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讲食品安全,生怕被奸商在食品中滥用添加剂或其它有害物质,损害我们的健康。但你有没有想过,那些宠物们,它们不会说话,有没有人也在为了暴利在用食物毒害它们。
根据《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披露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在中国城镇家庭中,宠物猫的数量是5806万只,犬的数量是5429万只,城镇犬猫市场的消费规模达2490亿元。
与此相伴而生的是宠物食品安全问题。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数据,2022年上半年受理宠物类投诉6617件,同比大幅度增长,其中宠物食品安全成为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
让广大“猫奴”们记忆犹新的,就是发生在2022年4月的信元发育宝事件。
2022年4月13日下午,#近百只猫咪疑似因食用某品牌猫粮后死亡#话题登顶微博热搜第一。爆料视频显示,超过80只小猫在出现食欲不振等症状后离世,而去世猫咪的共性之一在于,都曾食用过信元发育宝“饕餮成猫粮”系列。
信元发育宝,是一家拥有50余年历史的企业,此前在天猫上的人气和销量均表现不俗。即便这样的商家也还是出了问题,其它小商家劣质猫粮更是问题频发。
当然这样的猫粮肯定会被猫嫌弃,于是商家们又有了新的高招——诱食剂应运而生。
猫粮中常用的添加剂分为两大类,一种为增味剂,另一种则为诱食剂,其区别如下:
所谓口味增强剂,依法规定义,在产品中使用以《饲料原料目录》中动物水解物为主要原料复配制成的调味产品,应当在原料组成部分中以“宠物饲料复合调味料”或者“口味增强剂”标示。
口味增强剂的特点包括:在宠物食品标签中,“宠物饲料复合调味料”和“口味增强剂”指同一种物质,两种名称可以互相替代使用;“口味增强剂”是“以洁净的可食用动物的肉、内脏和器官经研磨粉碎、水解获得的产品”为主要原料复配制成的调味产品;动物水解物与“口味增强剂”或“宠物饲料复合调味料”不能重复标示。
而诱食剂目前没有对该成分的成文解释,在宠物食品层面通常理解为《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的“调味和诱食物质”。
这类物质又分为天然加工和人工合成,天然加工的比如食品用香料中的迷迭香、绿茶酊、索马甜等,而人工合成的如γ-氨基丁酸、糖精钠和谷氨酸钠等。这些调味和诱食物质在适量添加时可以改善宠物食品本身的味道,但研究表明如果过量添加或长期添加,尤其是人工合成的诱食物质则在一定程度上可引起动物挑食、消化系统疾病或过敏反应等。
“诱食剂”的特点是:名称的使用本身就不合规;同时,“口味增强剂”≠“诱食剂”≠“诱食物质”;调味和诱食物质分为天然加工和人工合成。
诱食剂虽然可以改善宠物食品本身的味道,但过量添加或长期添加,尤其是人工合成诱食物质则在一定程度上可引起动物消化系统疾病或过敏反应等。如果用在遮掩劣质食物时,只能形容为砒霜上涂抹的一层蜂蜜。
现实中,许多人将增味剂与诱食剂混为一谈,我们分辨两者的原则很简单:如果这种成分仅仅是调味,却不含任何营养成分,那就是诱食剂无疑。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测评来自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的《您家宠物的口粮,您关心过吗?浙江省消保委发布41款宠物食品比较试验报告》。
浙江省消保委工作人员模拟普通消费者从线上平台购买了41款宠物食品(狗粮、猫粮),价格从39元到520元不等,单价低于100元的有17款,超过100元有24款,涉及41个品牌,包括麦富迪、奥丁、朗仕、鲜朗、疯狂小狗、帕特、伯纳天纯、美士、纽顿、素力高等。其中,41款样品明示的标准绝大多数为企业标准,有7款明示的执行标准为国家推荐性标准,有7款为进口商品。
本次比较试验测试标准采用GB/T31216-2014全价宠物食品犬粮、GB/T31217-2014全价宠物食品猫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0号附件4宠物饲料卫生规定》。检测项目涉及到粗蛋白质、粗灰分、水分、镉、铅、汞、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细菌总数、沙门氏菌。
最终其给出了猫粮的排行榜单:
如果您有想了解的国内外产品质量测评结果,欢迎留言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