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目前市值300亿计算,掌舵人秦华身家超135亿元。
IPO后,掌舵人秦华持股45.8%,为第一大股东,按目前市值300亿计算,身家超135亿元。KKR跟北京君联分别为第二、第三大股东,持股分别为19%和9.3%。
自成立以来,乖宝集团一直专注于宠物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从最初的主营代工厂业务,到后来创立自己的品牌,乖宝一路快速发展,如今已成为了国内宠物食品行业的领导者。公司主要产品为宠物犬用、猫用食品,涵盖了主粮系列、零食系列及保健品系列等,共计千余个单品。
这些企业的成功为宠物食品代加工赛道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艾瑞咨询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宠物行业融资事件共计35起,其中有5起为过亿级别融资。
01
山东第三家宠物食品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中宠创始人郝忠礼、乖宝创始人秦华,在经商前都做过几年高中老师。
现年55岁的秦华出生于1968年,本科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今聊城大学)物理系。在阳谷二中做了两年物理老师后,秦华随后又考了公务员,还做到阳谷县安乐镇副镇长。
他在1995年辞职去了山东凤祥集团(新凤祥前身),这是当地的一家大型肉鸡生产加工企业。他在山东凤祥工作了10年,曾担任副总经理、总经理和副总裁,这段经历使他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为他日后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招股书显示,公司从事宠物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营宠物犬用和猫用多品类宠物食品,主要产品包括科学营养配方的主粮系列,以畜禽肉、鱼肉等为主要原料的零食系列以及含冻干卵磷脂、乳酸钙等功能原料的保健品系列等。
招股说明书显示,目前,公司以“麦富迪”为代表的自有品牌销售业务在国内市场取得了快速发展。公司拥有中国、泰国两家生产基地,总产能16万吨,已形成规模优势。泰国工厂生产零食及湿粮,年零食产能近1万吨,负责境外市场。山东工厂拥有全产品生产线,拥有主粮膨化车间,主粮冻干车间,负责膨化粮/冻干粮的生产。
公司所处宠物食品行业是饲养宠物的刚性需求,贯穿宠物整个生命周期,具有复购性高、价格敏感性低、黏性强的特点。宠物食品市场是宠物行业最大的细分市场,也最先受益于宠物经济的发展。
另外,秦轩昂还是聊城华诚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聊城国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公司的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而秦华妻子张迎新曾是乖宝宠物食品集团前身山东聊城依戈尔食品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
02
研发投入相对不足
公司品牌表现持续亮眼:报告期内,20-22年公司自有品牌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49.55%、51.95%和60.55%。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相比,公司国内自有品牌产品销售占比较高,且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近年来,公司重视品牌营销创新,主动推广自有品牌业务,为提高品牌知名度,营销投入也持续攀升。报告期各期,公司的销售费用分别约3.41亿元、4.59亿元、7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6.93%、17.84%、20.61%,比例相对较高,对公司营业利润造成一定影响。
自主品牌收入复合+44%,已形成以麦富迪+Waggin’Train为主的品牌矩阵,其中麦富迪品牌在国内宠物食品市场排名领先,尤其在电商平台上表现出色:“麦富迪”荣获2021-2022天猫TOP品牌力榜(宠物)第一名和MAT2021犬猫食品品牌天猫销量榜单行业第一名。
同时,在MAT2021评选中,“麦富迪”还被评为最受Z世代欢迎的宠物食品品牌。此外,“麦富迪”还连续两年获得亚洲宠物展的“年度中国质造大奖”和“天猫最受消费者欢迎品牌”。
虽然目前宠物行业的竞争强度还不大,差异化优势的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体现,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必然会进入差异化竞争的阶段。如果宠物企业不能充分投入研发创新,后期的竞争压力就会加大。因此,宠物企业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加大研发创新的投入,以应对未来市场的挑战。
03
宠物行业扎堆上市
宠物行业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和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精细化,驱动着宠物行业被资本市场追捧,迎来几轮集中融资、上市潮。
根据《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2012-2022年,中国宠物市场规模从337亿元增长到270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16%。宠物饲养规模的扩大带动了宠物用品和服务需求的快速增加,特别是宠物饲主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增强更成为支撑行业快速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我国宠物食品线上电商渠道发展迅速,据欧睿国际数据,2021年我国宠物食品在电商流通渠道占比为60.9%,2017年至2021年均复合增速37.51%。
04
仍有较多不足
在年轻人宠物消费扩张的带动下,宠物经济逐渐成为新兴的重要产业,也吸引更多企业、资本和技术进入宠物用品及服务市场。
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宠物食品行业发展仍处在较早期的阶段,市场规模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一方面,据《2022年中国宠物行业趋势洞察白皮书》,2022年我国宠物渗透率为20%,而2021年美国、日本及欧洲宠物渗透率分别高达70%、57%和46%,可见相较于成熟市场,国内养宠渗透率还有待提升。
另一方面,据《2022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日本Anicom保险公司、APPA统计,2022年我国单只宠物犬和单只宠物猫的年均支出分别为2882元、1883元,相较于日本、美国市场,我国单只宠物的年均支出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这在香颂资本董事沈萌看来,尽管市场潜力巨大,宠物企业能够实现长周期的高成长,但也必须看到国内企业在品牌价值和研发创新能力上仍有较多不足。
第一,与宠物经济发达市场相比,国内宠物行业仍处于初始阶段上升期,本地研发创新相对较少。比如,公开数据显示,当前中国专业宠物食品的渗透率仅为22%,距离发达国家90%以上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虽然宠物行业目前因为竞争强度不大,差异化优势的必要性不突出,但未来市场发展必然会进入到差异化竞争的阶段,如果宠物企业在研发创新投入不足,后期竞争压力就会加大。
第二,当前在资本驱动下,宠物经济企业仍以追求规模高成长为目标,但在营销管理、品牌建设等方面略显不足,而这些要素都是支撑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许多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宠物企业,以OEM、ODM为主的模式,对品牌成长具有较大的制约性。宠物行业自有品牌营收占比低、品牌价值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
05
尾声
近年来,我国宠物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新态势,也逐步形成了宠物食品、宠物医疗服务和宠物装备等多个细分赛道并行的市场格局。
从宠物经济的构成来看,宠物食品贯穿了宠物的全生命周期。宠物食品从2020年开始,进入集中度提升阶段,体现出明显的国产替代趋势,不断有资本在这一新的赛道增加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