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食品添加剂代糖行业前景 主流甜味剂产品的发展历史,甜味剂发展历史甜味的产生:甜味的产生是甜味物质的分子与舌头上的甜味受体结合,产生神经信号,传递... 

主流甜味剂产品的发展历史,甜味剂发展历史

甜味的产生:甜味的产生是甜味物质的分子与舌头上的甜味受体结合,产生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经过大脑的“解析”,就感知到了甜味。

糖的定义:蔗糖,即食糖,双糖的一种,由一分子葡萄糖的半缩醛羟基与一分子果糖的半缩醛羟基彼此缩合脱水而成。果糖、葡萄糖是单糖,蜂蜜、果葡糖浆、高果糖浆,都是糖。

通常,蔗糖、果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等糖类物质,因长期被人们食用,而不被视为食品添加剂或甜味剂。

代糖:指的是人工甜味剂像糖精、阿斯巴甜、甜蜜素等;天然甜味剂像甜菊糖苷、罗汉果苷等;还包括了一些多元糖醇和稀少糖。代糖对食品的口感起重要的作用,是食品最基本的配料。

随着现代营养学和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用各种替代蔗糖的产品可以在保持食品加工特性和口感的基础上,充分显示其营养功能,人们对代糖的要求不仅要口感好、能量低,价格合适满足消费水平。

人工合成甜味剂发展至第六代,目前的主流产品是安赛蜜和三氯蔗糖。糖精:1879年,美国人C.Fahlberg和I.Remsen发现了第一代人工甜味剂——糖精,并于1884年陆续产业化并推向市场,因为糖精难溶于水,市场供应的产品主要是其钠盐。

甜蜜素:1937年,伊利诺伊州立大学(UniversityofIllinois)发现了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甜度是蔗糖的30倍到50倍。

该物质也被称为“甜蜜素”(cyclamate),于1949年获得FDA批准并正式投放市场,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代用甜味剂,常常添加在糖精当中,掩盖糖精发苦的味道,而且热稳定性很好,适合用于烘焙甜点。

阿斯巴甜:于1965年由美国公司Searle首先发现,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为白色粉状或针状晶体,自1981年FDA核准使用后,该甜味剂已经在100个国家及多个权威机构认可,我国于1986年正式批准其在食品中使用

安赛蜜:1967年,德国赫斯特公司发现了安赛蜜,其甜度与阿斯巴甜相当,结构与糖精类似,不产生热量,带有发苦的金属味,完全不在人体内积累或代谢,英国于1983年批准使用,美国于1988年批准使用。

三氯蔗糖:三氯蔗糖由英国Tale&Lyle公司和美国Johnson公司及其子公司在1976年联合开发而成。

在保持蔗糖风味的同时将甜度提高了320倍-1000倍,同时大幅降低了所含能量,成为今天广泛应用于整个食品工业的甜味剂。

中国1997年批准使用,美国FDA于1998年批准使用。纽甜:1993年纽甜问世,美国FDA在2002年审核允许将纽甜应用在所有食品及饮料中。中国2003年批准纽甜为新的食品添加剂品种。

天然提取甜味剂一般是从自然界中直接提取或经适当修饰得到的一类具有甜味的化学成分,多数为植物或者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

相较于人工高倍合成甜味剂,天然甜味剂具有溶解性好、味觉良好、稳定性高等优点,且很少有安全性问题,能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之中,具有巨大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赤藓糖醇:最早于1990年在日本完成工业化生产,年产量1万吨以上。1997年申请作为GRAS物质获美国FDA受理,近些年随着国内元气森林的畅销出现爆发式需求增长。

阿洛酮糖:1990年前有关阿洛酮糖的研究就已展开,直到2011年韩国希杰第一制糖株式会社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通报D-阿洛酮糖的安全性,开启了阿洛酮糖的正式生产使用。

2019年美国FDA宣布将阿洛酮糖排除在征收含糖税的范围之内,阿洛酮糖迎来了需求春天,国内审批正在有序进行,“代糖新星”冉起可期。

甜菊糖苷:甜菊糖苷在20世纪30年代由法国的两位化学家从甜叶菊中成功分离。甜叶菊中的甜味成分统称为甜菊糖苷,2008年高纯度的甜菊糖苷和莱鲍迪苷A通过了美国GRAS的安全认证;

2011年甜菊糖苷已被进出口委员会CommitteeonImportandExport,CODEX采用,使其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并出版了食品使用标准;

甜菊糖苷也通过了欧盟的安全性审查,并开始能够作为甜味剂在欧盟地区使用;随后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也开始将甜菊糖苷纳入可使用甜味剂行列。

罗汉果甜苷:又叫罗汉果提取物、罗汉果甜甙等。1983年日本学者竹本常松等从澳门购得的罗汉果中分离并鉴定了7种罗汉果甙。

因罗汉果甜苷的甜度高,热量低,色泽浅,水溶性及稳定性好,食用安全,我国于1996年批准该产品为食品添加剂,可作为甜味剂部分或全部代替蔗糖而广泛用于各类食品,尤其是作为肥胖病及糖尿病患者的代用糖。

索马甜(Thaumatin):又名非洲竹芋甜、沙马汀,是从竹芋中提取的一种天然甜味蛋白。1979年索马甜在日本首次被批准作为天然食品添加剂投入市场;

1981年起欧洲各国陆续批准其作为甜味剂和风味增强剂使用;随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及美国食品香料和萃取物制造协会(FEMA)认为索马甜是安全的,批准其可在食品中使用。

2014年我国已正式批准索马甜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大大促进了索马甜在我国食品工业的应用。

代糖消费空间广阔

2019年世界食糖的消费总量约为17414万吨,中国的食糖需求量稳定在1500万吨左右,食糖自给率在60%-70%之间。

2018年食糖进口量占全球食糖进口量的9.6%,是全球第一大食糖进口国,人均年消费量在11kg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消费水平。

中国和美国食用糖消费结构相似,60%左右集中于食品工业,40%左右集中于居民日常消费,呈现“以工业消费为主、居民消费为辅”的发展格局。

食品工业用糖量的91%用于下游含糖食品生产,由高到顺序低依次为饮料类(包含乳饮,果蔬汁饮料,碳酸饮料)、罐头、速冻米面、冷冻饮品、糖果等。

其中饮料产业多年维持增长态势,既是过去食糖需求增长的主推动力,也是未来代糖产品的主要市场。

消费升级趋势下,代糖行业迎来发展,公众健康意识增强,政府政策支持代糖发展

糖类物质容易引起肥胖、糖尿病等,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近年来,随着高糖高能量饮食的摄入,糖尿病、超重、肥胖比率及龋齿比率不断上升,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降糖上升至国家管控层面,多数国家征税控糖。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糖税”已经成为控糖、抑制肥胖和预防糖尿病的重要对策,全球已经有5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制定或实施了“糖税”制度,美国部分城市也开始了“糖税”的征收。

全球多地区和企业响应代糖政策,中国迎接代糖大时代。2019年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行动意见,鼓励全社会减盐减油减糖;2021年1月《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倡导全社会参与代糖健康饮食行动。

代糖饮料成为一种消费趋势,企业纷纷推出代糖产品

升级版的包装设计,更加突出显示了“ZERO”(无糖)字样。在随后连续9个季度,零糖可乐一直保持双位数增长,成为一款广受欢迎的“爆品”。

其中,无糖和纤维+等高毛利率汽水系列录得50%高速增长,此外年内公司推出全新AH!HA!气泡水,主打0糖,0卡,0脂肪,带动无糖系列产品收入占比持续提高。

根据含糖可乐和零度可乐中甜味剂的使用情况和甜味剂目前市场报价,我们分别计算出无糖可乐和含糖可乐中甜味剂的成本情况,含糖可乐成本约为每百毫升0.065元,采用高倍甜味剂的无糖可乐每百毫升约为0.008元。

近些年无糖新产品轮番推出,2019年,农夫果园、NFC果汁、尖叫口味升级,全新推出柠檬味和白桃味的“0糖”天然苏打水;

苏打气泡水重磅上市,并结合时下流行连续推出拂晓白桃、日向夏橘、莫吉托、春见油柑四款口味,凭借清爽的口感和健康的概念成功打入年轻消费群体。

参考海外成熟市场,我国代糖市场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参考日本无糖饮料产业发展历史,我国代糖饮料渗透率中短期有望提升至20%,长期有望提升至40%以上,成长空间十分广阔。

过去三十年日本代糖饮料市场占有率从8%增长到49%,反映出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消费升级现象:随着收入提高人们在购买饮料时更倾向于选择含糖低的饮品。

对比当前,我国人均GDP已接近1985年日本人均GDP,居民对食品饮料健康化的需求将越发凸显。

根据Frost&Sullivan预测,饮料行业整体增速2019-2024年五年复合年增长5.9%,含糖饮料进入存量市场,而代糖饮料是增量市场。

在消费升级大趋势下,甜味剂产品百花齐放,甜味剂更多的形式是复配使用,甜味剂的复配是利用各种甜味剂之间的协同效应和味觉的生理特点达到的,具有以下特点。

增加甜度,降低成本:甜味剂的甜度一般都是以蔗糖为参照标准来定义的。将蔗糖的甜度定义为1,实现单位甜度的价格称为甜价比。

一般来说低倍甜味剂普遍口感较好,成本较高,甜价比高,需要搭配高倍甜味剂降低成本,增加甜度;甜味剂间的协同增效作用可使其甜度超过几种甜味剂实际甜度的加和甚至成倍增加,减少了复合甜味剂的用量,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比如赤藓糖醇的甜度为蔗糖的70%,单一使用赤藓糖醇的产品可能会造成成本高、口味淡的后果,因此加入极少量高倍甜味剂即可有效增加甜味,并且在甜度相同的情况下降低成本。

减少不良口味,增加风味:单一甜味剂使用时都有一定程度的缺陷,例如糖精有一定的后苦味;甜蜜素价格相对较低但口味微苦。耐酸性稍差;甜菊糖苷有一定的草腥味;

复合甜味剂可将各种甜味剂的特性综合利用,以取得最佳效果,例如赤藓糖醇与高倍甜味剂甜菊苷以1000:1-1000:7范围内混合使用,可有效掩盖甜菊苷的后苦味,甜味协调性好。

提高和保证产品的稳定性:热处理时的高温环境、PH等对甜味剂的热解和水解稳定性有极大影响,有时甚至会使不稳定的甜味剂受损失而降低了产品的甜味,因此要选择不同的甜味剂加以配合,可以提高其稳定性。

例如,阿斯巴甜在酸性饮料中的稳定性较差,在酸度PH=3.4的碳酸饮料中存放五个月后甜度损失30%;安赛蜜对酸和热都较稳定,能耐225℃的高温。

在酸性饮料中,安赛蜜处于极限条件下(40℃、PH=3)也未发现甜味损失现象,故在饮料中同时使用安赛蜜和阿斯巴甜,能保证饮料在保质期内甜味持久不变。

根据GlobalIndustryAnalysts研究数据,2020年全球人工高倍甜味剂市场规模约20亿美元,2020年至2027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9%。

天然低倍甜味剂通常作为复配甜味剂中的填充剂,构成了复配甜味剂的绝大部分组分含量,随着复配糖市场的扩张,相较于高倍甜味剂,天然低倍甜味剂市场需求增长更加迅速。

赤藓糖醇:未来需求呈现高速增长

赤藓糖醇,又名原藻醇、赤丝草醇,为无气味的白色结晶性粉末,其学名为1,2,3,4-四丁醇,分子式为C4H10O4,分子量为122.1198,是一种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天然活性物质

海藻、地衣、蘑菇、甜瓜、葡萄和一些发酵食品中均有赤藓糖醇的存在,与木糖醇、山梨醇、甘露醇、麦芽糖醇等各类功能性糖醇相比较,具有分子量较低,溶液渗透压高,低吸湿性等特点。

赤藓糖醇热量极低。赤藓糖醇分子能量值为1.67kJ/g,而木糖醇为11.7kJ/g,异麦芽酮糖醇8.36KJ/g,蔗糖16.72kJ/g,其热量值仅为蔗糖10%左右。

由于赤藓糖醇分子小,被动扩散容易被小肠吸收,80%的赤藓糖醇可以进入血液循环,被人体吸收后的赤藓糖醇分子不能被机体内的酶系统分解。

不为机体提供热量,不参与糖代谢引起血糖变化,只能透过肾脏从血液滤出,随尿液从人体排出,实际能量值仅为0.84KJ/g,是所有多元糖醇甜味剂中能量最低的一种,也被称为“零”热值配料。

赤藓糖醇在其他方面亦有突出优势。赤藓糖醇甜味纯正,甜度约为蔗糖的70%-80%,与蔗糖的甜味特性十分接近,爽净且无后苦味。

稳定性好,赤藓糖醇在热、酸、碱条件下稳定,适用的酸碱范围为PH=2-12,符合一般食品对酸碱的要求。高耐受,无毒副作用的安全甜味剂。

赤藓糖醇的生物耐受性好,安全无毒,相较于山梨糖醇最大单次耐受剂量是0.24g/kg体重,赤藓糖醇则为0.80g/kg体重,是木糖醇、麦芽糖醇、异麦芽糖醇和乳糖醇的2-3倍,甘露醇的3-4倍。

赤藓糖醇具有维持口腔健康等优势,目前已被应用于KAO(花王)、LG竹盐炫润白系列牙膏中。元气森林带动赤藓糖醇需求高速增长。

精准切中了当代消费者健康化高端化的饮食需求,配合“线上+线下”的组合营销策略脱颖而出,掀起“代糖”消费热潮。

国内赤藓糖醇需求增长迅速,预计2021-2025年赤藓糖醇需求复合增速为34.15%,2025年中国赤藓糖醇需求量将达到28.5万吨。

目前赤藓糖醇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发酵法两种方法,其中微生物发酵法是主流工艺。

化学合成法主要的缺点是生产效率低、周期长、成本高、操作危险等,很难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企业大规模生产一般采用生物发酵法。

生物发酵法生产赤藓糖醇主要步骤:以淀粉为原料,加入淀粉酶、糖化酶等酶类,将淀粉液化、糖化生成葡萄糖,继而采用酵母菌或其他菌种发酵,使葡萄糖转化生成赤藓糖醇,经离心浓缩、结晶分离、干燥精制得到赤藓糖醇。

生物发酵法的生产过程易于控制、安全,而且赤藓糖醇作为新型甜味剂主要应用于食品工业中,因此生物发酵法具有生产优势,易被生产企业采用。

菌种转化率决定生产技术壁垒。虽然赤藓糖醇整体生产工艺已经成熟,但生产过程涉及菌株培育、发酵培养基配方、工艺流程控制等多个环节,这些共同决定了最终产品的转换率高低,直接影响公司毛利率。

公司专利发酵培养基配方的赤藓糖醇转化率率最高可达61.2%,而传统配方赤藓糖醇转化率通常为44.4%-46.3%。在诸多生产专利加持下企业毛利率高出行业平均水平20%。

阿洛酮糖:代糖新明星蓄势待发

阿洛酮糖化学式为C6H12O6,摩尔质量为180.156g/mol,熔点为109℃,常温下白色粉末状晶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属于稀少糖的一种。

阿洛酮糖医疗用途广泛,潜力巨大。日本学者论证了阿洛酮糖可以起到保护神经的作用,有望作为保护剂进行研发;

相对其他稀有糖阿洛酮糖能更加有效地清除活性氧簇和抑制其产生的能力,对先天免疫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对于防治多种疾病具有潜在的价值;在清除ROS、抗龋齿和应对氧化应激导致的疾病中的突出表现令其具有被开发成药物的潜力。

阿洛酮糖口感甜度与蔗糖极为相似,同时可发生美拉德反应,在烘焙领域应用潜力巨大。阿洛酮糖的甜度在相当于蔗糖甜度的70%,但热量仅有蔗糖的0.3%,同时具有与蔗糖相近的口感及容积特性。

相比其他甜味剂,阿洛酮糖可以与蛋白质或氨基酸发生美拉德反应,其反应产物具有突出的凝胶特性、起泡性、乳化稳定性以及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可以改善食品质构、风味、色泽及口感等,在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还可以减少氧化损失,延长货架期,因此不仅在无糖饮品,在烘焙,烹饪中应用潜力巨大。

随着阿洛酮糖的安全认可度越来越高,其在食品、保健品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其产量和需求量也在逐年增长。

在2021年8月,我国卫健委已经受理了D-阿洛酮糖作为新食品原料的申请,鉴于国外对阿洛酮糖安全性的长期研究以及更多国家地区对其应用的批准。

阿洛酮糖的制取有生物合成法和化学合成法两种,生物合成法是主流工艺。化学合成存在着纯化步骤较复杂,会产生化学废料和无价值副产物等问题,化学合成甜味剂甜味往往不够纯正,与天然存在的阿洛酮糖存在口感差异,应用并不广泛。

生物转化法具有高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能精确进行特定位臵修饰;通常单步反应即可获得目的产物,避免了保护和脱保护步骤,适用于制备复杂的化合物;反应条件温和、活性高、使用剂量低,无需有毒试剂,环境相容性好。

因此,利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天然原料,以生物酶为催化剂制备阿洛酮糖,不仅有利于降低工业化生产成本,而且符合当下绿色环保的生产原则。目前主要方法是以酶作为催化剂的生物转化法。

阿洛酮糖的生物合成法具有一定的壁垒。生物转化法中的酶作为催化剂占有重要地位,直接影响到最终产物的经济性,以异构酶为例,已经鉴定的野生型酶的热稳定性普遍较低。

为满足工业化应用的需求,不同属性的异构酶的定向挖掘与热稳定性分析、改造开始被广泛研究;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酶的保存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能够延长酶的储存寿命并保持稳定性是将其投入商业应用的基础。

目前,已经被发现并表征的可用于D-阿洛酮糖生物法合成的生物催化剂有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psicose3-epimerase,DPEase)和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并且大多数情况选择D-果糖通过这两种酶催化转化来制取D-阿洛酮糖。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和开发阿洛酮糖的国家。2012年,日本松谷化学工业发售了添加一定比例的D-阿洛酮糖的稀有糖糖浆,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2015年,韩国CJ与美国安德森合作,以AllSweet品牌面世,主要向北美等地出售含有一定比例的D-阿洛酮糖糖浆和糖粉等原料;同一时期,英国泰特莱尔DolciaPrima低热量阿洛酮糖糖浆步入市场。

三氯蔗糖:需求稳定增长,供给端洗牌结束

三氯蔗糖又名三氯半乳蔗糖、蔗糖素。化学名为化学名为4,1’,6’-三氯4,1’,6’-三脱氧半乳蔗糖。甜度约为蔗糖的600-650倍。

三氯蔗糖1976年首次被合成,1990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FA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确认其食用安全性为“公认安全级(GRAS)”。

1991年加拿大率先批准使用三氯蔗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998年3月21日批准三氯蔗糖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国1997年开始允许其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三氯蔗糖市场发展趋势向好,需求高速增长。根据华东理工大学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研究组数据,全球三氯蔗糖的需求量从2009年的2500吨增值至2020年的1.3万吨,11年间需求量增长5倍以上,目前全球三氯蔗糖需求增速在15-20%左右,市场发展趋势向好。

全球三氯蔗糖产能集中在中国,未来集中度有望提升。截止2021年,全球三氯蔗糖有效产能15000吨,其中泰莱公司产能在3000吨左右,主要面向高端市场。

中国三氯蔗糖行业虽起步晚,但发展迅速,三氯蔗糖生产制造企业总产能约11000吨左右。由于生产技术和环保要求严苛,2019-2021年,国内多家年产能300-500吨的小型企业逐步出清,在需求拉动下,三氯蔗糖价格拐点向上。

安赛蜜:整体平稳增长

安赛蜜又名AK糖,化学名为乙酰磺酸钾,1967年首次合成,1983和1988年英国和美国分别批准其使用,国内也在1992年对其认可

安赛蜜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口腔卫生/化妆品(可用于口红、唇膏、牙膏和漱口液等)及药剂(用于糖浆制剂、糖衣片、苦药掩蔽剂等)等领域。

安赛蜜的生产步骤主要为:氨基磺酸在三乙胺作催化剂下与双乙烯酮缩合反应生产乙酰氨基磺酸,用三氧化硫脱水磺化,再用氢氧化钾中和制得安赛蜜,经浓缩、脱色、结晶、烘干得成品包装。其中,双乙烯酮是生产安赛蜜的重要原材料。

在这一过程中,大多中小企业由于生产成本高,抗风险能力较弱,出现亏损并退出行业竞争。

2016年,由于江苏天成和宁波王龙事故,双乙烯酮供应收紧,价格由8400元/吨涨到15000元/吨,受到原材料双乙烯酮涨价的影响,安赛蜜价格由2015年的3.67万元/吨均价涨至2016年4.1万元/吨均价。

2017年,江苏浩波因经营问题,开工率不到三成,产量大幅下降,受到供给端收缩的影响,17年安赛蜜价格持续上涨至4.58万元/吨。随着双乙烯酮产能的收缩以及需求端的稳定。

2019年,安赛蜜价格已经恢复至6.3万元/吨。2020-2021年,安赛蜜价格整体稳中向上,2021年3季度,由于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能耗双控影响,安赛蜜价格一度暴涨至10万+/吨,目前逐步回归理性,约8万/吨。

重点公司分析

甜味剂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高,自配上游原材料,成本优势显著。公司是甜味剂龙头企业,安塞蜜产能12000吨,全球市场占有率60%以上;三氯蔗糖产能8000吨,全球排名第一;麦芽酚产能11000吨,细分领域龙头。

公司自配安赛蜜原材料双乙烯酮,三氯蔗糖原材料氯化亚砜,麦芽酚原材料糠醛,不断进行工艺优化,公司成本优势显著。

产业链延伸,渠道协同,助力公司长期成长。公司设立子公司金轩科技,投资建设8万吨氯化亚砜(三氯蔗糖核心原材料)、2万吨糠醛(麦芽酚核心原材料)及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

公司围绕糠醛产业链进行延伸,投资建设1万吨糠醛下游产品——3000吨2-甲基呋喃、3000吨2-甲基四氢呋喃和1000吨呋喃铵盐等项目。

公司主营业务为益生元系列产品、膳食纤维系列产品、其他淀粉糖(醇)系列产品和健康甜味剂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产品益生元和膳食纤维具有多重健康功效、运用领域广,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与市场空间。

根据公司招股书披露,2019年我国益生元/膳食纤维行业总产值为24/38亿元,在2025年预计将达到36/52亿元,CAGR为7%/5.4%

公司益生元与膳食纤维产品的生产规模居于行业前列,2018年产品产量分别在全球占比6%/12.5%,占据重要市场份额与地位,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空间与成长。

公司2019年研发成功并推出健康甜味剂-阿洛酮糖,取得客户初步认可,并于2020年取得批量化销售。

我们认为,随着公司“年产15000吨结晶糖”、“年产20000吨功能糖干燥”和“年产3万吨膳食纤维”等项目的达产,预计公司的收入和利润有望上一新台阶。

预计2021-2025年赤藓糖醇复合增速为34.15%,2025年中国赤藓糖醇需求量将达到28.5万吨。伴随下游消费需求增长,2018年以来公司产能持续扩张,2021年上半年产能已达8.5万吨,产能利用率始终保持高位。

公司募资新5万吨赤藓糖醇产能,将打破目前产能瓶颈,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为公司的发展带来新的空间。

公司在国内首家完成赤藓糖醇的工业化生产,是目前国内重要的赤藓糖醇生产厂家。公司是目前市场上为数不多的能够生产固体阿洛酮糖的企业之一,技术相对稳定和成熟。

产品质量已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指标,公司未来持续扩张产能,随着行业需求的快速增长,这部分业务未来将会给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

其他代糖产品介绍

阿拉伯糖:强大功能性带来高医用保健价值

阿拉伯糖是一种五碳醛糖,分子式CH2OH(CHOH)3CHO,分子量为150.13,常态下为白色晶体,无气味,相对密度1.625,易溶于水,有类似蔗糖的甜味,甜度约为蔗糖的0.5倍,在酸、热环境下性质稳定。

阿拉伯糖有8种立体异构体,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为β-L-阿拉伯糖。作为一种天然存在的单糖,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谷物、水果、蔬菜中,甜菜、马铃薯、苹果、西红柿、玉米芯、玉米皮中。

长期以来被用作食品服用足以证明其安全性,同时因其强大的功能性在医药,保健品领域有巨大发展潜力,然而受限于其生产方法,目前国内外市场上阿拉伯糖价格昂贵,市场规模较小。

益生元功效促进双歧杆菌,乳杆菌生长。双歧杆菌是一种重要的肠道有益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具有生物屏障、营养作用、抗肿瘤作用、免疫增强作用、改善胃肠道功能、抗衰老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L-阿拉伯糖能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从而有利于双歧杆菌合成更足量的多种B族维生素(B1、B2、B6、叶酸等)及维生素K、尼克酸等。

国外AdvoCare品牌推出的复合维生素产品中就添加了L-阿拉伯糖,通过人体在摄取外源维生素的基础上,再通过L-阿拉伯糖的益生元功效选择性地增殖有益菌,配合双歧杆菌所合成的维生素。

阿拉伯糖生产主要通过化学水解法和微生物法。传统上通常采用酸或碱水解植物纤维的化学方法来制备L-阿拉伯糖。

天然状态下,L-阿拉伯糖通常以半纤维素L-阿拉伯聚糖和L-阿拉伯聚糖-D-半乳糖的形式存在于秋豆树胶、樱桃树胶、梨树胶、麦糠、甜菜浆、落叶松木以及玉米粒的外壳中。

通过加入强酸/强碱水解,再中和,提纯即可得到阿拉伯糖。但是早期的化学水解法制备L-阿拉伯糖的过程中,不必要的单糖也被水解释放出来,加上分离、纯化技术的限制,导致产物的产率和纯度较低,生产L-阿拉伯糖非常困难。

水解的方法反应条件苛刻,必须使用专门的反应器,并将产生大量的酸碱废液,使得在环保方面的后续工作繁琐。

人们开始引入微生物发酵和除杂法,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反应条件温和、副产物少、无污染、对食品和药品安全等优点。

通过使用对阿拉伯糖含有物或阿拉伯聚糖有分解作用的酶,进行酵母发酵,脱除杂单糖,配合活性炭脱色,离子交换树脂除杂质,结晶得到纯的L-阿拉伯糖晶体。

现已展现出较好的工业化前景和广泛的社会效益,使得L-阿拉伯糖将在食品工业、医药及化妆品等领域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塔格糖:多功能的低热量甜味剂

D-塔格糖是一种罕见的天然己酮糖,它是D-半乳糖的同分异构体,D-果糖C-4位臵上的差向异构体。分子量180.16,纯净的塔格糖为白色无水晶体物质,无臭,熔点134℃。

其水溶性很好,20℃下溶解度达到55%;吸湿性较低,其晶体即使在30℃、相对湿度75%条件下也不会吸湿,这一点对于粉状的固体饮料产业来说。

塔格糖是很合适的甜味剂,因为此类固体饮料保存时不易吸湿结块,在冲饮时,塔格糖又能很好的溶解,产生足够的甜味;

酸性条件下的稳定性很好,在PH3~7范围内均可稳定存在,碳酸饮料一般PH在3~4之内,因此可广泛添加于碳酸饮料;

不致龋齿,应用于口腔清洁护理。塔格糖不能被口腔中的微生物所利用,不会降低牙斑的值,因而不会引起龋齿;此外,在抑制牙菌斑、消除口臭方面也有良好功效。

因此在口腔产品方面的用途广泛,可以当作甜味剂和湿润剂添加于口腔清洁和护理产品,如牙膏,口香糖,漱口水等。研究表明当牙膏添加塔格糖20%~25%时,不仅甜味达到人们满意程度,且还保持良好润湿性及稳定性。

安全性已经多国验证,国内市场前景广阔。大量安全毒理学试验均显示,塔格糖安全无毒。2001年4月11日,美国FDA批准塔格糖作为GRAS用于食品,2003年欧盟批准上市。

2006年8月百事可乐公司正式在雪碧饮料中使用塔格糖,作为风味的强化剂,这是塔格糖第一次进入商业领域。

目前塔格糖已获得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食品卫生部门批准使用,被大量用于健康饮料以及酸奶、果汁等产品中作为白糖的代用品。

甜菊糖苷:分为天然甜菊糖苷和葡萄糖基甜菊糖苷,市场迅速增长

甜叶菊是一种原产于巴拉圭的菊类草本野生植物,甜菊糖是从甜叶菊中提取出的新型天然甜味剂。从结构上来看,甜菊糖苷是一类至少由9种甜味成分组成的四环二萜类化合物。

包括甜菊苷、RebA、RebB、RebC、RebE、RebF、甜茶苷、杜克苷、甜菊双糖苷等。它们具有相同的苷元——甜菊醇,仅C19和C13位上连接不同数量的葡萄糖基、鼠李糖基或木糖基,从而形成味质、理化性能各异的甜菊糖苷。

天然甜菊糖苷由于其本身的结构导致吃起来有后甜味等不良口感,严重阻碍了其在食品、饮料等领域的应用。

研究发现,利用酶法或发酵法在甜菊糖苷的结构中引入一些新的糖分子,可以改善天然甜菊糖苷的不良口味,得到甜味特性改善的甜菊糖苷即酶转苷甜菊糖。

该项技术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在日本得到应用。酶转苷甜菊糖在中国作为食品添加剂香精使用,中国官方对其的称谓是葡萄糖基甜菊糖苷。

目前,甜菊糖苷的需求量在1.3万吨左右,2016-2020年需求复合增速达到30%,由于甜菊糖苷具有良好的特性,有多家公司发布含甜菊糖甜味剂产品。

罗汉果糖:中国特产甜味剂

罗汉果是我国特有的药食同源植物。罗汉果甜苷是以罗汉果为原料,经过提取分离纯化而制得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总称,主要包括罗汉果甜苷V、11-氧苷、赛门苷I、罗汉果甜苷Ⅱ、罗汉果甜苷ⅠE等,其总量占罗汉果鲜果重的0.4%左右。

罗汉果甜苷V是最主要的甜苷物质,其甜度约为蔗糖的300倍,其含量也最高,也是评价罗汉果及罗汉果甜苷的最常用指标。罗汉果甜苷的甜味主要取决于苷元上的葡萄糖配基的位臵、数量及立体结构。

生产罗汉果甜苷一般从成熟的鲜果中提取。基本工艺为:以水为溶剂进行提取,提取液经过离心和过滤后获得澄清液,再用树脂层析方法进行纯化,干燥后得到罗汉果甜苷产品,可实现含量不低于80%的产业化生产;

罗汉果甜苷产品脱农残、脱重金属、脱塑化剂及脱有机溶剂方面的研究和产业化已比较成熟,每年我国都有大量符合有机产品标准的有机罗汉果提取物出口。

应用广泛,远销海外。美国FDA于1995年批准罗汉果甜苷应用于食品上,随后我国食品添加剂委员会、日本厚生劳动省、澳洲FSANZ、新加坡农业食品及兽医局(AVA)陆续将罗汉果甜苷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THE END
1.药食同源产品研发现状技术关键与对策药食同源指部分中药既可以作为药品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又可以作为食品提供能量和营养,与食品具有共同的起源, 没有明显界限。药食同源产品主要是指以国家认定的既是中药材又是食品的中药为主要原料,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发的保健食品、功能食品、普通食品、食品添加剂、日化用品等, 是我国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http://www.zyczzyzw.com/a/ylbj/baojian/12556.html
2.西宁食品添加剂公司黄页西宁食品添加剂厂家大全顺企网西宁食品添加剂厂家大全列表,包括青海森利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青海康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海三江学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等在内的3家西宁食品添加剂厂家的地址电话法人代表和联系电话等信息。1页,当前显示第1页结果,按照产品多少和注册时间排名https://www.11467.com/xining/search/9305.htm
1.调味料十大品牌排行榜四川天味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调味料知名品牌,四川名牌产品,致力于“大红袍”、“好人家”、“天车”、“羊羊羊”四大系列川味复合调味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调味料专业生产企业。四川天味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味食品”或“公司”)位于双流区西南航空港街道腾飞一路333号。公司现有四川天味家园食品有限公司...https://www.chinapp.com/paihang/tiaoweiliao/
2.调味品10大品牌排行榜最新名单公布→十大品牌网调味品10大品牌排行榜由CNPP品牌榜中榜大数据「研究院」和CN10排排榜技术「研究院」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并基于大数据统计及人为根据市场和参数条件变化的分析研究专业测评而得出,是大数据、云计算、数据统计真实客观呈现的结果,排序不分先后,不是认定认证、不是竞价排名、不是表彰评选、不是评奖评比,旨在褒扬优秀品牌,...https://www.cnpp.cn/focus/27978.html
3.十大食品添加剂品牌食物添加剂有哪些牌子2024年食品添加剂十大品牌最新发布,食品添加剂排行榜前十名品牌有金禾实业、丹尼斯克、阜丰、保龄宝、晨光生物、诺维信、武汉有机、三元生物、百龙创园、华康。食品添加剂10大品牌排行榜由品牌研究部门收集整理大数据分析研究得出,帮助你了解食品添加剂哪个牌子好。https://www.maigoo.com/maigoo/5572sptjj_index.html
4.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密度最大的物质前十名郑州天顺食品添加剂生产厂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密度最大的物质前十名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密度跟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半径、金属键的强弱、密堆积方式都有关系,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密度最大的前10名元素。 钅麦( Mt) 密度:37.4g/cm3 钅麦是金属元素,原子序数109,元素符号Mt。人工合成的第六个超锕系元素。1982年8月联邦德国达姆施塔重离子研究...https://www.tsswhg.com/40379.html
5.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哪个品牌比较好2024年5月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热度排行...2、多功能食品安全检测仪 云唐 食品安全速测仪 报价:¥2.38万 品牌:云唐型号:YT-GA2产地:中国大陆 厂商:山东蓝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查看仪器详情 3、高智能食品安全检测仪 云唐 食品添加剂检测仪 报价:¥7.98万 品牌:云唐型号:YT -GX4000产地:中国大陆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rank-336.shtml
6.2024年食品添加剂十大品牌排行榜食品添加剂品牌有哪些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根据2024年食品添加剂十大品牌排行榜数据了解,食品添加剂十大品牌排名为华康药业huakang、百龙创园、三元生物、武汉有机、novozymes诺维信、晨光生物CCGB、保龄宝、阜丰、金禾实业、丹尼斯克。以下是食品添加剂十大品牌排名详细名单。 2024-2029年中国复合食品添加剂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https://www.chinabgao.com/brand/73028.html
7.兽药十大品牌排行榜兽药品牌排行前十名兽药哪个牌子好大华农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兽药十大品牌,草鱼出血病活疫苗供应商,致力于兽用生物制品/兽用药物制剂/饲料添加剂研发、生产、销售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 广东温氏大华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前身是上市公司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1月,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氏股份”)吸收合并广东...https://www.cnpp100.com/top/shouyao/
8....在配料表中添加了企业执行标准中没有的食品添加剂等原料是否可以要求...你这种情况就要看双方举证法院的中立判断了 https://www.66law.cn/question/20257887.aspx
9.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制度(通用10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大家逐渐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制度是一种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拟起制度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制度 1 一、 食品添加剂的采购 1. 各分公司及采购部采购食品添加剂前必须向生产品控部进行申请备案...https://www.yjbys.com/zhidu/2867308.html
10.最新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精选18篇)第九条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第十条 使用食品添加剂应严格按照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不得超范围、超剂量使用。 第十一条 食品添加剂应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人登记,并建立使用台账,详细记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品种、用量、使用对象、使用时间等信息。 https://www.ruiwen.com/word/zuixinshipintianjiajiguanlizhidu.html
11.食品添加剂公司(精选6篇)食品添加剂复习提纲 第一章 绪论 1、我国对食品添加剂及食品加工助剂的定义(GB2760-2011);食品加工助剂相对于一般食品添加剂有何特点。 2、举例说明食品添加剂的有益作用(即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储存、加工制造中的作用,至少写出5点)。 3、根据GB2760-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hu47n019.html
12.2024年亚香股份研究报告:全球香精香料细分龙头,泰国工厂助力业绩...“6500t/a 香精香料及食品添加 剂和副产 15 吨肉桂精油和 1 吨丁香轻油和 20 吨苧烯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并转入 正式生产后,江西亚香将以完全自产为主、武穴坤悦和南通亚香将以完全自产为辅, 同时三处生产基地协作生产,具体协作关系为:江西亚香提供少部分、武穴坤悦提 供大部分经合成等前道工序生产加工的中间体...https://www.vzkoo.com/read/202411180222afa8bc08c7438d73d1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