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所代表的非法添加这个毒瘤,事实上早就埋下祸根。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经济增长导致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乳制品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01年,国务院批准发布《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将奶业列为未来10年中国食物与营养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同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国外资源开始优势互补,我国奶业得以迅猛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那时,我国关于食品安全的规定散见于《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中,而未从全局进行细致的统筹规划,食品安全监管远远滞后于产业的迅猛发展。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涉及食品、乳制品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形成了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对于规范行业发展、企业生产经营,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聚氰胺事件也成为中国食品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促使政府和企业更加重视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同时也加速了奶牛养殖模式的改变,推动了全产业链建设,提升了奶源的品质和安全。全国的优质牧场基本掌握在大型乳企手中,同时国家也调整了国标以照顾散户奶农,减少添加三聚氰胺的可能。
《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被称为“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在这一过程中,从三鹿奶粉添加三聚氰胺事发开始,《第一财经日报》始终站在报道事件的第一线,相继在头版刊发了《三鹿承认婴幼儿奶粉遭污染》《22种奶粉抽检发现三聚氰胺》《李长江引咎辞职,9月问责风暴力度空前》《田文华等三鹿四高管明天受审》等重磅报道,站在监督维护食品安全的第一线。
王丁棉说:“最值得兴奋的是,我国消费者对国产牛奶的信心在逐步恢复。现在,中国奶业在全球的市场竞争力以及抗风险能力都有所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