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美的理解,在少年时就形成了。我是浙南人,记得童年时,住在白墙青瓦的老屋里。卧室正中,放着父母结婚时的古式大床,漆成红色。床四周有精致的屏风,四面围拢,覆有顶盖。那辈人中,这样的床,是不可少的嫁妆,需木匠用手工一点点凿刻完成。通常是凤凰、鸟鹊、梅花、文武将相。人物、楼台、花鸟、山水,精雕细琢,镂空繁复。还有一张竹床,是姑父亲手做出的。他以前是一个竹匠,能做任何精致竹器。竹椅,篾篮,点心竹盒,一层一层叠放,像古时候妆台上的首饰盒。
少年时,家后边还有一座小山,山中种着许多幽篁和桃花。我听过:风吹竹林,雨声飕飕;我见过:桃花成林,落红成阵。有一年,清明扫墓时,路边盛开杜鹃,一种哀艳嫣红的颜色。可直接摘来吃,放进嘴里,有清酸的甜味。长大后,这样的情景,有时会出现在梦里。我对美的向往,也许少年时就注定了。这两天,偶尔看电视剧《陈情令》,雅致的布景,静美的人物,恰好的剧情,让我又想起这些回忆。
在剧中,天下五分,云梦江氏,姑苏蓝氏,清河聂氏,岐山温氏,兰陵金氏,共治天下。剧中的几个少年,让我或多或少有些代入感。
1、云梦江氏——魏无羡魏无羡,云梦江氏养子,行事落拓不羁,常常“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样的纯真天性,让他在芸芸众生中显得另类,也给家族惹来了灭顶之灾。就像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会经历一场褪尽天真、历经风霜的过程。现实中,许多人像魏无羡。年少时无人指引,成长如度劫修行;见过诡诈、冷意、绝断,每往前一步,如拔下鱼鳞,斩去须刺。整部剧,也是魏无羡的成长史。
2、姑苏蓝氏——蓝忘机古诗说:岩深水落寒侵骨,门静花开色照衣;欲识蓬莱今便是,更于何处学忘机。在剧中,蓝忘机就是这样不染俗尘的形象。他与魏无羡引为知己,在乱世纷争中不离不弃。魏无羡被天下人唾弃,他也从始至终选择相信。他喜欢弹琴,魏无忌喜欢吹箫。两人就像《笑傲江湖》里的琴瑟合奏的知己:沧海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天知晓;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世知多少;清风笑,竟若寂寥,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3、云梦江氏——江澄江澄,性情刚烈,一身正气。但对人对事却不够柔软。我想起少年时,有一个片段深印在脑海。十三岁,在中学校园,有一排水杉站立,夏风习习,光影浮动。少年时,没有丰富幻想,只觉得玉树临风。长大后,别人问我喜欢什么样的人。我的回答是:这其实与身世、职业、年龄都不想关;比起干练从容,我对温和柔软的人,总会有更多不忍。
4、姑苏蓝氏——蓝思追在剧中,蓝思追是姑苏蓝氏的首席弟子之一。
他虽然修行有限、功力低微,却言行有度、待人和善、观之可亲。这种习气,是受姑苏蓝氏的的家风熏陶。
在现实中,太多人都被世俗浸染,很难葆有自己的本真。在蓝思追的身上,能看到一种纯真的美。他看似年轻,心性、智慧、话术、格局,却让人觉得很舒服。
蓝氏门中,弟子大多秉性良善,他让我想到一句话: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
5、清河聂氏——聂怀桑聂怀桑,是清河聂氏的继承人,但就像是一个邻居哥哥。
在他身上,看不到豪门公子的架子。他的骨子里,喜欢做一个散淡闲人。他刚认识魏无羡时,两人就欢天喜地的下河摸鱼。
散淡无为,在当下社会是难得的。京剧《空城计》,诸葛亮在城楼上唱道: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凭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闲无事在敌楼我亮一亮琴音,我面前缺少个知音的人。
我听到这段唱词,觉得特别感动。喜欢一个人,我也希望与他:没有云山雾罩,没有神魂颠倒,没有牵肠挂肚,没有字字推敲。两个真情实意的人,简简单单的在一起就好了。
6、兰陵金氏——金子轩在剧中,他是兰陵金氏的嫡子,出警入跸,令人侧目。其实,这有点可笑。现实中,你知道真正的豪门是怎么样的么?我不是富家子弟,但我想礼貌和教养永远是最重要的。居不必广厦,车不必驷马,食不必珍馐,衣不必华裘。有一个喜欢的人,扶持共度;做一件喜欢的事,维持生活。简衣素行,默默无名,我不觉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