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表哥语录:交易所割韭菜不是天经地义吗?不,我们是拔韭菜!
一个交易所一年的手续费相当于海底捞三年的净利润。
来自非小号数据显示,截止发稿前,币安网24h成交额为69.89亿;OKEX24h成交额为52.67亿;火币全球站24h成交额为42.22亿。币安以及OKEX的交易手续费率为0.1%,火币的交易手续费为0.2%,那么币安、OKEX、火币三大交易所的一年的手续费约为25.51亿、19.22亿、30.82亿。
海底捞2017年净利润为11.94亿元。火币一年的交易手续费就相当于海底捞三年的净利润。
散户和庄家可以在熊市下蛰伏,但交易所不能。于是,交易所们开启了各种花样玩法。
胆量限制了我的想象——交易所发项目币
最近一家名为“比特兔”的交易所刚刚上线了兔基社区,而且还发行了代币BRB。
据了解,这家交易所注册地在澳洲,是前阿里巴巴P8级高级技术专家RayChao执掌澳洲商人成立的。
非小号数据显示,比特兔交易所24h成交额为6.04千万人民币。小型交易所的上币费、佣金要比知名交易平台低的多,这个交易规模带来的收益显然不是团队的期望的。
有人会想,并非所有交易所都能有像火币、币安这样的交易额,可照样有很多交易所活的好好的。活的好不好暂且不论,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上空气币、垃圾币,套现。据了解,某小型交易所上线的币种中,有90%是空气项目。
除了上线空气币,比特兔交易所开启了一个新玩法——互动挖矿。
交易所发行自己的平台币已经是币圈默认的规则。有业内人士指出,平台币在自己交易所交易,属于典型的“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容易涉嫌关联交易、内幕交易。
交易所除了平台币,又发行项目币,这更是名副其实的“裁判+运动员”模式。
如果说,之前交易所跟项目方存在联手坐庄的可能,那么比特兔交易所建立兔基社区就是明目张胆地告诉大家:我们跟项目方是一家。
比火牛更牛的兔基
除了交易所+社区的模式受到质疑外,兔基社区本身的盈利模式也存在一些猫腻。
首先,没有白皮书。
在其他行业白皮书就是一个“摆设”,有或没有,用户并不关心,但在“割韭菜”疯狂的币圈,白皮书显得尤为重要。区块链项目白皮书内容一般是项目详细介绍与官方说明,例如这是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社区方案,初衷与愿景是什么,可以解决怎么样的问题,技术是怎么用的,商业模式如何,是否会发行Token,如果发行各参与者的权益如何分配,项目未来的规划如何等等。
从利益的角度出发,白皮书是权益分配的书面证明,是一个依据。
而对于用户最关心的这部分,兔基社区却没有明确说明。
就是因为有白皮书,用户才知道涉嫌“圈钱跑路”的火牛视频篡改了白皮书信息,降低了分红比例。不是说有了白皮书,用户就一定能避免被割,但没有白皮书,就算被割,即使走法律途径都没有书面证据。
其次,代币产出量规则模糊。
具官网介绍,每日产出BRB总量为社区前1日净利润的一定比例,并按照当日BRB平均价格折算。
社区前1日的净利润并未在官网或其他渠道展示,而且“一定比例”的描述也很模糊,没有具体数据,难以确认BRB的每日产出量。
最后一点,拉新人获奖励,这个最普通的玩法却被兔基社区玩出了新高度。
几乎所有新平台都会通过已注册用户拉新人获得奖励的营销策略来增加用户量。比如,拼多多推出的“助力享免单”活动,拉新人注册即可获得产品免单;惠头条推出的邀请好友可领现金活动等。火牛视频用户量暴增也有赖于其拉新活动,拉一位好友注册最高可获得100FB(平台币)。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是,这些拉新奖励是平台的一部分营销成本。
而兔基社区可谓是空手套白狼。
兔基社区规定,凡邀请好友注册,邀请人可获得好友收到的打赏币种的9%的奖励分成。
同时它还规定,用户获得打赏,平台要收取10%的手续费。
也就是说,你拉新的这部分奖励,其实是从你所拉的用户获得的打赏中分给你的,最终平台还赚1%的手续费。
小结
有媒体表示,一家交易所只要真实交易量达到5000万人民币就可以实现盈亏平衡,仅需几万用户就可以支撑起一家交易所。做交易所的成本太小,而其中可变现的套路太多,这也是为什么在政府高压监管之下,还是有一批批交易所倒下又有一大批交易所进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