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一只来自日本的俊介君横空出世,在微博上掀起一股萌狗风,但那时的人们远没有现在疯狂。后来,人们对宠物的认识不再仅限于“萌”,开始挖掘宠物的“蠢”,比如哈士奇;“犀利”,比如doge;“贱”,比如小浣熊干脆面君;“通人性”,比如这几天微博疯传,甚至上了CCAV的那只见到两年未见的女主人高兴的晕过去的狗;还有“傲娇”、“机智”等等等等。
狗和猫被消费的差不多了,各种动物都出来了。鼹鼠、袋鼠、兔子、考拉、长颈鹿、刺猬,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鸟,这些还很普通。现在鳄鱼、食人鱼、大象都出来了。它们早已不属于狭义上的“宠物”,但它们既然被发现,被转发,被消遣,被“宠爱”,也只能算它们是广义上的宠物了。
其实宠物热早已不是新鲜事。电视上很久便有这种节目,早在几年前央视就曾引进《萌宠成长记》,现在央视每天早上播的《朝闻天下》经常能看见宠物的身影,各地方电视台节目也多少都做过宠物专题,BBC甚至跑去非洲草原给一只猫鼬拍摄了一部电影式纪录片。
人为什么会喜欢宠物有研究表明原因有三:
一、物欲的沉重让人们向往自然的轻松。人们生活在由消费购筑的欲望里,一旦消费超过人的需要已失去了需要的动因,人自然的生活坠入了被动的享乐。而人们对动物的宠爱印证了心底的苍白和空虚。拥抱自己的孤独,放弃自己的沉重。
二、对人的失望导致了对动物的移情。感情对人的需要不在于它的丰富,而在于感情总是要寻找自己的出路。人对爱的渴望不在于爱的本身,对人的失望,导致了对物的移情。若想让自己不在悲痛里透支,只有把感谢情迅速转移,让自己和另类相处中修复伤痛。
三、人在动物身上找到了丢失的自我。由于有了太多的欲望,人远离了动物的自然,多了人的做作;人们因世故而智谋,少了动物的潇洒;人们因媚俗而圆滑,缺了动物的纯朴,由此,孤独成了人的本质,缺憾成了人的命运,不快成了人的特征,劳累成了人的疾病……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狭小的生存环境,使得养宠物变得不再那么容易。大部分人唯有看看宠物的视频和图片聊以解馋,笔者也是其中之一。宠物早已不再只是“不吃狗肉”的口号呐喊背后,渐渐饱和的人类物质需求。人类走过了自然斗争,走过了茹毛饮血食不果腹,人类已经能够吃饱了,人类已经吃撑吃胖吃出病了。宠物现在给予人类的,更多是精神需求。而我想,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