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氏贾第鞭毛虫病是由于感染虫体对机体产生的机械和化学作用,导致机体产生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宿主反应。分布呈世界性,在前苏联特别严重,美国也接近于流行,发展中国家感染人数约为2.5亿。中国分布也很广泛,各地感染率0.48%~10%之间,儿童高于成人,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
人体感染后出现以腹泻为主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腹泻呈水样粪便,量大、恶息、无脓血。儿童患者可由于腹泻,引起贫血等营养不良,导致生长滞缓的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多发展为慢性,表现为周期性稀便,反复发作,大便甚臭,病程可长达数年。
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虫体对机体产生的机械和化学作用,导致机体产生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宿主反应。
1.全身性症状
(2)甲状腺机能失调曾有人发现部分(15.5%)蓝氏贾第鞭毛虫病患者的甲状腺机能有改变,其中以甲状腺机能亢进占大多数,基础代谢增高16%~20%,部分患者可增高30%,因而也会产生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2.胆道系统症状
3.胃肠道症状
1.病原诊断
(1)粪便检查用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查滋养体,经碘液染色涂片检查包囊,也可用甲醛乙醚沉淀或硫酸锌浓集法检查包囊。通常在成形粪便中检查包囊,而在水样稀薄的粪便中查找滋养体。由于包囊形成有间歇的特点,故检查时以隔天粪检并连续3次以上为宜。
(3)肠检胶囊法让受检者吞下装有尼龙线的胶囊,线的游离端留于口外,胶囊溶解后,尼龙线松开伸展,3~4小时后到达十二指肠和空肠,滋养体粘附于尼龙线上,然后慢慢地拉出尼龙线,刮取附着物镜检。
2.免疫诊断
为辅助诊断,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和对流免疫电泳(CIE)等方法,其中ELISA简单易行,检出率高(92%~98.7%)等特点,适用于流行病学的调查。
1.治疗常用药物有灭滴灵、丙硫咪唑、氯硝唑等。近年来报告吡喹酮连服2天也有效。
2.经彻底治疗后,不发生临床症状或体征,以及粪便检查无包囊即为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