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黑科技”

食品产业是与人民美好生活紧密关联的民生产业,是农业资源实现市场转化的关键环节,也是实施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提出,加快构建与食物开发相匹配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突破品种、技术、设施装备等瓶颈制约,培育战略性新兴生物产业,鼓励和支持发展新型食品,用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食品产业中的前沿科技和创新产品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舌尖上的黑科技”。这些新兴技术是否会改变食物获取的模式?“未来食品”到底离我们有多远?本期对话邀请陈坚、王守伟、郭顺堂等专家展开交流讨论。

我国食品科技发展水平处于全球前列

陈坚:改革开放40余年,我国食品工业快速发展,不仅满足了持续二三十年凭票证限量供应食品的温饱需求,更成长为全球第一大食品工业。近年来,我国食品科技研发实力不断增强,基础研究水平显著提高,高新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整体差距明显缩小,取得了一批以营养健康食品加工、中华传统食品工业化、大宗粮食转化、食品生物工程、食品装备制造为代表的引领产业发展的重大创新成果。食品领域实现了核心关键技术由单一的“跟跑”向“跟跑、并跑、领跑”并存的历史性转变。总体来看,我国食品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处于全球前列,但是在食品营养与健康基础理论、加工过程参量与食品产品品质、食品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等方面仍存在着一定差距。

王守伟:以我所在的肉类科技领域为例,肉类产业是中国的第一大食品产业。从1991年开始,我国肉类产量连续30多年稳居世界第一,科技创新作为强大的内源驱动力推动肉类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障着全球肉类供给安全,我国的肉类科技发展走过了一条从传统、现代到未来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全球影响力大幅提升。中国在传统特色肉制品现代化生产技术、现代高品质发酵肉制品技术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装备上取得突破,整体基本处于国际并跑水平,一些方面具备了领跑优势。近年来,我国科学家瞄准世界前沿问题和引领未来发展的颠覆性技术,开展细胞培育肉、微生物蛋白肉等新型替代蛋白食品研究,目前在细胞培育肉种子细胞构建、3D生物打印和产品开发,微生物蛋白细胞工厂构建和产业化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国际领先的成果,但我们在关键生产装备、基础原料和产业链的完善度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郭顺堂:产业界针对我国传统特色食品开展了大量研究和技术攻关,解决了传统食品加工的现代化问题,构建了中国传统食品加工技术和装备体系。以我主要研究的植物蛋白与大豆食品为例,自古以来我国就有食用植物蛋白的传统,近年来,我们不但在植物蛋白组织化或仿肉制品的蛋白纤维化(拉丝)方面确立了干法、湿法挤压技术和装备的现代化生产体系,植物基奶类还广泛替代动物产品作为配料用于其他食品的调制和加工。当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是食品产业大国,但仍不是进入领先行列的强国。从出口看,我国主要是原料供应商而不是终端产品的制造和销售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我国食品企业缺少对世界市场的洞察,不了解国际消费的诉求,产品创新能力不强、国际品牌影响力建设不足等问题。

郭顺堂:我们的食物消费经历了解决如何“吃饱、吃好、吃得更健康”三个阶段,当下的食品科技就是要解决“吃得更健康”的问题。传统和现代消费理念与技术的融合将会成为未来我国食品发展的优势和特色。例如,传统的冰淇淋往往含有较高的糖分、脂肪以及多种人工添加剂,如增稠剂、乳化剂、香精等,而消费者需要低脂低糖和更简洁的配料表。我们团队近期推出的大豆冰淇淋产品,其研发初衷正是迎合了这一市场需求。我们利用大豆中的蛋白质和油脂代替一般冰淇淋中的动物性蛋白质和油脂,热量及脂肪仅为市售冰淇淋的一半左右。此外,大豆蛋白的乳化特性使得大豆冰淇淋在制作过程中能够形成细腻的质地,入口即化,豆香味浓郁,风味独特。我们还通过先进的脱腥技术和风味调配,使大豆冰淇淋能够克服传统大豆制品的豆腥味,呈现出独特而诱人的风味。

王守伟: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强化及网络零售的蓬勃发展,肉类产业进入转型升级阶段,消费朝着个性化、高端化、健康化等趋势急速变革,美味、营养和方便的肉制品受到市场青睐。未来,市场上的产品结构将更为丰富,传统肉制品和高品质西式肉制品将会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在科技领域,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将成为必然趋势,人工智能技术、生命科学及生物化学等领域的成果将融入肉类科技创新,在精准营养、风味物质、安全稳定、智能化生产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推动肉类产业持续进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消费需求。

食品科学归根到底是人的科学,围绕人的生命健康展开

陈坚:“未来食品”是食品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相融合的高技术产业。我认为,未来食品技术就是食品领域最为重要的新质生产力之一,而科技创新无疑在其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以替代蛋白产业为例,科技创新可以让食物并不只局限于来自耕地或养殖场,通过充分挖掘生物资源潜力,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蛋白。未来食品技术或许可以彻底变革传统的食物制造模式,有效提升蛋白的生产效率,有助于建构起绿色、高效、可持续的生产机制。我们有必要围绕制约我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面对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需求,瞄准资源挖掘、精准营养、食品感知、智能制造和智慧监管等前沿方向,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始创新,推动我国食品不断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高科技技术,引领世界食品产业的发展,提升我国在世界食品科技领域的参与度和话语权。

郭顺堂:例如,科学家和企业家利用大豆、豌豆、坚果等植物蛋白和藻类、酵母等细胞蛋白尝试替代动物蛋白食品的研发,并试图给消费者带来与动物产品类似的口感和风味的消费体验。这些产品的开发,使人们从植物、动物生产食物蛋白转变为直接消费植物蛋白。这样的生产方式,一方面,减少了耕地和水资源消耗,显示出良好的生态效益,如与牛肉生产相比,植物基食品生产用水和排放的温室气体大幅缩减。另一方面,这种食物的推广将减少人们对动物脂肪、胆固醇等摄入,有益于减少肥胖和患心血管疾病风险,更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健康消费的诉求。

王守伟:最近,我们团队研发了鸡肉米、猪肉米,这是一种组合食品,是未来食品的一种探索。2016年,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率先建立起食品生物制造实验室,把细胞培育肉列为重点研究方向,围绕种子细胞、培养基、微载体、反应器、生产工艺和安全评价等方面组建6个团队展开联合攻关,取得了系列成果。目前,我国在细胞培育肉领域的整体水平已处于国际第一梯队。国内外都同样面临着不少亟待解决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如种子细胞构建、细胞增殖与分化调控、无血清培养基研发和大规模生产技术工艺开发等,在这些方面我们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但在反应器的核心配件与技术、基础试剂等方面还依赖国外进口,在产业链方面也存在差距。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持续的研究和投入力度,加快产业链的构建,一定能够在国际上占据主导地位。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双轮”驱动保障食品安全

王守伟:多年来,食品安全被放在了空前重要的位置上,并被视为重要的民生问题。总体来看,在国家的大力监督和管理、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整体形势稳中向好。我国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方面处于全球先进水平。但是,食品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未来,生物安全将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特征,比如新的致病微生物或病毒的出现可能会造成的新的安全问题,这是全人类都将面临的挑战。

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陈坚: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不到2∶1,远低于美国(3.7∶1)、日本(11.7∶1)等发达国家。我国食品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精干高效的食品科技持续创新体系在体制和机制上亟待完善。研发经费投入缺乏持续稳定性,区域性、局部性的科技创新资源投入集中度仍需进一步优化改进,多元化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尚未建成,不利于形成产业创新的标志性成果。成果转化通道不畅、产权激励不足导致高校、科研院所推动成果转化的热情减弱,缺乏专业化服务机构对科技成果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孵化致使中间环节尚未打通,大部分食品企业创新意识不强造成创造、吸纳、运用科技成果的能力不足,技术需求与对接等环节尚未打通,“最后一公里”尚未突破,创新成果难以落地。尤其是在食品创新主体方面,以企业为主体、以学研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突破口的创新机制尚未形成。

王守伟:研究和创新一定要结合产业、市场的具体问题和需求来确定创新目标,提高成果转化率,用市场的实践和占有率来评价成果水平。当然研究成果的落地也需要政策上的支持,今年9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就是最大的政策利好。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正在北京丰台区建设新蛋白食品科技创新基地,包括细胞培育肉和微生物蛋白基础研究实验室、中试生产线、食品化加工实验室等,计划2024年底投入使用,届时将成为新蛋白创新研发和转化应用综合性开放实验平台,打造标杆性未来食品产业孵育基地,加速实验室成果向工业化转化落地,助推我国新蛋白食品产业的发展。

郭顺堂:我和团队将继续围绕植物蛋白和大豆食品展开研究。植物蛋白和大豆食品产业是一个关系到我国蛋白营养和国民健康的大产业。近年来,植物基食品的兴起为植物蛋白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我国在加工原料、加工技术创新和装备现代化方面出现了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原料混杂专用性不强、高耗能和废水排放、新消费场景产品创新问题以及加工技术装备智能化等。虽然问题很多,但我们前期已有很好的工作基础,未来通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食品产业,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将我国打造成满足人民营养健康需求的、有国际竞争力的食品产业强国。

王守伟:畅想未来,食品首先要满足人类的营养需求和能量需求,根据个体需求精准确定蛋白质的组成,包括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比例、脂肪和碳水的含量以及具体的类型等。同时,根据人体状态,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设计食品,调整和恢复身体健康。未来食品的应用场景也会发生巨大变化,比如在太空移民、星际旅游等科幻场景中,不可能携带大量的食品原料,我们可以携带细胞和培养基,现场制造获取动物蛋白或植物蛋白。总之,未来食品将更加注重科学消费和精准营养,根据个体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实现美味、美型和营养的完美结合。我们也将继续对细胞培育肉、微生物蛋白等开展创新研究,助力我国抢占未来食品和食品生物制造技术高地,为人类提供不竭的蛋白质。(韩松妍)

原创推荐

探访“一颗大”种植园——看“高素质”西红柿是如何打造出来的

视频推荐

吃石榴不吐籽引发肠梗阻

良品铺子被指配料表造假

面包将告别脱氢乙酸钠

吃辣还有这样的好处

食用油散装运输强制性国标发布

热点排行榜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区16号楼邮编:100070

中国食品安全网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国家级专业新闻媒体。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国家级互联网平台。

THE END
1.食品营养标签问题分析的五个核心问题标示值实测值食品添加剂预包...核心提示:关于食品营养标签,一些食品小企业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很容易出现错误,也一直是职业索赔人关注的一个重点,这个现象与这些企业自身缺乏专业的指导有关,而有些监管人员也并没有深入的研究GB 28050《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要求,对于投诉举报理解得似是而非,笔者结合该标准规定,对实际工作中的几个常见问题,解析...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PKR7NB0514EAHV.html
2.只要饮料与现有饮料配方不同,是否可以申请饮料专利律师解答共有2条 配方是能依法申请专利的。配方可以属于发明专利中的方法专利或改进方法的专利,但配方必须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且申请人需要提交请求书、说明书及其摘要和权利要求书等文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是指对产品、方...https://wap.findlaw.cn/wenda/q_31436671.html
3.对中草药配方如何申请专利?专家导读 人们完成一种中草药配方后,为了保护自身权益,可以去申请专利。申请发明专利,可以本人或者通过代理机构完成,需要准备好专利申请书等等材料,去专利局提交,受理后专利局进行审查,然后进行公示,在规定期限内无异议的,专利证书生效。 对中草药配方如何申请专利? 一、对中草药配方如何申请专利? 中草药配方只能申请...https://mip.64365.com/zs/1253491.aspx
4.基蛋生物: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意向书股票频道公司在安全生产、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有一系列严格的制度、规定和要求, 但由于采购、生产、运输、存储等环节众多,公司仍面临一定的质量控制风险。 (三)核心技术失密的风险 POCT 产品的配方和制备技术是公司主要的核心技术,由于 POCT 产品的特 殊性,出于保护核心技术的考虑,公司仅对少数关键制备技术申请专利。因...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7062600000082_21.shtml
5.苦荞茶苦荞深加工苦荞食品配方工艺专利技术资料集46、CN101455378-一种含有苦荞的保健品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08103057805 47、CN101461435-一种黑苦荞茶的配方及制备方法-申请号2009100763064 48、CN101554236-苦荞麦特殊营养粉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09100519949 49、CN101642252-一种苦荞颗粒的保健食品、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申请号2009101629908 ...http://www.hebeikj.com/opq/1840.htm
1.可以为食品产品申请专利吗?导读:食品和饮料行业的公司如果不对其创新进行专利保护,可能会错过显著的优势。尽管普遍认为“食谱”不能申请专利,但食品和饮料产品的独特配方及其他方面通常是可以申请专利的。忽视这一点可能会让您落后于那些保护其创新并获得竞争优势的竞争对手。 食品和饮料行业的公司如果不对其创新进行专利保护,可能会错过显著的优势...https://www.10100.com/article/104455
2.食品类发明专利的申请事项和注意事项导读:申请食品类发明专利需要提供一些特定的资料和文件。以下是申请食品类发明专利时需要准备的内容:1. 专利申请表:填写完整、准确的专利申请表是申请食品类发明专利的第一步。该表格需要 本文目录一览 1、食品类发明专利授权率 2、食品类发明专利比生物类专利多吗? http://www.biaof.com/article/4568461.html
3.如何通过专利提升职称评定的竞争力三、如何准备职称评审中的专利材料? 选择合适的专利类型 根据您的专业领域和职称评审要求,选择合适的专利类型进行申请。 关注专利申请进度 专利申请是一个耗时的过程,因此,您需要密切关注专利申请的进度,确保在职称评审截止前获得授权。 合理规划发明者位置 https://blog.csdn.net/2301_78293331/article/details/143860352
4.如何有效提升食品安全并顺利发表学术论文科技应用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不仅因为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更因为它关乎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食品安全的管理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但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挑战,在这一背景下,研究食品安全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指导实践工作也具有极大的现实...https://jbmpb.com/post/17539.html
5.食品配方专利怎么申请依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申请人对食品配方申请专利的,要依据专利法的规定提交相应的材料,让专利局进行审查。 相关法律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第二十六条 申请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应当提交请求书、说明书及其摘要和权利要求书等文件。 请求书应当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名称,发明人的姓名,申请人姓名或者名称、...https://www.66law.cn/laws/662351.aspx
6.食品配方专利申请范文食品配方专利申请范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代谢、调节生理机能的食品配方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食品配方包括青梅和包裹在青梅外的保健外裹物,所述保健外裹物的成份包括低聚木糖、抹茶粉、北虫草粉、姬松茸粉、水苏糖、决明子粉、荷叶粉、蔓越莓粉以及玉米小肽粉。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制备糖制青梅、称取并混匀保健外裹物...https://www.bjnajie.com/pt/food/4412.html
7.民间医学妙方85方此药方曾荣获国家医药发明专利,经大量临床验证有效!简单快捷,对于各种胃病皆效!特提供给大家,以供参考! 假若用于商业用途,敬请遵守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 该配方系医药技术领域配方。 一、配方的来由; 配方由呋喃唑酮和维生素B6组成。最初,我无意中错喝了这两味药,不想竟发生了奇迹,立马止住了胃疼。带着疑惑接连...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1093866.html
8.新型实用专利申请《专利法》实用新型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凡是产品结构、形状或者结构和形状相结合,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保护期是10年。 实用新型与发明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实用新型只限于具有一定形状的产品,不能是一种方法,也不能是没有固定形状的产品;第二,对实用新型的创造性...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l19x0cq.html
9.配方专利如何申请?申请需要多少钱常见问题在当今的科技时代,配方专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您是否想知道如何将自己的独特配方转化为专利,从而获得法律保护呢?本文将以编辑的视角,为您详细解读配方专利的申请流程及相关费用问题。无论是创新的食品配方、独特的化学配方还是其他领域的配方,我们都将为您提供全面的指导。申请配方专利不仅可以保护您的知识产权,还能为您...https://www.wen51.com/news/show/279154/
10.餐饮技术配方合同(精选10篇)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加强,合同的地位越来越不容忽视,签订合同是减少和防止发生争议的重要措施。知道吗,写合同可是有方法的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餐饮技术配方合同,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餐饮技术配方合同 1 转让方(甲方):___ 受让https://m.oh100.com/a/202201/4138763.html
11.中药专利范文8篇(全文)首先是新颖性问题, 所谓新颖性, 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 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 (含申请日) 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对中药复方而言, 因为配方是其主要技术特征, 因...https://www.99xueshu.com/w/ikey7j8lpfrf.html
12.可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有()【多选题】王某在同日就一项发明创造既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又申请发明专利,并在申请时分别说明对同样的发明创造已申请了另一专利。此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被授予了专利权。若发明专利申请符合其他授权条件,则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 若实用新型专利权已经终止,则发明专利申请不能被授予专利权 B. 若王某不同意放弃...https://www.shuashuati.com/ti/ef5d8deb39514e28830e0b7630320889.html
13.工业经济领域百问百答答: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抓投资上项目促发展部署,梳理“项目为王”鲜明导向,重点围绕先进钢铁、绿色化工、健康食品、现代轻纺、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9大主导产业,突出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突出产业基础再造,突出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突出...https://www.zjk.gov.cn/content/bwbd/197960.html
14.食品申请专利时是否要公开配方?–960化工网问答食品申请专利时是否要公开配方?网友 3 最佳答案 回答者:网友 专利的本质就是公开技术方案以获得一定期限的保护。 所以,如果要想获得专利的话,肯定会公开技术方案的。即使未充分公开而获得了专利权,其他人也可以以此为理由向专利复审委员会请求宣告该专利无效。推荐...https://www.chem960.com/ask/q-e57ad3d657e24656b5c0a0f387064f50
15.深市上市公司公告(2月8日)长高集团(002452)发布公告,就有关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马孝武先生及董事马晓先生、林林先生、刘家钰女士、财务总监刘云强先生计划在减持公告发布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2021年11月1日-2022年4月30日),以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部分公司股份。 https://stock.10jqka.com.cn/20220208/c636513700.shtml
16.菜品是否可以申请专利?菜谱不能申请专利,那做菜的方法又是否可行呢?我们再来看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的记载: 由上述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的内容可知,符合新颖性、创造性以及实用性的烹饪方法是可以被授予专利权的。但在实际情况下,不同厨师在烹饪食品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技巧,而这些技巧很难用文字或具体数字去表述,所以一些私家菜品由于无法准确记录...http://www.fypatent.com/nd.jsp?id=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