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冻食品按加工方式分类,可分为速冻生鲜食品和速冻调理食品,其中经过调味、加工后速冻的速冻调理食品又可分为传统速冻主食(速冻水饺、速冻包子等)、速冻小吃(手抓饼、烤肠等)和非传统速冻主食(披萨等)。
二、多重利好因素推动市场快速发展,目前行业迈入发展高速期
目前我国速冻食品整个行业已迈入发展高速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至2022年底,我国速冻食品市场规模已强势突破1688亿元大关。而这一市场规模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持续攀升,至2025年有望达到2131亿元,充分印证了行业的高增长潜力和庞大的市场需求。
根据市场分析,推动近年我国速冻食品不断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原料供应充足
速冻食品常见原料主要包括米、面、肉类、水产品等。近年我国速冻食品原料产量逐年递增,为速冻食品原料提供了充足的供应。而原料的充足供应为速冻食品的市场扩张提供了基础,有助于满足市场需求,保证产品供应的稳定性。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为69541万吨,水果产量32744万吨,类产量为9641万吨,比上年增长4.5%;水产品总产量为7116万吨,比上年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鲜、冷藏肉3923.5万吨,比上年增长15.3%。
2、冷链物流和设备不断发展
速冻食品的发展离不开冷链物流和设备的发展。这是因为冷链物流和设备保证餐饮食材在运输、仓储环节的品质,满足消费者对口感和体验的高品质要求,为中国速冻行业迈向标准化、产业化筑牢根基。
近年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驱动,我国冷链物流发展驶入“快车道”,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冷链物流总市场规模5170亿元,同比增长5.2%,占全球冷链市场规模的比重约为25%。预计2024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达到5516亿元。
冷藏车保有量与冷库总量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冷藏车市场保有量达到43.2万辆,较上年增长4.97万辆,同比增长12.9%;冷库总量约为2.28亿立方米,较上年增长0.18亿立方,同比增长8.3%。
3、餐饮市场稳步回暖与积极态势
速冻食品以其便捷、易储存、品质稳定的特点,满足了餐饮业对于减少用工成本、缩减后厨面积及降低食材成本的要求。近年来,我国餐饮及速冻食品行业呈现出显著的复苏与增长态势。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餐饮收入52890亿元,同比上升20.4%,这一数据明确指向了餐饮市场的稳步回暖与积极态势。在此背景下,速冻食品作为餐饮领域的重要补充力量,其市场规模亦在持续扩大,预示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4、速冻火锅料等新兴品类的异军突起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速冻火锅料等新兴品类的异军突起,也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速冻火锅料是速冻食品的一种,主要是指火锅配菜、关东煮、麻辣烫等用途的速冻调制食品,主要包括速冻鱼糜制品、速冻肉制品以及部分速冻其他制品。
近年来,由于以川渝风味为代表的火锅、麻辣烫持续受到我国消费者的追捧,“类火锅”行业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并且还衍生出细分口味、特色和需求新业态,云贵系、粤系、京派及日韩火锅等多品类热度提升。2023年我国火锅行业市场规模达到5966亿元,预计在2024年其市场规模将继续增加,突破6000亿元。在此背景下,由于口感多变且易于使用,速冻火锅调料制品逐渐成为消费者日常餐桌常见食材,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23年我国速冻火锅料行业市场规模656.78亿元,同比增长12.2%。
三、行业品类多元化,速冻饺子仍是市场份额最大品类
近年随着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行业品类也逐渐多元化。除了传统的速冻水饺、汤圆、油条等产品外,煎蒸饺、卡通包等适应餐饮企业后厨加工工艺和不同餐饮应用场景的细分领域大品类不断涌现,这极大丰富了速冻食品市场。但目前速冻饺子仍是市场份额最大品类。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在2024年二季度,速冻饺子占比24.75%,仍是我国速冻食品中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类。
除了品类多元化,行业也呈现出渠道多样化、产品品牌化等明显趋势。首先,餐饮企业连锁化、外卖平台普及化和家庭规模小型化趋势日益明显,速冻食品企业通过经销商、直营店、商超、电商等多元渠道,将产品销往餐饮、酒店、农贸市场以及终端消费者,进一步推动了行业规模的增长。其次,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依靠特色的新品和爆品来获取市场份额。种种趋势不仅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也为行业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四、竞争加剧下企业“多条腿”谋发展,“瞄准”奶茶小料求增量
自2023年年底开始,消费者对性价比追求愈发强烈,导致餐饮行业诸多品牌进一步降价,行业普遍存在“增收不增利”的局面。与此同时,市场竞争者并未减少,中小品牌在下沉市场主要卷价格,头部企业普遍不参与恶性价格战,但品质、成本都在提升。
进入2024年受市场竞争激烈、传统商超客流量下降、费用投入增加,头部企业增速放缓。2024年上半年三全食品营收36.65亿元,同比下降4.91%;净利润3.33亿元,同比下降23.75%。同时另一头部企业安井食品半年报也结束连续7年的双位数增长。根据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安井食品营收增幅回落至9.42%,净利润增幅降至9.17%。此外作为速冻肉类企业代表,海欣食品上半年营收下降2.6%至7.15亿元;净利润亏损1276.49万元,同比下滑1172.09%,在8家速冻上市企业中垫底。惠发食品净利润增长46.22%,但仍处于亏损状态。
“瞄准”奶茶小料也成为速冻食品企业谋求增长的举措之一。例如安井食品则自2021年至今先后推出大芋圆、小芋圆等产品;2023年年底,湾仔码头推出啵啵小圆子系列,包含纯牛乳茶芋泥和椰风芒芒两种口味,适用于甜品制作;2024年7月,三全食品推出糯米小圆子系列,并在公众号上宣传该产品的甜品吃法,包括蜜桃波波西米露、红糖冰汤圆、杨梅汤圆冰等制作方式,强调其与茶饮的适配性。需要注意的是,截至目前,发展茶饮小料业务对于速冻食品企业而言更多起到了吸引消费者目光的作用,暂时并未成长为第二增长曲线。
2024年上半年,受连锁系统客流量大幅下滑影响,同时对直营商超系统加强应收账款风险控制,导致直营商超系统销售规模有所下滑,三全食品零售及创新市场营收同比下降7.45%。相比之下,其餐饮市场业务营收增长8.13%至6.8亿元。
主打B端供应链业务的速冻食品企业均有较好业绩表现。2024年上半年,千味央厨营收增长4.87%至8.92亿元,净利润增长6.14%至5932.81万元。巴比食品营收增长3.56%至7.64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6.04%至1.11亿元。
对此分析,目前大型速冻食品企业逐渐把业务重点向B端转移,一方面是因为传统C端业务遇到瓶颈,另一方面也跟餐饮供应链产业不断成熟,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有关。预计随着大型速冻企业加入,未来B端市场竞争可能更为激烈。(WW)
目前养元饮品、椰树集团、承德露露、达利食品、维他奶国际是我国植物蛋白饮料市场头部企业。其中养元饮品占比最高,市占率为23.60%;其次是椰树集团,市占率为15.80%;第三是承德露露,市占率为8.50%。
得益于消费者对泡椒凤爪的喜爱和需求增长,以及在产品创新、包装改进、销售渠道拓展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发展,我国泡椒凤爪市场规模保持增长态势。根据数据显示,我国休闲零食凤爪行业规模从2018年28亿元增长至2022年35亿元,对应年复合增速为5%。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及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方便快捷、美味可口、产品多样化的卤制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我国卤制品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18-2021年我国卤制品行业规模从2330亿元增长到329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29%,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051亿元。
榨菜主要应用于下饭/馒头、煲汤/做菜、休闲零食等主食场景,近年在烹饪、休闲零食等场景持续渗透。根据数据显示,下饭/就馒头在榨菜行业应用份额占比65.1%。
具体从消费规模来看,按零售额计,我国溯源燕窝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人民币25亿元增长至2022年178亿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536亿元,2022-2027年CAGR将达到24.7%;非溯源燕窝市场规模在2022年达到252亿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385亿元。
调味酱作为日常烹饪的必需品,其市场需求量及产量表现出高度稳定性。2015-2023年,我国调味酱产量由361.49万吨增长至444.38万吨,我国调味酱需求量由225万吨增长至313.35万吨。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观念的改变,西式糕点消费场景不断拓展,已从最初的节日庆典专属,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再加上“她经济”消费潜力释放、电商平台、物流等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等利好因素推动下,我国西式糕点市场规模不断扩容,人均消费量和人均消费额持续增长。从竞争来看,我国西式糕点行业细分市场较
酸辣粉作为一种小吃,在我国大行其道,并显示出强大的消费韧性。数据显示,2015-2022年我国酸辣粉行业市场规模从2.31亿元增长至15.83亿元。估计2023年我国酸辣粉行业市场规模在19.06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