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成分宝典

民以食为天。健康生活除了阳光与空气外,必须做到合理膳食。

食物的成分主要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和水。它们和通过呼吸进入人体的氧气一起,经过新陈代谢,转化为构成人体的物质和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所以,它们是维持人体的物质组成和生理机能不可缺少的要素,也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合理的营养素供给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前提。本期健康宝典,国康家庭医生将为您解析各种常见食物的热量,各种营养素的作用,帮助您科学选择食物,合理膳食,构筑坚实的健康基石。

(一)能量/中国饮食成分表

营养学中,能量是食物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三大营养素在人体代谢中产生的。这三种营养素在人体内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出大量能量供机体使用。

能量的单位以千焦(KJ)或焦(J)表示。传统习惯上用的能量单位为千卡(kcal)。

人体通过摄取食物而获得能量,同时通过代谢产热而消耗能量。如果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则会转化为脂肪蓄积于人体,导致体重增加。

(二)常见食物热量(单位:kcal/100克可食部分)/中国饮食成分表

1、五谷类(主食)

解析谷类

健康小贴士:关于谷类食物的营养误区-吃碳水化合物容易发胖

很多人认为富含碳水化合物类的食物,如米饭、面制品、马铃薯等会使人发胖,这是不正确的。肥胖的真正原因是能量过剩。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三大产能营养素中,脂肪比碳水化合物更容易造成能量过剩。1克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在体内可产生约4kcal能量,而1克脂肪则能产生约9kcal能量,也就是说同等重量的脂肪提供的能量是碳水化合物的2.2倍。

2、豆类及其制品

解析豆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0g-50g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

健康小贴士:请勿饮用未煮熟的豆浆

豆浆中含有一些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脂肪氧化酶和植物红细胞凝集素等,饮用生豆浆或未煮开的豆浆后,可能引起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和腹泻等胃肠症状。这些抗营养因子都是热不稳定的,通过加热处理即可消除。所以生豆浆必须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维持5分钟左右,使这些有害物质被彻底破坏后才能饮用。

3、乳类及其制品

解析乳类

健康小贴士:饮奶误区-所有人都适合喝牛奶

有些人喝牛奶后会出现腹胀、腹痛、腹泻、排气增多等不适症状,这主要是由于他们消化道内缺乏乳糖酶,不能将牛奶中的乳糖完全分解并被小肠吸收,残留过多的乳糖进入结肠又不能在结肠发酵利用所致。在我国,居民中乳糖不耐受者比例较高,这些人可首选低乳糖奶及奶制品。如酸奶、奶酪、低乳糖奶等。其次要合理搭配食物,饮奶时注意和固体食物搭配食用。另外,饮奶要少量多次。建议一天饮奶量分2次-3次饮用。有乳糖不耐受且无饮奶习惯者从少量饮奶(50ml)开始,逐渐增加。

4、蔬菜类

解析蔬菜

经常食用蔬菜,有助于保持肠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风险。推荐成年人每天食用蔬菜300-500克。

健康小贴士:蔬菜食用小误区

误区1:切好蔬菜再清洗,浸泡过久

误区2:蔬菜久放才吃

5、水果类

解析水果

水果中含碳水化合物较蔬菜多,水果中的有机酸如果酸、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等含量比蔬菜丰富,能刺激人体消化腺分泌,增进食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水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此外,水果中还含有黄酮类物质、芳香物质、香豆素、D-柠檬萜(存在于果皮的油中)等植物化学物质,它们具有特殊生物活性.有益于机体健康。推荐我国成年人每日食用水果200-400克。

健康贴士:水果食用误区解析-水果与蔬菜可相互替换

尽管蔬菜和水果在营养成分和健康效应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它们是两类不同的食物,其营养价值各有特点。一般来说,蔬菜品种远远多于水果,而且多数蔬菜(特别是深色蔬菜)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的含量高于水果,故水果不能代替蔬菜。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有机酸和芳香物质比新鲜蔬菜多。且水果食用前不用加热,其营养成分不受烹调因素的影响。故蔬菜也不能代替水果。推荐每餐有蔬菜、每日食水果。

6、坚果类

解析坚果

坚果一般分两类:一是树坚果,包括杏仁、腰果、榛子、核桃、松子、开心果等;二是种子,包括花生、葵花子、西瓜子等。坚果含蛋白质36.0%、脂肪58.8%、碳水化合物72.6%,还含有维生素(维生素B、E等)、微量元素(磷、钙、锌、铁)、膳食纤维等。具有清除自由基、调节血脂、补脑益肾、提高视力等功效。每日推荐摄入量不超过30克。

国康家庭医生提醒:多食坚果易发胖

坚果属于高热量高脂肪食物。50克瓜子仁中所含的热量相当于一大碗米饭。这些热量如果不能消耗掉,那么多余的热量当然就会转化成脂肪。爱吃坚果的人要注意相应地减少一日三餐中其它饮食的摄入量,否则容易发胖。7、蛋类及其制品

解析蛋类

健康贴士:鸡蛋食用误区-鸡蛋与豆浆同食

许多人习惯早上喝豆浆时吃个鸡蛋。豆浆性味甘平,含植物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很多营养成分,单独饮用有很强的滋补作用。但其中有一种特殊物质叫胰蛋白酶,与蛋清中的卵松蛋白相结合,二者同时食用,会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降低营养价值。

8、肉类

解析肉类

肉类包括禽肉和畜肉。畜肉的肉色较深.呈暗红色,故有“红肉”之称;而禽肉及水产动物的肉色较浅,呈白色,故又称“白肉”。禽类可提供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主要以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为主.内脏含量比肌肉中多,肝脏中含量最多。鸭肝含铁最为丰富,每100g达23mg。畜肉类包括猪、牛、羊等的肌肉、内脏及其制品。畜肉类富含蛋白质、脂类、维生素A、B族维生素及铁、锌等矿物质。健康贴士:不同人群吃肉有讲究

牛肉:牛肉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手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但牛肉的肌肉纤维较粗糙不易消化,有很高的胆固醇和脂肪,故老人、幼儿及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

羊肉:有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之功效,对气喘、气管炎、肺病及虚寒的病人相当有益。还能益肾壮阳,补虚抗寒,强健身体,是冬令的滋养食疗珍品。但羊肉性偏温热,并非人人皆宜。阴虚火旺、咳嗽痰多、消化不良、关节炎、湿疹及发热者应忌食。

猪肉:猪肉肥瘦差别较大,肥肉中脂肪含量高,蛋白质含量少,多吃容易导致高血脂和肥胖等疾病;蛋白质大部分集中在瘦肉中,而且瘦肉中还含有血红蛋白,可以起到补铁的作用,能够预防贫血。肉中的血红蛋白比植物中的更好吸收,因此,吃瘦肉补铁的效果要比吃蔬菜好。

鸡肉,脂肪最少的肉。这里说的鸡肉,是指去皮的鸡肉,因为鸡的脂肪几乎都在鸡皮。每100克去皮鸡肉中含有24克蛋白质,却只有0.7克脂肪。鸡肉对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月经不调、贫血、虚弱等症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9、水产品

解析水产品

水产品蛋白质含量在15%左右,尤以河蟹、对虾、章鱼等较高。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维生素含量与鱼类近似,有些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烟酸和维生素E。矿物质含量多在1.0%~1.5%,其中钙、钾、钠、铁、锌、碘、硒、铜等含量丰富,以硒的含量最为丰富;牡蛎、扇贝中锌含量较高;铁的含量以河蚌和田螺为最高。

健康提醒:生吃水产品要谨慎

海鲜往往携带有副溶血性弧菌等致病菌,副溶血性弧菌广泛存在于海水中,耐热性较强,80℃以上才能被杀灭,如不烹饪至熟透,极易导致食物中毒。而不新鲜的水产品会因为蛋白质分解而产生较多的组胺,容易引起食用者过敏。

因此,一般情况下加工水产品一定要蒸熟煮透,切勿贪鲜而导致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如果需要生食水产品,一定要选择具有相应的餐饮服务许可项目的餐厅。

10、油脂类

解析油脂

健康小贴士:健康用油误区-高温炒菜

很多人炒菜时喜欢用高温爆炒,等到锅里的油冒烟了才炒菜,这种做法不科学。高温油不但会破坏食物的营养成分,还会产生一些过氧化物和致癌物质。建议先把锅烧热,再倒油,这时就可以炒菜了,不用等到油冒烟。

11、调味品

解析调味品

调味品能增加菜肴的色、香、味,促进食欲。从广义上讲,调味品包括咸味剂、酸味剂、甜味剂、鲜味剂和辛香剂等,食盐、酱油、醋、味精、八角、茴香、花椒、芥末等都属此类。

健康小贴士:常用调味品的营养价值

酱油:酱油的主要原料是大豆,大豆及其制品因富含硒等矿物质而有防癌的效果;酱油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降低人体胆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并能减少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酱油可用于水、火烫伤和蜂、蚊等虫的蜇伤,并能止痒消肿。醋:是一种发酵的酸味液态调味品,以含淀粉类的粮食(高粱、黄米、糯米、籼米等)为主料,谷糠、稻皮等为辅料,经过发酵酿造而成。醋可以开胃,促进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帮助消化吸收,使食欲旺盛,消食化积;醋可软化血管、降低胆固醇;醋还能减少胃肠道和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起到醒酒的作用。

12、酒类

解析酒类

酒多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酿造而成,其化学成分是乙醇,一般含有微量的杂醇和酯类物质。酒中所含的酒精,在人体内能产生能量,每克酒精能产能7kcal。少量饮酒能促进血液循环,通经活络,祛风湿。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成人每日饮酒量应控制在以下标准内:

成年男性:每日酒精量≤25克,相当于啤酒750ml,葡萄酒250ml,38°白酒75克,高度白酒50克;

成年女性:每日酒精量≤15克,相当于啤酒450ml,葡萄酒150ml,38°白酒50克。

健康小贴士:酒的选择

(1)青壮年男子适宜饮葡萄酒、啤酒、黄酒,不宜时常饮烈性白酒,若是喜欢饮白酒,每天亦不要超过100克;老年人适宜饮葡萄酒、啤酒,若饮白酒,每次不宜超过50克,以30克为宜;妇女、儿童在喜庆节日可饮少量的葡萄酒、啤酒、香槟酒。

(2)体力劳动者为了消除疲劳,可饮适量的白酒、啤酒;脑力劳动者宜饮葡萄酒、啤酒;夏季宜饮凉啤酒、香槟酒和葡萄酒,冬季宜饮热啤酒、葡萄酒。

小知识:认识胆固醇

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每单位在140~199毫克之间,是比较正常的胆固醇水平。

胆固醇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它不仅是身体的结构成分之一,还是合成许多重要物质的原料。胆固醇又分为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之为“好胆固醇”,后者偏高,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通常称之为“坏胆固醇”。

过分忌食含胆固醇的食物,易造成贫血,降低人体的抵抗力;但长期大量摄入胆固醇,不利于身体健康,会使血清中的胆固醇含量升高,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小知识: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是一种不能被人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以是否溶解于水中可分为两个基本类型:水溶性纤维与非水溶性纤维。

水溶性纤维:包括果胶、树胶、海藻多糖等。水溶性纤维可减缓消化速度和快速排泄胆固醇,有助于调节免疫系统功能,促进体内有毒重金属的排出。大麦、豆类、胡萝卜、柑橘、亚麻、燕麦和燕麦糠等食物都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纤维。

非水溶性纤维:包括纤维素、木质素和一些半纤维素以及来自食物中的小麦糠、玉米糠、芹菜、果皮和根茎蔬菜。非水溶性纤维可降低罹患肠癌的风险,同时可经由吸收食物中有毒物质预防便秘和憩室炎,并且减低消化道中细菌排出的毒素。

豆油:含丰富的卵磷脂、胡萝卜素。但不宜高温油炸,发烟点低(180℃),容易产生油烟,精制时须添加许多抗氧化剂。

玉米油:含丰富的维他命E与F,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增进新陈代谢功能,具抗氧化作用,耐高温,发烟点可达245°C,尚含有卵磷脂及生育酚。

芝麻油:含有较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抗氧化剂,如维生素以及独特芝麻醇,但麻油最好不要高温烹调,且麻油的发烟点较低也不适合炒菜。

花生油:含有特别的香味,为各类脂肪酸成份比较平均者,油质较稳定,适合高温油炸。

菜籽油:含有较高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罹患。

葵花籽油:有显著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和预防冠心病的作用。葵花籽油中生理活性最强的a生育酚的含量比一般植物油高,而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维生素E含量的比例较均衡,便于人体吸收利用。

橄榄油:有较高稳定抗氧化成份与抗热性,可降低胆固醇及预防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发生。

牛油:含有多种饱和脂肪酸如棕榈酸和肉豆蔻酸等,使用过多容易导致血脂过高,也可使全身动脉硬化,其中包括脑动脉。

小贴士:神奇的脂肪酸

脂肪酸是脂肪分子的基本单位,而每一种脂肪酸在结构上则有很大的差异,根据其结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二)单不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含单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油品为:橄榄油、芥花籽油、花生油等。它具有降低坏的胆固醇(LDL),提高好的胆固醇(HDL)比例的功效,所以,单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三)多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的效果,但稳定性差,不适合加热,在加热过程中容易氧化形成自由基,加速细胞老化及癌症的产生。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其中亚油酸、亚麻酸为必需脂肪酸。含多元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油有:玉米油、黄豆油、葵花籽油等等。

小贴士:认识嘌呤

嘌呤,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于人体内,在能量供应、代谢调节及组成辅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嘌呤在人体内氧化而变成尿酸,人体尿酸过高就会引起痛风。

低嘌呤食品:每100g食物含嘌呤<75mg。

中嘌呤食物:每100g食物含嘌呤75~100mg。

高嘌呤食物:每100g食物含嘌呤>100mg。

小贴士:认识钙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无机元素,其中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另外,钙对于维持神经和肌肉活动、维持血管正常通透性、促进体内某些酶的活性都有重要作用。

我国居民钙的摄入量普遍较低,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手足痉挛等。

人体对钙的吸收主要在小肠。一般来说,食物中钙的吸收率为20%-60%,吸收率受以下因素影响:

(一)机体的生理状况:钙的吸收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成人为20%,老年人则更低。

(二)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

(三)植酸、草酸:谷物中的植酸、某些蔬菜中的草酸可与钙结合形成难溶的植酸钙和草酸钙,降低钙的吸收率。

(四)膳食纤维:会干扰钙的吸收。

(五)脂肪酸:脂肪消耗不良时,未被吸收的脂肪酸会与钙形成钙皂,影响钙的吸收。

小贴士:认识微量元素——铁

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人体内含铁量随性别、年龄、体重、营养和健康状况不同而有较大个体差异。成人体内含铁量为3-5克。

铁的主要生理功能为参与体内氧和二氧化碳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参与体内其他物质的合成、转运等。

铁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中,可反复被机体利用。尽管人体每日膳食中含铁量不低,但是吸收率低,故易造成铁缺乏,引起贫血。

小贴士:糖尿病人如何选择食用水果

(一)糖尿病人在血糖控制平稳时可以选用含糖量低的水果。血糖高、病情不稳定的患者不宜食用水果。

(三)进食水果的数量:一般每天食用水果不能超过1个交换单位。苹果、梨、桃200g或西瓜500g约为1个交换单位。在进食水果的同时要与主食进行等热量交换,也就是说进食水果1交换单位,如苹果200g,就要相应减去1交换单位主食,如大米25g。这样做既不会影响血糖,又补充了身体需要的水果中的有用物质。

(四)加强血糖监测:食用水果前及吃水果后2小时应监测血糖,如血糖上升太高,则应减少水果摄入量。

(一)认识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失的一类营养素,存在于食物中。根据维生素的溶解性可将其分为两类:

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及有机溶剂中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四种。

水溶性维生素:可溶于水的维生素,主要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B族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叶酸、泛酸、胆碱等。

(二)各类维生素

水是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生命必需的物质,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功能。

一般成人每日饮水量不应少于1200ml。最好选择白开水。而且,饮水应少量多次,要主动,不要感到口渴时再喝水。

THE END
1.中国各种食物营养成分表.pdf中国各种食物营养成分表.pdf 6页内容提供方:Yxq927 大小:828.26 KB 字数:约2.1万字 发布时间:2022-10-27发布于四川 浏览人气:604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1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中国各种食物营养成分表.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https://m.book118.com/html/2022/1022/8140031141005004.shtm
2.食品标签与食品营养标签解读食品营养标签 在食品的外包装上向消费者提供食物营养特性的一种描述 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成分信息和特性的说明 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是消费者最简单、最直接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 也是均衡膳食,提高公众健康的基础性内容。 食品标签标准和食品营养标签的关系 在我国,食品通用标签标准先于食品营养标...https://www.nujiang.gov.cn/xxgk/356072064/info/2021-181713.html
3.常见食物营养成分含量表.xls下载全文可预览常见食物营养成分含量表五五谷谷杂杂粮粮注:以下表中数据是每100克食物的营养成分含量,各种颜色数字的单位分别为:红色(克),绿色(微克)、蓝色(微克),能量单位为千卡。谷物蛋白维生素糖质脂肪AEC叶酸B6B12大米76.37.30.30.497.32.21.519.1小米769.73.5124.1330.4568.5小麦78121.5150.87.20.418.6玉米72.28.54.3542.19.2170.35...http://www.souwenku.com/p-4535366.html
4.食物营养成分表患者如果营养不良的话,可能会出现身体免疫力下降或者脸色苍白的症状,建议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动物肝脏或者...https://mip.yilianmeiti.com/question/2809719.html
5.常见食物营养成分含量表(最新)常见食物营养成分含量表常见食物营养成分含量(表1)(五谷杂粮)注:以下表中数据就是指每100克食物得营养成分含量、各种颜色数字得单位分别为:红(克)、绿(毫克)、蓝(微克);能量单位为千卡、蛋白维生素矿物质膳食胆B 1锌固糖质脂肪AEC叶酸B62钙铁钾纤维醇能量大 米76。7 .30o 30、7. 32o21. 51 9.71o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1201/16/130642_1006712235.shtml
6.食品成分表里的钠和我们理解的食盐是一个概念吗?2、配料表中并没有加盐,为什么营养成分表中的钠含量不是"0"? 钠在各种食物中都是天然存在的。日常我们吃的米面类、蔬菜水果类、肉蛋奶类等食品,本身都含有钠,只不过含量有高有低。《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对钠的控制要求是:每100kJ小于等于24mg。即只要不超过24mg,对于婴幼儿来讲都是安全的。由于钠在食物中...https://www.meipian.cn/158eabai
7.食物营养成分查询本系统可查询一千五百多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如食物中的热量、脂肪、蛋白质、维生素A、胡罗卜素、钙等营养成份含量,并提供相关食物营养成份知识,数据齐全、权威,查询方便,是您保持身材和健康的好帮手。 推荐工具 眼保健操 食物卡路里 卡路里消耗 中草药 民间偏方 ...https://yingyang.51240.com/
1.食物营养成分表?七、食物营养成分表怎么看? 营养成分表包括了1.食用量、食品份数 2。热量 3.各种营养成分 4. 营养素参考值四大类。读懂食用量和份数可以让我们知道吃了多少,并估算其他营养素的摄入情况;看懂热量和其他成分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食品营养含量的多少,并正确选择健康食品;明白营养素参考值真正的意义所在可以使我们充...https://www.lnky.net/bljq/37698.html
2.《营养配餐》课程标准了解营养标签的编写,了解营养成分表各指标的意义; 掌握营养标签的解读和设计; 能够为特定个体和群体进行营养咨询和营养宣教。 (2)教学提示 在熟悉《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的基础上,采用案例教学,配合采用知识讲解、小组讨论方式,利用多媒体信息化的教学资源,了解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意义,熟悉预包装食品...https://www.lsgx.com.cn/yypr/manage_yypr/tsxbkc_yypr/5009.html
3.常见食物营养成分表图随着健康消费理念的逐步普及,小伙伴们在选购零食的时候越来越注重零食是否健康,比如在减脂期,要选购一些低热量的零食的时候,那产品包装上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就是你的选择标准了,你可以通过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判断这款零食的热量和营养成分,是否符合你的要求。那么很多小伙伴其实都看不懂营养成分表上的内容是什么,今...https://blog.csdn.net/weixin_34013170/article/details/113036038
4.膳食调查报告(6)蔬菜类:西红柿 30g(7)植物油(纯热能食物):2g 评价:该同学6月7日一天食谱中所含五大类食物齐全,食物品种多样化。 2、食物所含营养素的计算。 首先从食物成分表中查出各种食物每lOOg的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含量,然后计算食谱中各种食物所含能量和营养素的量。 https://www.yjbys.com/diaochabaogao/2957952.html
5.食品营养成分表,你会看吗?南方plus当你在超市里挑选食物时,首要看的是什么呢?是品牌? 包装? 还是价格? 那有没有人关注营养成分表呢? 近日,有网友问到关于营养成分表的问题。 首先,营养成分表是长这个样子的! 1、营养成分“4+1” 营养成分表一般分为5行3列,5行就是分列了“4+1”的具体事项。所谓的“4+1”,“4”代表着4种核心营养素...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811/22/c1688571.html
6.看懂食品营养成分表,让你多活30年公众需要改变自己饮食习惯中存在的问题时,营养成分表和它里面附带的参考值百分比可以提供及时的、科学的指导。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计算自己即将摄入的各种营养素的量,从而平衡自己的膳食。并且,由于营养成分表就印在食物的外包装上,它可以在消费者选择食物时就开始影响他们的决策,而不是当事后诸葛亮。例如,一根含...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78538305/
7.每100g黄豆营养成分表营养价值好处黄豆是生活中的常见豆类,对于女性而言多吃黄豆是有很多好处。生活中有些人是比较养生的,所以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分析也非常在意,黄豆中的营养成分是非常丰富的,每100克中的黄豆营养价值都非常高,所以要注意选择性的食用,那么每100g黄豆营养成分表是怎样的? https://www.cndzys.com/shenghuoyangsheng/changshi/1888657.html
8.2023食材(中国食物成分表2023)3、升糖指数更高。酸辣土豆粉食材,螺蛳粉食物,酸辣粉丝等食材,米线和米粉都是以优质大米为原料制作而成的成分表。 4、李亚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临床营养师。下面是米饭食材,面条和各种粉的营养成分对比,米线会添加少量的淀粉作为调配,这是因为米线和米粉的制作通常选择直链淀粉含量高的籼米作为原料食物...https://www.guanmai.cn/llarticle/13555
9.食物营养成分速查表(食物营养成分速查表,了解降营养从餐桌开始)食物是我们生存必不可少的,但是仅仅摄入食物还不足以保障我们的健康。因为不同的食物摄入不同的营养成分,而恰当的营养搭配,才能让我们的身体得到全面的营养滋养。 因此,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才能真正地从餐桌上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下面是一份食物营养成分速查表,详细介绍各种食物中的营养素含量,让你更好地进行营养...https://www.baiyuzhengxin.com/shiliao/360759.html
10.了解营养成分表:活在当下必须掌握的技能尽管在预包装食品上注明产品营养成分已经是国家强制规定,但实际上,在普罗大众选购食品时,营养成分似乎并不是必看内容之一。消费者对于营养成分知识的普及率提高的很慢,我从2010年开始就随机问过周边的很多朋友,以某品牌绿茶为例,几乎没有人看过产品外包装上注明的营养成分表,很多人反倒是更习惯于看看瓶盖是否中奖。 https://www.chunyuyisheng.com/articles/18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