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3.08.22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1、爷爷的压岁钱
第1课时课题1爷爷的压岁钱
第二课时
2、花边饺子
第2课时
父爱的高度
古诗三首
语文七色光一
教学目标: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学会在语言表达中正确使用关联词语。
2、积累背诵有关爱亲情主题的名言名句。
3、了解《孟母三迁》的故事。
4、开展以亲情为主题的诗文朗诵会,丰富情感体验,提升精神与道德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1、多音字读音训练,关联词语训练。
2、收集关于亲情的名言,诗文,开展颂扬亲情的朗诵活动。
教学准备:让学生课前收集关于亲情的名言名句和诗文。
教学流程:
1、知识窗:
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
请同学们复述这个故事,复述后阅读孟母三迁的故事,看谁复述的完整。
2、日积月累
总结: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母亲的爱更伟大的呢,马克思说母亲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
请同学们自读名人名言,说说自己的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名言,在小组内赛读。
在小组内开展背诵比赛,说说自己背诵的方法
3、基础练习
A引导:母亲不仅是为我们的生活忙碌着,还在我们心灵深处播种着。
找出这句话中的关联词。在习题中还有几个关联词语,大家试一试。
请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订正。
B多音字
为第一题中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小组内四个人共同完成,看哪一组完成的快。
同时给这个字的其他读音组词,说说自己的理解。
4、诗文诗文朗诵会
展示大家收集到的诗文,先在小组内展示,然后小组内朗读比赛,推荐参赛选手。在班级内朗读比赛。
班内朗读比赛。
写自己的感受。
5、教师小结:
6、作业布置
以亲情为题写一首小诗
3、风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到10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读记本课的一些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想象清朝末年老北京春风中的景色,感受当时人穷苦人民生存的恶劣环境。
4、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积累、揣摩语言,初步代领悟作者形象生动逼真传神的语言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在读中想象老北京春风中的景色。体会劳动人民的疾苦
2、学习作者观察细致入微,描写形象逼真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有关清朝末年老北京的资料。
一、导入新课
话说风:
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说留意过什么季节什么样的风,自己对春风的感受。
揭示课题:风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确,通顺,注意断句
2、再读课文,圈画词语,自然段。
3、再读课文,交流解疑
4、再读课文,说说老北京的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精读理解
1、看风景:
老北京春天的风有什么特点,这样的风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请你读出这种感受。
学生在小组内练读,班内精读。读出自己对春的感受。
想象风中的景物,你认为哪些描写风的语句最细腻,最形象逼真。把这句修辞方法找出来。
2、想风情:
老北京的风带给人们的是什么的感受,市民们是怎样在这种春风中度日子的,找出文中关于描写穷苦人民的句子读一读。
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认为市民对风的感受是什么,读出这种感受,看谁读出了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老北京的春风为什么会是这种样子,你都想到了什么?联系我们家乡的春风说一说,在这方面自己有何感怀?
如今的北京是什么样的,这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悟风语:
体会作者观察细致入微,描写形象逼真的写作方法。
全班内交流你觉得作者哪些语句让你觉得形象贴切,你学习到了什么?
三、完善总结
教师小结:
一、感情诵读
分段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词语积累
说说在本课中你收获了哪些词语。
用自己最喜欢的两个词语各说一句话。
三、生字解析:
说说本课你认为哪个生字字形最复杂,哪个生字字义最难理解,哪个字最容易记住,哪个字让你产生了联想……
四、积累内化:
在句子中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体会词语的妙处:
文中句中。
五、实践活动:
4、雷雨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6个生字,正确书写14个字。记住本课的一些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雷雨景色。
4、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积累、揣摩语文、领悟作者形象生动的描写方法。
在读中想象雷雨的景象,学习作者观察与描写的方法。
导入新课:
播放雷雨的影片,感受雷雨的景象
如果要你来描写,你能写得出来吗?
初读感知:
1、读文:自由读,通顺,流利,质疑。
2、再读:同桌读边读边想象
3、再读:圈出你认为描写精彩的语句。最为形象的语句。
4、交流,解疑。
精读理解:
一)、大雨到来前的景象
想象大雨到来前是什么样的,跟作者笔下的是否相同,作者为什么能描写的这么传神,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说说大雨到来前作者抓住了几方面来描写,读出这种情景
练习有感情朗读,读到如临其境
二、)风来的景象
读风来的感觉
作者分几个层次写的风。都借什么景物来写风。
这种借物写的物的写作方法你有什么体会?
三)、暴风雨来了
作者用了哪个修辞方法来写风,画出你找到的语句。
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读出暴风雨来了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拓展升华
用你的笔画一幅名为《雷雨》的画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分段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评谁读得更精彩。
和同学交换自己的词语。
让同桌考考你。
在文中找出象声词,体会词语的妙处:
找出文中比喻句,排比句。
五、熟读成诵
看看哪句话你已经背下来了,熟读背诵
六、实践活动:
巫峡赏雾
教学目标知识要求: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父巫峡雾的变化及美景
能力培养:体会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和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重点体会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和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难点体会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和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教法阅读感悟教学内容一、导入巫峡是长江三峡的一峡,云雾缭绕,美不胜收,请大家欣赏:
用课件播放后板书课题。二、读中学1、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2、小组读文要求:圈画生字,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几种雾?都有什么特点?3、按课文内容分段小结,要求学生说出分段的依据。4、分析第一段:指名读文,说说这段起到什么作用?第二段:自由读文,分别写了几种雾,各自己的特点是什么,小组内绘制成表格填一填。
你最喜欢哪种雾,选择一种美读课文。指导朗读。第三段:自由读文,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指导朗读。第四段:齐读课文,说说学完课文的体会。师指导朗读、分析句子所蕴含的意思。三、结:板书设计巫峡的雾
山帽子雾大而圆
跑马雾跑马
轻纱雾丝丝缕缕
春潮雾春潮
教学总结成功之处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不足之处对于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理解的不够透彻。
望湖楼醉书写景:瞬间之事
教学总结成功之处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初步会解释大意。不足之处默写古诗时出现同音字混淆现象。
语文七色光二
教学目标: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学会在语言表达恰当的使用词语及修辞方法。
2、积累背诵有关风雨雷电的主题的四字词语。
3、了解《为什么下过雨后空气会新鲜》的故事。
4、开展以气象为主题的谚语收集活动,丰富学生科学知识,增加知识含量。
讲述《下雨后空气为什么会新鲜的》的知识
请同学们复述这个故事,复述后阅读,看谁复述的完整。
请学生在小组内熟读这些四字词语
互相用两个词各写一句话。
看谁一口气背的多
A多音字
B解释词语
要在语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
C体会生动传神的描写
哪些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觉得这样有什么好处,你能模仿着写一写吗?
4、气象谚语展示活动
展示大家收集到的气象谚语,先在小组内展示,然后小组内朗读比赛,推荐参赛选手。在班级内朗读比赛。
以美景为题写一首小诗
第三单元
单元备课
单元主题:是以文学家为专题编写的。
教学内容:
包括《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流泪的托尔斯泰》《写作入迷的巴尔扎克》《中国古代文学家小故事三则》
教学要求:
1、把对文学家的读说写紧密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
2、感受文学家形象,受到心灵启示
3、口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4、把语文七色光中各项训练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前后呼应,做到说写结合,读写结合
5、
5、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质.
2、练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3、学习本课生字词.4、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教学难点:体会伯父说的含义深刻的话语。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生字新词。2、了解鲁迅其人。3、了解人们对鲁迅的怀念。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四、学习第二段,讨论.1、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囫囵吞枣”什么意思伯父问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张冠李戴”什么意思2、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我”好呢(鲁迅先生之所以“记性好”,是因为他读书,而“我”并不是记性差,主要是读书马马虎虎)马虎虎(反义词)→认认真真3、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伯父年纪这么大学习还非常认真,对学过的知识记得牢,自己与伯父对比,学习太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认识到伯父的话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婉转的批评,所以……)4、临走的时候鲁迅为什么送作者两本书(勉励作者要认真读书)5、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小结:这个小故事讲鲁迅跟“我”谈《水浒传》从中启发教育“我”要读书,反应了(对待学习认真严肃,关心下一代)
一、学习第三段,思考并讨论.
板书设计: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鲁迅其人他的事迹他的品格
6、流泪的托尔斯泰
第一课时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认识11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读记词语,读写一些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认识作为文学巨匠的托尔斯泰其实有着普通人的心灵和情感,感受他伟大的人格魅力,进而获得人生启迪。
4、领悟作者的写作手法。
1、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认识托尔斯泰的伟大人格,并获得做人的道理。
2、领悟作者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多媒体及查找关于托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
在外国文坛也有许多文学巨匠,其中前苏联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就是一个令世界惊叹的作者,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极为著名,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文学巨匠的生活的一件事,看看大家从这件事中读出一个怎样的托尔斯泰。
1、读文,要求通顺,流利,有感情,同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再读课文。要求画出词语及生字,互相解疑,同时标出段落。
三、理解感悟
1、学习第一段
A读第一段,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事J?这是什么写作手法?
你从哪些词语中能感受到托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
B、再读课文,读好这些词语。
2、学习第二段
A读第二段,这是两位怎样的人物,你怎么知道的?这两位人物对托尔斯泰的态度如何?这能让你体会到什么?
B、学习第三自然段,音乐家的想像与实际差别是什么?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
C、读他们在托翁家弹奏演唱的过程,画出托翁的表现,从托翁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D、读出你的感受,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3、学习第三段
A、为什么说流泪的托尔斯泰是最美的?你是怎样理解的,你觉得列夫托尔斯泰流泪说明了什么?
B、文中流泪的托尔斯泰能换成哪些词。这样行不行。
四,升华文本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学完课文后受到的启发,说说自己应该怎样为人处事。
教学目的:
1、领悟作者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一、感情朗读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一个自然段,说说怎样能很快的背诵这一段,讲讲自已的背诵课文的方法
三、学习本课字词
1、学习本课认字和写字
说说哪些字你不理解或是不好记忆,大家一起分析
指导书写一引起难写的字的笔顺
2、学习本课词语
首先从文中找出四字词语,说一说,写一写
再从文中找出巨匠,谦和、温馨、局促等一引起词语,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
四、迁移练习
展示收集到的托尔斯泰的名言
快乐读书屋三
写作入迷的巴尔扎克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巴尔扎克写作入迷的程度,体会写的道理。
3、认识本课10个生字,读写一些词语。
能力培养:体会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和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重点体会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和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难点体会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和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法国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有知道他的名字的吗?
介绍作家
1、读、通顺,流利,找出不懂的问题
2、读、边读边在小组内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3、读、说说本文讲了几件事?
4、读、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
三、理解升华
A学习第一件事
作家写作时的状态是什么样的?找出具体词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找出作家创作到忘我程度的段落,看看作家是怎样进行创作的。
B看看本文的写作方法。
四、学习本文字词
1、划出本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说说字音及字义
2、认读本课中的一些词语,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这些词的。
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总结及作业
收集巴尔扎克的名言
中国古代文学家小故事三则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古代文学家对待写作的严谨态度领悟写作道理。
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古代文学家对待写作的严谨态度领悟写作道理。
一情趣导入
中国古代的文学家们,也创造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文学史,有一大批文学家在文学创作上为中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源于他们严谨治学的态度,他们对写作的要求近乎苛刻,不轻易放过一词一句。请看关于他们的一些小故事
1、读读通顺流利
2、读说说讲了哪几个人的小故事
3、读说说每个故事讲了什么事?
4、读你对哪个故事最感兴趣,为什么?
小组交流
这三个故事都有什么写作特点,你从中受到哪引起启发。
全班讨论
从三个故事,你能总结出写作要注意哪几点吗?
三、教学字词
1、小组内自学本课词语
2、小组自学本课生字
四、拓展升华
汇报你收集到的关于这些小故事人物的其他故事或诗句。
板书设计:
推敲欧阳修作文王安石撕稿
选词炼句反复修改见解独到
语文七色光三
1、学习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积累词语;学会使用顿号
2、积累背诵文学家的名言名句
3、了解鲁迅笔名的由来,扩大和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
4、开展阅读调查整理和汇报活动
读《鲁迅这个笔名的由来》
请学生在小组内熟读这些名人名言
互相学习背诵
展示自己收集到其他这些人的名人名句
A近义词
为第一组的词语找到近义词
第二组同学自己独立完成
C、哪些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觉得这样有什么好处,你能模仿着写一写吗?
D、学习使用顿号
给短文加上标点符号
1、到书店调查
按照书中的调查布置调查内容
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收集同学们读过的书目
7、千里跃进大别山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邓大军不怕牺牲,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和昂扬斗志。
2.进行在了解句与句的联系的基础上,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布置”“叮嘱”造句。
4.对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生动,具体的写作方法的所感悟。
教学课时:三课时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了解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时代背景和“狭路相乔勇者胜”中“狭路相逢”的意思。
2.进行在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18旅到达汝河时,战斗形势十分险恶紧急。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刘邓首长的照片
师:谁认识照片上这两位身着军装的人是谁?
(生:**司令员和**政委)
2.简介历史背景
3.释题
师:结合刚才老师的介绍,谁能说一说课题中的“千里”“跃进”是什么意思?
(指导:“千里”是指刘邓大军的行军路线。“跃进”是指一种长驱直入,直攻敌人心脏的进攻方式。)
4.示标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场激烈的战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怕牺牲,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并在学习中继续进行在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基础上,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要求:①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一边读一边用在文中勾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③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千里跃进大别山中的哪一次战斗?
(生读文)
2检查自读情况
①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划(huáhuà)
②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千里跃进大别山中的哪一次战斗?
(生:抢渡汝河一仗)
(师:汝河一仗是千里跃进大别山中最激烈的一场战斗。)
3.质疑问难
(师生共同解决)
查字典理解:
“布置”:①放,摆,安排。②设立,设备。③购买。
“叮嘱”:①再三嘱咐。②蚊子叮咬。③追问。
“不约而同”:①约定。
三、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一)第1—2自然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
思考:你了解了哪些战斗的有关情况?
2.齐读课文
想一想:文中哪个词语的意思和课题中“跃进”的意思一样?“千里”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挺进;十几天行军。)
1.师:这一仗我军取得胜利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2.指名朗读第9自然段
师:在整个战斗中,对我军能突破汝河防线,胜利挺进大别山有一句话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3—9自然段找出这句话并用”
“把它勾画出来。
(生:狭路相逢勇者胜)
3.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并质疑问难
(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两个对手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无地可让,此时谁勇敢谁就能取得胜利。
提问:①刘邓首长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②在文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过:“狭路相逢勇者胜”中“狭路”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三)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思考:“狭路”表现在哪里?
(生:前和强敌,后有追兵,情况十分紧急。)
2.自读课文
3.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并进行小结
**反动派集中兵力跟在后面紧紧追赶,这在汝河南岸布置了一条几十里长的防线。当18旅到达汝河北岸和时候,敌人早已把渡口的船只统统拖走,砸毁了。河水有一丈多深,人马趟不过去。
(师:前有强敌,后有追兵。)
4.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朗读)
5.师:正是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司令员作出了战斗指示(生:狭路相逢勇埏胜)刚才,大家所学习的有关战斗的情况可以用这句话中的哪几个字来概括?(生:狭路相逢)
四、总结课文
1.总结课文
2.师:刘邓大军是怎样战胜敌人的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1.学习课文第4—9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邓大军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怕牺牲,顽强战斗的革命精神。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
3.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生动的写作方法。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千里跃进大别山》,在学习新课以前,谁能结合屏幕演示和老师的板书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了解了哪些有关战斗的情况?
(生答)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可以用“狭路相逢勇者胜”中的哪几个字来概括?大家一起说
(生:狭路相逢)
2、师:现在就请同学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相信通过你们的朗读一定能把当时那种情况的紧急表现出来。
(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设情境,激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一)字面理解“勇者胜”
师: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司令员作出指示
(生齐读:狭路相逢勇者胜)
“胜”是什么意思?“勇者”是什么意思?
(生:胜利,勇敢的人)
(二)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勇者”
1.师:在文中“勇者”指的是谁呢?
2.指名朗读课文(接读课文4—9自然段)
思考:在文中“勇者”指的是谁呢?
(生:刘邓大军—刘邓首长和战士)
(二)课件演示:挺进中原片
师:在抢渡汝河的战斗中刘邓大军是怎样勇的,大家想看吗?
(三)示标
师:多么英勇的刘邓大军啊!课文中是怎样表现刘邓大军的勇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的第4—9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邓大军作战的英勇顽强;同时,对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生动,具体的写作方法有所感悟。
三、品读课文第4—9自然段
1.自读课文4—8自然段
2.讨论交流
1)表现刘邓首长的勇
第六自然段
①“我们要采取进攻的手段,从这里打开一条通路。”
②“不管敌人有多少飞机大炮,我们一定要迅速前进,一定要实现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
③“要记住,现在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要勇,要猛。”
2)表现战士的勇
第7自然段
每条步枪都插好刺刀,每颗手榴弹都揭开后盖,遇见敌人就打,绝不留下一个据点,绝不留下一个顽抗的敌人。
漆黑的夜空被战火照亮了。冒着敌人冲天的炮火,我军在汝河上搭起了一座浮桥。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出山,杀向敌人。他们攻占了一个村庄,又扑向另一个村庄;拿下了一个据点,又进攻另一个据点。一夜之间,18旅就攻下了十几个村庄,打开了一条六七里宽的通路。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流。
A.指名朗读
师:在这段话中哪两个句子最能表现出战士们的英勇?
A)生读句子
①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出山,杀向敌人。
②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流。
C)读句子比较
①先头部队的战士杀向敌人。
②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向西南方向奔流。
思考:哪句好?为什么?
D)写作方法指导
师:作者正是运用了恰当的比喻使句子的意思更加生动具体,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应该多练习运用这种写作方法。
E)指导朗读句子
B设置情境(配乐朗读课文)
师:有了刘邓首长的英明决策,战士们做好了一切准备,8月23日晚,战斗打响了(课件演示战斗情景读文)
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C自读句子
师:把你们听到的,看到的用你们的声音表现出来。
体会:怎么读才好。
D指名读,指导朗读
E齐读第8自然段(配音)
过:正是有了刘邓首长的正确指示和战士们的英勇作战,我军终于取得了(胜利),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9自然段,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遍中华大地。
3.第9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9自然段
2)课件演示句子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像一把钢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
A.读句子体会: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意义重大。)
B.指导朗读(采用轮读的方法)
1.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意思
2.师:“狭路相逢勇者胜”,我军胜利了,实现了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为后来解放全中国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奠定了基础。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千里跃进大别山,让那些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的革命先辈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
(生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师:抢渡汝河一仗只是跃进大别山中的一次战斗,在跃进大别山的过程中,还有许多激烈的战斗和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回家就请同学们收集有关的资料,我们下一节课交流。
9、开国大典
快乐读书屋四顽强的战士
3、读懂课文内容,从战士杨二妮的身上感受中国人民的解放军不怕牺牲,顽强战斗的精神
从战士杨二妮的身上感受中国人民的解放军为什么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说说你知道的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人物及他们的事迹。你对些人物的感情是什么样的?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位抗日英雄的故事
2、读说说讲了哪个人的小故事
3、读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事?
4、读你对哪段最感兴趣,为什么?有感受情的读一读
读出你最感兴趣的场面,说说你为什么感兴趣,在故事情节和写作手法两方面加以说明。然后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打败外国侵略者,中国军队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一个自然段
说说自已读后感悟,你体会到了什么。
积累内化:摘抄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用连环画的形式把杨二妮的故事画一画。
淮海战役的支前大军顽强的战士
3、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认识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体会对人民群众的歌颂和赞美之情
认识在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所起的巨大作用
介绍三大战役
为什么说沧海战役的胜利,是解放区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请联系课文内容和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播放课件,让学生直观形象的了解历史。
四、教学字词
五、拓展升华
汇报收集到的三大战役的资料。进入知识补充,加强对历史的了解。
语文七色光四
1、积累同偏旁的字,体会词语的用法和句子的表达效果
2、积累与战争有关的成语
3、了解三大战役的有关信息,扩大学生的视野
4、开展武器方面的调查和交流活动
体会词语的用法和表达效果
收集有关战争的成语及武器方面的知识
1、基础练习
A照样子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为第一组的词语找到同旁边字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够换成括号里的词语吗?
体会词语的用法
说一说换成括号里的词语后表达的意思还一样吗?效果是否相同,你觉得哪个更贴切,更准确。
给换完之后的句子进行对比朗读
二、日积月累
请学生在小组内熟读这些与战争有关的词语
互相学习
展示自己收集到其他关于战争的词语
选择其中一个词语进行写话训练。
讲一讲这些词语的意思
扩展: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决胜千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声东击西四面楚歌草木皆兵
三、知识窗:
读《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
大家一起来
了解战争中用到的武器
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借助网络图书等查阅,向同学们介绍。
9、《军犬黑子》
10、鸽血染红的求救信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军鸽奥斯卡和维娜为救人而不惜自我牺牲的精神,认识一些动物是人类值得敬重的朋友,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美好情感
4、学习根据事物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体会军鸽奥斯卡为救人类而不惜自我牺牲的精神
教学准备
收集关于鸽子的知识
一、板题导入
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及提出的问题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2、同桌互读解决问题,如果不能解决的集体决
3、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解课文
1、按照理解给短文划分段落
学习第一段
为什么要放两只军鸽去送信?
学习第二段
两只鸽子在送信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哪些语句感到了你,请你有感情的朗读能打动你的语句。
这件事是实际发生的故事,还是作者的联想,这种写作有什么好处?
学习第三段
他们为什么要隆重安葬这两只鸽子,碑文写的是什么?
你此时有什么感想,请你拿起笔写一段话,写写自己的感受。
五、总结作业
读〈〈向动物致敬〉〉
朗读你最感兴趣的一段
二、字词教学
在小组内学习字词,不理解的全班进行交流
三、积累内化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日本上。
3、把两只鸽子送信途中再进行合理想像,并把自己的想像写下来
比一比,组成词
惑载蜓披
域栽挺疲
仿写水上飞机被北极风压得离不开水面,犹如一只掉在海中的死蜻蜓
……犹如……
4、语文实践
课外收集一些动物与人和谐相片的故事,在班级开一个故事会
快乐读书屋五
空山鸟语
2、认识到6个生字,读记本课的一些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4、摘抄优美词语,丰富语言积累
朗读课文,想象美好境界,从字里行间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播放课件,深山鸟鸣
2、读理清条理
3、读感悟仙境
为什么会有空山鸟语这样的胜景?人与自然有着怎样的关系?
感情朗诵你最喜欢的段落
背诵你最喜欢的段落。
写一篇保护动物的倡议书
寓言两则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3个生字,读记:伯乐相马、大汗淋漓、精神焕发、等词句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两则寓言所包含的道理。
体会两则寓言所包含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
板书课题:说说你对这两个题目的理解
介绍寓言故事
熟读课文
概括寓言所讲的内容。
想一想自己从寓言中读懂了什么?
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汇报交流,体会寓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寓意: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
四、自学理解
用学习第一篇寓言的方法,自学第二篇寓言
五、引发思考
对《伯乐相马》你有几种想法?从伯乐对马的态度上,可以体会到什么;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中你又体会到什么?从千里马的角度,你又可以体会到什么?
《鲁王养鸟》,从善待动物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
六、实践活动
演一演《伯乐相马》的故事
改写《鲁王养鸟》这则寓言
七、总结
语文七色光五
1、用找反义词的方法积累词语,体会名句子的表达方法,学习描写。
2、积累与动物有关的歇后语
3、了解十二生肖方面的知识。
4、了解我国珍惜动物的生存状况
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学习描写
收集有关与动物有关的歇后语
A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为第一组的词语找到反义词
B读两组句子,体会每组句子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C、读下面的一段话,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写出山雀的快乐时光的。
进行对比朗读、体会,重点抓住哪些词语
请学生在小组内熟读这些与动物有关的歇后语
展示自己收集到其他动物有关的歇后语
扩展: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老牛拉破车——慢吞吞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猴子吃辣椒——抓耳挠腮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些短文。
请同学们说一说家里人的生肖
悼念有关生肖与名人,生肖与成语、生肖与剪纸的资料,进行汇报,丰富自己的见闻
四:大家一起来
了解我国珍惜动物的生存状况
调查途径:网络,图书。报刊。
汇制成表。
同学之间交流
写一份保护珍稀动物的倡议书。
11、《故乡的芦苇》
自学要求:(出示小黑板)①读懂这一部分的每一句话,不理解的可以提出来讨论。②朗读时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读出“趣”来。2、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生评价:引导学生读第6自然段出示重点句子:问:句子中的“船队”和“幻想”分别指什么?说说你的理解。3、师:吹芦叶、折芦叶船多有趣啊!可是,更有趣的还在后面呢?现在,我想跟着作者一起去芦苇丛中捉纺织娘,你们想去吗?指名读第7自然段。你喜欢这一段吗?为什么?(生自由回答)纺织娘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请找到课文中的语句读一读。课件展示纺织娘,帮助学生理解。4、练习背诵把你最喜欢的一部分背下来。㈢学习第1、8自然段(5分钟)仔细品读,对比说说这两段有什么特点?(前后照应)四、拓展师启发:我们在课文中感受了作者对故乡芦苇的情感,同时还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那么你能不能也来谈谈自己家乡的美景和童年趣事呢?学生自由说,指名说。板书:11、故乡的芦苇不芦苇:绿美能芦叶:吹陶醉甜蜜的回忆忘芦叶船:满载幻想怀芦苇丛:捉纺织娘
12难忘的故乡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在文中抒发热爱家乡的情感。3、认识、会写12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几”。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比喻、拟人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抒发的热爱家乡之情。教学准备:
录音磁带、课件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二、美读感悟
自主学习
对学生提出读通顺的要求,练读后同桌互相检测。
·紧扣习题,读懂课文
问题:作者写了故乡的难忘的事?哪件事给你的印象最深?说说你对这件事的感受。
方法:先浏览课文,标记出课文写了几件事,再默读这几件事,选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细读这件事,说说自己的感受。
·多样美读,读好课文
选一段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把它读生动。
想一想,怎么能读得生动?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
·体味布局
篇:如果给你这个题目,你会怎么办?
段:你安排的每件事要用多少段落来完成
词句:选出本文中的最佳词句。
美读课文
自己仿写一段
五、总结
3、比一比,组成词
1、语文实践
开展家乡颂诗文朗诵会
快乐读书屋六
老家的萤火
1、能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体会出我对第家的萤火和故乡的怀念热爱之情
2、认识10个生字
课文的生字新词很多,在读通课文的甚而上引导学生体会我对老家的萤火和故乡的怀念热爱之情
一读通课文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能课文,扫除词语障碍,把不懂的词语在小组内和班内交流解决。
采用小组互读、同桌轮读、指名读等方式把课文读通顺
二、体会情感
以学生自由交流为主,避免逐段串讲串问
学生在小组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采取多种形式的读,默读、品读、感情读、对比读
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三、揣摩写法
借鉴前两篇课文的写法,推敲,品味课文准确和精当。可以让学生一人选择一句。说说自己休会到的。
四、积累内化
在小组内互学生字和词语
银杏树
1、读通课文,能够回答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2、认识8个生字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学习作者按照四季的顺序描写银杏树的方法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读通顺
3、再读课文,说说银杏树一年四季的特点。
1、理解内容
银杏树一年四季的特点是什么?选择最恰当的词语进行概括
3、理解写法
·写作的顺序
一年四季
段落:抓住事物的重点。特点
词句:有许多好词佳句
把自己积累写来的东西写在摘抄本上。
语文七色光六
1、在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
2、积累古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了解华侨陈嘉庚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的事迹,从中受到教育。
4、合作完成家乡状况调查。
在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教学准备:
A句段综合练习。
第一题体会句子写作特点训练。
联系本单元中学到的品评词句的方法,独立思考,交流讨论。
第一段由两句话组成。第二段由三句话组成。
小组练习缩句。扩句
C、补充练习
补充相识练习的句子进行
扩句:雷锋是榜样。
雷锋()是()榜样。
少先队员游园。
少先队员()游园
明月挂天上
明月()挂天上
请学生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看谁北得快
展示自己收集到其他与归乡有关的诗句。
请同学们说一说体会从中受到什么教育。
家乡状况调查表
自己确定调查的方法与步骤
13、杨子荣打虎
1、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体会杨子荣临危不惧,沉着应对的英雄气概。
2、了解故事情节,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主动认识9个生字,会写出2个生字。
课后1、2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阅读关于杨的其他故事
一、情趣导入:
播放《林海雪原》的故事。引出主要人物:杨子荣
二、初读课文
读书要求:1、抓住故事情节,能创造性复述
2、抓住故事场面,能把握人物特点,
过程:阅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细读课文,说说几次打虎的不同情景。
再读课文,理清故事发展顺序:臭子弹没打响——点射又没打着——两枪仍不中——打中前腿——枪内的子弹会打进虎嘴
1、抓住故事场面,把握人物特点
打虎不中,会被虎伤。这几枪是怎么的打的?找一找描写杨心理活动的句子,通2、过这些句子你体会到什么?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再找到杨动作的句子,表情的句子,你体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想象当时的场景,如果是你,当时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4、有感情的朗读体会
1、学习课文抓住人物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场面的方法,学写一个心情紧张,害
2、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
简单说说自己的理由
(2)完成课后第2题
3、迁移练习
认读生字词语。
五、总结实践
课外收集有关杨子荣的资料
14、向狼借路
1、读通课文,体会文中的我临危不惧,沉着应对的勇敢无胃的精神。
2、能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把握人物特点。
3、主动认识6个生字、会写出11个生字。
设疑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这是一个很奇特的课凸,同学们一定会很多疑问,谁向狼借路,怎样借路?这么凶残的动物会借路`给我吗?
二、初读了解
1、自由读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读课文,标记出意外遇到狼时我的表现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2、读课文,体会我前后的心理活动。
3、再读课文,想想如果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要抓住哪些情节才能吸引人,
4、试讲这个故事。
四、深入理解
抓住故事场面,把握人物特点
重点围绕第1、2题进行。
第1题:按照“翻掘动物尸体——蹲成整体的——大声呼叫——齐向后转”的顺序,说说我当时的表现
抓住关键词体会我当时的心情
硬着头皮,表现我了要掩饰自己的胆怯,努力做到无所畏惧,同时,真实的反映了我当时的心情。
感情朗读
示范读、评议读、竞赛读。让学生读出我的表现
抓描写方法,仿写片断
五、积累内化
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
简单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
迁移练习
认字,生字教学
六、总结及实践活动
课外收集关于勇者无畏的资料。
快乐读书屋七
妈妈,我能救你
1、读通课文,能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小男孩的勇敢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1、认识5个生字
2、
读通课文,能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小男孩的勇敢精神。
预习课文
1、检查预习
(1)、谭题的话是谁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2)、如果要给妈妈我能救你的句末加个标点,应该加哪个标点符号,为什么?
(3)、小组内接读课文,相互评议,力求把课文读通。
2、自读自悟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学习,默读课文,标记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句式对比等方法体会小男孩儿的勇敢精神。
有感情朗读:
说说重点句子应该怎样读?
小组内,竞赛读
对比读。
2、课文拓展
把洛迪的事迹做介绍,你会怎么说?
肖飞买药
1、对故事中的人物有鲜明的爱憎,热爱民间文学
2、运用快速默读的方法学习课文,能回答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3、认识7个生字
运用快速默读的方法学习课文,能能回答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本文让学生自由阅读后,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围绕:智取药品——智甩特务——智闯岗哨——智过吊桥“四部分学习,抓住描写肖飞语言、行动内心活动等词语来体会。
语文七色光七
1、要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
2、积累名言,从中受到教育和鞭策。
3、初步了解章回小说。
4、了解民间传统传唱艺术,热爱民间健康的艺术式样。
要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
找到一本章回小说
A写出下列词语
第一组的词语小组内四个人共同完成,看哪一组完成的快。
C仿写句子。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描写喜怒哀乐的一种心情。
1、自读自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小组交流自己的收获
3、说说自己对这三个名人了解。
请学生在小组内熟读这些名言。
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小说?这叫什么什么小说。
这样的小说有什么特点?
四:开心一刻
自读这段快板,说说你在什么时候听过这样的快板。你喜欢吗?为什么?
读出这段快板有感觉与韵味,你会读吗?
用课件补充民间传唱艺术,,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15、渔童
1、用正确的善恶观评价故事中的人物,热爱民间文学。
2、学习浏览课文,默读课文有一定速度,熟悉课文故事情节,创造性复述、续编故事。
学习浏览课文的方法,练习有一定速度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创造性地复述、续编故事
教学准备:动画片
让我们走进民间文学,认识一个小渔童,想知道关于这个小渔童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读课文
二、学习浏览课文
1、浏览课文,说说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2、浏览课文,说说故事的梗概
3、浏览课文,说说你对哪部分比较感兴趣。在你感兴趣的部分做出标记。
三、默读理解
1、默读,把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标记出来,在空白片写上自己的感受。这咱感受可以是自己的心情,也可以是内心活动,可以是对故事人物的品头论足,可以是对课文用词造句的推敲玩味。
2、复述
创造性的讲述课文,有声有色,对故事中的人物有强烈爱憎。
可先在小组内进行复述
然后在班内进行复述,
让同学们说说复述的方法,讲讲自己复述的好的经验。
3、续说
进行合理的想像,把故事继续想象下去,想象要丰富且合理,有现实依据,有自己的独到想法。
要符合故事中人物的特点,要符合原故事的背景,符合故事的体裁特点。
四、积累内化1
1、自选词语
简单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
3、分号的用法“读一读文中带有分号的句子,能不能用逗号或句号来代替。体会分号与逗号句号在用法的区别。
4、如果让你对故事中的人物各说一句话:你会说:
我会对老渔翁说:——————————————
我会对渔者说:——————————————
我会对洋毛子说:————————————————
我会对县官说:——————————————
5、迁移练习:
认读生字
指导书写
五、总结及实践
课外阅读课文原文。
16、《猎人海力布》
摘要:这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讲的是猎人海力布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这种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永远值得人们学习。
1.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运用“从内容到思想”的学习方法阅读课文。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4.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学步骤:
同学们都很喜欢听民间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表现了群众美好的愿望。《猎人海力布》就是一个非常生动的民间故事,而且具有神话色彩。据说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山村,有一块奇特的石头,传说是海力布变的,大家称这块石头为“海力布”。
海力布是一个猎人,怎么变成了一块石头呢?请大家自己读这个故事,看有多少同学能自己读懂。
二、自学课文
1.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读后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起因: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
经过;海力布得到了龙王的宝石。
结果:海力布为了救乡亲,自己变成了石头。
2.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了?画下来,读给大家听。
三、小组合作研讨
想一想,从使你感动的地方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要引导学生抓住海力布的言行,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从中感受到海力布一心助人、舍己为人的好品质。)
四、总结全文
l.思考:海力布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听课文朗读录音,深化学生情感。
过渡:海力布的故事多么感人,你们想不想讲给别人听?
五、讲故事
1.师指导讲故事
(1)叙事要清楚,交待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可以脱离课文,自己组织语言。文中的重点部分可以用上书上的词句。
(3)讲故事要有表情、有感情。
2.同桌互讲互评。
3.指名讲故事。
4.分角色讲故事。
(可以把文中叙述的话改为对话。)
(1)小组内准备
(2)抽签指定小组到台前表演。
六、延伸拓展
你还读过哪些感人的民间故事?不妨讲给伙伴们听。
七、布置作业
把《猎人海力布》的故事讲给家人或邻居小朋友听。
快乐读书屋八民歌两首
1、在吟诵中体会民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热爱民歌,热爱民间文学。
2、认识3个生字
体会民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两首民歌的课件
播放两首民歌
二、学习歌词
1、自由读歌词,听歌,然后说说两首民歌所表达的带给你的感觉
2、吟诵体会
3、歌唱体会
三、拓展延伸
再听两首同一时期的民歌。
白娘子
1、对故事中的人物有强烈的爱憎:喜欢民间文学
2、运用情事默读的方法学习课文,能回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3、认识11个生字
4、运用情事默读的方法学习课文,能回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二、速读理解
1、自由读课文。
2、巡顺序排列下列小标题
被压塔下——仙草救夫——小青报仇——结为夫妻——水漫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