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四高”,大家都不陌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高尿酸总爱“联手作案”,时不时对身体发动攻击,让人头疼。
《生命时报》邀请营养专家,给四高人群推荐慢病调理的“重点食物”。
受访专家
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兴国
糖尿病人食用低升糖指数食物(GI小于55),对控制血糖有重要意义。
●玉米:升糖指数最低的谷物
玉米富含钾、镁和B族维生素,还有少量类胡萝卜素,如玉米黄素(特别是黄色玉米)。
玉米几乎是升糖指数(GI)最低的谷物,不但玉米饼子(窝窝头)GI低,加工成玉米面粥、玉米碴粥,GI也只有50左右,是典型的低GI食物(黏玉米除外)。
玉米或玉米面、玉米碴子、玉米糁等适合煮粥、烙饼、蒸窝窝头等。需要提醒的是:即食玉米片、爆米花等制品不属于低GI食物,食用时要慎重。
●绿豆:膳食纤维丰富的粗粮
绿豆含有较多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类黄酮、单宁、皂甙、豆固醇等,是一种非常好的粗粮。
对高血糖患者而言,绿豆的最大优势是GI非常低,只有27.2,大米饭为83.2。绿豆作为主食食用,有助降低餐后血糖。
绿豆最常见的吃法是用少量绿豆与大米混合煮成绿豆粥。
高血压:低钠盐、绿叶蔬菜
很多人知道高血压应该限制钠(盐),却不知道补钾同样重要。
●低钠盐:限钠补钾「一次」满足
低钠盐,也称低钠高钾盐,就是增加了钾,减少了钠的食盐,其钠含量比普通食盐减少30%以上,同时钾含量明显增加。
因为其咸度与普通盐相仿,所以烹调时使用方法相同,无需增加用量,却可以减少钠的摄入量,达到限制食盐(每人每天<6克)的目的,再加上高钾的优势,对控制高血压十分有益。
●绿叶菜:擅长补钾的营养高手
每天摄入的蔬菜一半以上应该是绿叶蔬菜。这些蔬菜很多可以生吃,也可以清炒、蒜蓉、炒鸡蛋、炒肉片、拌沙拉、做馅等,还可榨成蔬菜汁直接食用。
高胆固醇:燕麦、橄榄油
医院查的血脂四项,通常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为“好”胆固醇,有助保护心脑血管;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为“坏”胆固醇,它会沉积在动脉上,是斑块的主要成分。
●燕麦:减少人体“坏”胆固醇
燕麦含有独特的膳食纤维——β葡聚糖,不仅口感独特,还具有调节血脂、控制血糖、调节免疫力的作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与大米或面粉相比,增加燕麦可以降低人体“坏”胆固醇水平。
●橄榄油:守住“好”胆固醇
橄榄油(还有油茶籽油)含较多(50%~80%)油酸,有助降低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坏”胆固醇的作用,且不会降低“好”胆固醇水平。
橄榄油可以用于炒、煮汤、蒸、做馅、凉拌等,最好别煎炸,以免破坏营养,产生太多油烟。
高尿酸:牛奶、苏打水
高尿酸血症算是一种吃出来的病,因此在食物摄入上更需要严格对待。
牛奶是最适合高尿酸或痛风患者补充优质蛋白的食物之一,因为奶类几乎不含细胞成分,不含遗传物质DNA,不含嘌呤,所以不会代谢产生尿酸(在体内,尿酸全部由嘌呤转化而来),也就不会使尿酸增加。
这一点与鱼虾、肉类和大豆制品等蛋白质食物有本质区别,除奶类和蛋类之外的其他高蛋白食物,都含有很多嘌呤,会使体内尿酸增加。
建议痛风患者多喝纯牛奶或脱脂牛奶。酸奶含嘌呤也不多,但大多数含糖较多,糖也可能影响尿酸生成,所以不推荐酸奶。
●苏打水:有助降低尿酸水平
苏打水有助降低血液中的尿酸水平。购买苏打水时,要注意标签配料表中是否有“碳酸氢钠”字样。
本报记者徐梦莲编辑整理
肠道不好的人,在餐桌上对于大鱼大肉荤腥的菜肴尽量少吃。有人说肠道不好的人可以多吃蔬菜、瓜果,鱼肉也应该多吃,但这并非绝对。像是过于“大油”的蔬菜尽量少吃。像是应季水果可以多吃,反季节水果或冷藏水果尽可能不吃。鱼肉也遵循同样道理,清蒸可以多吃,大油的鱼类少吃。比如水煮鱼这种就不要吃了,会刺激肠道。
坦言而论,餐桌上大部分的食物都不适合肠道不好的人。至于饭馆里的菜肴或叫的外卖,对于肠道不好的人而言影响更大。最健康的食物其实还是蔬菜,最健康的吃法就是水煮或清炒,但口味要淡。像是油、盐、辣椒、酱油等都要少放,避免刺激肠道。
肠道如果不好,除了饮食要避讳上述提到的这些,还要学会养胃、养肠道。比如尽可能少食多餐,晚饭少吃、早睡可以修养肠道。此外,小米粥、白米粥都是比较好的养肠胃、养肠道的食物。水果、坚果也可以做为辅助“食物”,降低过多油、肉摄入。上述这些都能很好的减少饮食对身体的损伤,同时还能慢慢修养、恢复身体。
肠道不好的人,注意饮食习惯、调节饮食结构确实能止损对身体的伤害,同时也有利于身体的恢复。但关键在于持久的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食疗本身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才能看出明显效果,如果不能持久坚持,往往起不到“食疗效果”。所以,坚持本身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