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GB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编排。
二、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c.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d.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e.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f.文献起止页码。
g.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三、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文献类型标识MCNJDRSP
2、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3、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bulletin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数据库计算机程序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DBCPEB
4、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要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onmagnetic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on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programon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bulletinboard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四、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参照ISO690及ISO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2]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4]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5]多纳德·霍杰斯.音乐心理学手册(第二版)[M].刘沛,任恺,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6]《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北京: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137-138,322,334-335.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5]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6]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e.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9]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f.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0]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g.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h.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五、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
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一般集中列表于文末;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一般排印在该页地脚。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而注释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
在印刷文献中,参考书目、注释或文中注释通常包括作者姓名、出版日期、参考文献页码。在数字化文献中,这些信息可能消失。例如:在电子文献中注释通常只有作者的名字,如果不清楚作者姓名,只注明文件名称。对科学文献而言,如果没有具体出版日期,文献的上网日期或进入该网页的日期应该注明。
在注明印刷文献中的引文时,如果同一文献出现多次,没有必要重复作者姓名,只需注明引文页码。但在电子文献中,因为没有页码,有的只是虚杠,所以重复作者名字恐怕是唯一可以指明注释确切出处的方法。
目前信息大国美国比较认同的是美国现代语言学会(ModernLanguageAssociation)提出的MLA格式和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提出的APA格式。MLA格式一般用于文学作品,APA格式则被广泛用于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及医学界等。
在电子文献中罗列参考文献从格式上讲和印刷文献没有很大不同,只是改动或增加了一些内容,其基本格式如下(以APA格式为参考):
参考文献名称文献全称[如果确定]文献版本或文献编号[如果确定,用斜体]
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