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会觉得很荒诞,石头没有生命,却当宠物来养?但是很少有人能理解,这种行为其实是“孤独”的体现。人都是需要情绪价值的,石头虽然没有生命,但是从宠物猫、宠物狗到现在的宠物石头,足以看出现在大部分年轻人生活越便捷的情况下内心却越孤独。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人焦虑不堪,而石头的稳定存在,恰恰提供了一种宁静的陪伴。本期荐书推荐《自我决定的孤独》等10本书籍,带你缓解压力,与孤独共处。
《定位你的情绪开关》
许智元著
接力出版社
本书是韩国脑科学专家许智元十余年的研究成果,是一本从心理学和脑科学双重角度,带你定位情绪开关、走出情绪困境的自我疗愈书。
书中从8个真实咨询案例出发,运用“案例+分析+练习”的写作方法,深入剖析自我的8种心理问题,如低自尊、焦虑、敏感、委屈、抑郁等,详细分析日常生活中遇到情绪困境时的大脑状态,并提出有效可行的改善方法,如练习蝴蝶拥抱、记录感恩日记、吃点甜食、喝点热茶等,帮助读者解除自我认知、社交关系方面的焦虑。
《读懂岩石》
扬·扎拉斯维奇著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读懂岩石》是一本地质学入门指南,由英国地质学教授扬·扎拉斯维奇撰写,知名译者董汉文翻译,16开精装书、内文铜版纸,30余幅透视图,可视化展现岩石形成与演变过程,230幅摄影图片,呈现多种多样的岩石之美。
如果你喜欢挖石头、养石头宠物,可不要错过这本岩石百科,图片清晰丰富,文字通俗易懂,了解了石头形成的原因,你才能知道去野外如何辨认。
读懂岩石,也就读懂了地球的历史。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家里有小孩的,都可以拿来翻翻,说不定你会在翻阅中,体会到地质的乐趣。
《孤独者的漫步》
农夫著
本书是关于孤独的一幕幕剪影:作者用精妙的笔触,勾画上班族的你,电影院的他和只能跟金鱼、猫咪为伴的我。
本书是关于孤独的一组组冥想:作者用温柔的色调,绘制出你的特别,他的独特,我的异样,在这样的冥想中,世界诠释孤独,孤独疏解心灵,心灵注释美好的点点滴滴。
本书是关于孤独的一次次漫步和告别:告别疲惫和伪装,告别无谓的欢聚和扰攘,作者和我们一起在孤独中寻找安谧、芬芳。
《快乐:一部关于情绪的文化史》
蒂莫西·汉普顿著
中国工人出版社
本书研究了在西方文化语境下,“快乐”含义的演变,以及“快乐”这一情绪概念在文学、哲学创作中的运用。本书的研究时段为中世纪末至21世纪。
《与孤独共处》
安东尼·斯托尔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在本书中,你会了解到,孤独并不是消极、退缩的代名词;能够独处,是人具有独立认知和安全感的体现。人可以在孤独状态中改变态度和行为习惯,可以对生活有新的认识和领悟,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
《自我决定的孤独》
伊丽莎白·冯·塔登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书系
宠物石头的悄然兴起,反映了当下年轻人对陪伴的渴望和对亲密关系的重新定义。这本书试图告诉我们,孤独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生的,它从生理学、历史和文化、法律和政治的“外部视角”,为现代人普遍的孤独感做出诊断。人在生理上渴望与他人接触,抚摸、拥抱、握手……但我们的世界始终存在暴力的威胁;城市在发展中不断压缩着个体的边界,作为资源的身体在市场上被最大化地利用,这一切都将我们推向了亲密关系的反面,走向一个缺乏亲密感的未来。书中说到:“任何虚拟的东西也不可能替代皮肤接触带来的生物化学反应。”宠物石头的流行,恰恰是年轻人对现实生活中亲密关系缺失的补偿,而这种新型的陪伴和情感寄托,也在让人思考,未来我们是否能够找到一种既能保护自己,又能与他人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的方式。
《便宜货》
温迪·A·沃洛森著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死神来了,也要狂买便宜货!便宜货,让中层和下层也能享受“美好生活”。但,这样一个普通人也能、也会买买买的世界是如何形成的?它又如何影响了身处其中的个体和社会?
这本书探索了便宜货如何征服美国人。自18世纪以来,各种便宜货便逐渐渗入美国人的生活。在全球工业生产与贸易体系的驱动下,各种家居神器、赠品、礼品、收藏品、新奇玩意儿源源不断地涌现,以各种真实或虚假的承诺,强势改变了美国人的消费习惯、大众心理乃至民族特性。
这不单是一部关于美国廉价商品的历史,也是一个关于欲望、消费主义与全球化的故事。
《不一样也很好》
凯蒂·库克著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是美国著名国际认证行为分析师凯蒂·库克继《孤独症儿童家庭游戏指南》(ThrivingWithAutism)的又一力作。书中传达了作者通过正向积极的方法帮助孩子融入学校和家庭生活的策略。作者认为本孤独症是神经多样性的一种体现,孤独症群体跟非孤独症谱系人群的差异,仅仅在于大脑运作方式的不同。这种差异给孤独症群体中的一些人带来了超越常人的优势。
《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
马克·帕普沃斯著
这本书是帮助你战胜抑郁或持续低落情绪的绝佳指南,通过行为激活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的一部分),引领你踏上通往身心健康之旅。无论你是身处抑郁漩涡的当事人,还是心系他人幸福的守护者,本书都将为你点亮希望之光。书中穿插的案例研究,宛如一面面生动的镜子,映照出不同个体在抑郁困境中的挣扎与蜕变。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次心灵的对话,让你在共鸣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从他人的成功经验中汲取力量,看见改变的可能。
本书还贴心配备了练习手册——专属于你的“私人教练”,步步引导你识别并挑战消极思维模式,制订并执行个性化行动计划,实时监测并调整情绪状态,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逐一尝试,亦可自由选取,灵活运用,让自我疗愈的过程变得自然且充满力量。
《战胜孤独症》
琳恩·科恩·凯格尔著
本书介绍的核心干预策略是关键反应训练(PivotalResponseTreatment,PRT)。PRT是由作者凯格尔夫妇创立的一项经过实证的孤独症干预措施,是基于应用行为分析(ABA)的一种自然干预模式。
PRT针对的是儿童发展的关键领域如动机、主动发起、自我管理、对多重线索的反应和共同注意力,通过针对这些关键领域涉及的技能的训练,帮助孩子在社交、行为等方面得到广泛进展。PRT要求孩子在自然环境中(例如家庭、社区和学校)接受训练,并强调家长参与,使家庭成员能够成为干预的主导人,以便将训练融入日常生活中,使孩子的干预不再枯燥难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