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勤,47岁,武汉市东方红食品有限公司女老板,武汉家喻户晓的“犟妈”。“犟妈”易勤和丈夫刘宏涛经营着一家小型食品厂“东方红”。8年来,他们坚持聘用智障员工,既当老板,又当“爸妈”,和12名智商与三五岁幼儿差不多的员工不离不弃。为此他们累计亏损近80万元,先后卖掉、抵押两套房子往工厂里贴钱。尽管“东方红”的经营日益艰难,但念着这群智障员工,易勤和丈夫刘宏涛始终坚守,不愿放弃。2015年3月,易勤、刘宏涛荣登“中国好人榜”。
“犟妈”易勤和丈夫刘宏涛
八年来每天起早贪黑嗓子哑了,腰也驼了
凌晨5点,“犟妈”起床在车间内准备各种原料
每天早上7时许,“东方红”的厂门口都会出现一道独特的风景:在易勤的招呼下,智残员工们集体跺掉身上的沙子和尘土,从“扶弱助残·积善行德”的标语下依次进入厂房。
为了这道独特的风景,易勤早早地便起了床,她总会在凌晨5点30分左右习惯性醒来,然后进入车间,换工作服,戴工作帽,洗手消毒……在厂里,丈夫刘宏涛负责跑销售,易勤负责抓生产,她必须在“伢们”上班前做好充分准备,这样他们来了才能直接开工。
材料头天晚上就准备好了。瘦小的易勤要把20多公斤一箱的米粉搬到操作台上,然后称重、倒模、压平……长期的劳作,让她的十指上布满裂口,而每天十几个小时地跑上跑下则使得她的左脚小趾长出了硬块增生,新买的白布鞋必须在脚趾部位剪开一道2厘米左右的口子,才能减少脚的疼痛。此外,易勤的颈椎和腰椎也已经严重变形,医生要她住院,可她不愿意去,因为厂里不可能离开她。
“犟妈”为了让骨质增生的左脚更舒服,在鞋上挖出的大洞
员工们陆续到厂后,易勤仍然无法轻松。智残员工们的智力仅相当于几岁的儿童,劳动效率大概只有健全工人的五分之一,带领和指挥这样一群“伢们”工作是一件更加劳心费力的事情。员工们进入车间后,易勤要把每个人要干的活一样一样安排好,否则很多人完全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连洗手消毒、拖地、封装这样最简单的事情,易勤也要喊着“一二三四”,手舞足蹈地示范。有时订单多得赶不完,员工使性子、不听劝,易勤急得直跺脚。
“跟这些伢们沟通,一句话可能要重复讲一百遍,天天讲年年讲,他们才能记得住。”到后来,易勤连晚上做梦都在念叨,由于长年用嗓过度,她的咽部长满了息肉,声音长期嘶哑。为此,她特地配了一个扩音器,上班时就斜挎在身上。
尽管精疲力竭,到了工人们下班了,易勤依然不能休息。“伢们”经过充分训练之后,对产品质量的把关十分严格,但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他们会把所有看上去有瑕疵的产品都挑出来扔在一边。于是,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总会积累下一大堆“不合格产品”,而其中的许多可能根本就没有问题,如果扔掉会造成巨大的浪费。这时候,易勤两口子就只能亲自上阵,把那些“不合格”产品再返工一遍。八年来,他们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到午夜。
晚上,犟妈把不合格的外包装产品返工
深夜,“犟妈”对白天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归纳登记
这些年,再困难,易勤一直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到了2013年的春天,常年的辛苦劳作,身体每况愈下,才47岁的易勤看上去比同龄人要苍老许多。视力急剧下降,喉咙的息肉让她无法发声,颈椎病发作时,只能躺在车间的地板上不能动弹……但想到濒临破产的工厂,家庭经济的拮据,易勤拒绝了亲友提出去医院休养、治疗的建议。
“我们也不想这样累,但是现在没什么选择了,把这些活生生的‘伢们’赶出去,谁收留他们?我们又于心何忍?”易勤动情地说道。
夫妻严把质量关“特种兵”生产的一等品多达99.7%
“犟妈”生产中一丝不苟
干净的抹布整齐叠放在一起,拖把上写着每个人的名字,抽屉里的物品全部是摆放有序,所有的小包装盒都严丝合缝……很难想象,这些都出自一群智商只相当于三五岁孩子智障员工之手。
“我们厂房的洁净度达到了医院手术室的标准。”易勤的丈夫刘宏涛说。按照要求,在进车间生产前,员工们要洗手消毒,换衣换鞋,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原料,车间里原来没有空调,但大家在夏天时依然要戴着24层厚的口罩工作。这些健全人有时候都难以坚持的事情,这些智力有缺陷的员工都做到了。
说洗手五遍,他们不会只洗四次,即使是手上裂了口子,工人们工作都很认真,不会动歪脑筋,让最后产出的食品安全、完美。“我是特种兵!我能行!”这是东方红食品厂智障员工每天工作前都会齐呼的口号。犟妈说,她的“特种兵”们甚至比健全人还用心,“他们有一颗纯洁的心”。
员工们都很听“犟妈”话,也有些孩子气
采访间,记者想进到工作区看看,被工人陈雷拦下,说没有易经理的同意不能进去——对于制度,工人们会无条件执行。“一些外地客人坐飞机,乘着高铁来访,就是想看一下我们工厂是不是真的那么令人放心。”易勤的丈夫刘宏涛笑着说,来访的客商考察完以后,总是带着整箱整箱的产品离开,“我敢说我们做的食品是最安全的,让消费者吃下去最放心的。”
操作中精益求精,检查质量一丝不苟,一等品由原来的23.5%上升到99.7%。十个伢包的产品看不出丝毫差别,每箱产品打开后你会惊奇的发现,连中英文的朝向都是一个方向。一位食品监管的干部说:这个厂几多年了,随时来,都经得起检查,冇得几个企业能做到!一位中央媒体的记者连续跟踪采访后感慨:这些智障孩子可以做奢侈品,太神奇了!
面临80万元亏损毅然苦撑守住底线和良心
家长会上,“犟妈”和家长交流
然而翻倍的精力投入,却换不来翻倍的效益。为了维持厂子,易勤先后将自己的两套住房售卖和抵押,用于原料购买和工人工资发放。八年来,工厂总共亏损了近80万元。如今一家三口只能蜗居在一间看不见阳光的十平方米斗室,挤在一张用板凳加宽的床上。
虽然连年亏损,但东方红生产的酸梅膏、糕点等拳头产品仍被看好。武汉本土颇具实力的两家企业曾闻讯上门,希望展开合作,但开出的条件之一是“希望智残工人们离开,由他们重新招人”。也有熟人建议,东方红干脆彻底摘下“福利企业”的牌子,甩掉智残工人包袱。思虑再三,这位“犟老板”婉拒了对方的好意。原因很简单,她担心企业易手后,东方红会被不良的经营手法和生产工艺所影响,产品品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砸了金字招牌。
残疾工人的劳动效率,哪里比得过健全人。自这些残疾工人2005年开始进入东方红后,健全员工陆续离去,短短的8年之间,这个原本殷实、欣欣向荣的私营工厂,效益一路下滑。一位食品同行悄悄告诉记者:对一个以残疾人为生产主体,效益低下的工厂,如此饮鸩止渴般不计回报的投入,这哪里是在办工厂,这纯粹是在搞慈善!
很多员工不愿意给家长说的话,都说给“犟妈”听
一名新员工谈起以往被人欺负的经历,泣不成声,易勤温言安抚
“工人们在厂里待了这么久,我们之间已经有了感情,怎么忍心?”易勤和丈夫商量,无论如何,都要继续先将智残工人留下。
易勤的丈夫刘宏涛实在不忍看着妻子独自操劳,也加入进来,每当看见曾经骄傲的“厂花”,被工作压弯了腰,累花了眼,手上也裂口斑斑,他又心疼又佩服。“很多时候在面条里面多加个鸡蛋,就是我支持她的方式。”
在几日前的一次家长会上,10名智残员工和他们的家长早早赶来,围坐在一起聊天。“我们不指望孩子上班赚钱,但他们有了工作,这就帮助了一家人,拯救了一个家庭,也给社区带来了安宁。”家长们表达了共同的感受。
“如果我干不下去了,倒了,我就找个有良心的新厂长,让新厂长带他们。”易勤最担心的还是这批员工的未来,“只要最后一颗子弹还没有打光,战斗就没有结束。我就是想靠自己的力量,把这个厂延续下去,让这批智残的伢们有饭吃,让他们有棵大树,能够遮风挡雨。”
在东方红食品厂采访,说起自己的产品,易勤和丈夫刘宏涛底气十足。“从做老板赚钱的角度看,目前我们是败了,但是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我们胜了!”
倾小家有大爱“犟经理”带动全家呵护智障“孩子”
易勤一家三口合影
“易经理”,“刘厂长”,“小刘”。
在既是厂、又是家的数百平方米的东方红食品厂里,这是妻子易勤,丈夫刘宏涛,女儿刘欣,这一家三口之间相互的称谓。
初访东方红食品厂时,听到他们相互之间这样呼唤,总觉得怪怪的。“易经理,你把车间的窗户关了没有”“刘厂长,拖把坏了,你找根铁丝重新绑扎一下!”“小刘,去把厨房的剩饭热一下,忙完了我们赶紧吃个饭……”
三口之家的一幕幕对话,让厂子里的智障工人们时刻感受到:在东方红的厂门内,岗位职责高于一切,不管是经理、厂长,还是经理、厂长的女儿,劳动面前都是平等的……
2005年,易勤悄悄将自家一套30平方米的老房子卖了6万,补贴进了工厂;2007年,易勤又不得不抵押了自家最后的住所,换来20万,这些资金如同血液一般注入了经营效益积重难返的东方红……易勤倾家助残,家庭关系一度变得异常紧张。
丈夫刘宏涛说:“放弃这些智障员工,厂和家都能很快兴旺起来,但易经理是死活也不会同意的。对厂和家而言,我是金钱上的对,她是人性上的对,可最后,我还是想,金钱应该为人性让步!”
为了省钱,丈夫的发型都是由“犟妈”一手打造
趁周末把留存下来的衣物进行清洗
“我觉得她像穿越过来的,在这个年代简直不现实。”易勤的女儿刘欣两年前大学毕业,本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但易勤却把她拉进了厂里。一来有个健全人帮她做事效率会高些,二来也想让孩子多锻炼锻炼。这一锻炼就是两年。
女儿刘欣爱好时尚,但每天穿着工作服早起晚睡,没有周末,更没拿过一分钱工资。刚毕业时她不太理解母亲的做法,吵着说,“你的世界观、价值观可以这样。但是你不能要求我跟你一样,我是80后,跟你同龄的人,在这个年代可能都没这种思想了,但是你现在还要强加于我这个年代”。但在厂里锻炼两年后,刘欣渐渐明白了爸妈的出发点和苦衷。“我觉得我的血肉都是父母给的,我的命也是父母给的,还谈什么对不对得起呢?这个关头我肯定不可能退出去,就等于说两个老人掉在水里,我不能见死不救。他们说‘人在做、天在看’,我不知道天有没有在看,但起码我晓得说话要有底气。”如今被称为“小刘”的女儿已是20多岁的大姑娘,却要在每天辛苦劳作、疲倦不堪后,和父母同挤在一张用板凳拼凑起来的木板床上,情何以堪!
而“易经理”在面对所有人的非议时,却呵呵一笑,自嘲道:“这有什么呢,我们是革命同志,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
2010年的春节,一位至亲串门看到如此情景,把这位“犟经理”悄悄拉到一边说:“易勤,看看这个家,你怎么还笑得出来,你亏欠这个家太多太多了……”
易勤又是呵呵一笑,她没有解释,眼泪却像断线的珠子不断滚落下来……
智障“孩子”口中的她“犟妈就是我们的妈妈”
犟妈为员工过集体生日
生活中像吃饭穿衣过马路这样的小事,易勤也要事无巨细的为孩子们照顾周全,易勤的老公刘宏涛感慨,她真的是把自己当成了孩子们的妈妈。
刘宏涛说,一到过节过年的时候,她就想着我们这里有两个孤儿,要给他过年买身新衣服,从里面的衬衣、袜子、皮带、裤子到外面的外套,而犟妈自己连一双袜子都舍不得买。
中午,亲自下厨给员工做午饭
“犟妈”给员工分好午餐
午饭后,易勤(右)和工人在一起聊天
“犟妈”下班后陪员工吃晚餐
员工有去有来,易勤总在那里。她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一些智残者的家长慕名前来为子女求职,42岁的徐晖成为了其中的幸运儿。徐晖到东方红上班已半个多月,拜了吴建军和黄佳玮两个“师傅”,“来这里以后,我不想再回原来那个厂里,因为这里更加快乐。”他说自己是“话痨”,有时不听话,以后会在易勤的教育下好好改。
智障工人黄佳玮今年31岁,他爱看球也渴望踢球。但从儿时起就没有小朋友愿意和他一起玩,他只能一个人孤单地在场边,看着小伙伴在足球场上飞奔。遇见犟妈之前,黄佳玮曾在一家炸鸡店和一家洗车店里工作过,而这些工作经历留给他的更多是痛苦的回忆,直到他进入东方红食品厂。“犟妈对我们很好,鼓励我们用我们自己双手努力劳动。我来到这里后,爸爸妈妈都很开心,我能把好的食品卖出去,也能自己挣钱了。”黄佳玮说,过年他都想继续上班。
“犟妈就是我们的妈妈。”刚过20岁的吴文凯是第一个叫易勤“犟妈”的员工。易勤回忆,员工们惹她生气了,吴文凯就喊:“妈,别生气啦。”,“第一次听到‘妈’这个字,让我眼泪止不住地流。”
父辈红色革命精神的熏陶是犟妈良心坚守的力量之源
“犟妈”对自己的产品非常有信心。一天60件产品,废料不会超过10包
其实易勤本可以不这样操劳。易勤的父亲1938年参加革命,上世纪70年代,在一家国营工厂做副厂长。副厂长在别人眼里可是个不小的领导,可易勤从没看过父亲占公家的便宜,就连自己想把厂里生产剩下的边角余料——几块碎木头拿回家烧火,也会被父亲狠狠批一顿,而父亲却会在分红糖的时候给厂里的孕妇多批几斤。
不占便宜、多为别人着想,这是父亲对易勤的言传身教。“不要总想着当官,当一个普通的工人就可以了。把工作踏踏实实地做好,对得起你自己的工资,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易勤回忆父亲当年的教诲。
讲良心、不放弃,严谨的家风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易勤,她总想着自己再坚持下,就会有转机。最让她难忘的是2012年的最后一天,一家三口为了赶订单,一直饿着肚子干到凌晨三点,看到丈夫和女儿快睡着了,易勤给他们唱起了歌:“雪皑皑,夜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父亲,是易勤的精神支柱。每年她都会去墓地祭拜。
2013年清明节,工厂堆积的订单无法完成,只得昼夜加班赶工。易勤深夜在工厂门口烧纸,祭拜远行的父亲,她喃喃自语:“爸,女儿不孝,女儿也很难,但没有辜负您的养育……”
犟妈与员工们的开心合影
不论何时,谈起父亲,易勤总是语调高亢:父亲斗大的字不认得几个,却总喜欢给她讲革命年代战斗的故事。父亲哪里知道,他的掌上明珠,耳濡目染,渐渐地成为了东方红食品厂里的“犟女儿”。一股子敢打敢拼的精神,也成了易勤性格中最闪亮的一面。“工厂最困难的时候我就是这个想法,大不了拼了我一个,只要能救一厂子残疾工人!”
采访间,说起未来的打算和梦想,易勤说,哪里有什么很大的梦想,等到哪天自己干不动了,这些残疾孩子只要有所依,有所养,那时,她也就可以没有遗憾地离开了……
社会各界帮扶善良夫妇称他们是城市的精神名片
《新闻联播》头条报道犟妈事迹视频截图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看望“犟妈”和她的员工时说,“简单的物质产品只能供数量有限的人享用,而精神产品则会让无可计量的人受益。”他夸赞“犟妈”夫妇,“你们这儿不仅仅是生产传统的食品米糕,更是一个培育精神产品的圣地。当今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我们太需要你们这样对责任的担当,对良心的坚守。希望你们坚持下去,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
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说,“犟妈”夫妇放弃原本舒适的生活,为了帮扶残疾人作出巨大牺牲,这种大爱感人至深,这种坚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指出,“犟妈”关爱残疾人,党委政府有责任对“犟妈”的付出给予更多关爱,建立帮扶残疾人事业的长久关爱机制,这样才能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土壤和氛围,使爱心人士能够持续奉献爱心,使大爱得以坚守。
“犟妈”易勤和丈夫的助残事迹感动全国,社会各界伸援手帮其建造新厂。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昌海,专门登门探访犟妈工厂,表示将给予全力支持和帮助。湖北省残联、武汉市、江汉区帮助落实35万元帮扶金;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帮残疾员工解决了就业补贴;江汉区帮助工厂进行整修,2014年的岁末,东方红开始调试新机器。它的门前,已经多了一块牌子:武汉市犟妈食品有限公司。
在新食品厂,一棵榔榆树,在冬日暖阳的照射下,闪烁着金色的光。它,颀长挺拔,立在一栋通体淡黄的4层楼厂房前。不时,有鸟儿栖上枝头。楼房顶部西头,挂着两个红色大字:犟妈。在一片不断耸立起的商住高楼中间,迎来新生的东方红工厂,成为一个特别的存在。这一切,都让“犟妈”夫妇的内心堆积了满满的感激,更平添继续坚守下去的勇气。
【编辑点评】
孩子们从一个残障到一个能手,需要易勤千百次的教导和叮嘱,花费的心血可想而知,可就是这样的坚守和执着,才给孩子们一个生存的价值,也能让自己的肩膀更加殷实,易勤比谁都清楚,她不能倒下,工厂不能倒下,即使困难重重,也要用铁肩为这些残疾的孩子撑起一片天。我们不仅应该赞扬她这种无私大爱的气魄,更应学习号召她这种铁肩担道义的责任坚守。
对残障人士的关爱,应当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政府的责任。一个人的能量毕竟有限,将更多的力量攥在一起,才会更有希望。要让更多的“犟妈们”不再孤独支撑,让更多的智残人士不再遭遇冷眼,则需要帮扶残疾人的长久机制更加完善,需要全社会形成帮残助残的良好风气。唯有用制度呵护这样的大爱,让残疾人也能得到基本生活保障,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爱心才能生根发芽、不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