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申万一级31个行业涨多跌少,其中,电力设备板块涨幅最大,银行、非银金融等行业跌幅居前。
本周银行、非银金融板块下跌。主要是受到本周A股市场结构性调整的影响,银行、非银金融等之前涨势较为强劲的板块整体有所回调。
3、策略观点
9月底市场仍在犹豫之际,我们明确提出“做多中国”。10月以来,在前期的逼空式上涨后,尽管随着投资者情绪的变化,以及对后续政策的力度和效果可能不及预期的担忧等因素扰动下,市场出现波动,但我们依然反复强调保持多头思维。核心原因在于,市场逻辑已经反转。以“提振股市”为重要的政策抓手,将充分发挥政策组合拳的合力,实现高质量化债及高质量发展。
复盘历史,增量资金对于风格溢价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去十年A股几轮大级别的风格切换,背后都存在增量资金定价权的让渡。市场风格切换的核心因素是基本面相对强弱的变化,但在每一轮行情中,资金都扮演重要角色,推动风格溢价的形成。
2014-2015年,市场加速上涨的背后,是“两融”市场的升温,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一度超两万亿元。高风险偏好的杠杆资金入市,新股、题材类板块在本轮行情中表现活跃。
2019-2021年,消费升级、龙头进阶,政策支持下,电新、电子板块产业周期强势,2020年出口超预期下的需求共振,构成了核心资产上行趋势的底层逻辑。这一期间,快速扩张的公募基金和加速流入的外资风格均偏向白马成长股,因此共同驱动了核心资产行情。
2022-2024年,资产荒叙事逻辑下,杠铃策略受到市场追捧。一方面是以险资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崛起,推动红利资产持续走强,另一方面是活跃资金积极参与市场,主题行情火热。
借鉴海外,未来ETF有望成为A股的重要增量资金。海外经验来看,被动投资是大势所趋。美股被动投资基金发展迅速,2014-2023年间,被动基金共“吸金”2.5万亿美元,与此同时,主动基金经历了2.6万亿美元的净流出。2021年美股被动基金规模已超越主动基金,截至2023年末,被动基金在美股投资者构成中占比达18%,主动基金则降至13%。结合交易热度来看,2014-2021年,美股ETF成交额占股市总成交额持续稳定在26%上下,并于2021年后提升至30%以上,远大于其规模占比,交投活跃度较高。
对于国内而言,一方面,中长期资金入市节奏将加速,ETF是重要的入市渠道。“新国九条”强调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建立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快速审批通道,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同时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以社保基金、险资为代表的中长期资本有望通过ETF加速进入市场。另一方面,ETF正逐渐成为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相较主动型基金,ETF基金具备一定优势:一是管理费用相对较低,且交易便捷,降低了投资成本、提高了投资效率;二是ETF通过挂钩目标指数构建仓位,能够合理分散化风险;三是基金持仓透明度更高;四是ETF提供了丰富的投资选择,包括宽基ETF、主题类ETF等,可以有效满足居民资产配置的需求。伴随着ETF基金的崛起,资本市场的投资生态将迎来改变。
4、热点新闻
宏观经济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11月4日至8日将举行审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委员长会议2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赵乐际委员长主持会议。会议决定,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11月4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委员长会议建议的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议程有审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等。(东方财富网)
◆【国常会:交流经济形势和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实调研情况】
会议强调,要紧紧围绕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持续抓好一揽子增量政策的落地落实,及时评估和优化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进一步提升宏观调控成效。同时更加注重政策和市场的互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更好激发增长动能。(东方财富网)
◆【统计局: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3.5%】
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2281.6亿元,同比下降3.5%(按可比口径计算)。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235.9亿元,同比下降6.5%;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8872.3亿元,下降4.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036.4亿元,增长1.5%;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227.2亿元,下降0.6%。(东方财富网)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中国有信心实现全年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
◆【中日两国央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与日本银行近日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保持不变,为2000亿元人民币/34000亿日元,协议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中日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再次续签,将有助于维护两国金融稳定,支持双边经济和金融活动发展。(东方财富网)
◆【中小微企业迎重磅利好一个新的征信平台上线运营】
10月25日,人民银行召开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上线试运行工作会议,探索银行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一位接近央行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资金流信息平台对中小企业免费开放,基本可以实现对中小微企业全面覆盖,可以帮助解决“信用白户”问题,将进一步丰富中小微企业信用档案,形成与信贷信息共享应用互补的征信服务新格局。(中国财经报)
金融资本
◆【财政部:前三季度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下降54.2%】
1—9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059亿元,同比下降2.2%。其中,全国税收收入131715亿元,同比下降5.3%;非税收入31344亿元,同比增长13.5%。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710亿元,同比下降5.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91349亿元,同比增长0.6%。(中国商报)
◆【激发并购重组市场活力提升并购重组质量北交所举办券商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座谈会】
下一步,北交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新“国九条”和“并购六条”要求,在中国证监会统一部署下,发挥资本市场在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主渠道作用,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针对中小企业特点积极开展政策解读、制度培训等活动,推动提高企业运用并购重组工具的能力,促进提高北交所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东方财富网)
产业经济
◆【商务部: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中方同意立即启动下一阶段磋商】
10月25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应约与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视频会谈,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进行专业、务实、坦诚、建设性的交流。双方回顾了前一阶段磋商的进展,重申了通过对话解决分歧的政治意愿,明确了继续将价格承诺作为本案的解决途径,并对下一步磋商方向作出指导。(东方财富网)
◆【国家数据局最新发声!拟出台多份政策文件】
◆【2024年国家医保谈判正式开启162个品种参与竞价】
◆【事关券商提升流动性券商收益凭证新规落地分类评价结果决定规模看六大核心内容】
10月25日,中证协制定发布《证券公司收益凭证发行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新规的出台更显颗粒度的打磨与监管思考。收益凭证是证券公司在场外向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作为证券公司场外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拓宽证券公司流动性管理渠道、提升市场流动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东方财富网)
◆【中钢协:加快研究推进产能治理和联合重组】
记者了解到,存量房贷利率调整落地之后,部分银行已在积极准备有关房贷重定价周期政策落地执行的具体操作指引,预计后续将对外公布。根据此前央行公告,自2024年11月1日起,合同约定为浮动利率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借款人可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协商约定重定价周期。(金融时报)
全球市场
◆【美联储大消息!美国债券市场掀起一轮猛烈抛售潮】
风险提示:以上不构成个股推荐。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个股推荐。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