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磨难,初心不改。在深山中倾听,于花甲年重启。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你,如同你的作品,无声无息,但蕴含巨大的威力。
【人物事迹】
1925年,彭士禄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城桥东社。
彭士禄是中国的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为中国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1945年,得到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导师是爱德华·泰勒教授。1949年,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当时的院长奥本海默说,他最喜欢看到的景象,就是杨、李走在普林斯顿草地上;同年,与恩利克·费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个复合模型。1954年,杨振宁和米尔斯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结构。1956年,和李政道共同发表论文,推翻了物理学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称守恒基本粒子和它们的镜像的表现是完全相同的。1957年,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
顾诵芬于1951年从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之后进入航空工业局生产处工作;1952年至1956年担任航空工业局飞机技术科工程师;1956年至1961年担任航空工业局飞机设计室高级工程师;1961年至1978年担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气动室高级工程师;1978年至1986年担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86年至1991年担任航空航天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担任航空航天研究院副院长、名誉院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担任中航工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2021年11月获得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22年3月3日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喝一口烧不开的水,咽一口化不开的糌粑,封存舍不下的亲情,是因为心里有放不下的梦。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目标更高。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条路,开辟了一条路。
主要成就:
1963年,吴天一在中国首次综述报告了高原肺水肿。1965年,吴天一在中国国内报道了“成人高原性心脏病”并指出肺动脉高压是根本病理机制。1979年,吴天一报道了青藏高原最常见的慢性高原病类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概念。吴天一在人类高原适应学科领域,开拓了“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并从整体、器官、细胞和分子几个水平上,提出了藏族已获得了“最佳高原适应性”的论点,这是长期“自然选择”遗传适应的结果,为人类低氧适应建立起一个理想的生物学模式;吴天一对发生在青藏高原的各型急、慢性高原病从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和临床学作了较系统的研究,吴天一所提出的慢性高山病量化诊断标准被国际高山医学协会接纳为国际标准并命名为“青海标准”并于2005年在国际上统一应用;吴天一在青藏铁路修建期间,作为铁道部高原医学专家组组长制定了一系列劳动保护和高原病防治措施,对保证五年14万筑路大军高原病零死亡起到了重要作用。
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1933年朱彦夫出生在人杰地灵的沂蒙山腹地——沂源县张家泉村。他从小家贫如洗,14岁时就毅然参了军,1949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朱彦夫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役中身负重伤,双腿膝盖以下、双手手腕以上截肢,失去左眼,成了一级伤残军人。
很多人对朱彦夫的了解,始于他33万字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一位没有四肢,没有左眼,右眼的视力只有0.3,没上过学,但参加过上百次战斗,三次立功,十次负伤,动过47次手术的特等伤残军人,用超人的毅力,向自己挑战,向人生挑战,他就是被誉为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朱彦夫。
发射、入轨、着陆,九天探梦一气呵成;追赶、并跑、领跑,五十年差距一载跨越;环宇问天,探月逐梦,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中国航天必将行稳致远。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中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人组成。2021年10月17日,航天发射次数一年内“首次突破40次”。
从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2022年。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中国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
2022年3月3日,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的特别致敬环节聚焦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中国航天人。
世界屏住了呼吸9秒83冲出亚洲的速度你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
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
陈贝儿,1979年6月14日出生在香港,是香港第一位采访奥斯卡、戛纳影展等国际盛事的女主播。现任bma副总裁,专责南华足球队及出版社业务,并兼顾主持工作。陈贝儿在传媒行业工作近20年。2021,陈贝儿和团队为拍摄脱贫攻坚纪录片《无穷之路》跨越14个曾经处于深度贫困的地区,节目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拉近了内地和香港同胞的心灵距离。
2022年3月3日,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山对山来崖对崖,日子好比江中排,毛竹天生筋骨硬,顺风顺水出山来。李家大姐人才好,张家大哥看上她。没脚走出致富路,无手绣出幸福花。
李国秀,女,汉族,1969年10月生,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芭蕉箐小组村民。
荣获云南省道德模范称号,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2021年11月,被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2022年3月3日,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你,也鲜花般怒放。
在半岁时,由于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平静美好的生活被打破了。当时江梦南左耳损失大于105分贝,右耳听力完全丧失。失去了听力,不仅听不到外界的声音,也会听不到自己的发音,就会失去说话的能力。
小学毕业,江梦南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绩考入郴州市六中,开始了异地求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