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3年数量就达到5175万只,同比增长1.1%;近年来,因为不文明养犬导致的“狗伤人”悲剧,时有发生。每年被猫狗咬伤的人数约有4000万。现实生活中,不文明养狗行为屡见不鲜。养犬要办证,遛狗要牵绳,但如此简单的道理却屡屡被忽视。
某社区召开会议,准备根据当地法规制定社区文明养狗公约,大家纷纷建言献策:
从奢望到日常,S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提速背后有着方法论。
在S市,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居民正陆续告别爬楼时代。“在家门口坐上电梯随时出门晒太阳,以前想都不敢想,如今却变成了日常。”已年近九旬的黄阿婆感慨道。
【推荐2】宁波海曙迎风社区成立功能性党支部,和居委会共同培育搭把手爱心维修队等自治站服务团队,落实改造闲置公共车棚等工程,由居民讨论方案、参与建设,齐心协力让昔日的卫生死角发生质的变化,社区居民从“有事找社区”的惯性思维逐步转变为“我能做”“我代表”“我建议”的参与意识,最大限度激活各方力量参与小区治理,实现“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群众的事群众参与着办”。2023年1月,国家民政部授予迎凤社区居民委员会“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荣誉称号。
材料一
2021年两会期间,某政协委员建议加快推进法治建设,尽快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发挥法律刚性约束作用,对造成粮食损失的各环节作出反对浪费的明确规定。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发布的通知指出,推动把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纳入基层群众自治或村规民约,教育引导城乡居民自觉抵制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等陋习,争做文明健康饮食的践行者和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者。
材料二
自2020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的6个月来,垃圾分类意识已广泛深入北京市民心中,但也存在少数个人生活垃圾分类违法行为。这些违法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人生活垃圾分类意识不强,且普遍存在“没人监督就罚不到我,即便罚到我,还有机会改正”的侥幸心理,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社区垃圾桶设置点位不合理、宣传指引不到位、分类指引监督不够。
近年来,沈阳市坚持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课题,激发基层活力,完善社区治理,聚焦为民、便民、安民,尽可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形势严峻,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从实践情况看,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方面的制度措施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各方面责任制度,形成协同打击治理合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就反诈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加强法律制度建设等提出明确要求。
全民反诈,人人有责。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强调“综合治理",就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全民反诈宣传教育,鼓励群众举报的奖励制度,构建电信网络诈骗群防群治体系。强化政府部门反诈职责,规定各部门、各地之间协同配合、快速联动。规定各部门工作人员在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法律责任。
材料一全过程人民民主阐明了我国民主的显著优势和鲜明特色。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了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总则,明确地方人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原则。此次全国两会中“代表通道”的多数代表都来自基层一线,两会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迫切问题与普遍利益。例如,代表们提出制定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粮食安全保障、教育、养老、妇女权益保障等方面法律法规的议案。全国政协委员提案涉及了义务教育、养老、环境保护、网络安全、经济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推荐3】近年来,浙江省始终坚持党管体育重大政治原则,要求各市体育系统主动把体育事业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努力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浙江省紧紧抓住亚运契机,掀起一股全民运动的热潮。然而,多地在筹备亚运会过程中还是暴露出全民基础健身资源不足、体育资源结构不匹配、地方性法规不完善等问题。在亚运会结束后,如何持续“亚运热”,更好发展体育事业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推荐1】近日,在成都崇州市恒大西辰绿洲小区内发生了一起大型犬伤人事件,一名两岁多女孩唐某与母亲在小区内行走被一只黑色大型犬撕咬,孩子母亲奋力阻拦,但是小孩依旧被撕咬住向前拖行。后经诊断,唐某全身多处咬伤,右肾挫裂伤,右侧肋骨骨折。
近年来,因为不文明养犬导致的“狗伤人”悲剧,时有发生。《2022年中国宠物消费报告》显示,仅城镇居民所养犬只数量就达到5119万只,每年被猫狗咬伤的人数约有4000万。现实生活中,不文明养狗行为屡见不鲜。养犬要办证,遛狗要牵绳,但如此简单的道理却屡屡被忽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爱国主义教育法共5章40条,首次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专门立法规定,全面规定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要求、领导体制机制、教育对象、主要内容、实施措施、条件保障等,标志着我国爱国主义教育进入法治化进程,昭示着爱国主义教育既是法律的明确要求,又是弘扬爱国核心价值观、提升公民道德修养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国家长治久安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法治思想领航的法治中国建设同步向前,为“中国之治”谱写了崭新篇章,2018年至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4.9万件,审结14.5万件,比上一个五年分别上升81.4%和81.5%;制定司法解释114件,发布指导性案例119件……
“道德是人性的底线,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底线是每个人内心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法官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更要树牢底线思维意识,严格恪守职业良知和纪律规矩。首部全景展现我国司法改革最新成果的法治超材电视剧《底线》,生动到画了新时代我国各级法院工作常态,剧中法官们顶住各方压力,坚持初心,最终做出公正判决。恪守法律底线是对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践行法治精神则是每一位法官应坚守的成就。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不仅能增强群众的司法获得感,还能提升全社会的法治意识。人民法院通过发挥审判职位作用,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组卷网拥有组卷网、组卷商标,若您发现其他网站违规使用,欢迎您向我们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