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信息技术等与零部件产业的深度融合带来了零部件产品的转型升级,零部件行业正在由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在跨界与融合的大背景下,把握住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脉络,紧跟行业发展趋势至关重要。
此外,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也是中国零部件行业在发展中的一大亮点。86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2015年研发支出数据显示,86家公司累计研发投入为132.14亿元,与2014年的125.98亿元同比增长4.89%。动力总成方面,中国自主品牌逐步掌握了缸内直喷、涡轮增压、高压共轨等技术;变速器方面,自主品牌也逐步实现了AT、DCT、CVT等变速器的自主研发和生产,部分产品已经成功投放市场。
12月,销量排名前十位的MPV生产企业依次为: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汽车、北汽银翔、长安汽车、北汽股份、上汽通用、金杯汽车、上汽大众、东风本田和江淮股份。与上月相比,长安汽车、金杯汽车和东风本田销量略降,其他企业增长不一,其中上汽大众和北汽银翔增速更为显著。12月,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24.47万辆,占MPV销售总量的90.04%。
而随着汽车轻量化及压铸工艺技术的不断提升,各大企业积极引进先进、大吨位的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布局一体化压铸。例如,爱柯迪积极布局战略合作,购进大型压铸机,在2024年6月,爱柯迪与联德机械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联德机械将向爱柯迪提供上百台浸渍式保温炉。
在政策推动、城镇化率上升和技术等因素推动下,我国新能源环卫车销量不断攀升,由2017年的1575辆上升至2023年的6248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5.82%;2024年1-9月,其销量继续上升,达到5945辆,较2023年同期增长39.5%,预计到2024年底其销量有望突破7000辆;同时新能源环卫车渗透率也在持续上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乘用车多屏联屏方案搭载量接近360万辆,方案占比超过17%,同比增加6.5%。在品牌搭载上,2023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不含进口车型)在售车型中,共有43个品牌布局多屏车型,52个品牌布局联屏车型。(2022年仅21个品牌布局多屏车型,44个品牌布局联屏车型)。
不止小鹏汽车,华为、蔚来、比亚迪等车企、科技公司、智驾公司也开始行动起来,AI汽车端到端技术开始加速发车。例如,4月,华为发布乾崑3.0,预计将首发搭载在享界S9上面,华为乾崑ADS3.0版本具备融合端到端能力,在激光雷达辅助下将会对智驾能力带来巨大提升。
数据显示,在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多元化的猛烈冲击下,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客车销量持续下滑,2021年达到54825辆,同比下降19.87%;2022年受补贴和新能源宏观政策等因素影响,其产量出现回升,但在2023年,受“国补”退出影响,其产量又出现下滑,达到59710辆,同比下降18.85%。
汽车电子化推动热管理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1年我国汽车热管理行业市场规模为824亿元,预计2025年我国汽车热管理行业规模将增长至1494亿元。
根据数据,2019-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由1712亿元增长至287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9.48%。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高,预计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将达6618亿元,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将超10000亿元。
2023年我国新能源搅拌车销量达到5315辆,同比增长146.98%;2024年上半年其销量继续延续大幅上升趋势,达到4110辆,较202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17.50%;预计到2024年底,其销售有望突破8000辆,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