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企携手完成《藜麦营养功能价值评估调研报告》
为何藜麦被称为“全营养食品”?
藜麦的氨基酸构成和脂肪酸构成十分合理
在对藜麦的营养特点进行分析时,北京营养源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将藜麦的营养素含量,分别与小米、稻米、小麦粉三种谷物进行了比较。研究显示,藜麦中宏量营养素的功能比例比一般谷物更加合理,且藜麦中的蛋白质质量优于谷物中的蛋白质,藜麦中的必需脂肪酸特别是赖氨酸的含量高于谷物食物。藜麦中的矿物含量多高于谷物中的含量,甚至与核桃、芝麻等坚果中的含量接近。
“藜麦的氨基酸构成和脂肪酸构成十分合理。”在分析藜麦营养成份的测定数据时,这一结果也让北京营养源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感到兴奋。何梅告诉记者,蛋白质质量的好坏与其氨基酸构成是否平衡有关。通常来讲,谷物的营养“短板”在于缺少赖氨酸。而藜麦的必需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恰恰就是赖氨酸,占总氨基酸的8%,其次是亮氨酸和缬氨酸。因此,藜麦与谷物搭配食用时可以补充谷物中缺乏的赖氨酸,可起到蛋白质互补的作用。何梅在研究中又将藜麦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及比值,通过与FAO/WHO/UNU,2007评分模式进行比较,计算藜麦的氨基酸评分(AAS),以评价藜麦的蛋白质质量。测算结果显示,藜麦的氨基酸评分为0.81。“这一数据说明藜麦的蛋白质质量很好。”何梅表示。
同样,脂肪酸构成的合理性也决定了脂肪酸质量的好坏。藜麦脂肪酸中亚油酸的含量最高,达60%左右,高于核桃、黑芝麻、稻米和小麦粉。藜麦中的α-亚麻酸占总脂肪酸的8%左右,高于黑芝麻、稻米和小麦粉。藜麦中n-3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约为7:1,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推荐摄入量的比值相比,较为接近。这些数据表明藜麦中的脂肪质量适合人体的需要。
何梅告诉记者,藜麦中的宏量营养素、维生素E和维生素B1、磷、钾、镁、铁、锌、铜、锰等矿物质的营养质量指数(INQ)均大于1,说明藜麦是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其提供蛋白质、膳食纤维、部分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能力均大于提供能量的能力,比较适合超重肥胖人群食用。
“通过以上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藜麦中大多数营养成分符合全营养食品的营养素含量要求,是营养全面的食物。”何梅如是说。
藜麦种植和开发有多广?
藜麦在北美、澳洲及亚洲均有种植和开发
现在,藜麦已被制成高附加值的各类商业化创新型工业产品,诸如即食谷物、意式面食、谷物棒或面包等。此外,藜麦还具有保健用途。如食品或医药级别的藜麦蛋白浓缩物,可用作人类或动物营养补充品的配料。
据了解,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是藜麦的最大产出地。此外,藜麦在北美、澳洲及亚洲均有种植。近年来,藜麦在我国也发展迅速,1987年西藏农牧学院和西藏农科院开始引种试验研究,并于1992、1993年在西藏境内小面积试种获得成功;贡布扎西在上世纪90年代就对南美藜的生物特性、蛋白质组成及基因系列进行了研究。藜麦目前在我国的陕西、山西、青海等地均已有小规模适应性种植。201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制定了藜麦米粮食行业标准。
藜麦未来开发方向是什么?
主粮包开发是潜在的市场需求
何梅认为,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不少正在备孕的女性面临生活节奏快、饮食趋向于简单化、主食减少化的现状,这易带来营养不均衡的问题。除了合理补充膳食补充剂外,营养搭配合理且易熟化的主粮包开发也是一个潜在的市场需求。“未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及营养知识的普及,这种需求会激发更大的市场。”何梅认为。本报记者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