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旨在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藏香猪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3组仔猪饲喂相同的基础日粮,试验Ⅰ组日粮中添加0.2%的复合微生态制剂,试验Ⅱ组日粮中添加抗生素(0.06%敌它霉素+0.015%吉他霉素),试验Ⅲ组只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为28d。结果表明,Ⅰ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Ⅲ组(P<0.05);料重比方面Ⅰ组﹤Ⅱ组﹤Ⅲ组。Ⅰ组、Ⅱ组和Ⅲ组腹泻率分别为25%、40%和100%,死亡率分别为0、0和15%。血液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固醇量方面Ⅰ组﹤Ⅱ组﹤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总蛋白、白蛋白、葡萄糖的含量方面Ⅰ组>Ⅱ组>Ⅲ组,差异显著(P<0.05);三酰甘油的含量方面Ⅰ组>Ⅱ组>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在饲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代替抗生素可以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为了研究开发高品质、高营养价值鸡蛋的规模化生产技术,试验选择42周龄京红蛋鸡分为两组,试验组饲喂由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营养补充饲料、中草药饲料、矿物质饲料等部分组成的多维营养富硒生态饲料,对照组饲喂全价配合饲料。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哈夫单位为84.67、蛋黄色泽为11.27。蛋白中总氨基酸含量为88.83g/100g、必需氨基酸为36.83g/100g、呈味氨基酸为36.98g/100g,蛋黄中分别为23.58g/100g、10.2g/100g、8.67g/100g。蛋黄中的脂肪为67.64g/100g、卵磷脂含量为69.36g/100g。全蛋中硒含量为0.368mg/kg。总体来看,试验组哈夫单位、蛋黄色泽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营养成分方面,除了蛋黄中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的含量低于对照组外,蛋白中的氨基酸含量、蛋黄中的脂肪、卵磷脂,全蛋中的硒含量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试验旨在研究葡萄糖氧化酶和酵母硒对肉鸡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分别在基础饲粮上设置2个酵母硒水平(0和0.2mg/kg)和2个葡萄糖氧化酶水平(0和0.3U/g),组成4种饲粮,随机分配给动物。试验期为26d。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葡萄糖氧化酶和酵母硒均能提高肉鸡平均日增重,葡萄糖氧化酶和酵母硒对肉鸡生长性能没有互作效应(P>0.05)。葡萄糖氧化酶和酵母硒对免疫器官指数和溶菌酶含量无显著影响,且不存在互作效应(P>0.05)。葡萄糖氧化酶和酵母硒交互作用对40日龄补体C3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葡萄糖氧化酶具有提高28日龄和40日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的趋势(P=0.06和P=0.08)。酵母硒对GSH-Px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且二者之间不存在互作关系(P>0.05)。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葡萄糖氧化酶和酵母硒均能提高肉鸡平均日增重,但不存在互作关系。葡萄糖氧化酶可以提高早期肉鸡免疫器官指数,增强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酵母硒和葡萄糖氧化酶对肉鸡血清补体C3含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
试验分析了黄粉虫副产物的常规营养成分,研究日粮中添加黄粉虫副产物对海兰褐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胆固醇的影响。试验选用25周龄、体型基本一致的海兰褐蛋鸡48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黄粉虫副产物占比2%,4%和6%的日粮,蛋鸡养殖的光照、饮水与温控条件均一致。试验期28d。结果表明:黄粉虫副产物中常规营养物质含量和常见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麦麸;海兰褐蛋鸡中添加6%的黄粉虫副产物能提高产蛋率及降低破残次蛋率;4%和6%的黄粉虫副产物能够提高哈夫单位,加深蛋黄色泽,提高蛋品质;4%和6%的黄粉虫副产物添加能降低蛋鸡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6%的黄粉虫副产物添加能降低鸡蛋蛋黄中胆固醇含量。综合各项指标,建议在海兰褐蛋鸡饲料中黄粉虫副产物的适宜用量为4%或6%。
为考察一种苍术、厚朴等中药组方对禽类腹泻的防治效果,试验以白羽鸡为试验对象,比较了硫酸安普霉素、氟苯尼考与该中药组方对白羽鸡腹泻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总有效预防率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预防给药时,C组与A、B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给药时,C组与A、B两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证明,饲喂该中药组方能有效的防治禽类腹泻疾病。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组胺对美洲鳗鲡幼鱼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2个处理组美洲鳗鲡幼鱼分别投喂低、高2个组胺水平(分别为217mg/kg和534mg/kg)的饲料,试验期77d。结果显示,与低组胺水平组相比,高组胺水平组美洲鳗鲡幼鱼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日摄食量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肠道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肠道淀粉酶无显著变化(P>0.05);肠道总抗氧化能力水平和过氧化氢活性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丙二醛水平显著提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接近(P>0.05)。试验表明,高水平的饲料组胺可以显著降低美洲鳗鲡幼鱼的生长性能,降低部分肠道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
试验以普那菊苣、丽莎菊苣、大将军菊苣、六小菊苣4个品种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测定,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菊苣的粗蛋白质含量18.46%~24.65%、粗纤维含量11.67%~25.58%、粗脂肪含量2.06%~4.01%、可溶性糖含量5.91%~12.49%;矿物元素:钙含量1.53%~3.05%、钾含量4.37%~5.67%、镁含量0.30%~0.65%、锰含量88.83~249.60mg/kg、铁含量61.01~79.68mg/kg、磷含量0.26%~0.37%;含有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丁二酸、富马酸5种有机酸。同一生长期不同菊苣品种和同一品种菊苣不同生长期的EAA和TAA存在一定的显著差异。研究表明,4种菊苣均含有丰富营养成分,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可以作为改善动物生产性能的饲料补充物。
试验旨在筛选1株发酵饲料用拮抗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的益生芽孢杆菌菌株。通过十字划线法和平板扩散法进行拮抗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菌株的筛选,将筛选出的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研究其在不同pH值、温度、胆盐浓度下的生长势,以及代谢产物的酶活力。结果表明:筛选得到3株可同时拮抗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以及痢疾杆菌的芽孢杆菌菌株,分别为B-1d、B-2d、A14,经过形态学观察和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B-1d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B-2d、A14为莫哈韦芽孢杆菌(BacillusMojave)。3株菌均可以在27~47℃正常繁殖,在pH值4.5~6.5之间能正常生长,在0.6g/L的胆盐下仍可以生长,还代谢产生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试验得到了3株具有潜在益生功能的发酵饲料用芽孢杆菌菌株。
试验建立1种测定饲料中色氨酸和酪氨酸的新方法,样品经氢氧化钠溶液水解之后,用分子荧光差异加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样品中色氨酸的质量分数在57.68~86.68μg/g之间,检出限为0.012mg/L,定量限为0.040mg/L,回收率为98.43%;酪氨酸的质量分数在89.63~100.67μg/g之间,检出限为0.034mg/L,定量限为0.11mg/L,回收率为101.57%。与标准曲线法对照测定表明,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该法操作简便、灵敏、快速、为饲料中色氨酸和酪氨酸的测定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技术,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常规纤维饲料原料种类较多,新型纤维饲料原料比常规纤维原料具有毒素含量低、成分稳定、高效替代传统纤维饲料原料等优点。应用纤维原料改善仔猪可能与纤维可发酵性有关;应用纤维原料改善育肥猪肉质可能与纤维调控营养代谢和其功能性成分有关;应用纤维原料改善母猪繁殖性能可能与纤维持水性、可发酵性以及调控营养代谢等有关。不同纤维饲料原料对不同阶段猪的应用效果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对开发新型功能性纤维饲料原料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方向,其持水性、可发酵型和功能性成分可能是最关键的3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