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假如一个人还没有成功,那他一定还不够认真。近日,记者采访了广西螺状元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清石,他说得最多的是“我在认真做好一碗粉。”
认真在于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刘清石眼光独到,早在2013年就把目光放到螺蛳粉产业。“当时我和团队在创业的路上碰壁了,但大家不愿就此散伙,于是商量如何从柳州的特色做起。”当时,刘清石并不知道什么才代表柳州的特色。他带着问题进行市场调研:究竟什么才是柳州的特色?什么才能代表柳州?
有一天,他发现第一家柳州螺蛳粉店2012年开到了北京。同年,柳州举办了万人同品螺蛳粉活动,再加上当时央视《舌尖上的中国》也把镜头对准了柳州的传统美食——酸笋。刘清石灵光一闪,立即和团队碰头,他们几乎全看到了曙光。
万事开头难。但认真了,很多问题似乎迎刃而解了。当时刘清石团队不足20人。“2013年,我们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发现已经有人在生产袋装螺蛳粉了,但是没发现有一家工厂,更没有规模生产。这让我更坚定了做一碗粉的决心。”刘清石感慨道。
2014年10月,“螺状元”商标正式注册。“我们一切从零开始,起步时心里没有底。”作为柳州最早一批螺蛳粉企业的创始人,刘清石回忆起了品牌创始初期时的艰辛。为了让米粉能打包进袋,就必须克服米粉长度的问题。当时市面上还没有生产短粉的厂家,我们在全国进行了走访,终于说服四川一厂家为我们生产短粉。
认真在于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
提到攻克技术难关,刘清石十分骄傲说,团结协作、不怕困难的团队让他充满力量。这也是“螺状元”从“开跑”到“并跑”到“领跑”的秘诀所在。
一旦认真,小米粉大开挂
认真在于每一口都肩负重任
吃螺蛳粉是件幸福的事,但对于刘清石来说,每一口都肩负重任。单单吃,我们一天累积下来都要吃三个小时尝味道。为了研发出最正宗的“螺蛳”味,这样的反复尝试已经不算什么,刚刚研制袋装螺蛳粉那会儿,才叫辛苦。如今,产品质量稳定,自己做的粉,每周至少吃三包。把“柳州特产螺蛳粉”改成“广西特产柳州螺蛳粉”,这是“螺状元”拓展市场的一个视野。
“认真做好一碗粉”,刘清石依旧心无旁骛做实业,依旧保持爱拼敢赢的初心,如今的螺状元,已从当初不到20人的小团队,发展壮大成300余名员工的企业,从当初人工生产到如今85%以上自动化设备生产,未来,在螺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彰显力量。
不论是任何行业,任何工作,继续秉承这份“认真”,在星辰大海的征程中,相信每一个人必将创造更多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