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碧水丹山,素有“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的美誉。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南平市深挖生态资源潜能、激发创新发展活力,食用菌产业异军突起,焕发出磅礴生机与活力,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2023年,食用菌总产量69.15万吨(鲜重),全产业链产值达139亿元。
“见缝插针”绽放菌菇朵朵
青峰叠翠,远山含黛。寒露时节,在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南平,依然绿波翻涌,万木葱茏。走进南平浦城县富岭镇,苍郁连片的毛竹林下,灵芝朵朵,个头饱满,长势喜人。
“灵芝一年可采摘两次,收益快、效益高,林下种植灵芝,还可以促进竹林生长,提升毛竹品质。”殿下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张培建介绍道,今年年初,殿下村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发展仿野生灵芝种植项目,助推山地增绿、农民增收、林业增效,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林下掘金,绿富双赢是南平市不断创新生产发展模式,提升综合效益,促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充分发挥食用菌“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的优势,南平不断探索更新种植模式,熟化液体菌种、层架式栽培、废菌渣综合利用等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创新形成“菌稻”“菌菜”等高效栽培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工厂化、林下、大棚、庭院等种植方式,实现食用菌产业绿色、循环、低碳、高效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保障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提供有力支撑。
海鲜菇
“工厂化”,是南平食用菌产业的关键词。一座座智能化种植工厂,消除了气候季节的影响,让当地具备了全年大规模种植食用菌的条件。2023年,全市仅工厂化生产海鲜菇产量就达8.69万吨,产值达6.87亿元。
秋收归仓冬种忙,四季无闲收益旺。在南平政和县镇前镇下园村,刚刚收割完晚稻的农田被整理平整,村民们正在打孔、分拣、搬运、摆放食用菌棒,一派繁忙的景象。这种“黑木耳+水稻”的轮作模式实现菌稻双优增值,让“冬闲田”变成了“增收田”。
放眼全市山野田间,食用菌“见缝插针”,蓬勃生长,释放出撬动生态经济“双效益”的大“蘑”力。
“新潮涌动”“链”出活力无限
“采用新研发的液体竹荪菌种繁育技术,替代传统木固体菌种生产工艺,菌种有效生物量增加了1倍,隐性污染率降低了90%。”邵武绿农食用菌有限公司董事长、科技特派员郑朋武笑着介绍道,竹荪液体菌种成本低、成活率高、出菇品质好,市场上供不应求,“今年我们预计推广种植了4000多亩,每亩净收入可比传统菌种多两到三千元。”
竹荪
邵武竹荪种植,持续20年稳步向好发展,10多年种植面积、产量居闽北之首,折射出南平食用菌产业不断向“新”、逐“质”、攀“高”的铿锵步伐。澎湃创新实践、涌动科技浪潮,在食用菌产业全链条升级上,南平努力探索和践行破题解法,“新”风成势。
“一菇多吃”新“食”力。
菌菇干制品、火锅汤底、香菇脆……在饶氏佰钰食品有限公司产品展示区,食用菌加工制品摆放整齐,琳琅满目,据介绍,其研发生产的海鲜菇干品、休闲食品、速溶茶、速溶大豆蛋白粉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对海鲜菇深加工系列产品的空白。
聚力精深加工,南平推动食用菌从“一盘菜”转化为一包零食、一个汤料、一罐饮料、一瓶化妆品、一盒保健品等,推动食用菌从特色农副产业向大生物产业跨越升级。
内外兼修新“菇”事。
提起灵芝,常被冠以仙草之名。浦城创新灵芝“药食同源”试点,打造集育种、科普、观光、生产于一体的灵芝产业园,促进三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现在,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有机灵芝溯源团,深入武夷山脉腹地诗画浦城,寻芝、赏芝、问芝,见证灵芝的千“芝”百态。
从“卖蘑菇”到“卖品牌”,南平引导食用菌企业开展绿色、有机食用菌产品认证,切实提高食用菌产品绿色有机地标认证数量,培育创建一批知名企业品牌。同时加强区域公用品牌创建,进一步提升“顺昌海鲜菇”“浦城灵芝”等食用菌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有效推动全产业链挖资源、扩规模、聚龙头、提品质、亮品牌,让南平的“山里货”成为叫响海内外的“抢手货”。
点上创新,链上成景。目前,南平已初步形成集保育促繁、仿生种植、交易集散、精深加工、餐饮美食、科普展示、主题旅游等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整的食用菌产业链。攥指成拳、聚链成势,以“福建珍稀食用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南平还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2023年实施项目17个、总投资4112.3万元,产业集聚力不断增强,集聚优势加速显现。
“菌香四溢”迈步“钱”程似锦
“目前,我们已建成食用菌大棚29个,食用菌配套设施拌料场1座,实现村集体年增收14.5万元。”顺昌县洋口镇解建村、石溪村通过跨村联建,合作建设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积极探索“联建党支部+企业+高校+农户”合作经营模式,托起当地发展的“绿色希望”和助农增收的“富民梦想”,镇党委副书记程文志表示,“通过发展食用菌种植,每年能解决两村村民60余人就业问题,预计可增加村民收入100万元。”
顺昌是中国食用菌之乡,2023年全县食用菌种植规模达1.9亿袋,产值超9.8亿元。漫步乡野,青山绿水间,菇棚林立,菌香四溢,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丰饶与繁荣。放眼全市,技术培训精准发力,配套服务覆盖升级,联农带农模式健全完善,“朵朵菌花”在乡村振兴的春风中越发娇艳,成为“致富花”和“振兴花”。
“从栽培季节、菌种选择、菌棒制作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对于我们的疑惑也都细心地解答。”来参加建瓯玉米种植和食用菌栽培轮作技术培训班的玉米种植户竖起了大拇指,对于解锁“菌农”这个新身份,有期待、有信心。
在建阳区莒口镇茶布村,专业化公司机械化生产供应茶树菇菌包,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带动周边近500多户农户就业增收。全镇仅食用菌种植产业发展每年就为当地农民提供各类用工就业岗位600多个,专业从事食用菌种植创业人员达6000多人。
浦城县利用当地独特的生态资源,依托特色灵芝产业,培育发展“企业+合作社+经营主体+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积极推广灵芝种植1.3万亩,带动农户5000多户,实现户均增收1.5万元。
……
如今,南平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以滴水穿石的韧劲、昂扬奋进的干劲,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了产业兴旺的精彩篇章,奏响了强村富民“和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