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油含有危害人体健康的成分,一旦混入大豆油被人食用,可能导致中毒。更刺痛公众神经的是,有罐车司机向记者透露,食品类液体和化工液体运输混用且不清洗,“已是罐车运输行业里公开的秘密”。
多方最新回应
7月9日,河北廊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向第一财经记者回应称,目前事件(罐车化工油食用油混装事件)由三河市政府正在调查中,后者会公布最终调查结果。
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宣传与应急处7月9日上午回应凤凰网称,目前调查正在进行中,近期会向社会通报。
多家食用油上市公司回应
7月6日,“中储粮集团”发文称,针对近日媒体关于罐车运输油罐混用的报道,公司在7月2日要求下属油脂公司开展排查的基础上,从7月5日开始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专项大排查。中储粮集团要求全系统各单位严格落实责任,严守工作规范,严防粮油污染风险,切实保障储备粮油食品安全。
微博截图。
西王食品(000639.SZ)也表示,公司虽然对外采购部分原料油脂,但有自己的物流团队运输,不存在报道所说的安全问题。
有涉事企业客户称被要求核查装载记录
业内:这是一个道德底线问题
有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告诉记者,一些公司自己没有罐车,就需要雇第三方的,很多罐车司机就是个人短拉活的,没有规律,个别司机素质有待提高,这种情况容易出问题。
但该从业人员表示,以前车队比较分散,经过市场竞争一些小的运输公司被淘汰,目前食用油物流都集中在几家大的物流公司,这样的大物流公司也会规范很多。
记者也联系了多地罐车司机,对方都表示自己都是专车专用,并没有听说过罐车混装的现象。一名泉州的罐车司机表示,不可能存在这种混装行为,“都是违法的东西”。但他同时表示:“除非有清洗油罐,有清洗证明的话那是可以的。”一名山东的罐车司机告诉记者:“我只拉汽油和柴油,拉不了别的货。”
彻查问题给公众一个满意的交代
运输的链条长,参与的主体众多。从运输公司、罐车司机到食用油厂家,任何一个环节严格把关都能有效避免行业乱象的发生。
只有彻查问题、彻底整改,给公众一个满意的交代,同时举一反三、优化流程做好预防把关,才有可能弥合乱象造成的“信任缺口”。
食品安全问题必须下最大气力抓好。从罐车卸完煤制油直接装运食用大豆油,到不法商家将福寿螺伪装成田螺卖,再到脚踩鹅肠挤粪、烟头扔进鸭肠筐,这些乱象警醒我们: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要一以贯之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丝毫不可懈怠、时刻不能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