种类丰富;蔬菜区,大白菜、黄瓜、西兰花等货源充足。鱼、肉、蛋、奶应有尽有,面条、胡麻油、米面堆满货架。
正对着手中的购物清单往购物车里放菜品的王先生,给记者看了眼他爱人列的单子:牛奶、小青菜、橙子、带鱼、洗手液……
“现在是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来超市买一趟,争取能买全。”
超市内新鲜的各类蔬果、堆成小山的粮油牛奶、整排墙的方便面,瞬间让王先生放心了。“品种蛮多,价格还实惠。”他把清单之外的特价西瓜也顺手放入了购物车。
“目前卖场各项运行都很正常,顾客消费以蔬菜为主,与前几天每天17万元的销售额相比,这几日销售量减少了近一半。”崔晶说,蔬菜的价格目前较为平稳且略有下降,例如黄瓜由前几日的每公斤16元降到目前的6元,韭菜由12元降到6元左右。
在银川市兴庆区塞上骄子小区南边的小任果蔬超市内,顾客等着填信息及测温后进店。货架上满满当当,产品种类丰富。从价格牌可以看出,水果、蔬菜类品种丰富,价格维持平时水平。销售土豆的货架上刚刚被顾客挑走一些,工作人员立即推来新货,及时将货架补满。
市民刘明华买了一箱牛奶、一盒草莓。“鸡蛋、蔬菜、水果都挺全,我一直在这里买,这两天菜也没有涨价,想买的菜基本都有。”
四季鲜市场副总经理赵江涛告诉记者,由于节前货源充足,1月29日之前蔬菜价格相对平稳。从1月29日开始,受疫情影响,银川市部分生鲜商超出现不同程度的抢购现象,一天之中商超蔬菜采购量从正常时期的300吨左右突然提升到600吨,造成四季鲜市场部分蔬菜交易价格非正常上涨。
赵江涛告诉记者,目前四季鲜市场内已有60%的商户复工,其中蔬菜商户占九成以上。
监测显示,2月11日,全区蔬菜市场供应充足,部分蔬菜价格小幅上涨。10类蔬菜零售平均价格4.88元/公斤,环比上涨6.32%。除莲花菜、西红柿、辣椒略有上涨外,其他菜品价格均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疫情发生以来,自治区商务厅迅速行动,指导全区各商务主管部门建立疫情联防联控应急工作联络机制,协助商贸流通企业加大生活必需品采购的力度,加强与集散、供应地和供应商的对接和采购,确保各级批发市场、超市、连锁店不休市、不关门,供应不断档、不脱销。目前,各地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现有库存充裕,粮、油、肉、蛋、奶等五大类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蔬菜依托四季鲜、海吉星等大型批发市场加大外调供应量,每日进货量逐日回升。(记者张瑛)
线上是渠道线下是民生
逛超市可以选择新百多点网上超市;想吃火锅可以订购美极鲜蔬菜套餐;逛不了新华百货的实体商场,可以逛逛新华百货线上商城“新百易购”……
近期,为减少人员聚集,我区商务部门提倡消费者选择多点App等电商平台和社群电商,通过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方式选购商品。各类商超企业也多渠道拓展线上业务,成为支撑民生消费的重要平台。
新百连超13家门店新上线多点
2月12日,打开多点App,住在银川市兴庆区山河湾社区的杨昌宁发现,可以提供配送的店面除了新百大卖场东方红店外,又多了老大楼店。
当天,新百连超共有东门广场店、老大楼店、银丰市场店、盈华店、宝湖花园店、枫林湾店、盛世春天店和七里河8家门店新上线了多点网上超市。次日,中卫、吴忠两地也有5家新百连超门店新上线了多点网上超市。
当天11时许,店里接到一个来自文艺社区的订单后,超市员工马小琴随即进入超市为客户分拣货品。“这个订单一共有12种货物,算是少的。”马小琴边走边告诉记者,两天来,很多订单的货品都在20种以上,“有生鲜,也有日常用品”。
马小琴先来到调料区,拿了一瓶黄豆酱,随即来到蔬果区,帮居民拿了油麦菜、南瓜等蔬菜。“蔬菜重量要在顾客下单时选择的区间以内,不能少,也不能多。”看到第一捆油麦菜重量不足后,马小琴又换了一捆,称重后刚好在区间内。由于顾客下单的小白菜和菠菜还未包好,她便先来到二楼,为顾客拿了1瓶洗洁精。
当天,老大楼店共接了24单,其中一部分是从东方红店转过来的。“新华商圈附近,超市门店密集,有些店的电子商圈是重合的,可以给消费者提供多个的选择。”新百连超多点运营中心运营经理汪棹说,此次新上线也是为了缓解现有门店的线上订单压力,比如良田店的订单量高达600单,宝湖花园店就可以帮着分流一部分。
除了选择更多门店上线多点外,新百连超还优化了多点网上商城的商品品项。“我们尽量多上蔬果类商品,减少百货类同类商品,一方面优先保证生活必需品的配送,一方面也便于快速配货,提升效率,让更多消费者能够通过网上超市购买到所需的物品。”汪棹告诉记者,优化后的效果还是显而易见的,从线上超市日均接单量看,已经从之前的5000单增至9000单。同时,新百连超也会根据销售和人力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线上超市的商品品项。“新百连超各门店货量充足,我们希望消费者高频次、少货量理性下单”。
2月13日13时许,诸永嘉的身影出现在银川市金凤区凤凰花园西区门口,三轮电动车上整齐地放着一盘盘鸡蛋,遮阳蓬上写着小诸鲜鸡蛋的字样。“昨天有些业主没来拿,今天继续送。”诸永嘉解释道。6年前,诸永嘉在银川南门广场盘了家店面,专卖鸡蛋。前两年,诸永嘉不光在店里卖鲜鸡蛋,也开始从朋友圈着手线上下单送鸡蛋的业务。
“因为疫情,没法开店,所以想借助这种方式,一方面不让自家鸡蛋滞销,另一方面也能方便居民。”诸永嘉说。
汇川服装首批民用隔离衣下线
面对疫情,宁夏汇川服装有限公司紧急转产,2月13日首批民用隔离衣顺利下线,有望缓解当下民用防疫物资紧缺的现状。
当天上午,记者在宁夏汇川服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近百名身穿白色防护服、戴着口罩的工人坐在设备前,手中的布料在缝纫机针线下来回穿梭,缝大身、上帽、上松紧、上拉链、检验、包装……整个过程中,每个女工都各司其职,操作着缝纫机,“哒哒哒”的缝纫声不绝于耳。“民用隔离衣的技术指标不同于普通服装,转产对于生产人员来说也是一次技术上的‘跨界’。”宁夏汇川服装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龙文军告诉记者,自1月27日开始,公司组织员工攻克设计以及流水线布设、原材料采购等问题,并号召有条件的员工返岗复工。目前,宁夏汇川服装有限公司复工率达60%,开设3条流水线全部用来生产民用隔离衣。
“我们严格按照日常防护技术规范生产,确保每件民用隔离衣都符合行业要求。”龙文军说,目前,每天200多名工人在生产线上工作,民用隔离衣日产量达400至500套。“疫情当前,企业增加资金投入、劳动力,急速转线,希望尽一份社会责任,给奋战在一线的人员织密‘安全网’”。首批民用隔离衣,将捐赠给民警、社区工作者等一线人员使用。(记者赵磊)
物业人员“改行”做外卖小哥
“为保证新鲜,蔬果都是我们当天早上到菜场购买的,米面粮油则是我们直接和银川几家较大的食品厂订购的,既保证了价格公道,又能保证质量过关。”银川中房物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任红兵告诉记者。
这几天晚上,当绝大多数业主准备休息时,也是任红兵最忙碌的时候,他不仅要把各小区物业工作人员统计上来的订单汇总,还要一一归类后再分发给采购人员。“我们是从2月6日开始开展此项服务的,目前由中房物业公司提供服务的多个小区都能享受到这样的蔬菜直通车服务。住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在业主群内下单,有工作人员专门负责记录。次日,住户就能在小区门口自提点取菜,对于需要居家隔离的住户,我们还会协助辖区居委会送货上门。”
疫情发生后,为解决居民买菜难题,银川市住建局积极倡导各物业公司推出“为民买菜”服务,目前银川市已有多家物业公司推出此项服务,还有一些物业公司为有需要的居民送药上门、代取快递,甚至帮忙买书等。(记者王婧雅)
超市主管“变身”配送员
2月13日11时30分,新百大卖场银川老大楼店店长助理马海云和百货主管丁勇送完上午的最后一单货,返回超市。
“下午2时前还有10单,我们的要求是2个小时内配送+送达,所以得快点吃完饭,继续去配送。”马海云扒着面前的饭菜,吃得很快。
2月12日,为了更好服务居民购买必需品,新百大卖场老大楼店上线了多点网上超市,增加配送服务。“目前,第三方配送人员也不够,所以是超市员工自己配送。”老大楼店店长韩丽告诉记者,由于员工都有自己的岗位,所以目前能兼任“配送小哥”的主要是超市的各级主管。
2月12日,新百大卖场老大楼店在多点上接到20单线上订货,员工们各司其职,接单、分拣、配送有序进行。马海云和其他几位同事将顺路的订单分为几拨,兵分两路出发配送。从10时多到16时左右,马海云来回跑了4趟,配送了十几单,最多时一趟连着送了6个小区。
“这两天线上线下购买的顾客比较多,超市员工的工作量和压力都超出日常,各级主管岗位相对自由,参与配送可以尽可能地让消费者早点收到订单货品。”韩丽说。(记者张唯李徽)
“云”购物生活录
当记者因购物打开手机时忽然发现,从疫情发生开始,自己的居家生活,早已开始习惯于每天从网上购买一两件商品,品类涉及家电、果蔬生鲜、学习用品、玩具针织、化妆品等。疫情期间,宅家的日子里,因为有了“云”购物的助力,生活品质并未降低。
春节假期延长,开学日期推迟,记者开始在网上寻找教辅材料和文具,由于优先选择本地仓和宁夏附近的仓储,通常货物3天后就能收到。进入2月,家里部分日用品耗尽,再次网购尿不湿、纸巾、吃饭饭兜、防护镜等,除了不能送货上门之外,一切如常。
记者发现,面对疫情,宅在家中不出门,通过网络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已成为大多数人居家防疫的选择。
把“困”在大棚的蔬菜端上餐桌
一头是菜农种植的蔬菜出现滞销,一头是群众担心买不到蔬菜。
连日来,我区农业农村及商务部门联合行动,动员商超、批发市场、蔬菜直销店、电商、蔬菜运输户共同参与,为我区受疫情影响而出现“卖难”的蔬菜架起通往市场的“桥梁”,让更多“困”在大棚的蔬菜走上百姓餐桌。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统计,目前全区18个县(市、区)出现不同程度的销售问题,涉及面积8000多亩。
“并不是真的滞销,只是受疫情影响,村道路不畅通,菜贩子进不去,菜运不出来。”宁夏园艺技术推广站有关负责人分析。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日前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严格落实“绿色通道”政策,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对粮油、肉蛋奶、蔬菜等农产品和重要农业生产资料运输车辆简化查验手续和程序,允许24小时入城通行。严禁未经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擅自设卡拦截、随意断路封路阻断交通等行为,确保通往大型农贸市场、蔬菜交易市场、种养基地、重点产区(村)等场所的道路畅通。
按照要求,全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迅速行动起来。
贺兰县农业农村局引导园区农产品经纪人对接区内蔬菜商贩到园区收购,由光杰蔬菜合作社代理立岗镇两大园区所产各类蔬菜产品,将各类蔬菜进行统一包装并按照各村每日需求进行入户配送。截至目前,每天销售蔬菜130余吨,已基本破解当地蔬菜滞销难题。
吴忠市红寺堡区农业农村局严格落实“绿色通道”政策,对需外销的蔬菜及时联系交通、商务等部门办理外销通行证,确保蔬菜产得出、供得上。
银川市商务局引导支持四季鲜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临时减免地产蔬菜进场交易费,动员四季鲜市场内蔬菜批发大户到兴庆区、金凤区、永宁县等地采购地产蔬菜,通过源头批发的方式,将“卖难”的蔬菜供应到银川市乃至周边地区。同时,迅速组织新百连超、北京华联、华润万家等连锁骨干商超,深入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金星村,实地考察芹菜、西红柿、生菜等蔬菜种植规模、品相等,现场洽谈确定采购数量和采购价格,促进蔬菜产销衔接和农超对接。
据初步统计,目前银川市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骨干连锁超市、社区蔬菜直销店日销售本地蔬菜700余吨。(记者张瑛)
银川邮政免费配送让滞销变直销
“当时,家里一大温棚3500公斤韭菜,眼看着就要烂到地里,真着急。结果邮政直采配送,3天就给解决了。”2月13日上午,永宁县望远镇东升村菜农黄建军告诉记者,1月31日前后,因疫情防控出不了村,自家的温棚蔬菜出现滞销,“眼看一年辛苦要打水漂。结果邮政帮销,解决了大困难”。
同样通过银川邮政公司解决卖菜难的,还有宁夏菜鲜生生鲜配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章志峰。记者找到他时,他正在宁夏四季鲜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34号库配送中心,戴着口罩和手套忙着和工人将新鲜的韭菜、白菜、西红柿等蔬菜分拣、打箱。10多天前,正是他帮黄建军联系邮政销售韭菜的。章志峰告诉记者,当时受疫情影响,他也遇到了“卖难”问题,“我流转土地种了380亩菜,1月底,基地温棚有小油菜、芹菜各三四千公斤滞销,心里很焦灼”。无助的章志峰联系到了银川邮政公司,享受到免费配送服务,一周之内消化了滞销量。“现在通过邮政配送的蔬菜量每天都在8吨1000多件。”章志峰乐呵呵地说,有了邮政的保销渠道,每天又能正常地忙生意了。
通过银川邮政公司蔬菜全城免费配送,解决供需,与菜农菜商们一样安心的,还有关心自家菜篮子的市民。
从2月7日至12日,银川邮政公司帮销保供共计配送蔬菜8464件约85吨。(记者马越文/图)
2月13日,在银川市金凤区西湖苑小区门口,居民在蔬菜流动售卖车前选购。目前,银川市商务局已协调60余辆主食餐车和水果车作为蔬菜流动售卖车开进小区。该局还将加大蔬菜流动售卖车的布设量,预计在全市布设150余辆。记者王婧雅摄
隔离衣生产线。记者赵磊摄
2月13日,新百大卖场银川市金凤区良田店,顾客在选购果蔬。记者张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