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也称生产费用,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即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数量与其价格乘积的总和。
(二)产品特征
产品特征是产品自身构造形成的特色,它可以指产品的外形设计、款式颜色、功能效用、质量品牌、商标包装以及附加在产品上的服务等,或者是全部或者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些特征能反映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三)企业的推销能力
企业的推销能力一般包括选择分销渠道与开展促销活动。企业在订价时,必须考虑自身的推销能力,推销能力强的企业,可通过高价策略完成推销任务,即企业具有使价值增值的手段。
三、影响企业订价的外部因素
(一)市场供求
产品价格的确定在相当程度上需考虑市场供求状况以及供求关系的变化。一般地,成本是制定价格的下限,而市场供求则是制定价格的上限。
市场供给是指一定价格水平下市场所能提供的产品总量。产品供给与价格的运动一般呈正方向变化,即市场价格越高,产品供给越多;市场价格越低,供给就越少。
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价格水平下,市场对一定产品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量。通常需求与价格呈反方向运动,即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
(二)竞争状况
市场竞争是影响产品定价的直接因素之一。竞争因素对定价的影响取决于不同市场的竞争程度。市场竞争程度由产业中竞争者的数量和竞争环境所决定。
(三)政府的价格管制
价格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按照政府对价格管制的宽严程度可分为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市场调节价。在政府价格管制下,生产经营者不能自主定价。
四、成本导向定价法的概念
成本导向定价法就是企业在商品定价时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即以商品的成本或投资额作为制定价格的主要依据。在具体定价时,首先考虑的是收回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花费的全部成本,以成本作为商品定价的最低界限,这种方法通常被称为成本导向定价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又分为成本加成定价法和目标收益定价法。
五、需求导向定价法的概念
需求是影响商品定价的主要因素。需求导向定价法是以商品的市场需求强度及消费者对商品认知价值的大小为依据来进行定价的方式方法。
需求导向定价法包括认知价值定价法、区分需求定价法和反向定价法三种具体方法。
六、竞争导向定价法
竞争导向定价法是企业常用的定价方法之一。
竞争导向定价法又包括随行就市定价法、产品差别定价法和密封投标定价法。
七、折扣让价定价策略
这种策略是指企业为鼓励客户尽早付清货款、大量购买、淡季购买,或鼓励渠道成员积极推销本企业的产品,在基本价格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折扣率给予买方的一种优惠措施,是企业进行产品促销、发展稳定客户的一种价格策略。折扣让价的形式很多,但在现实营销实践中,企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现金折扣
现金折扣是指企业为了加速资金周转,减少坏账损失或收账费用,给现金付款或提前付款的顾客在价格方面所给的一种优惠。如,某企业规定提前10天付款的顾客,可享受2%的价格优惠,提前20天付款的顾客,可享受3%的价格优惠等。
(二)数量折扣
数量折扣是企业给那些大量购买某种产品的顾客给予的一种价格折扣。例如购买西瓜在50千克以内,每千克价格为1.2元;购买西瓜在50千克以上,则每千克为1.0元。
(三)功能折扣
功能折扣又称贸易折扣。这是产品生产者和加工者给予中间商(批发商、零售商等)的一种价格折扣。如:某企业某商品的零售价目表注明每单位500元,商业折扣为40%~10%。它所表示的含义是:
零售商进货价:500×(1-40%)=300(元)
批发商进货价:300×(1-10%)=270(元)
(四)季节折扣
季节折扣是企业给那些购买过季商品或服务的顾客给予的一种价格折扣,目的使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在一年四季都保持相对稳定。
(五)折让
折让是制造商或经销商根据价目表给顾客价格折扣的另一种形式。常见的有以旧换新折让、促销折让等。
八、心理定价策略
心理定价策略是应用心理学原理,根据不同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的不同心理要求来定价的策略,这一定价策略必须以分析研究目标顾客的消费心理为前提。
(一)声望定价策略
声望定价是企业利用消费者仰慕名牌商品或名店声望的心理来制定商品价格的策略,这种策略把企业的商品价格有意识地定的比一般商品高,以迎合消费者崇尚名牌的心理。如金利来的箱包、领带、皮具、饰品等,价格一般要高出同类商品几倍甚至几十倍。现实中,质量不易鉴别的商品,常采用此定价策略,消费者常以价格判断质量,认为高价代表高品质。
(二)整数定价策略
整数定价就是企业在定价时,把商品的价格定为整数,不带尾数,使消费者产生“一分价钱一分货”的联想。这种策略主要适应于高档消费品或消费者不太了解的商品。例如,法国派思音系列化妆品的定价基本都是整数定价,高档进口汽车的定价也是整数定价。
(三)尾数定价策略
尾数定价策略正好与整数定价策略相反。就是企业在具体定价时利用消费者对数字认知的特殊心理,有意识地将商品的价格定成带有零头的价格,使消费者产生真实可信的心理错觉,进而促使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的一种价格策略。这种策略实质上针对的是消费者求廉的购买心理,一般用于多次购买的基本生活用品或日用品。如一包洗衣粉4.98元就比5.0元更受欢迎。因为在消费者看来,4.98元是经过精心核算的价格,是不能再低的价格,容易使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产生信任感。
(四)招徕定价策略
(五)习惯定价策略
对于某些消费者经常重复购买的商品,消费者对其价格也已形成习惯。企业在对这些商品定价时,就必须考虑消费者的习惯倾向,不能随意变动价格,调高消费者就会转移购买;调低消费者又会认为商品有问题。因此,企业在定价时必须遵从消费者业已形成的习惯。如若确实需要调整价格,则应预先做好宣传,让顾客充分了解调价的原因,先让价格被消费者的心理所接受,然后再进行调价。
九、地区定价策略
现实中可供选择的地区定价策略有以下四种。
产地定价策略、统一交货定价策略、分区定价策略、基点定价策略。
十、产品组合定价策略
产品大类定价策略、任选品定价策略、连带产品定价策略、副产品定价策略、产品系列定价策略。
十一、新产品的定价策略
(一)撇脂定价策略
就是企业在新产品投放市场的初期,将其价格定得很高,利用新产品的显著特点和无竞争对手的有利条件,尽可能在短期内赚取更多的利润,尽快收回投资。以后,随着产量和销量的增加和成本的降低,再逐步降低价格。这种定价方法如同从牛奶中撇取奶油一样,利用顾客对新产品价格意识不太强烈,愿意花高价购买这些新产品的消费心理,从中获取高额回报。市场撇脂定价是一种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的营销策略,可在短时期内获取高额利润,迅速补偿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成本,并掌握调价的主动权。
(二)渗透定价策略
(三)适中定价策略
也叫满意定价策略,是介于撇脂定价策略与渗透定价策略之间的一种定价策略。所定的价格一般比撇脂价格低,比渗透价格高。这种价格是企业在进行充分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认真权衡了制造商、经销商及消费者三方经济利益后所制定的价格,因此,能使各方都满意。常被称为“君子价格”或“温和价格”。
全专业电子资料、题库、学位、网课
最高直省2344元
上千+科次精品网课
买网课即送全真模考题库
五千+科次教材资料
电子资料满三件9折
五千+科次在线题库
全真呈现历年考试试题
自考生题库
专业智能,巩固提分
真题全景再现
进入做题
模拟考场
海量题随机做
考前点题
部分科目押题
章节练习
章节专项突破
错题收纳
试题收藏复习
易错题
高频易错习题
网课试听
教材大全
做题闯关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参考,考试政策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