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肉类是蛋白质的大本营,在腌制、存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蛋白质分解产物,又遇到亚硝酸钠,会产生微量的亚硝胺。这种致癌物对食道癌、胃癌和肠癌都有促进作用。凡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做成腌制品、干制品之后都有产生亚硝胺类物质的危险,如咸鱼,还有日常人们喜欢吃的鱼片干、鱿鱼丝、海米、虾皮等等,都含有亚硝胺类致癌物。故表述正确。8.(
)之于风油精相当于碳酸之于(
)种放法。A.2450B.2956C.3456D.4536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排列组合问题,属于方法技巧类。第二步,由于同一部书的各卷放在一起,因此用捆绑法解题。共有4部著作,每部著作看做一个整体,则相当于有4个元素,四个元素的排列有(种)排法。再考虑每部著作内部的排序种,则共有24×144=3456(种)放法。因此,选择C选项。11.2021年1月8日,《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提出,编造、传播险情、疫情、警情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虚假信息,情节严重的,处(
B
项“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符合语境。C
项“舍本逐末”现多用于指轻重主次颠倒,不会明辨轻重缓急,符合文意。而A项“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也可以指指摘细小的毛病,无从体现,故排除;D项“舍近求远”指舍去近处的,追求远处的。形容做事走弯路,无从体现,故排除。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你自己不愿意先拿出来,对世界的________才是无爱的”可知,本空想表达的是你向世界呈现出来的。C
项“回应”
日异月殊B.今不如昔
翻天覆地C.烟消云散
惊天动地D.今非昔比
故正确答案为B。18.1,2,0,3,-1,4,(
)A.-2B.0C.5D.6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项数较多,考虑多重数列。第二步,数列有七项,考虑奇数项、偶数项各自成规律。奇数项:1,0,-1,(-2),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所求项为-1+(-1)=-2;偶数项:2,3,4,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因此,选择A选项。解法二:数列变化趋势平缓,考虑做和,做和如图所示:和数列是一个以3、2为周期的周期数列,下一项为2,则所求项为2-4=-2。因此,选择A选项。19.该公文的发文字号主要错误在于:A.年份号位置前置B.使用年份号时的标点符号应为六角号C.机关简称写“xx府发字”D.顺序号应为“第6号”参考答案:AB解题思路:A项正确,年份前置错误,发文字号应为“X府发〔2005〕6号”。B项正确,括号错用,应该用六角括号“〔
〕”,不能使用圆括号“(
)”、方括号“[
]”和尖括号“”。C、D项错误,不得在发文字号中随意添加不必要的字,最常见的是“第”、“0”、“字”。故正确答案为AB。20.在决断之前,每个事物的价值在决策者心中大致相近,则难于决断其优劣;但在作出选择之后,决策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评价就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叫作决断后效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现象属于决断后效应的是:
A.某职员对自己的去留一筹莫展,一番考量之后他认为留下来要面对许多复杂关系,不如重新开创新天地
B.某女士对各有优劣的两个品牌手机难以抉择,最后她从经济角度考虑选择其中一款,可到货后发现这款有色差
C.某老师对选A还是B去参加比赛犹豫不决,班长建议选B。事后,老师认为选B完全正确,因为B最终夺得冠军
D.某学生填报志愿时对报甲大学还是乙大学犹豫不决,最后他听从老师建议选择了甲大学,从此觉得甲大学优于乙大学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决断之前”、“每个事物的价值在决策者心中大致相近”、“作出选择之后”、“决策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评价就发生了改变”。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对自己的去留一筹莫展,符合“决断之前”、“每个事物的价值在决策者心中大致相近”,但考量之后他认为留下来要面对复杂关系,这只是他的认知,并没有进行决断,不符合“作出选择之后”,更不符合“决策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评价就发生了改变”,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对两个品牌手机难以抉择,符合“决断之前”、“每个事物的价值在决策者心中大致相近”,最后选择了其中一款,发现有色差,只是描述情况,并没体现“决策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评价就发生了改变”,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老师对A与B的选择犹豫不决,符合“决断之前”、“每个事物的价值在决策者心中大致相近”,但赛后认为选B是正确的,是因为他夺冠了的结果证明选择正确,并没体现因为做出决策而对A、B重新评价,不符合“作出选择之后”、“决策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评价就发生了改变”,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对甲乙两所大学犹豫不决,符合“决断之前”、“每个事物的价值在决策者心中大致相近”,选择了甲大学之后,觉得甲大学优于乙大学,符合“作出选择之后”、“决策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评价就发生了改变”,符合定义,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决断之前,难于决断其优劣;
②作出选择之后,决策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评价就发生了变化。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某职员对自己的去留一筹莫展,属于“决断之前,难于决断其优劣”,但是其决定出去开创新天地后对于原本去留的评价态度未明确,不属于“作出选择之后,决策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评价就发生了变化”,不符合定义;
B项:某女士对各有优劣的两个品牌手机难以抉择,属于“决断之前,难于决断其优劣”,但是从经济角度考虑选择其中一款,可到货后发现这款有色差,描述的是事实,未体现“作出选择之后,决策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评价就发生了变化”,不符合定义;
C项:某老师对选A还是B去参加比赛犹豫不决,属于“决断之前,难于决断其优劣”,但是老师认为选B完全正确是基于结果得出的评价,不是自己主观的判定,不属于“作出选择之后,决策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评价就发生了变化”,不符合定义;
D项:某学生填报志愿时对报甲大学还是乙大学犹豫不决,属于“决断之前,难于决断其优劣”,最后他选择了甲大学,并从此觉得甲大学优于乙大学,属于“作出选择之后,决策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评价就发生了变化”,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决断后效应是因为做出了决断而对某个事物的态度发生改变,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一关键信息。决断后效应定义的关键信息:难以决断每个事物的优劣,但是做出选择后,对事物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A项,“某职员对自己的去留一筹莫展”说明他对两个选择难以决断,但并未体现他做出选择后对事物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不符合定义。
B项,该女士“对各有优劣的两个品牌手机难以抉择”说明她对两个选择难以决断,但做出选择后发现所选的手机有色差,这只是对手机客观情况的描述,并未体现该女士对手机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不符合定义。
C项,该老师“对选A还是B去参加比赛犹豫不决”说明他对两个选择难以决断,但后来老师的态度发生变化是因为B最终取得了冠军,而不是因为自己做出了选择,不符合定义。
D项,该学生“对报甲大学还是乙大学犹豫不决”说明他对两个选择难以决断,但当他选择甲后,就觉得甲大学优于乙大学,即做出选择后对事物的态度发生了改变,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21.请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A.如上图所示B.如上图所示C.如上图所示D.如上图所示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线条的特征比较明显,考虑数线。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观察发现,题干图形直线数量分别为3、4、5、3、2、?,曲线数量分别为2、3、4、2、1、?,直线数量减去曲线数量等于1,故问号处应选择一个直线减去曲线等于1的图形,只有C选项符合。因此,选择C选项。22.-14,0,2,4,18,(
)A.24B.36C.48D.56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平缓,优先考虑做差。第二步,做两次差如图所示:二次差数列是公差为12的等差数列,则下一项为12+12=24,一次差数列下一项为14+24=38,所求项为18+38=56。因此,选择D选项。23.春∶秋∶春秋
A.铁∶锈∶铁锈
B.绿∶地∶绿地
C.江∶湖∶江湖
D.明∶月∶明月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春”和“秋”属于并列关系,与“春秋”在词语构成上属于包容关系,且“春秋”有其他含义,常用来表示一年。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锈”是“铁”表面产生的氧化物,二者属于对应关系,排除;
B项:“绿”可以修饰“地”,二者属于偏正关系,排除;
C项:“江”和“湖”属于并列关系,与“江湖”在词语构成上属于包容关系,且“江湖”有其他含义,如四方各地、社会等,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明”可以修饰“月”,二者属于偏正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对于
(
)
相当于
机会A.挖掘;抓住B.潜力;把握C.考古;失踪D.坟墓;静寂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A项:“发掘”指把人们不容易发现的事物揭露或揭示出来,与“挖掘”属于近义关系;“抓住”“机会”属于动宾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发掘”“潜力”属于动宾关系,“把握”“机会”属于动宾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C项:在“考古”工作中需要“发掘”文物,二者属于对应关系,“失踪”与“机会”之间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发掘”“坟墓”属于动宾关系,“静寂”形容安静到了极点,“静寂”与“机会”之间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26.在2013年3月14日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俞正声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在2013年3月14日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张德江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故表述错误。27.划分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的主要依据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结盟国D.联姻国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意为相同姓氏相同血缘的人崇拜相同的图腾,有同样的生性,因为生性相同血缘相同,故而心性想法相同,因为有同样的心性想法,才会有相同的志向,因此“同志”的基础是相同姓氏相同血缘的人。A项正确,西周时期,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宗法制的特点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和规定等级秩序。B项错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分封的对象不全是同血缘的,还有功臣、姻亲和殷商降族。C项错误,结盟国不一定是同血缘。D项错误,西周规定同姓国不通婚,所以联姻国之间是不同的血缘和不同的姓氏。故正确答案为A。40.预循环是一种更环保的生活方式,指通过
购入会产生垃圾的家庭或商业物品来减少垃圾数量的行为。可循环的垃圾经过处理后可以
别的功效,可是处理这些可循环物质也是要消耗能源、并产生垃圾的,所以更加环保的方式是尽量少用会产生垃圾的物品。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物权知识。第二步,根据《物权法》第三十九条,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可知,所有权是物权中最重要也最完全的一种权利,具体内容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置等四项权利,所有权具有绝对性、排他性、永续性三个特征。其中所有权的排他性是指,所有权人有权排除他人对于其行使权力的干涉,并且同一物上只能存在一个所有权,而不能并存两个以上的所有权。这就是所谓的“一物一权”。根据《物权法》第九十四条,按份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按照其份额享有所有权。根据《物权法》第九十五条,共同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共同享有所有权。由法条得知,同一物的所有权人可以是两人或两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