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产业是我县“十三五”打造千亿工业新城的第一大产业,也是我县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优势产业。为全面把握我县食品产业发展现状,破解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不利影响,为县委、县政府推进食品产业提速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从3月下旬至7月份,由县政协牵头,中小企业局配合,对我县具有代表性的20多家食品企业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集中走访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产业基础扎实。近年来,我县依托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致力于“强龙头、拉链条、建基地、创品牌”,初步形成了产业集中、企业集聚、链条完善、名企荟萃的食品产业体系,成为全国闻名的食品工业强县和休闲食品产业基地。止2015年,全县拥有各类食品企业70多家,占全县工业企业总数20%以上;全县食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0亿元,占全县工业企业销售收入65%以上;完成税收3.4亿元,占全县工业税收50%以上;从业人员2万多人,成为我县工业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呈现出了三大特色:一是产业集聚,横向成群。食品企业数量众多,特别是休闲食品企业集聚发展,被评为“中国休闲食品产业基地”。二是产业配套,纵向成链。我县食品产业形成了良种培育、规模种植、面粉加工、食品生产、食品添加剂、包装配套的完整产业链,链式发展特色鲜明。三是名企扎堆,名牌荟萃。目前,我县食品拥有中国驰名商标达到8个(南街村、盼盼、亲亲、雅客、养元、雨润、喜盈盈、万事兴),国内外食品龙头企业有8家入驻临颍(嘉吉、华冠、盼盼、雅客、亲亲、雨润、中国食品包装公司),同时,以盼盼、亲亲、联泰为代表,闽商企业扎堆,成为我县食品产业一大特色。
(二)产业总量稳步增长。2012年以来,我县食品产业基本保持10%左右的增长水平。近两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了我县食品企业的稳步增长。2016年第一季度,我县食品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8亿元,同比增长9.1%。县中小企业局经济运行监测的18家食品企业,豪峰食品(12%)、晋江福源(8%)、劲牛食品(8%)、南街村集团(7%)、金龙面业(7%)、中大恒源(5%)、北徐集团(5%)、龙云集团(5%)8家企业平稳增长,恒利源食品、恒旺食品、香吻食品、尝尝食品等小微企业的市场形势都有明显好转。
(三)产业层次不断提高。为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一大批食品企业积极实施转型升级,切实加快产品升级、技术升级、品牌升级、渠道升级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产品升级方面,盼盼(干蛋糕、蒸蛋糕、手撕面包)、联泰(方蛋糕、糙米卷、公举蛋糕)、豪峰(猴菇饼干)等企业每年都有一些新产品推向市场,巧巧、劲牛、福美源等企业则通过对原有产品的口感、配方、包装等进行优化调整,切实提高产品层次。在渠道升级方面,我县食品企业一方面是巩固、提升传统线下销售渠道,如巧巧与沃尔玛、豪峰与永辉超市合作,劲牛供应学校营养早餐等;另一方面,积极融入互联网大潮,开辟电商销售渠道,如南街、联泰、巧巧、金龙等企业创建电商旗舰店,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食品行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县食品行业在突破发展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市场需求疲软。由于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市场需求相对不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市场开拓难度不断加大。近两年来,食品企业普遍感觉旺季不旺。今年一季度,县中小企业局经济运行监测的18家食品企业,近一半(8家)生产销售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亲亲比去年同期下降10%,嘉美制罐、华冠养元3月份仅开工2条生产线(共10条生产线),生产不足10天。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虽然我县食品产业群体大,但大而不强,企业普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实力弱,研发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较差。止2015年,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只有南街村集团、华冠养元2家,年销售收入超1亿元企业只有天冠、联泰、金龙、盼盼、亲亲、雨润、中大、漯宝、巧巧、豪峰等10余家。我县大多数食品企业主要是模仿市场上的畅销产品进行跟随生产,创新能力不强,对高档食品的研发能力不足,食品科技含量低,更新换代慢,产品销售主要针对农村和二、三线城市等低端市场,利润很低。随着原材料和用工成本的不断攀升,企业盈利空间挤压严重,企业经营状况举步维艰。
(三)要素保障不力。用地、用工、融资等老大难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融资方面,虽然国家多次降准降息,但受当前宏观形势影响,金融机构惜贷、慎贷现象依然存在,企业融资费用不减、门槛不降、难度依旧。同时,投资公司等社会化的融资机构基本没有,企业融资渠道不多。
(四)职能服务不到位。比较共性的问题有:一是房产证补办。主要是招引来的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往往是未批先建,没办规划许可证,现在又基本无法补办,但办理房产证必需规划许可证;二是土地证分割。企业想把土地证化整为零,把一个土地证分割办理成几个小块土地证,以便灵活地进行融资贷款。这种办法在沿海普遍使用,但在我县还没有先例;三是食品生产许可证换证。这项职能以前在质监局,现在政府机构调整,把该职能调整到药监局,但目前机构改革尚未到位,药监局有职能无人员,质监局有人员无职能,企业无处办理。四是职工养老金。根据国家政策,企业职工的养老金等社会保险是按照统计口径的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进行收缴,但统计口径的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远高于企业职工的实际收入水平,加重了企业和职工的交纳负担。
三、意见建议
食品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依托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发展食品加工业,符合临颍实际,应当持之以恒坚持下去。目前,我县食品加工业已经具备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我县“十三五”规划打造千亿工业新城的目标,其中食品产业的目标是500亿,为推动这个宏伟目标的实现,委员们建议:要结合我县持续弘扬“六拼”精神,强化“五大保障”的工作举措,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推动我县食品企业快速高效发展。
(二)加快食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进度。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理念的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食品安全关系企业生存,更关系着我县食品工业的命脉,任何一个企业一旦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对全县食品产业都将是致命的打击。因此,要切实强化监管,严把食品质量关,确保食品安全,以质量赢得信誉,赢得市场。建议加快食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进度,建立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为百姓民生服务、为政府监管服务、为产业发展服务。并坚持定期检测,定期公开信息,扩大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透明度和公众知情权,用高质量的产品吸引消费者,帮助企业打开市场。同时,要加强食品检测能力和水平建设,注重食品检测标准的制定,用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赢得认可,争取进入食品安全行业标准制定者行列,扩大临颍食品安全检测的影响力,更好地服务企业走出去,占领更加广阔的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帮助食品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加大食品产业科技研发投入,设立科技研发专项扶持资金或建立新产品研发基金,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鼓励企业不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升我县食品工业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促进食品企业的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不断开发新产品,支持中小食品企业与大企业、高等科研院校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形成较强的生产配套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托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和漯河食品职业学院,与我县食品工业企业对接,开设配套专业和对口研修班,满足我县食品产业新兴科研人员的需要,为企业搞好技术创新和食品研发提供人才支持。
(六)持续做好企业融资服务工作。加强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交流,搭建金融机构与企业合作的平台,助推企业发展;充分利用财政及各类金融政策,不断加大财政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力度,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规范企业财产抵押登记工作,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减少政策性规费收取,杜绝不合理收费,帮助企业完成商业信贷手续;引导金融部门创新开发金融产品,开辟融资服务新途径,有效支持中小食品企业中短期融资;鼓励、引导、培育一批食品工业企业通过主板上市、境外上市等途径,在更大平台上发展,力争尽快培育出几家上市企业,形成规模带动效应,为我县打造千亿工业新城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