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淡水养殖;现状;发展趋势;
世界渔业生产国家主要有日本、中国、泰国、和北欧的挪威等国家,但是由于过度捕导致渔业枯竭,各国纷纷提出保护措施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养殖业转向淡水养殖。淡水养殖业中鱼类养殖占90%以上,其中鲤鱼占水产养殖产业的50%以上。随着人们对海鲜食品的强大需求,养殖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比如有网箱养殖,池塘养殖,稻田养殖,河道养殖等。
2我国淡水养殖现状
2.1湖泊河道养殖由于东南地区河流比较多,河岸附近的居民在湖泊进出水口或者部分河道修建拦鱼设施,进行鱼类养殖。这种养殖方式不仅可以利用天然水质的物质,而且可以结人工辅料喂食鱼类,不但节省了很大一部分饵料,而且同时利用了天然水质,保持了鱼类的自然属性。使肉感更加鲜美,同时投资数目也较小。
2.2稻田养殖在水稻中养殖,可以通过对水稻田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的减少稻田中各种杂草和害对水稻的害处,而且还可以起到肥沃、疏松土壤的目的,同对可以增加水稻的产量、水稻的作用也使鱼产量得到了部分增加。但是在应用该种方式进行淡水养殖时,必须需要有充足的水源流入稻田,而且必须要在稻田进出口等必要的部位设置拦鱼设备。需要在饲养过程中,对稻田进行必要的改造,还要保持充足的水分。
2.3池塘养殖在池塘中进行养殖作业是一种相对封闭的水体养殖方式,一般水域比较小,。同时,由于对水质所以养殖的面积也较小。因为该养殖业对于技术要求比其他的方式较低的原因,使这种养殖方式成为大众型的养鱼方式。因为这种养殖方式具备了“静水养鱼”的特点可以对水和饲料进行管理,对于不同栖息习性和食性的鱼类可以进行交叉混养,所以这种方式很符合我国养殖行业发展现状。
3我国淡水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3.1淡水养殖水域水污染严重因为常年的养殖,越来越多的养殖废物在养殖环境
中不断累积所以造成自身的水质污染严重,再加上工业污水和城市化所带来的生活污水等,导致养殖水域的水污染很严重,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致使淡水养殖的病害频繁发生,不仅降低了水产品的质量,制约了渔业自身的健康发展,也破坏了我们宝贵的淡水资源。
3.2国际贸易意识比较差,开拓海外市场的主动性不强我国淡水产品基本上是就近养殖、就近销售,以内部贸易为主。虽然近年来淡水养殖业发展很快,养殖产品品种也日益丰富,但是名品特优品新品种的生产规模并不大,而且出口水产品比较单一,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以季节性集中上市为主,日常性均衡供给不足。国际市场较为集中,只有美日等少数国家,欧美等国际市场尚未得到有效开拓。
3.3养殖良种的覆盖率低提高良种覆盖率是促进水产养殖业大发展的重要途径虽然现在养殖的品种多种多样,但是养殖品种大多都没有经过定向的人工选育和遗传改良,因为长期的单一品种养殖,导致了养殖品种的种质发生了退化,它们的抗逆性和抗病性普遍比较差,而且生长周期很长,导致了经济效益下降。
3.4养殖人员技术较低在我国从事淡水养殖的人员大多都是农民他们依靠的技术都是上一辈流传下来的落后的技术,因此导致经济收益不高不能形成特色。不可以形成产业发展。
4我国淡水养殖的发展趋势
4.1加大优良品种养殖数目,提高良种覆盖率良种对淡水养殖业的发展起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使用优良品种可增加21~31%的产量。所以我们要尽快实现养殖品种的良种化,才可以实现淡水养殖的产业化,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的遗传育种理论相结合,努力进行养殖品种的遗传改良与选育工作,逐步完善良种的繁育体系,实现我国淡水养殖的良种化。
4.2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养殖者素质对于我国从业人员的素质,我们需要充分发挥高校、研究机构和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作用,从科普的角度使水产技术中的操作规范逐渐被养殖者所了解和掌握,共同促进从业者素质的提高。
5结语
关键词:兽药行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甘肃
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随之对动物源性食品消费量也逐年递增,而兽药、饲料等因素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产生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其中兽药的正确使用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起着关键性作用。若兽药使用不当,兽药残留会直接给人体带来伤害,最终影响我国养殖业的发展。因此,针对当前甘肃省兽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甘肃省兽药行业现状简析
2甘肃省兽药行业存在的问题
(1)兽药新制剂的研发技术缺乏,科研投入力度薄弱,缺乏管理、基础条件差。由于兽药研发技术水平和科研水平低下,竞争环境恶劣,导致新药研发无法开展,完整研发体系的创建势在必行。
(3)药品的创新水平低、档次低,自主知识产权含量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且缺乏品牌特色,难以抵御进口药物和合资企业药物的冲击。
(4)技术和产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限于分装和复配阶段,竞争力薄弱,自给能力差。其中国外进口药品、省外药品高达75%以上。企业缺乏开发生产原料药能力,且生产的原料药大部分为仿制产品,没有专利保护。
(5)剂型方面以普通制剂为主,新制剂缺乏,如速效制剂、靶向制剂、透皮吸收剂等新型制剂稀少,还有缓释剂和控释剂等新制剂缺乏。大部分企业以生产粉散剂和预混剂为主,造成供大于求的现象,制约制剂的发展。
3发展对策
总之,随着兽药行业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产品效率逐渐提高,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兽药行业已经由最初注重对动物药品数量和质量的需求逐渐向强调动物药品的安全和科学发展方向转化。兽药行业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才能满足畜牧业不断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冷水性鱼类;养殖;现状;建议;山东省
CurrentSituationandHealthyCultureProposalsofColdWaterFishCultureinShandongProvince
YUZhen-hai,CHENYou-guang,JINGYing
(FreshWaterFisheryResearchInstituteofShandongProvince,Jinan250013,China)
Abstract:Thecurrentsituationofcoldwaterfish,includingarea,yield,speciesandculturemodeandthetechniqueprobleminculture,wasinvestigatedbyon-the-spotinvestigationofcoldwaterfishcultureinShandongprovince.Itwassuggestedthatthehealthyculturemightdevelopfromrecirculatingaquaculture,frybreeding,diseasepreventionandfeednutritionaccordingtodataanalysisforShandongcultureindustry,andthecoldwaterfishdevelopmentathomeandabroad.Itwasalsoproposedcarefullyconductingtheresearchandpromotionofhybridsturgeon,persistinginthefishcultureandreservedbroodstockcultivationshouldbepersisted,usingtheadvancedculturemodeof‘company,baseandpeasanthousehold’andgreatlyenhancingthescaleofdeeplyprocessingtoformtheindustrychainof‘culture-process-sale’andpromotingthehealthydevelopmentofthecoldwaterfishculture.
Keywords:coldwaterfish;culture;currentsituation;proposal;Shandongprovince
冷水性鱼类是指生活于冷水水域中、栖息适温在20℃以下、繁殖适温在15℃以下的喜冷性鱼类和冷温性鱼类[1]。通常我们将以鲟鱼(AcipensersturioLinnaeus)为代表的亚冷水性鱼类也称为冷水性鱼类[2]。冷水性鱼类多生活在清凉、流动、无污染的水域中,并且其除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外,还含有丰富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而且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可食比率大,是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比较高的优质鱼类[3,4]。冷水性鱼类具有生长快、抗病强、饵料易于解决、饲养技术简单等优点,发展冷水性鱼类的养殖前景在业内非常看好[4]。
目前全球冷水性鱼类的年需求量约为5×106t,但年产量只有1×106t;而国内的冷水性鱼类年需求量约为1.3×105t,但年产量约为6×104t[5]。国内冷水性鱼类的养殖地域几乎遍布全国,其中山东省的冷水性鱼类养殖发展较快,已经成为淡水养殖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预计每年对冷水性鱼类的需求量将以35%~40%的速度递增[6],市场供需缺口大,但目前主要依靠进口。因此从市场需求来看,冷水性鱼类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市场前景非常广阔[7]。山东省冷水性鱼类养殖和市场前景的利好,使冷水性鱼类产业已经成为全省特色水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现代渔业养殖结构的调整中起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促进山东省冷水性鱼类养殖又好又快地发展,我们在对全省冷水性鱼类养殖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山东省目前的冷水性鱼类养殖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冷水性鱼类养殖的有关建议,以供有关方面参考。
1山东省发展冷水性鱼类养殖的自然条件
1.1资源条件
山东省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约11~14℃,年平均降水量约为710mm。但山东省属水资源短缺的地区,水资源具有地区分布不平衡、年际年内变化大等特点[7]。不过鲁中南山区及周边山前平原区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冷水资源,该地区的冷水资源主要为地下泉水和水库底层水,泰沂山脉周围的临朐县冶源镇和泗水县泉林镇都是山东省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区老龙湾和泉林泉群就分布于此,其水量充足,水质良好,水温稳定在18℃左右,是开展冷水性鱼类养殖的优质水源。
1.2区域分布
山东省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冷水性鱼类的养殖,但规模不大,基本上处于试养阶段。直到近几年随着养殖技术的积累和经济能力的提高,冷水性鱼类养殖才越来越受到养殖户的青睐。加之政府的引导、科研院所在养殖技术上的大力支持,冷水性鱼类养殖新技术的普及宣传也深入养殖户中,使许多冷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始了较大规模的养殖。从地理位置来看,山东省冷水性鱼类养殖地多集中于冷水资源较为丰富的鲁中南地区,目前养殖规模比较大的地区主要有潍坊、临沂、济宁、淄博等市。
2山东省冷水性鱼类养殖的发展现状
2.1面积与产量
调查结果显示(表1),2010年山东省冷水性鱼类养殖面积超过3×105m2,商品鱼年总产量近7×103t,年产苗种超过7×106粒(尾)。随着养殖效益和市场前景的利好,冷水性鱼类的养殖面积和产量正逐年提高。许多适合冷水性鱼类养殖的地区,正在把发展冷水性鱼类产业提到一个战略的高度。如潍坊市正在大力推进“山东半岛冷水性鱼类养殖基地”建设项目,临沂市也在规划集养殖、试验示范、加工贸易及休闲渔业于一体的现代渔业产业园。潍坊市的临朐县、临沂市的罗庄区和河东区等地依托政府的支持和凭借冷水资源的优势,已成为山东省鲟鱼养殖的“领头羊”。
水源的流量是决定养殖产量的关键,由于流水养鱼,养殖水不再循环使用,又受水源流量所限,导致有些养殖场养殖面积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实际产量达不到设计产量,养殖密度较低。临沂市冷水性鱼类养殖的水源主要为地下井水,平均流量仅为0.4m3/s,平均养殖单产仅为6.95kg/m2。潍坊市养殖水源则为泉水,尤其是临朐县老龙湾的平均流量达到20m3/s,潍坊市的平均养殖单产达到39.32kg/m2,远高于其他地区。
2.2生产方式
2.2.1流水池塘养殖流水池塘养殖设施以“源水预处理+进水管渠+砖混鱼池+排水渠”为代表模式,流水池塘设施的养殖产量占水产养殖总量的比例虽然很低,但却是高价值鱼类的主要生产方式[8]。流水池塘养殖是山东省冷水性鱼类主要的养殖模式,冷水性鱼类养殖设施多为山泉水和地下水加露天的砖混结构鱼池,其苗种繁育和成鱼养殖对水资源和地域环境条件依赖性较大,存在着两个突出问题。①养殖水体理化因子可控程度低。冷水性鱼类养殖主要依赖流量和水温,源水流量是养殖生产成败的关键。没有一定的流量很难采用有效的措施保证高密度养殖用水质量和高饲料利用率的要求,且养殖池塘大多采用串联模式,一旦发生病害,传播极为迅速。②用水量大,养殖排放处理困难。采用流水池塘养殖模式,每生产1t鱼的用水量达到180~270m3,是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用水量的10倍以上,相比循环水养殖模式用水量更是超过1000倍,而且养殖排放易造成水域环境的二次污染。由于养殖流量较大,采用设备处理养殖用水,显然使能源消耗剧增;生物处理是节能降耗处理养殖用水的有效方法,但关于耐低温的微生物、藻类和水生生物进行水处理的研究成果较少[9],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还未见报道。
2.2.2网箱养殖网箱养殖设施是一种见效快的集约化养殖技术集成,是内陆湖泊、水库和沿海内湾养殖的重要养殖设施。与流水池塘养殖相比,网箱养殖具有养殖密度大、产量高、生产周期较短的优点,但是山东省多数水库水温较高,库底水难以达到冷水性鱼类养殖的水温要求。因受水质、水温等因素的制约,山东省仅有少数地区使用网箱养殖适温性较强的鲟鱼,养殖面积和产量都没上规模,冷水性鱼类发展有限。
2.3养殖种类及苗种繁育
2.3.1鲑鳟鱼山东省最早于1981年在临朐县引进朝鲜品系虹鳟(OncorhynchusmykissWalbaum),随后虹鳟的养殖技术开始在全省推广。1983年由山东海洋学院率先引进道尔逊氏虹鳟(道氏虹鳟),与朝鲜品系虹鳟相比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单产高的特点,是目前省内主养品系。此后,又先后引进培育了三倍体虹鳟、全雌虹鳟、金鳟等鲑鳟鱼类。在2005~2006年,又从黑龙江省引进哲罗鱼(HuchotaimenPallas)进行养殖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目前山东省已形成相当规模的养殖量,仅济宁市泗水县一地,养殖产量就占全国养殖产量的17%左右。哲罗鱼虽然产量较低、养殖成本较高,但营养价值高、市场紧俏。此外山东省还有大西洋鲑(SalmosalarL.)、太平洋鲑(Oncorhynchusspp.)等鱼种,但没有形成生产规模,产量不高。虹鳟鱼、哲罗鱼等冷水性鱼类繁殖对水质水温要求苛刻,培育亲鱼的温度为4~13℃,最适产卵温度在8~12℃,山东省境内的冷水水温一般在14~18℃,达不到繁育水温的要求,如进行人工干预,则生产成本大大提高,因此山东省尚没有鲑鳟鱼的繁殖企业,苗种主要从黑龙江、甘肃等省引进,经过长途运输,成活率较低,尤其是哲罗鱼鱼苗,成活率仅为30%~50%。
2.3.2鲟鱼山东省最早于1993年在济南市虹鳟鱼养殖场开始一定规模的鲟鱼试养,由于鲟鱼是亚冷水性鱼类,适应性比较强,适温范围比较广,并有着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空间,所以养殖面积较鲑鳟鱼大,产量也高,经济效益更好。山东省于1998年以后开始大规模的养殖,并且有一部分的养殖户已经从鲑鳟鱼养殖转为鲟鱼养殖。目前,全省鲟鱼养殖种类繁多,主养种类有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Brandt)、俄罗斯鲟(A.gueldenstaedtiBrandt)、小体鲟(A.ruthanusLinuaeus)、史氏鲟(A.schrenckiBrandt)以及杂交鲟等。与鲟鱼纯种相比,杂交鲟因生长速度快、适应范围广、抗病强等优点,引起养殖业界的重视[10],现在全省有许多养殖企业已开展了杂交鲟养殖生产。鲟鱼繁殖温度因种而异,山东省主要鲟鱼种类繁殖温度约在9~18℃。鲟鱼的性成熟年龄长,一般在8~10年,且多数鲟鱼种类不是每年产卵而是隔年产卵,在秋冬季繁殖,所以亲鱼养殖的投入很大,省内仅有少部分有经济实力的养殖企业开展了培育亲鱼和苗种繁育工作。近年来,由于鲟鱼市场供不应求,促使许多养殖企业开始培育亲鱼,开展鲟鱼的苗种繁育准备工作。如临沂市等地养殖企业已开始鲟鱼的自繁自育,并进行苗种生产。
3山东省发展冷水性鱼类养殖存在的问题
3.1苗种繁育与病害防治
原种引种工作滞后,养殖种类单一。山东省的鲑鳟鱼类养殖所需鱼苗基本依靠从外省直接引进苗种或者发眼卵进行孵化,缺少鲑鳟鱼苗种繁育企业。鲟鱼的繁殖情况相对较好,但由于鲟鱼性成熟周期较长,培育鲟鱼亲本需较大的投入以及培育环境受诸多可变因素的影响,使鲟鱼的苗种生产也受到限制。此外,当前杂交鲟种类繁多、良莠不齐,性状相对稳定且被广泛认可的种类较少,一些企业自行实施鲟鱼杂交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与偶然性,选育目标也不明确,缺乏系统繁育理论的引导。冷水性鱼类最初进行人工养殖时,疾病相对比较单一,且发病率也较低。经过长期养殖后,冷水性鱼类所发生的疾病已从病菌性疾病发展到原生虫类疾病,现在已出现了病毒性疾病,并且在诊断与治疗上都非常困难,发病也比较频繁[11]。在病害防治过程中,不少养殖户还存在着停药期执行不到位、药理认识不清的问题,少数养殖户还出现误用违禁药物的事例。
3.2销售与加工
目前山东省尚无冷水性鱼类深加工企业,冷水性鱼类产业产后服务落后于生产发展的水平和市场的需求,冷水性鱼类上市方式绝大多数为鲜鱼批发,也有极少部分小规模养殖户采取直销酒店的形式销售;冷水性鱼类产业还没有形成养殖、加工、销售完整的产业链。加之冷水性鱼类销售还处于千家万户、自由买卖的局面,存在着不良竞争、竞相压价的现象;并且一些养殖户受眼前利益驱动盲目上马冷水性鱼类项目,缺乏科学指导,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扰乱了市场。这些现象既不利于冷水性鱼类产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4山东省发展冷水性鱼类养殖的建议
4.1开展健康养殖,挖掘发展潜力
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办法,着力研究节能环保、循环水养殖在冷水性鱼类养殖中的应用技术,并针对养殖过程中的苗种繁育、病害防治、饲料营养等关键技术展开技术攻关,开展冷水性鱼类健康养殖[13]技术探讨,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引领水产品品质的提高。开展健康养殖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现有循环水养殖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应用耐低温的微生物、藻类和水生生物等生物处理养殖用水技术是开展节水、节能、高效的冷水性鱼类循环水养殖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二是对现有养殖鱼种提纯复壮,加大冷水性鱼类新种类的引进、培育、繁殖力度,需要注意的是鲟鱼杂交研究开展较晚,大量的基础工作尚未完成,盲目开展鲟鱼杂交可能会造成物种的生存危机[11],因此对于杂交鲟的研究与推广要持谨慎态度;三是利用中草药和绿色生物制剂防治鱼病,减少药物残留,降低养殖风险,生产无公害产品;四是规范冷水性鱼类饲料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从营养学的角度生产适合不同鱼种的全价配合饲料。
4.2发展深加工,形成产业链
借鉴浙江、湖北等省的成功经验,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以点带面,在山东省冷水性鱼类养殖集中的地区,引进鱼肉、鱼胶、鱼子酱等的深加工技术,促使鲟鱼商品鱼以小规格鱼为主的现状转变为养殖成鱼为主,并逐年选留和不断扩大后备亲鱼群体数量,加强现有后备亲鱼的培育,充分挖掘鲟鱼的经济价值。逐步形成“繁养-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进一步提高冷水性鱼类产业的技术含量,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而促进冷水性鱼类产业的快速高效稳步发展。
[1]董崇智,李怀明,牟振波.中国淡水冷水性鱼类[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3.
[2]王冲.贵州冷水鱼养殖现状及展望[J].贵州农业科学,2006,34(6):116-117.
[3]孙中武,尹洪滨.六种冷水鱼肌肉营养组成分析与评价[J].营养学报,2004,26(5):386-392.
[4]孙大江,王炳谦.鲑科鱼类及其养殖状况[J].水产学杂志,2010,23(2):56-62.
[5]王庆文,朱未,肖文芳,等.利用山涧溪水养殖冷水鱼[J].黑龙江水产,2006(6):23-25.
[6]杜军.四川冷水鱼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四川农业科技,2007(10):5-6.
[7]孙艳军.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问题与对策[J].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2,23(3):22-27.
[8]徐皓,倪琦,刘晃.我国水产养殖设施模式发展研究[J].渔业现代化,2007,34(6):1-6.
[9]陈中祥,曹广斌,刘永,等.低温工厂化养殖水体氨氮处理微生物的初步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8):132-136.
[10]王念民,彭涛,孙大江,等.鲟鱼杂交优势的利用及问题[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2):21,38.
[11]王荻,刘红柏,卢彤岩,等.鲟鱼病毒性疾病研究进展[J].水产学杂志,2008,21(2):84-88.
关键词: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方法;生态
1.前言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规模化养殖业日益发展,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畜禽粪便污染物造成的污染,包括对大气的污染,对水体、土壤等的污染。因为畜禽粪污中的有机物经厌氧分解会产生CH4、NH3、H2S、(NH4)2S、粪臭素等恶臭和有害气体。且养殖废水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CODCr负荷在2000~20000mg/L之间,平均达到6000~10000mg/L,BOD5浓度高达上万mg/L,并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2.畜禽养殖粪污的处理方法
当前,国内外畜禽粪污的处理主要按照“资源化”的原则进行。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式可概括为制沼气,或用作肥料、饲料、燃料等,并采用了不同的工艺(如生物法、物理法或化学法)。
2.1制沼气
将畜禽废弃物在一定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碳氮比条件下厌氧发酵,产生可燃性气体(沼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此法在我国生态农业中已得到成功应用,国外把它作为一种生物能,其优点是能充分利用能源,但造价高。残余的沼渣、沼液必须再加以合理利用(如作肥料等),否则会造成二次污染。
目前,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已越来越多的为人们所应用。沼气可直接为农户提供能源、气肥等;沼液可直接肥田、养鱼等;沼渣制作高效优质有机肥等,从而形成一个物质多层次高效利用的良性循环系统。
由于沼气工程的建设一次性投资大,回收期较长,且沼气池长期受温度影响较大,冬季产气量小,夏季产气量大,集约化畜禽场远离居民点,使沼气的利用遇到困难。沼渣、沼液在管理、处理和利用上还得投资,尤其是夏天雨季和冬天封冻期不能利用,畜禽粪便的污染问题会更严重,导致已建的大型沼气池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沼气工程还有待改进,并根据各养殖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推广和建设,而且一定要遵循“最大可能的利用污废资源,遵循生态规律,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的原则。
2.2用作肥料
在传统农业中,畜禽粪污一直被当作“庄稼宝”作为肥料,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畜禽粪便含有丰富的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有机物质,然而动物粪便并不适于直接用作肥料,在还田前要求作一定处理,才不至于对环境造成危害。
目前方法主要有:
1.堆肥化,即在粪便中添加适当的物料(锯末、糠、稻草等)进行好氧分解,以使其中的复杂有机质降解为稳定的腐殖质和杀死病菌等,用作肥料和改良土壤。
2.生产复合肥料,指将高温堆肥产品经杀灭病原菌、虫卵和杂草种子等无害化处理和稳定化处理后与经粉碎后的N、P、K化肥混合后,经筛分、干燥可制成颗粒化复合肥。
3.干燥,将其含水量降到15%以下,有利于贮藏,用作肥料。目前采用的干燥方式有微波干燥、笼舍内自然干燥、塑料大棚发酵干燥、高温快速烘干等,后两种方法我国较常用,主要用于烘干鸡粪。
日本的Miyanaga,Toshiaki等人提出,经微生物分解后的粪污主要是废水和主要成分为CO2的气体,废水可以经过消化塔、除氮仪器等进行处理,主要为CO2的气体可用于促进植物生长。该系统为农作物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具有解毒作用的肥料。
韩国的Cho,JaeDo等介绍了将粪污制成肥料的具体过程。先将经处理的畜禽粪污与垃圾煅烧成粉末状,直径约为30~50mm,再将它与CaO、MgO以1:2:1的含量比例在混合塔中混合一小时,反应温度为60℃。通过喷射技术后将产物喷入混合塔,混合15分钟,最后产物可适用于肥料。
韩国的Kim,YongSung;Song,MinHon等人又介绍了一套畜禽粪污处理系统。生物有机肥兼有微生物接种剂及有机肥的作用,具有微生物肥与有机肥的双重优点而克服了它们的缺点。
2.3饲料化技术
畜禽粪便饲料化主要是鸡粪的饲料化,鸡粪中绝大部分氨以氨化物的形式存在。国外畜禽粪污饲料化已商品化。以美国为例,1972年从畜禽粪便中排出的总氮量约为223万吨,与该国同年大豆产量的总氮量相等。
2.4用作燃料
用作燃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进行厌氧发酵,生成沼气,为生产生活提供能源。经测算,含水率20%的鸡粪热值相当于标准煤的40%,10万只鸡的年产粪便转化为沼气热值约等于232t标准煤。
另一种是将畜禽粪污干燥后直接燃烧,用来取暖和发电。世界上第一家大规模的以畜禽粪为燃料的发电厂已建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的ImperialValley。英国萨福克郡建立的艾伊鸡粪发电站,装机容量达12.5MW,每年可以消耗鸡粪12.5万吨。
2.5利用昆虫和低等动物处理
猪粪是腐生昆虫的好饵料。取食猪粪的昆虫种类有10类以上,大多属双翅目丽蝇科和水虻科,可以利用猪粪饲养这些昆虫,以净化猪场生态环境。也有利用低等动物(如北京家蝇、大平2号蚯蚓和褐云玛瑙蜗牛等)处理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的实践经验。但由于前期畜禽粪便灭菌、脱水处理和后期收蝇蛆、饲养蚯蚓、蜗牛的技术难度大,加之所需温度较高而难以全年生产,故尚未得到大范围的推广技术应用。
3.结语
我们要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遵循生态规律,将社会、环境、经济效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使畜禽养殖业产生的污染减轻到最低限度,创造出高经济效益和最低限度环境污染的养殖业系统。可以预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环保要求的进一步上升,特别是随着我国生物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有关机械及设备的进一步改进,形成高效低耗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技术是完全有可能的。
参考文献:
[1]张磊,田义文.治理农村禽畜粪便污染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452-1454.
[2]钮红妹,葛德宏.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浅析[J].中国沼气.2003,21(1):43-46.
[3]陈鹏举,向忠菊.畜禽粪便资源化处理技术在农业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应用[J].家畜生态学报.2010,31(2):106-108.
[4]Miyanaga,Toshiaki.Toshiaki.Sytemfortreatinglivestockmanurebydenitrification[J].2003(71):491.
[5]DoCJ.Livestockwasterecyclingmethodusingdolomite[J].2000,58:615.
[6]KimY,SongMH.Fertilicerandfeedproductionmethodbywastewatertreatment[J].2000,63:389.
【关键词】畜禽养殖;管理;启示
我国是畜禽养殖大国,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日渐凸显。2014年,畜禽养殖业COD和氨氮排放量为1049万吨和58万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5.7%和24.3%[1]。畜禽养殖业排放的COD接近全国总量的一半,畜禽养殖污染已到了不得不治的阶段。美国被公认为水污染防治政策完备、管理措施到位的国家,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方面的经验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2]。
1中美畜禽养殖共性特点
比较中美均是畜牧业大国。我国2014年畜牧业产值超过2.9万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美国每年畜牧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48%。除畜牧业产值占比相近外,美国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高,畜禽粪便以还田为主,与我国畜禽行业发展形势以及污染防治管理方向一致,具有很好的经验借鉴基础。1.1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秩序增长美国2005年80%以上的养猪场规模都在1000头以上,其中55%的养猪场规模在5000头以上[2]。我国2015年整个畜牧业的规模化率为39.6%,比2012年增加5.5%,“十三五”期间目标是突破50%。2015年生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规模化产能占比达43.3%、48.3%、17.5%、37.2%、45.5%[3],各类畜禽养殖规模以上比重均呈逐年递增趋势,规模化已成为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见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将会不断提高。
1.2畜禽粪便还田是主要综合利用方式
美国的大型农场主十分重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紧密联系,会根据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量确定种植规模,畜禽粪便还田是基本的综合利用方式。我国同样鼓励畜禽粪便还田,国家层面加大力度引导畜禽粪便还田利用,国办、农业部等管理部门通过出台文件和资金补助,鼓励畜禽粪便和废水科学还田利用。全国畜牧总站在2014年对全国上报的2802个标准化养殖场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方式进行统计结果显示,粪便还田是占比最高的处理利用模式,各类畜禽品种比例分别是:生猪40%、奶牛38%、蛋鸡41%、肉鸡40%。
2美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经验
在畜禽养殖环境保护方面,美国现有法律法规包括联邦、州、地方三级体系,通过养分管理规划等管理手段实现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此外行业协会、大学等也充分发挥了技术支撑和宣传辅助作用。
2.1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2.2细致的养殖场分类管理
2.3全方位的配套支撑
3美国经验对中国的启示及政策建议
在我国畜禽养殖不断走向规模化的进程中,美国经验对于我国畜禽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国可借鉴美国的管理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方法。
3.1制定畜禽养殖场分类管理要求
3.2完善畜禽养殖属地精细化管理
3.3建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社会化运作机制
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协作的社会化运作机制。地方政府通过强制措施和扶持激励政策,引导养殖企业、农户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以“谁污染谁负责,谁治理谁受益”为准则,鼓励专业技术公司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提高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处理的专业化水平。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设立投资基金,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处理和利用工艺研发和运行模式创新。选择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基础较好的县开展社会化运营试点示范,典型引路,探索社会化运营机制。
[1]《2014年环境统计年报》,环境保护部.
[2]金书秦,韩冬梅,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美国经验,环境保护,2013,41(2):65-67.
[3]《中国畜牧业统计2015》,农业部畜牧业司、全国畜牧总站.
[4]蒋松竹,蔡琼,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现状及思考,环境污染与防治,2013,35(10):93-98.
[5]韩冬梅,金书秦,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国际经验与借鉴,世界农业,2013(5):8-12.
【关键词】畜牧业农产品成本核算要点
一、引言
目前我国的畜牧养殖业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的蛋类和肉类产量分别占44.5%和29.3%,位居世界前列,而我国的奶类产量则具有平均每年25%的增长速度。现阶段在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畜牧养殖业已经变成了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所以,对当前我国畜牧养殖业成本核算改革进行进一步深化,不断地强化畜牧业养殖企业和生产加工业的企业财务管理,从而进一步的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是当前会计工作者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二、畜牧业农产品生产特点分析
三、畜牧业农产品成本核算的对象
在生产和管理畜牧业农产品的过程中,畜牧业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主要采用了混群核算和分群核算等两种不同的方式。以畜禽的种类的不同或者年龄的不同将畜禽划分为不同的群类,然后按照分群的方式对生产所需的费用进行归集,并且对相应的成本进行计算,这是所谓的分群核算,分群核算的基础就是在企业中实施分群放牧和饲养畜禽的方式[2];以畜禽种类的不同为依据对其进行划分,但是不需要以畜禽年龄的不同对其进行内部分群,按照畜群的种类为依据生产所需的费用进行归集,并且对相应的成本进行计算,这就是所^的混群核算。
实施分群核算的基础就是企业要将计算成本的对象作为各种畜禽的群别,比如,将养猪业划分为没有断奶的60天之内的仔猪、需要检定的母猪、种公猪和母猪等基本猪群、育肥猪;120天以上的幼猪;60天~120天的幼猪。养牛业则可以划分成公牛和母牛等不同的基本牛群;180天以上的幼牛;180天以内的犊牛。养禽业则可以划分成包括成龄禽在内的基本禽群;人工孵化的禽群;育肥禽和幼禽。
四、畜牧养殖业生产费用的基本核算分析
在放牧和饲养各种畜禽的过程中企业所需要承担的包括育肥畜禽、幼畜禽和产畜禽等在内的各种生产费用就是畜牧养殖业的生产费用。出于对畜牧养殖业生产费用进行归集以及对成本进行科学计算的目的,企业需要将“农业生产成本”科目的费用设置出来,如果企业具有较大的规模则需要将“畜牧业生产成本”科目另外的设置出来[3]。立足于上述的两种科目,以成本计算对象为依据将各种明细账设置出来。此外,要严格的以规定的成本项目在明细账中将相应的专栏设置好。在“畜牧业生产成本”和“农业生产成本”这两个科目中,下期的在产品成本的转结表示为其中的期末借方余额,对产出产品的实际成本的计算表示为其中的贷方,对畜牧业中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费用进行归集表示为其中的借方。从经济用途的角度对畜牧业的生产费用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制造费用、直接人工费用、直接材料费用和其他直接费用等。
五、畜牧业农产品成本费用的基本核算分析
在这里以禽业养殖为例分析并介绍禽牧业农产品成本费用的基本核算。一般可分为以下三部分核算:
(一)育禽生产成本的核算
育禽成本核算按新会计准则要求在“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下核算,一般分两个阶段:生长期和生产期,通常认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固定资产的特性,核算上思路与固定资产大体一样。育禽可以自产,也可以外购,引进时按引进成本记入:生产性生物资产-生长期;在生长期期间为满足生物资产自身生长、价值增值的要求,实现其产能所发生的饲养材料、人工、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及其他费用全部资本化记入生长期育禽成本,在达到生产时进入生产期后支出停止资本化,转生产期生物资产,并参照固定资产折旧政策计算生产期生物资产折旧,记入产出产品的成本;转为生产期后发生的饲养材料、人工、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及其他费用记入产出产品的成本。
(二)幼禽产品成本的核算
禽业成本核算环节中的一个转折点是幼禽产品的核算,幼禽产品的原材料源于育幼禽产出产品的成本,经过挑选、孵化,出苗转代为幼禽。在孵化过程中产生的人工、动力、折旧及其他等构成了幼禽成本。
(三)育肥禽成本的核算幼
做为核算的最后一环节育肥,计算过程需对饲养费用水平进行考核,按日增重进行核算,这时候就需要对饲养的单日成本进行计算,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
某批饲养费用/该批饲养日龄=某批饲养日成本
其中,累计的饲养日成本用饲养只天数来表示,单只饲养一天用每只饲养日天数来表示。通常需要从饲养动态登记簿等信息中查找并且明确每批饲养日龄。
六、结语
目前在我国农业的发展中畜牧养殖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农业企业甚至其他行业的企业都开始经营畜牧养殖业,并且进行畜牧业农产品的生产。在畜牧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畜牧业农产品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企业除了要不断地开发各种绿色农产品、提升产品质量之外,还要认真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全面的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赵洪连.畜牧养殖业成本核算问题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02).
[2]祖力菲娅买买提,海里且木斯依提.新疆牧区不同模式下绵羊饲养成本比较分析[J].新疆畜牧业.2015(01).
[3]祖力菲娅买买提,海里且木斯依提.新疆农区两种生产模式下绵羊生产成本比较分析[J].新疆农业科技.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